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悦己SELF》两部微电影宣传片的解读来分析微电影中以及《悦己SELF》杂志做为代表性的女性媒介所传播的女性观念与性别文化,以此来探寻女性媒介的发展,建构女性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话语空间。
关键词:女性媒介;镜像;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Z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87-02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媒介的产生
(一)现代女性意识之觉醒
当今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岗位上付出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女性在社会消费方面已经不满足于对锦衣玉食的追求,更多的体现在其对一种潮流时尚更能突显个性与彰显自我意识的生活方式的需求与消费。“作为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一个要不要社会性别视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社会性别视角去剖析哪些社会问题?怎样运用这才是一个能否给传媒真正带来生机与力度的问题。[1]”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社会性别意识如何在媒介中体现,如何在媒介中运用性别视角,尤其是男性如何运用和理解女性看待世界的视角。女性媒介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全面深入的剖析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因此而怀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借助媒介平台来抒发女性自身的主观体验与现实期望,从各个方面为女性营造符合其特性的话语空间。
(二)女性媒介的产生
以女性受众为主题的女性媒介与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的崛起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的细分有着紧密联系。此外避免在媒介同质化发展中被淹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各因素互相影响催生了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的女性观念和性别文化、引导正确的性别舆论环境为宗旨的传播媒介和媒介组成,包括报纸或版面、广播电台频率或栏目、电视频道或栏目、网络频道、杂志或栏目等,也包括各类以女性为议题的媒介作品和内容[3]。
《悦己SELF》是综合女性生活杂志的一种,主张“快乐由自己,美丽身心灵”,旨在帮助中国女性找到自我,提升女性自身状态。杂志内容包括美容、美体、健身、职场、服饰等几乎涵盖女性生活的各个领域。引导女性探索发现和追随自身对于快乐、美丽、健康等诉求,在对杂志以及网站网页的编辑排版中风格简约明晰,使得观感愉悦而美妙。《悦己》大胆的将女权主义运用体现到对当今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中。主要体现在对于现代女性的欣赏以及心灵的关怀,对于女性需求变化的关注,对于女性细腻情感的捕捉以及对于现代女权的思考等。
二、微电影解读分析
女性媒介的传播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构成。媒介的内容必须真正的覆盖和满足受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悦己的微电影《赴》和《返》中,董洁生动地演绎了不同年龄段的两个女人与化妆品的微妙关系。前一个故事表现的是女孩子在即将面对心爱的人之前十分喜悦幸福的妆扮自己的过程,说明女性会在特殊时刻利用化妆品塑造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迷人。第二个故事通过一个奔丧事件的处理,传达出某些特定的时候女性渴望卸除武装,把自己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的诉求。
所谓“悦己”,“女为悦己者容”也就是说每个女孩对自己的容貌外表都是很在意的,不管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还是为了给别人带去一种愉悦的心情都十分重要。是你想传达给别人看到的样子不一定是为了男人,可能是为了某种自我设定的形象。
这两部微电影通过细节变化与对比,赴与返、喜悦与悲伤、化妆与卸妆、红(白)与黑、烟花灿烂与灯火阑珊、年轻与成熟、自信与落寞分别体现了一个人心里不同角色的释放,每个人都有一个表象一个内象,在最底层里面,我们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就像化妆品一样,像一层面具一样,我们每天都会带着面具去面对生活。
孤单的时候后者说是非常脆弱或者非常开心的时候,那一个非常真实的自己就会呈现出来。化妆品会给女人自信和光鲜亮丽的侧面,在女人照镜子的时候,给女人带来更完美的关于自己的“镜像”。
三、“悦己”镜像的分析
(一)不同“悦己者”的镜像反射
电影当中的影像画面承载了受众的想象,代表了那些缺省的事物。唯有电影才能将受众带入到一个缺席和在场的游戏中去挖掘或者感受平常隐藏在深处的那个自己,将“我”置身于电影情节发展中去体会和自省。这两部微电影很容易引发女性对于爱情和亲情深处的情感共鸣,23岁是简单快乐放飞自己的年龄,对于爱情对于生活都满怀期待;35岁时生活的现实越来越逼近自己开始慢慢保护自己,没有23岁那么简单纯粹。两者有着不同的魅力,23岁非常阳光,有着新鲜的生命力,是一种蕴含在内的味道。同时也是非常轻快的在里面活跃一种节奏。35岁时强装坚强,其实内里脆弱,甚至感到压力。
