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视新农村建设的主任,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民思想品德教育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 新型农民 培育
Discusses in shallowly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new peasants cultivation
Wang Hongxing
Abstract:The farmer regards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director,regards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he foundation and the premise,is decides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key.Cultivates the new peasant to have to achieve enhances the ideological recognition,develops the rural education,strengthens the countryside basic unit cadre troop to construct,strengthens the short-sighted character guidance and the countryside public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Keywords:New countryside New peasa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F30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54-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是要重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
障和智力支持,也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1.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1.1 培育新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第一位的,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使农民不但能够热情高涨地愿意干,而且还使农民能够足智多谋地好好干。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才能使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进而在农村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尚。
1.2 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农村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1.3 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工业化是变农民为工人的工程,城市化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民变为现代农民的过程,这些都对培育新型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拥有9亿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培育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1.4 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收入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有多种途径,从长远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只有两个: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机会。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即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看来,政策支持是增收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自身良好素质增加收入的本领。
2.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选择
2.1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现代新型农民队伍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培育新型农民的紧迫性、责任感和主动性,集中精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民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一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的农民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是首要的问题;二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新弄粗建设的 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三要认识到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型农民的培育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四要树立新型农民的人才观,切实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
2.2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教育,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切实把农村基层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和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确保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责任和义务,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此外,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其次,要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和反映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的需要,要贴近农村实际、适合农民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对农民市场意识、产业化意识、科技意识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第三,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村的成人教育应该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简可繁,采取多种机制、途径和形式,以适应农民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带头人。
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角度,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注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有公心、有见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可以依托各类普通中高等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院校,通过短期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使之掌握基本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弄业先进实用技术、农村治理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要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基层干部的示范和带动,激发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经营的参与热情,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2.4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要从一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一是要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大力倡导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争优创的“三星”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自觉遵守和奉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从而在群众中形成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让农民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破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靠天吃饭的落后思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使农民了解与自己的生产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减少因不懂法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5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农民基层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也比较匮乏,网络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基本上停止了,有些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博,这使社会风气复杂化。所以,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以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首先,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新型 农民的培育将贯彻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整个过程的始终。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多管齐下,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身心健康的农村新主人,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鲁可荣、朱启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12
[2] 吴声怡、彭陈椿、徐丽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4
关键词:新农村 新型农民 培育
Discusses in shallowly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new peasants cultivation
Wang Hongxing
Abstract:The farmer regards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director,regards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he foundation and the premise,is decides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key.Cultivates the new peasant to have to achieve enhances the ideological recognition,develops the rural education,strengthens the countryside basic unit cadre troop to construct,strengthens the short-sighted character guidance and the countryside public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Keywords:New countryside New peasa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F30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54-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是要重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
障和智力支持,也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1.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
1.1 培育新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第一位的,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使农民不但能够热情高涨地愿意干,而且还使农民能够足智多谋地好好干。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才能使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进而在农村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尚。
1.2 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新农村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1.3 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工业化是变农民为工人的工程,城市化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民变为现代农民的过程,这些都对培育新型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拥有9亿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培育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1.4 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收入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有多种途径,从长远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只有两个: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机会。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即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看来,政策支持是增收的主要因素。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自身良好素质增加收入的本领。
2.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选择
2.1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现代新型农民队伍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培育新型农民的紧迫性、责任感和主动性,集中精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民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一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的农民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是首要的问题;二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新弄粗建设的 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三要认识到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型农民的培育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四要树立新型农民的人才观,切实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
2.2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教育,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切实把农村基层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和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确保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责任和义务,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此外,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其次,要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和反映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的需要,要贴近农村实际、适合农民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对农民市场意识、产业化意识、科技意识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第三,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村的成人教育应该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简可繁,采取多种机制、途径和形式,以适应农民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带头人。
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角度,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注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有公心、有见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可以依托各类普通中高等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院校,通过短期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使之掌握基本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弄业先进实用技术、农村治理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要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基层干部的示范和带动,激发广大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经营的参与热情,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2.4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乡村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要从一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一是要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大力倡导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争优创的“三星”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自觉遵守和奉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从而在群众中形成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让农民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破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靠天吃饭的落后思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使农民了解与自己的生产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减少因不懂法而产生的各种纠纷,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5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农民基层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也比较匮乏,网络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基本上停止了,有些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博,这使社会风气复杂化。所以,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以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首先,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新型 农民的培育将贯彻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整个过程的始终。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多管齐下,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身心健康的农村新主人,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鲁可荣、朱启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12
[2] 吴声怡、彭陈椿、徐丽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