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82例口腔种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采取位点保存技术即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常规放置无菌棉球压迫止血治疗。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测量并对此两组患者拔牙术后即刻、第3个月、第6个月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结果试验组的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牙槽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美学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牙术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有降低(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降低骨吸收,较好地保存残余牙槽骨骨量,为拔牙后牙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拔牙后位点保存;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口腔种植;临床疗效
引言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口腔健康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牙齿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牙齿种植技术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一项口腔治疗技术,它能够让患者在满足咀嚼功能的基础上,做到美观,因此,受到了很多患者的欢迎。本文旨在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拔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31.81±0.53)岁;试验组患者男17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25±0.43)岁;经过同质化筛选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法。其主要内容有:消毒铺巾后,于拔牙位点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显效后,用翻瓣器分离牙根与牙龈;用牙周膜环切刀切断患者的牙周膜,同时分根拔除牙根;术中应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口腔的软组织,同时对保留患者颊侧及舌侧骨板;刮除拔牙窝的肉芽组织、根尖囊肿等,用生理盐水清洗拔牙窝;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处理患者的拔牙创面。
1.2.2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术。其术式为:仔细清理牙槽窝,搔刮牙槽窝使其充满新鲜血液,向拔牙窝内填充Bio-oss骨粉至牙槽嵴顶;在患者的拔牙创面覆盖Bio-Guide胶原膜(盖氏制药公司),要求膜完全覆盖植骨材料,同时固定胶原膜。创口减张后严密缝合,表面覆盖牙周保护敷料。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拍摄CBCT。术后10d拆除缝线。术后复查和随访: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应连续服用3d的消炎药物,拔牙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患者复诊行CBCT检查。
1.3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利用锥形束CT,分别测量对照组和研究组拔牙后即刻、拔牙后6个月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宽度,且进行详细对比。术后6个月共10个位点进行了种植修复。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满意度、美学效果评分、种植成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同时进行有效对比。其中,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种植成功、种植体育周边骨质无疼痛、稳定。在评估美学效果时,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即:种植体的色泽、牙齿色泽、牙槽骨缺失、软组织颜色等,满分为100分。在对满意度进行统计时,主要选用问卷调查方式,满分为100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比较
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牙种植。试验组患者牙种植成功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比较
两组患者拔牙后即刻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拔牙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照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牙槽骨骨密度对比
两组患者在拔牙后即刻,牙槽骨骨密度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拔牙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照组患者牙槽骨骨密度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并且效果也非常的显著,受到了很多患者的广泛欢迎。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因素是需要考虑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并且保持患者的牙齿美观。在临床上,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比如牙列缺损,将牙齿植入患者牙床内,就可以直接恢复患者的很多口腔和牙齿功能,比如咬合功能等等,当然,咬合功能的好坏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骨量,骨量充足的时候,往往恢复的效果比较好,种植的效果也比较的好。拔牙点位保持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流传的一种新兴的口腔技术,它主要针对的就是患者的骨量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修复效果,减少种植过程当中,牙槽骨的吸收量,使得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都明显降低,从而提升患者的种植效果和牙齿美观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水平,减少医患关系的发生概率,这样也会给患者营造一个相对比较优良的环境,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的意义是非常的重大的。
综上所述,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降低牙槽骨吸收,保存残余牙槽骨骨量,为拔牙后牙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提高牙种植后美学效果,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荩文,潘亚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08):495~500.
[2]李灵艳,张健.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01):54~57.
[3]郭晨晨,林燕,占適龙,等.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现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02):154~158.
[4]赵宇骁,吴煜农.拔牙位点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03):211~217.
作者简介
孙发福 出生年月:1978.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禹城市,毕业院校: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学历:大专,职称:主治,职位:主任,研究方向:口腔微创种植
关键词:拔牙后位点保存;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口腔种植;临床疗效
引言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口腔健康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牙齿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牙齿种植技术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一项口腔治疗技术,它能够让患者在满足咀嚼功能的基础上,做到美观,因此,受到了很多患者的欢迎。本文旨在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拔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22例,年龄18~54岁,平均(31.81±0.53)岁;试验组患者男17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25±0.43)岁;经过同质化筛选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法。其主要内容有:消毒铺巾后,于拔牙位点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显效后,用翻瓣器分离牙根与牙龈;用牙周膜环切刀切断患者的牙周膜,同时分根拔除牙根;术中应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口腔的软组织,同时对保留患者颊侧及舌侧骨板;刮除拔牙窝的肉芽组织、根尖囊肿等,用生理盐水清洗拔牙窝;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处理患者的拔牙创面。
1.2.2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术。其术式为:仔细清理牙槽窝,搔刮牙槽窝使其充满新鲜血液,向拔牙窝内填充Bio-oss骨粉至牙槽嵴顶;在患者的拔牙创面覆盖Bio-Guide胶原膜(盖氏制药公司),要求膜完全覆盖植骨材料,同时固定胶原膜。创口减张后严密缝合,表面覆盖牙周保护敷料。所有患者术后即刻拍摄CBCT。术后10d拆除缝线。术后复查和随访: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应连续服用3d的消炎药物,拔牙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患者复诊行CBCT检查。
1.3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利用锥形束CT,分别测量对照组和研究组拔牙后即刻、拔牙后6个月的牙槽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宽度,且进行详细对比。术后6个月共10个位点进行了种植修复。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满意度、美学效果评分、种植成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同时进行有效对比。其中,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为种植成功、种植体育周边骨质无疼痛、稳定。在评估美学效果时,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即:种植体的色泽、牙齿色泽、牙槽骨缺失、软组织颜色等,满分为100分。在对满意度进行统计时,主要选用问卷调查方式,满分为100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比较
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牙种植。试验组患者牙种植成功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宽度比较
两组患者拔牙后即刻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拔牙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照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牙槽骨骨密度对比
两组患者在拔牙后即刻,牙槽骨骨密度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拔牙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照组患者牙槽骨骨密度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并且效果也非常的显著,受到了很多患者的广泛欢迎。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因素是需要考虑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并且保持患者的牙齿美观。在临床上,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比如牙列缺损,将牙齿植入患者牙床内,就可以直接恢复患者的很多口腔和牙齿功能,比如咬合功能等等,当然,咬合功能的好坏也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骨量,骨量充足的时候,往往恢复的效果比较好,种植的效果也比较的好。拔牙点位保持技术是近年来比较流传的一种新兴的口腔技术,它主要针对的就是患者的骨量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修复效果,减少种植过程当中,牙槽骨的吸收量,使得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都明显降低,从而提升患者的种植效果和牙齿美观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水平,减少医患关系的发生概率,这样也会给患者营造一个相对比较优良的环境,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的意义是非常的重大的。
综上所述,拔牙后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降低牙槽骨吸收,保存残余牙槽骨骨量,为拔牙后牙种植提供良好的牙槽骨条件,提高牙种植后美学效果,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荩文,潘亚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08):495~500.
[2]李灵艳,张健.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01):54~57.
[3]郭晨晨,林燕,占適龙,等.拔牙位点保存的研究现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02):154~158.
[4]赵宇骁,吴煜农.拔牙位点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03):211~217.
作者简介
孙发福 出生年月:1978.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禹城市,毕业院校: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学历:大专,职称:主治,职位:主任,研究方向:口腔微创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