《赴》、《返》不同情境下妆容的能指相同,所指不同。在欣喜赴约时精致得体的妆容是爱人爱己被爱的幸福体现,呈现美丽与自信的我。在悲伤奔丧时厚重的妆容遮盖了自己的本真情感,为亲人动容褪去面具呈现真我。镜子能指不同,所指相同。从不同的悦己者那里获得不同的关于自我的镜像反射,从恋人镜子中反射的是魅力快乐自信的自我,从亲人镜子中反射的是柔弱纯粹被呵护的自我。拉康的“镜子”则无处不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时刻调整变化自己获得身份认同,走向跟更理想的自己。拉康称“我”是虚无缥缈的,我们所谓的“自我”并非真真切切存在着。拉康有过一个例举:雌性鸽子性成熟的重要条件即为其对自己同类的观看,而当身边没有同类时,观看镜中的自己同样可以使其达到性成熟。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错误的认知即对“他者”的“误认”,其实我们看到的镜像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却无法自拔的迷恋上那个“他”并开始以“他”为目标来对自我进行塑造。女主角将镜中“他者”(悦己者的期待)误认为是真实的自己。她看到的并非真实却开始迷恋那个影像,并以此来塑造自我,用化妆品一点点向镜像靠近,取得悦己者的认同,同时也更好的取悦自己,让爱来临时自己怀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女人热爱欣赏镜子中“美丽”的自己,有些人则会选择借助整容来使自己更美丽更接近镜像中的那个完美的“我”,从误认到自欺到自恋到最后的升华。 (二)打破“镜像”的自我升华
拉康以他的“镜像阶段”理论向我们展示了“我”的诞生,尽管他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剧,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个空无,但人生并非一个悲剧,他给我们的启发是,在镜面上想象自我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获得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这样一种认同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微电影中女主角一开始可能被妈妈要求和告知要听话做个乖孩子,她自己也理所当然的一直被乖孩子的框框束缚着,在自家药店里帮忙,过踏踏实实的生活,后来她离开了父母,或许是奋斗去了或许是享福去了,她从社会以及他人那里获得了关于自己的不同镜像,不同的“我”在生活中交叠,她追求一些虚幻的不真实,眼神彷徨落寞,母亲的离开,亲情的召唤让她又忽然从母亲这里重新获得关于自己的镜像,于是卸下面具和岁月的伪装,她也许不会再是那个乖乖女,也不会是彷徨落寞的自己,此时的镜像是女性关于自我的一个全新的觉醒,不断地向着理想自我靠近。
《悦己》借此来表达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于爱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不变的是女性应该懂得爱与被爱。在爱的付出中和被爱的滋养下更好的悦己同时悦人得到身心的提升,既启蒙了广大女性的女性意识又引发了公众对女性视角的思考。人以其所在的社会关系为镜子,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不断更迭。从沉浸在爱情里的粉妆红衣到面对亲人逝去时的素面黑衣,爱情里的镜像和亲情里的镜像指引自己,女性在儿时从父母那里得到关于自己的镜像,在这一镜像的笼罩之下成长,逐步成长后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关于自己的镜像,在之后更多的亲自去面对生活和世界,在不同的镜像中迷茫和穿梭,有的人依然坚定清晰有的人则茫然迷失自我,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一次次的破例然后从一个认同走向另一个认同。
四、《悦己SELF》对女性媒介发展的启示
现代女性在悦己以及悦人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不同的镜像阶段,镜子中的各个“我”互相对峙追逐,不同的认同在各个阶段会给生活带来不同的悦感,在不同镜像的积累中质变,在现代快节奏的新女性生活中提升身心,磨练出更好的“我”,在虚幻和镜像和现实中坚定自我,因悦己而悦人。如果说受众细分化的大势所趋是女性媒介诞生的媒介生态依据, 那全国范围内与“女性”相关的电视频道、报纸、网站的出现则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现实可能[2]。随着社会对女性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媒介也因此平稳而迅速的向前发展,各种专业的女性媒体层出不穷,对于改善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形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加注重女性群体自身的声音表达,扩展了中国女性自我的公共话语空间,女性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媒介文化的均衡进步、媒介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的消极影响会逐渐被正面积极发展的女性媒介所抵消,然而支撑女性媒介良性发展的,最重要的还是女性受众的觉醒和在社会中主体地位的崛起。
从《悦己SELF》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媒介要努力打破之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女性从柔弱、忍让、无知、家庭化或者性感、裸露、肤浅的模式化定位在媒介中存在,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更多的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应该给女性更多的发声机会和平台,未来的女性媒介不仅要对女性受众细分,以及观看模式和观看心理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如何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又如何体现在女性媒介的内容与表现方式等方面。使女性媒介重新树立女性形象,纠正以往对于女性群体的各种偏见,传播与表达新时代女性的独特价值观,贴近女性群体的内心,帮助其发出自己真正的心声,营造女性自己的话语空间。
参考文献:
[1] 单晓红.中国女性媒介产生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
[2] 李琦.女性媒介生成的社会背景[J].传媒观察,2008(7).
