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的教学体制是音乐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音乐教育方向的重要导向。除了专业性音乐高校外,地方高校的音乐舞蹈学院近年来也处于蓬勃发展的趋势。本文以2010年到2014年为时间区间,以云南省地方院校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浅析地方院校音乐课程的结构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课程;体系;模式
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师范学院源于1907年创办的师范院校及1912年创办的云南省第三师范学校,1956年设置为云南省曲靖师范学校。1978年改制为曲靖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和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学院与曲靖市政府共同建设了“曲靖市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推广基地”。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音乐师资,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并为学生提高学历层次奠定基础。
一、专业音乐通识基础课
(一)音乐学基础课程
2010年至2014年,音乐学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钢琴(辅修)合唱与指挥、基础和声、中西方音乐史、播音主持、表演基础课、电子音乐、滇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民族音乐、舞剧鉴赏、音乐剧赏析、歌曲即兴伴奏、作品分析、交响乐赏析、器乐伴奏编配与写作、多声部作品演器乐重奏与协奏、舞台表演常识、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音乐鉴赏。通过整理表明,课程设置多方面、多层次最大面积辐射所涵盖的音乐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同时也表明地方高校的音乐基础课程也在不断的提升。但由于部分课程仅仅只有一学期的课程,难免不够精细,造成只懂皮毛,不求深入的效果。 “滇东北民族民间概论”的课程设置最具特色,它立足曲靖,辐射整个云南省东北部,将“爨文化”最大化的诠释在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比起其他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更具特色。稍有不足的是,学校所聘用的教师为地方性的艺人,上课所讲的曲靖方言使得部分的外省同学难以完全听懂,这也是地方性方言教学的缺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乡土音乐文化,需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强化乡土音乐文化的实践,并使这些教育常态化,成为大学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1]
(二)音乐教育基础课程设置
书写与书面表达技能、教育技术学、器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的设定,有利于构建教师角色,将自身融入教师氛围中,提前打好基础。有利于音乐人才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
(一)声乐方向
声乐方向通常分为声乐教育与声乐演唱。二者在学校的培养方式上大同小异,通常为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与细化。音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但能提升单项艺术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具备准确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剧目的排练能有效的将表演与演唱有机整合为一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连续性。不再是个性的唯一表达方式。部分与整体有机结合,音乐与情感的最好诠释。
(二)钢琴方向
钢琴方向通常是指学习钢琴为主要的课程,其他为辅修的音乐课。钢琴方向学生除了专业化的一对一指导,提升学生的钢琴技巧与素养。还设置重奏与协奏以及即兴伴奏。有利于培养整体和部分的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三、学校自设活动与校外展演
(一)三独比赛
“三独比赛”即“独唱”“独奏”“独舞”。根据不同专业而定制的比赛,以个人为中心的比赛。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方式分别以美声组、民族组、器乐组、舞蹈组为组别,以学校的专业老师和学校领导作为赛场的评委。音乐组的比赛模仿“青歌赛”的比赛方式,有基本演唱得分与基础知识问答环节。基础知识问答分为问答、选择与视听题目,尽可能的围绕“青歌赛”的模板,目的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比赛的范式,尽快进入角色,为走入更高的赛事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期汇报展演
“小学期”汇报展演,是指每一个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场汇报。向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对一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表演分为独奏、重奏、独唱、重演等,结合班级相关专业的汇报。小学期的展演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更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建立友谊、取长补短、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使得每个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弥补不足,从而更加勤奋上进。小学期汇报展演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走出狭隘的视线,汲取更多的养分去弥补不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期汇报展演是十分必要的课程。
(三)“三下乡”校外展演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团中央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曲靖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每年暑假学校部分老师和学生无偿三下乡。音乐学院主要负责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天地;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四、师生互评体制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期末采用师生互评体制,学生可登陆教务管理系统对本学期所有老师进行评价,完成这一评价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评价完成是匿名制,既不用顾虑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也方便学生客观的写出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提升的一种良好的推动。
五、总结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年轻学院,通过对音乐课程结构的探索,能够进一步根据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这也是高等教育学科评价的标准之一。课程设置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课程之间多样化、系统化、多方位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觉范围,从而为提升自己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三军.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乡土音乐文化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音乐课程;体系;模式
