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剩女”被教育部列为171个新词之一,一经发布,蔓延火速。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设专题,专家们争相撰写论文讨论“剩女”们的前世今生和日后走向;电视媒体不甘人后,从《败犬女王》到今年央视八套热播的《大女当嫁》、《晚婚》,各色“剩女”逐一登场,热闹非凡;各大书店畅销书架上类似《BJ单身日记》这样的“剩女宝典”常年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似乎向我们昭示着剩女时代的来临。
所谓剩女,其实就是大龄未婚青年中的女性同胞。如果把结婚比作一场永不存档的通关游戏,她们就是那些还未过关的玩家,第一关就被KO也好,好不容易见到最终BOSS再被KO也罢,包括弃权不玩的,级数虽然各不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在通向婚姻殿堂的这条康庄大道上,跌跌撞撞的还老也到不了头。
田忌赛马式的婚配规则
中国到底有多少剩女?据某婚恋网站保守估计,全国剩女已近一亿,北京剩女已突破80万大关,长沙20万……姑且不论这组数据是以什么标准又是如何被统计出来的,但至少反映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剩女有很多,一线城市的剩女更多。
剩女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三高女”,即“高年龄”、“高收入”、“高学历”。年龄都是硬性指标,宋代的司马光就明确的给“剩女”下过定义:“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而,过此则为失时矣。”女人过了二十就不好嫁了。当然,时过境迁,现在通用的标准是25岁。也就是说,还没有嫁出去的80后们,有一半已经一头栽进了“剩女大军”。
其实“高学历”、“高收入”在这些80后的城市剩女们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时代赋予了女孩子读书的权利,也带给她们学历贬值的难题,几乎人人都是本科毕业,拿到硕士证书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请情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大多数20几岁的女孩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兢兢业业的工作,也就是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而已,很难拉开等级。
于是,衡量剩女的标准就只剩下“高年龄”了。按理来说,25岁到30岁的女性并不老,为什么会沦落到被剩下的窘境呢?
网络盛传的解释是“田忌赛马”式的匹配规则,把年龄相当的男女青年按工作、学历、资产等硬性指标分成四等两组,分别是甲乙丙丁男和甲乙丙丁女。按照传统婚姻观念,男性的选择方向是向下的,女性则相反,也就是甲男通常会找乙女或者丙丁女,乙男的选择范围就是丙丁女,丙男匹配丁女,按照这种匹配规则得出的结果就是丁男没得选,甲女没人选。现实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凤凰男”和“孔雀女”涌入城市,相对于城市女孩子对于“凤凰男”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城市男孩子娶更为年轻的“孔雀女”并不少见。而且在择偶观上,男性多倾向于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出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则倾向于事业有成的年长男性。
于是,大多数被贴上“三高”标签的80后剩女们在把时间都贡献给工作的同时,还要面临“狼多肉少”的窘况,被尴尬的剩下了。
告别“剩女”体验“闪婚”
“明年就30岁了,我今年一定要结婚,然后马上要一个宝宝。”“朋友喜得贵子,我也要加油!”“总结上次失败教训,预祝自己今日相亲成功。”供职于一家外企的牛牛微博每日一更,主题却只有一个——今年之内,把自己嫁出去。牛牛自嘲说自己周末的时候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最多一次一天看了三个,就和走马灯似的,都记不住对方长什么样子了。”
牛牛是典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享受着父辈们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时,也承受着在这个时代急剧断裂背景之下的茫然和不安。好不容易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青春的尾巴根上。
在面对婚姻这个最古老的社会关系时,“男女平等”这个高喊了60年的口号完全失去了效力,在婚姻大事面前,女性又回归到了传统社会观念中。“30女难嫁,30男好娶”,女性如果三十还未嫁,老不谈恋爱的会被叫做“老姑娘”;老谈恋爱不结婚的就是“水性杨花”了;事业有成的被说成是“人前风光”;没有事业更惨,那叫“一无是处”;有朋友的可能是“拉拉”;没朋友的精神可能有问题;参加聚会要谨慎,搞不好就是“单身公害”,要被已婚妇女当成是狐狸精,总之,处处引人侧目, “年龄长一岁,砝码少一克”。与“剩女”这个词沾边的绝不会是褒义词。
除了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压力随着年龄一起增长,家庭和身体状况也是不能小觑的问题。
“父母年纪大了,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现在我听的最多的就是我妈又说谁谁家闺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谁谁家的女婿有多么好。就当是尽尽孝道,让父母少操一点心,我也得赶紧把自己嫁掉。”除了担心父母,牛牛也担心自己错过了最佳生育期,会让自己遗憾终身。
相亲成为一种潮流和手段,尽管剩女们嘴上说这件事情有多么不靠谱,但这不妨碍她们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商家们也从这句话中觅得了无限商机,婚姻介绍所和婚恋网站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接连不断地冒出来,狼多肉更多,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为了避免再错失机会,剩女们一旦碰上条件相当,对自己还不错的男人时,结婚就会被马上提上日程。恋爱期被不断缩短,认识3到8个月就结婚的人比比皆是。
今年6月,牛牛如愿披上婚纱,和认识4个月的小李情定终身,结婚时牛牛如释重负,似乎和结婚这件事比起来,摘掉“剩女”的标签更让她感到开心。
离还是不离,这不是个问题
民政部公布的2010年2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有84.8万对夫妻登记离婚。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显示,但是根据各地民政部门的报告,不难看出在这84.8万的数字背后就站着一群“闪婚族”。网上可以找到结婚到离婚的最快纪录,从三天到五个小时不断地被刷新着,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大到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小到睡觉打呼噜,总之一句话“我凭什么要将就你?!”