[3] 陆道夫.文本/受众/体验[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女性媒介;镜像;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Z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87-02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媒介的产生
(一)现代女性意识之觉醒
当今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岗位上付出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女性在社会消费方面已经不满足于对锦衣玉食的追求,更多的体现在其对一种潮流时尚更能突显个性与彰显自我意识的生活方式的需求与消费。“作为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一个要不要社会性别视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社会性别视角去剖析哪些社会问题?怎样运用这才是一个能否给传媒真正带来生机与力度的问题。[1]”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社会性别意识如何在媒介中体现,如何在媒介中运用性别视角,尤其是男性如何运用和理解女性看待世界的视角。女性媒介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全面深入的剖析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因此而怀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借助媒介平台来抒发女性自身的主观体验与现实期望,从各个方面为女性营造符合其特性的话语空间。
(二)女性媒介的产生
以女性受众为主题的女性媒介与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体的崛起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的细分有着紧密联系。此外避免在媒介同质化发展中被淹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各因素互相影响催生了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的女性观念和性别文化、引导正确的性别舆论环境为宗旨的传播媒介和媒介组成,包括报纸或版面、广播电台频率或栏目、电视频道或栏目、网络频道、杂志或栏目等,也包括各类以女性为议题的媒介作品和内容[3]。
《悦己SELF》是综合女性生活杂志的一种,主张“快乐由自己,美丽身心灵”,旨在帮助中国女性找到自我,提升女性自身状态。杂志内容包括美容、美体、健身、职场、服饰等几乎涵盖女性生活的各个领域。引导女性探索发现和追随自身对于快乐、美丽、健康等诉求,在对杂志以及网站网页的编辑排版中风格简约明晰,使得观感愉悦而美妙。《悦己》大胆的将女权主义运用体现到对当今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中。主要体现在对于现代女性的欣赏以及心灵的关怀,对于女性需求变化的关注,对于女性细腻情感的捕捉以及对于现代女权的思考等。
二、微电影解读分析
女性媒介的传播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构成。媒介的内容必须真正的覆盖和满足受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悦己的微电影《赴》和《返》中,董洁生动地演绎了不同年龄段的两个女人与化妆品的微妙关系。前一个故事表现的是女孩子在即将面对心爱的人之前十分喜悦幸福的妆扮自己的过程,说明女性会在特殊时刻利用化妆品塑造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迷人。第二个故事通过一个奔丧事件的处理,传达出某些特定的时候女性渴望卸除武装,把自己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的诉求。
所谓“悦己”,“女为悦己者容”也就是说每个女孩对自己的容貌外表都是很在意的,不管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光鲜亮丽,还是为了给别人带去一种愉悦的心情都十分重要。是你想传达给别人看到的样子不一定是为了男人,可能是为了某种自我设定的形象。
这两部微电影通过细节变化与对比,赴与返、喜悦与悲伤、化妆与卸妆、红(白)与黑、烟花灿烂与灯火阑珊、年轻与成熟、自信与落寞分别体现了一个人心里不同角色的释放,每个人都有一个表象一个内象,在最底层里面,我们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就像化妆品一样,像一层面具一样,我们每天都会带着面具去面对生活。
孤单的时候后者说是非常脆弱或者非常开心的时候,那一个非常真实的自己就会呈现出来。化妆品会给女人自信和光鲜亮丽的侧面,在女人照镜子的时候,给女人带来更完美的关于自己的“镜像”。
三、“悦己”镜像的分析
(一)不同“悦己者”的镜像反射
电影当中的影像画面承载了受众的想象,代表了那些缺省的事物。唯有电影才能将受众带入到一个缺席和在场的游戏中去挖掘或者感受平常隐藏在深处的那个自己,将“我”置身于电影情节发展中去体会和自省。这两部微电影很容易引发女性对于爱情和亲情深处的情感共鸣,23岁是简单快乐放飞自己的年龄,对于爱情对于生活都满怀期待;35岁时生活的现实越来越逼近自己开始慢慢保护自己,没有23岁那么简单纯粹。两者有着不同的魅力,23岁非常阳光,有着新鲜的生命力,是一种蕴含在内的味道。同时也是非常轻快的在里面活跃一种节奏。35岁时强装坚强,其实内里脆弱,甚至感到压力。