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师范学院源于1907年创办的师范院校及1912年创办的云南省第三师范学校,1956年设置为云南省曲靖师范学校。1978年改制为曲靖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曲靖教育学院和曲靖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曲靖师范学院。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学院与曲靖市政府共同建设了“曲靖市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推广基地”。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潜能大,能适应国家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音乐师资,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人才,并为学生提高学历层次奠定基础。
一、专业音乐通识基础课
(一)音乐学基础课程
2010年至2014年,音乐学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钢琴(辅修)合唱与指挥、基础和声、中西方音乐史、播音主持、表演基础课、电子音乐、滇东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民族音乐、舞剧鉴赏、音乐剧赏析、歌曲即兴伴奏、作品分析、交响乐赏析、器乐伴奏编配与写作、多声部作品演器乐重奏与协奏、舞台表演常识、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音乐鉴赏。通过整理表明,课程设置多方面、多层次最大面积辐射所涵盖的音乐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同时也表明地方高校的音乐基础课程也在不断的提升。但由于部分课程仅仅只有一学期的课程,难免不够精细,造成只懂皮毛,不求深入的效果。 “滇东北民族民间概论”的课程设置最具特色,它立足曲靖,辐射整个云南省东北部,将“爨文化”最大化的诠释在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比起其他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更具特色。稍有不足的是,学校所聘用的教师为地方性的艺人,上课所讲的曲靖方言使得部分的外省同学难以完全听懂,这也是地方性方言教学的缺憾。“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乡土音乐文化,需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强化乡土音乐文化的实践,并使这些教育常态化,成为大学音乐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1]
(二)音乐教育基础课程设置
书写与书面表达技能、教育技术学、器乐教学法、音乐教学论、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的设定,有利于构建教师角色,将自身融入教师氛围中,提前打好基础。有利于音乐人才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
(一)声乐方向
声乐方向通常分为声乐教育与声乐演唱。二者在学校的培养方式上大同小异,通常为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与细化。音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但能提升单项艺术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具备准确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剧目的排练能有效的将表演与演唱有机整合为一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连续性。不再是个性的唯一表达方式。部分与整体有机结合,音乐与情感的最好诠释。
(二)钢琴方向
钢琴方向通常是指学习钢琴为主要的课程,其他为辅修的音乐课。钢琴方向学生除了专业化的一对一指导,提升学生的钢琴技巧与素养。还设置重奏与协奏以及即兴伴奏。有利于培养整体和部分的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三、学校自设活动与校外展演
(一)三独比赛
“三独比赛”即“独唱”“独奏”“独舞”。根据不同专业而定制的比赛,以个人为中心的比赛。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方式分别以美声组、民族组、器乐组、舞蹈组为组别,以学校的专业老师和学校领导作为赛场的评委。音乐组的比赛模仿“青歌赛”的比赛方式,有基本演唱得分与基础知识问答环节。基础知识问答分为问答、选择与视听题目,尽可能的围绕“青歌赛”的模板,目的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比赛的范式,尽快进入角色,为走入更高的赛事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期汇报展演
“小学期”汇报展演,是指每一个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场汇报。向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对一学期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表演分为独奏、重奏、独唱、重演等,结合班级相关专业的汇报。小学期的展演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更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建立友谊、取长补短、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使得每个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弥补不足,从而更加勤奋上进。小学期汇报展演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走出狭隘的视线,汲取更多的养分去弥补不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小学期汇报展演是十分必要的课程。
(三)“三下乡”校外展演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团中央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曲靖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每年暑假学校部分老师和学生无偿三下乡。音乐学院主要负责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天地;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通过青年学生的下乡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四、师生互评体制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期末采用师生互评体制,学生可登陆教务管理系统对本学期所有老师进行评价,完成这一评价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评价完成是匿名制,既不用顾虑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也方便学生客观的写出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提升的一种良好的推动。
五、总结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年轻学院,通过对音乐课程结构的探索,能够进一步根据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这也是高等教育学科评价的标准之一。课程设置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课程之间多样化、系统化、多方位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觉范围,从而为提升自己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三军.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乡土音乐文化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