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要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其行为,用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动机,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赞赏;因材施教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它会让这个职业散发出永恒的光芒,在我们的教育中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次去某幼儿园听课,其中的一堂课上老师热情极高,课堂气氛营造的也不错。当进行到其中一个环节时,老师需要小朋友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回答出来。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想要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一个小男孩经过几次举手后,老师终于叫到他,他站起来大声的说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但是老师听过后却对他摇头说:“不对,你说错了!”之后就去叫其他小朋友回答,可能由于是公开课上老师很紧张,忘记叫这位小朋友重新坐到座位上。小男孩盯着老师看了一会后,很懊恼的用小手拍了一下桌子就坐下了,接下来的一堂课中,小男孩一直低着头,没有再认真听课。
回到单位后,那个小男孩懊恼的神情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他是自责为什么没答对问题,也许他很在意老师的点评。老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对小男孩得影响究竟有多深呢?如果换做另外一种点评的方式,譬如:“你回答的真棒,能不能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那小男孩还会不会懊恼?这件事情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看似平稳的教育中是不是缺少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些什么呢?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当然我们不是要把学生所有的错误都夸出来,而是要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所谓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批评教育相反的是赏识教育抓住的是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而不是放大他的缺点和不足。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一个人孩童时代,他的自尊心是很重要的,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会影响到他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生活中即使他有些事情真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婉转一点的方式来告诉他呢?每个孩子之间是存有个体差异的,而我们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当面临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错,或者不反思一下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横加指责,那么这样的指责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影响的不仅仅是此时此刻,也许会是一生。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简单的说就是要因材施教,是无论贵贱、尊卑、聪明愚钝等差别,每个人生而不同,性格、性情似乎都有先天的因素,对事情的看法做法更是不同,况且世界上的事情结果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只要他们有正当的思维方式及理由,我们何不去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呢?也许在未来你教育过的孩子会因你而取得成就。
适当的赏识教育是一种爱,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人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我的一个学生黄某,在入学之初,给所有老师留下的印象是蛮横任性,不思进取,迟到旷课更是家常便饭,自然她就成为我这个班主任重要研究的对象。不过几场“交战”下来,她愈演愈烈,我溃不成军,她经常说:“我以前的老师也总说我,没用!”她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放弃吧!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我曾经为这件事情愁眉不展,不过倒是他这句话提醒了我,既然老方法行不通,那我们就换种方法吧!我決定先抛开她的缺点和她做朋友,找机会和他聊一些课外的话题,让她感觉到我的关心。渐渐的她也很喜欢和我相处,竟然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于是我找到了他犯错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多年来疏于管教养成的惰性,她本身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她就是个坏学生,根本就不会有人关心她,所以就自暴自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么“硬道理”对她来讲是绝对行不通的。之后当她再犯错误的时候与批评相反的是我都会帮他分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还会去鼓励他原本可以做得更好,渐渐的她改掉了身上的一些毛病,也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他而言,这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以前的他已经习惯老师的训斥,完全可以做到充耳不闻,即使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她着想,可这样的孩子因为先前的经历根本不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而且会把好心误解成为歹意,这也就是师生关系继续恶化的根本原因。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夸一夸他又何妨?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需要千万句话,所以我们教师有的时候请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因为你给学生一个希望,他就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作者单位:长春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赞赏;因材施教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它会让这个职业散发出永恒的光芒,在我们的教育中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对孩子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次去某幼儿园听课,其中的一堂课上老师热情极高,课堂气氛营造的也不错。当进行到其中一个环节时,老师需要小朋友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回答出来。小朋友们都积极举手,想要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一个小男孩经过几次举手后,老师终于叫到他,他站起来大声的说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但是老师听过后却对他摇头说:“不对,你说错了!”之后就去叫其他小朋友回答,可能由于是公开课上老师很紧张,忘记叫这位小朋友重新坐到座位上。小男孩盯着老师看了一会后,很懊恼的用小手拍了一下桌子就坐下了,接下来的一堂课中,小男孩一直低着头,没有再认真听课。
回到单位后,那个小男孩懊恼的神情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他是自责为什么没答对问题,也许他很在意老师的点评。老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对小男孩得影响究竟有多深呢?如果换做另外一种点评的方式,譬如:“你回答的真棒,能不能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那小男孩还会不会懊恼?这件事情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看似平稳的教育中是不是缺少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些什么呢?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当然我们不是要把学生所有的错误都夸出来,而是要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所谓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批评教育相反的是赏识教育抓住的是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而不是放大他的缺点和不足。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一个人孩童时代,他的自尊心是很重要的,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自信心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会影响到他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生活中即使他有些事情真的理解错误或者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婉转一点的方式来告诉他呢?每个孩子之间是存有个体差异的,而我们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当面临孩子犯错时,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错,或者不反思一下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横加指责,那么这样的指责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影响的不仅仅是此时此刻,也许会是一生。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简单的说就是要因材施教,是无论贵贱、尊卑、聪明愚钝等差别,每个人生而不同,性格、性情似乎都有先天的因素,对事情的看法做法更是不同,况且世界上的事情结果并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只要他们有正当的思维方式及理由,我们何不去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呢?也许在未来你教育过的孩子会因你而取得成就。
适当的赏识教育是一种爱,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人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我的一个学生黄某,在入学之初,给所有老师留下的印象是蛮横任性,不思进取,迟到旷课更是家常便饭,自然她就成为我这个班主任重要研究的对象。不过几场“交战”下来,她愈演愈烈,我溃不成军,她经常说:“我以前的老师也总说我,没用!”她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放弃吧!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我曾经为这件事情愁眉不展,不过倒是他这句话提醒了我,既然老方法行不通,那我们就换种方法吧!我決定先抛开她的缺点和她做朋友,找机会和他聊一些课外的话题,让她感觉到我的关心。渐渐的她也很喜欢和我相处,竟然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于是我找到了他犯错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多年来疏于管教养成的惰性,她本身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她就是个坏学生,根本就不会有人关心她,所以就自暴自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么“硬道理”对她来讲是绝对行不通的。之后当她再犯错误的时候与批评相反的是我都会帮他分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还会去鼓励他原本可以做得更好,渐渐的她改掉了身上的一些毛病,也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他而言,这种是最有效的方法。以前的他已经习惯老师的训斥,完全可以做到充耳不闻,即使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她着想,可这样的孩子因为先前的经历根本不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而且会把好心误解成为歹意,这也就是师生关系继续恶化的根本原因。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夸一夸他又何妨?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却需要千万句话,所以我们教师有的时候请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因为你给学生一个希望,他就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作者单位:长春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