家住吉林的林林把去年刚刚领到的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林林说“我和前夫认识四个多月就结婚了。可是结婚以后发现问题太多了,两个人都觉得有些习惯都形成快三十年了,不想改也不能改了,谁都不肯为对方妥协,与其这样过下去,不如趁着年轻,好聚好散吧。”“不管怎么说,现在我不算剩女了,不像结婚之前有那种待价而沽的紧迫感了,准备好好享受一下单身生活。”
对于闪婚的剩女们来说,基于“我的年龄大了”而促成的婚姻并不牢靠。当告别单身的愉悦感消散,生活显现出柴米油盐的琐碎时,渴望恢复单身的自由感可以借由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被无限的扩大。结婚似乎成了离婚的过渡期,离婚不再是家丑,无需遮掩,多元化的社会导致了人们对于婚姻的关注度降低,整个社会从法律到舆论对于离婚的包容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离婚相当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重组”,婚姻失败的理由也不再是感情不和,而是性格问题,婚姻不能阻止对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传统婚姻主要经营者的主妇们完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华丽转型,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依靠,婚姻关系变成了两个对等个体的合作,与其花费时间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重新洗牌”更加省时省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由女性提出的离婚事件比例高达70%。
社会性的剩女危机
“诞生、婚姻和死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最近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更让人担心:约有50%的人的恋爱经历少于一次(17.8%的人没有恋爱经历,31.2%的人仅有一次恋爱经历),约有三成被调查者坦言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爱情本来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现代社会,以性别来区分的工作越来越少,甚至女性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女性在家庭中的职能被弱化,爱情和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全部生活。
这是妇女解放的结果,也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婚姻作为最古老而稳定的社会制度直到今天仍然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以法律和道德之名组成家庭,成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出于各种原因游离在婚姻之外的女人们,或多或少的都遭受着社会的压力和歧视。
而迫于压力选择闪婚,在闪婚之后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轻易地离婚。被儿戏的又岂止是涉及婚姻的两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还是社会话题的“剩女”,也会成为社会问题。
所谓剩女,其实就是大龄未婚青年中的女性同胞。如果把结婚比作一场永不存档的通关游戏,她们就是那些还未过关的玩家,第一关就被KO也好,好不容易见到最终BOSS再被KO也罢,包括弃权不玩的,级数虽然各不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在通向婚姻殿堂的这条康庄大道上,跌跌撞撞的还老也到不了头。
田忌赛马式的婚配规则
中国到底有多少剩女?据某婚恋网站保守估计,全国剩女已近一亿,北京剩女已突破80万大关,长沙20万……姑且不论这组数据是以什么标准又是如何被统计出来的,但至少反映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剩女有很多,一线城市的剩女更多。
剩女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三高女”,即“高年龄”、“高收入”、“高学历”。年龄都是硬性指标,宋代的司马光就明确的给“剩女”下过定义:“男不过三十,女不过二十而,过此则为失时矣。”女人过了二十就不好嫁了。当然,时过境迁,现在通用的标准是25岁。也就是说,还没有嫁出去的80后们,有一半已经一头栽进了“剩女大军”。
其实“高学历”、“高收入”在这些80后的城市剩女们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时代赋予了女孩子读书的权利,也带给她们学历贬值的难题,几乎人人都是本科毕业,拿到硕士证书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请情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大多数20几岁的女孩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兢兢业业的工作,也就是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而已,很难拉开等级。
于是,衡量剩女的标准就只剩下“高年龄”了。按理来说,25岁到30岁的女性并不老,为什么会沦落到被剩下的窘境呢?