《赴》、《返》不同情境下妆容的能指相同,所指不同。在欣喜赴约时精致得体的妆容是爱人爱己被爱的幸福体现,呈现美丽与自信的我。在悲伤奔丧时厚重的妆容遮盖了自己的本真情感,为亲人动容褪去面具呈现真我。镜子能指不同,所指相同。从不同的悦己者那里获得不同的关于自我的镜像反射,从恋人镜子中反射的是魅力快乐自信的自我,从亲人镜子中反射的是柔弱纯粹被呵护的自我。拉康的“镜子”则无处不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时刻调整变化自己获得身份认同,走向跟更理想的自己。拉康称“我”是虚无缥缈的,我们所谓的“自我”并非真真切切存在着。拉康有过一个例举:雌性鸽子性成熟的重要条件即为其对自己同类的观看,而当身边没有同类时,观看镜中的自己同样可以使其达到性成熟。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错误的认知即对“他者”的“误认”,其实我们看到的镜像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却无法自拔的迷恋上那个“他”并开始以“他”为目标来对自我进行塑造。女主角将镜中“他者”(悦己者的期待)误认为是真实的自己。她看到的并非真实却开始迷恋那个影像,并以此来塑造自我,用化妆品一点点向镜像靠近,取得悦己者的认同,同时也更好的取悦自己,让爱来临时自己怀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女人热爱欣赏镜子中“美丽”的自己,有些人则会选择借助整容来使自己更美丽更接近镜像中的那个完美的“我”,从误认到自欺到自恋到最后的升华。 (二)打破“镜像”的自我升华
拉康以他的“镜像阶段”理论向我们展示了“我”的诞生,尽管他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剧,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个空无,但人生并非一个悲剧,他给我们的启发是,在镜面上想象自我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获得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而这样一种认同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微电影中女主角一开始可能被妈妈要求和告知要听话做个乖孩子,她自己也理所当然的一直被乖孩子的框框束缚着,在自家药店里帮忙,过踏踏实实的生活,后来她离开了父母,或许是奋斗去了或许是享福去了,她从社会以及他人那里获得了关于自己的不同镜像,不同的“我”在生活中交叠,她追求一些虚幻的不真实,眼神彷徨落寞,母亲的离开,亲情的召唤让她又忽然从母亲这里重新获得关于自己的镜像,于是卸下面具和岁月的伪装,她也许不会再是那个乖乖女,也不会是彷徨落寞的自己,此时的镜像是女性关于自我的一个全新的觉醒,不断地向着理想自我靠近。
《悦己》借此来表达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对于爱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不变的是女性应该懂得爱与被爱。在爱的付出中和被爱的滋养下更好的悦己同时悦人得到身心的提升,既启蒙了广大女性的女性意识又引发了公众对女性视角的思考。人以其所在的社会关系为镜子,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不断更迭。从沉浸在爱情里的粉妆红衣到面对亲人逝去时的素面黑衣,爱情里的镜像和亲情里的镜像指引自己,女性在儿时从父母那里得到关于自己的镜像,在这一镜像的笼罩之下成长,逐步成长后从老师同学那里获得关于自己的镜像,在之后更多的亲自去面对生活和世界,在不同的镜像中迷茫和穿梭,有的人依然坚定清晰有的人则茫然迷失自我,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一次次的破例然后从一个认同走向另一个认同。
四、《悦己SELF》对女性媒介发展的启示
现代女性在悦己以及悦人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不同的镜像阶段,镜子中的各个“我”互相对峙追逐,不同的认同在各个阶段会给生活带来不同的悦感,在不同镜像的积累中质变,在现代快节奏的新女性生活中提升身心,磨练出更好的“我”,在虚幻和镜像和现实中坚定自我,因悦己而悦人。如果说受众细分化的大势所趋是女性媒介诞生的媒介生态依据, 那全国范围内与“女性”相关的电视频道、报纸、网站的出现则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现实可能[2]。随着社会对女性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媒介也因此平稳而迅速的向前发展,各种专业的女性媒体层出不穷,对于改善女性在媒介中的刻板形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加注重女性群体自身的声音表达,扩展了中国女性自我的公共话语空间,女性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媒介文化的均衡进步、媒介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的消极影响会逐渐被正面积极发展的女性媒介所抵消,然而支撑女性媒介良性发展的,最重要的还是女性受众的觉醒和在社会中主体地位的崛起。
从《悦己SELF》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媒介要努力打破之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女性从柔弱、忍让、无知、家庭化或者性感、裸露、肤浅的模式化定位在媒介中存在,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更多的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应该给女性更多的发声机会和平台,未来的女性媒介不仅要对女性受众细分,以及观看模式和观看心理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如何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又如何体现在女性媒介的内容与表现方式等方面。使女性媒介重新树立女性形象,纠正以往对于女性群体的各种偏见,传播与表达新时代女性的独特价值观,贴近女性群体的内心,帮助其发出自己真正的心声,营造女性自己的话语空间。
参考文献:
[1] 单晓红.中国女性媒介产生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
[2] 李琦.女性媒介生成的社会背景[J].传媒观察,2008(7).
[3] 陆道夫.文本/受众/体验[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