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甚至流失。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我们认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运用是对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增强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形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论在数量上,价值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单位固定资产已经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固定资产在单位的管理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证其安全性和保值增值,已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打算从管理的现状成因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添一份薄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不计提折旧。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两个特点:一是非流动资产,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二是核算上在支出上一次计入成本,不分期计提折旧。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方面
1. 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由后勤部门或办公室管理实物资产,财务部管理账务,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不了解账面情况,财务人员又只了解账面情况,存量不实,账实不符等现象就很容易出现。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又体现在资产采购部门往往身兼几职,采购洽谈,合同签订,资产验收,发票报销等均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缺少必要的监督环节。单位财务部门仅凭发票入账,和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有效内控机制。
2. 分类制度不合理,分类标准不统一
目前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是不统一的,有的是按11项来划分固定资产的,分别是: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用具及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有的是按六类来划分资产的,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还有的单位是以自己划分的标准来管理的。标准间没有对应的转换说明,有不同的要求,就要重新做或执行几套标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在界定上也有一些模糊,在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划分上一般是以价值来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财政汇总录入时再对自行划分的固定资产按要求进行再次划分,造成工作的重复。
(二)管理层方面
1. 管理层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在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造成管理层更看重货币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2. “重购置,轻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很薄弱,单位由于在评定资质,项目要求等方面的原因,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很重视,而购买到的资产往往疏于管理,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项目预算费用,决策者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体缺少动态认识,造成盲目争取投资,扩大规模。造成重复购置,效率低下。
(三)人员方面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监督机制
1. 购置固定资产时,合同的洽谈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合同签订时批准人应与执行人分离;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与领用人分离。
2. 使用过程有变更要及时登记,及时入账,建立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要及时发现漏洞进行补救。处置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报批,对残值的回收要有账可查。
3. 做好定期不定期的盘点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按规定做好账务工作。
(二)统一分类标准,合理界定资产化标准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分为六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并对每一类资产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各单位应在充分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界定,在日常核算及资产管理两方面运用新的标准及界定。统一标准,杜绝重复工作。
(三)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层意识
事业单位每年均会对资产购置资金进行合理化的预算,审批前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作全般考虑,审批后要从严掌握,不能超预算购置资产,各部门要调剂使用现有资产,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购置。
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反映,而不是仅事后进行录入,将事前审批,事中使用,事后监督统一起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建成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实际责任人三层管理体制,责任到人,落实考核责任制,促进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专项培训,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而是要了解固定资产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流转过程及控制制度,以提升业务水准,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本文在指出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信息管理,统一分类标准,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完善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李义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5).
[2]管清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进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
[3]聂铁涛.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10(02).
[4]朱光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形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论在数量上,价值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单位固定资产已经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固定资产在单位的管理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证其安全性和保值增值,已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打算从管理的现状成因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添一份薄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不计提折旧。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两个特点:一是非流动资产,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二是核算上在支出上一次计入成本,不分期计提折旧。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方面
1. 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由后勤部门或办公室管理实物资产,财务部管理账务,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不了解账面情况,财务人员又只了解账面情况,存量不实,账实不符等现象就很容易出现。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又体现在资产采购部门往往身兼几职,采购洽谈,合同签订,资产验收,发票报销等均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缺少必要的监督环节。单位财务部门仅凭发票入账,和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有效内控机制。
2. 分类制度不合理,分类标准不统一
目前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是不统一的,有的是按11项来划分固定资产的,分别是: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用具及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有的是按六类来划分资产的,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还有的单位是以自己划分的标准来管理的。标准间没有对应的转换说明,有不同的要求,就要重新做或执行几套标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在界定上也有一些模糊,在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划分上一般是以价值来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财政汇总录入时再对自行划分的固定资产按要求进行再次划分,造成工作的重复。
(二)管理层方面
1. 管理层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货币资金在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造成管理层更看重货币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2. “重购置,轻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很薄弱,单位由于在评定资质,项目要求等方面的原因,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很重视,而购买到的资产往往疏于管理,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项目预算费用,决策者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体缺少动态认识,造成盲目争取投资,扩大规模。造成重复购置,效率低下。
(三)人员方面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监督机制
1. 购置固定资产时,合同的洽谈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合同签订时批准人应与执行人分离;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与领用人分离。
2. 使用过程有变更要及时登记,及时入账,建立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要及时发现漏洞进行补救。处置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报批,对残值的回收要有账可查。
3. 做好定期不定期的盘点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按规定做好账务工作。
(二)统一分类标准,合理界定资产化标准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分为六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并对每一类资产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并扩大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各单位应在充分学习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界定,在日常核算及资产管理两方面运用新的标准及界定。统一标准,杜绝重复工作。
(三)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层意识
事业单位每年均会对资产购置资金进行合理化的预算,审批前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作全般考虑,审批后要从严掌握,不能超预算购置资产,各部门要调剂使用现有资产,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购置。
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反映,而不是仅事后进行录入,将事前审批,事中使用,事后监督统一起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建成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实际责任人三层管理体制,责任到人,落实考核责任制,促进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专项培训,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而是要了解固定资产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流转过程及控制制度,以提升业务水准,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本文在指出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信息管理,统一分类标准,严格预算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完善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李义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5).
[2]管清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进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
[3]聂铁涛.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工会财会,2010(02).
[4]朱光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