网络盛传的解释是“田忌赛马”式的匹配规则,把年龄相当的男女青年按工作、学历、资产等硬性指标分成四等两组,分别是甲乙丙丁男和甲乙丙丁女。按照传统婚姻观念,男性的选择方向是向下的,女性则相反,也就是甲男通常会找乙女或者丙丁女,乙男的选择范围就是丙丁女,丙男匹配丁女,按照这种匹配规则得出的结果就是丁男没得选,甲女没人选。现实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凤凰男”和“孔雀女”涌入城市,相对于城市女孩子对于“凤凰男”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城市男孩子娶更为年轻的“孔雀女”并不少见。而且在择偶观上,男性多倾向于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出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则倾向于事业有成的年长男性。
于是,大多数被贴上“三高”标签的80后剩女们在把时间都贡献给工作的同时,还要面临“狼多肉少”的窘况,被尴尬的剩下了。
告别“剩女”体验“闪婚”
“明年就30岁了,我今年一定要结婚,然后马上要一个宝宝。”“朋友喜得贵子,我也要加油!”“总结上次失败教训,预祝自己今日相亲成功。”供职于一家外企的牛牛微博每日一更,主题却只有一个——今年之内,把自己嫁出去。牛牛自嘲说自己周末的时候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最多一次一天看了三个,就和走马灯似的,都记不住对方长什么样子了。”
牛牛是典型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享受着父辈们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时,也承受着在这个时代急剧断裂背景之下的茫然和不安。好不容易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青春的尾巴根上。
在面对婚姻这个最古老的社会关系时,“男女平等”这个高喊了60年的口号完全失去了效力,在婚姻大事面前,女性又回归到了传统社会观念中。“30女难嫁,30男好娶”,女性如果三十还未嫁,老不谈恋爱的会被叫做“老姑娘”;老谈恋爱不结婚的就是“水性杨花”了;事业有成的被说成是“人前风光”;没有事业更惨,那叫“一无是处”;有朋友的可能是“拉拉”;没朋友的精神可能有问题;参加聚会要谨慎,搞不好就是“单身公害”,要被已婚妇女当成是狐狸精,总之,处处引人侧目, “年龄长一岁,砝码少一克”。与“剩女”这个词沾边的绝不会是褒义词。
除了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压力随着年龄一起增长,家庭和身体状况也是不能小觑的问题。
“父母年纪大了,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现在我听的最多的就是我妈又说谁谁家闺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谁谁家的女婿有多么好。就当是尽尽孝道,让父母少操一点心,我也得赶紧把自己嫁掉。”除了担心父母,牛牛也担心自己错过了最佳生育期,会让自己遗憾终身。
相亲成为一种潮流和手段,尽管剩女们嘴上说这件事情有多么不靠谱,但这不妨碍她们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商家们也从这句话中觅得了无限商机,婚姻介绍所和婚恋网站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接连不断地冒出来,狼多肉更多,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为了避免再错失机会,剩女们一旦碰上条件相当,对自己还不错的男人时,结婚就会被马上提上日程。恋爱期被不断缩短,认识3到8个月就结婚的人比比皆是。
今年6月,牛牛如愿披上婚纱,和认识4个月的小李情定终身,结婚时牛牛如释重负,似乎和结婚这件事比起来,摘掉“剩女”的标签更让她感到开心。
离还是不离,这不是个问题
民政部公布的2010年2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有84.8万对夫妻登记离婚。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显示,但是根据各地民政部门的报告,不难看出在这84.8万的数字背后就站着一群“闪婚族”。网上可以找到结婚到离婚的最快纪录,从三天到五个小时不断地被刷新着,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大到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小到睡觉打呼噜,总之一句话“我凭什么要将就你?!”
家住吉林的林林把去年刚刚领到的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林林说“我和前夫认识四个多月就结婚了。可是结婚以后发现问题太多了,两个人都觉得有些习惯都形成快三十年了,不想改也不能改了,谁都不肯为对方妥协,与其这样过下去,不如趁着年轻,好聚好散吧。”“不管怎么说,现在我不算剩女了,不像结婚之前有那种待价而沽的紧迫感了,准备好好享受一下单身生活。”
对于闪婚的剩女们来说,基于“我的年龄大了”而促成的婚姻并不牢靠。当告别单身的愉悦感消散,生活显现出柴米油盐的琐碎时,渴望恢复单身的自由感可以借由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被无限的扩大。结婚似乎成了离婚的过渡期,离婚不再是家丑,无需遮掩,多元化的社会导致了人们对于婚姻的关注度降低,整个社会从法律到舆论对于离婚的包容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离婚相当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重组”,婚姻失败的理由也不再是感情不和,而是性格问题,婚姻不能阻止对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传统婚姻主要经营者的主妇们完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华丽转型,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依靠,婚姻关系变成了两个对等个体的合作,与其花费时间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重新洗牌”更加省时省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由女性提出的离婚事件比例高达70%。
社会性的剩女危机
“诞生、婚姻和死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最近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更让人担心:约有50%的人的恋爱经历少于一次(17.8%的人没有恋爱经历,31.2%的人仅有一次恋爱经历),约有三成被调查者坦言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爱情本来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现代社会,以性别来区分的工作越来越少,甚至女性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女性在家庭中的职能被弱化,爱情和家庭不再是女性的全部生活。
这是妇女解放的结果,也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婚姻作为最古老而稳定的社会制度直到今天仍然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以法律和道德之名组成家庭,成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出于各种原因游离在婚姻之外的女人们,或多或少的都遭受着社会的压力和歧视。
而迫于压力选择闪婚,在闪婚之后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轻易地离婚。被儿戏的又岂止是涉及婚姻的两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还是社会话题的“剩女”,也会成为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