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机制的研究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等问题。本文从高等院校建立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意义、高等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创新的价值及途径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重要性、实践性、价值性、可行性和必然性。为高等院校今后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  培养机制创新
  【基金项目】2018年度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JSZ20180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64-02
  社会主义制度从它诞生发展至今,已与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深度融合。在我们为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而自诩之时,高层次知识人才培养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成为了高校贯彻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核心问题。社会自然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意识在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更迭,成为了中国社会高等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源动力。
  一、高等院校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的意义
  “机制”是有效组织和运行构成各要素之间结构和关系的一种方式。当今高校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包括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理论学习和实践育人”、“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研讨交流和平台构建”等多种运行方式,如何将这些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发挥最大的育人作用,是培养机制核心价值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目前高校用人机制中多采用的是培养机制、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实践机制、制度机制等,这些方面日渐成为了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标准化模式。这些办法有效的保障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培养成果。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加入,需要更加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成长和锻炼。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和方向,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主要贡献团体。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对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剖析其培养元素的内涵和特点,分解现状,加强和元素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青年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路径与对策。
  二、高等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各校“青马工程”的建设,为社会主义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长效的培养机制。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培养经历为共青团组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辅导员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高校“青马工程”建设是目前高等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性成就。高校作为“青马工程”的建设主体,目前在高等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但高校“青马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具体问题。一是成本与效益的理念不足。二是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理念不足。三是创新和发展的理念有待提高。有研究认为,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培以下几点:1)培养形式需要根据针对性和创新性;2)培养内容还需完善和不断提高;3)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还缺乏有效的融合和衔接;4)对实践结果的评价机制,还缺乏有价值的考核绩效;5)还缺乏高水平的培养氛围,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目前我国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机制还需不断的创新与研讨。
  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创新的价值及途径
  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模式上均不断創新。从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与机制上来看,我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浅层次发展阶段。目前理论学习的机制、实践调研考察机制较为常见,但是激励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缺乏。网络化的培养教育模式和机制应用多,但是多半是形式大于内容,多数是时间的限定而没有知识的考核。因此,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上目前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磨练、磨合,在突出理论的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模式的锻炼与淬炼,有效的利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创一种可行的、简便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考核机制。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主要包括的是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因此我们需要在此寻求二者的一个有效结合,使之关系在一定程度内满足培养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框架,并为此框架搭建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先进评价手段,提高高等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能力。最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洋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与高校网络党建的创新型融合[J].社科纵横,2019(04).
  [2]秦靖然.大力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多元化培养体系[J].奋斗,2019(07).
   作者简介:
  张红石(1979-),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类实训教学理论研究与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中,运用倾听、问题、探究、活动对话策略,实现知识的积淀,人文的浸润,智慧的生发。  【关键词】对话 新样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89-02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对话状态,生发学生的成长智慧?  一、运用倾听策略串联师生对话,让学生感受自主成长的快乐。  1.带着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语文写作教学作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写思结合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展开写作活动,从而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展开一番叙述。  【关键词】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不仅能够科学阅读,更重要的是能够将阅读能力应用于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良好的语言运用技巧。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出发,提出几点阅读教学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技巧。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对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阅读教学与学生语文素养养成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通过依托课本,以读促写和加强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93-01  何谓语文素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基本写作技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教学逐渐以其自身的趣味性、导向性、探究性等特点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重视。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其优势,本文从生活角度启迪习作兴趣;提供充足自由习作机会;举办优秀作文展览活动三方面对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对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采用科學的阅读训练方法,培养思维的精进力;借助课内外助读材料,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思辨性教学的原理出发,对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开展思维训练、倡导多样化视角解读以及激发学生思辨兴趣三种方法,为今后的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读教学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思辨阅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
期刊
【摘要】阅读是自由的,更是思想的。海量的浅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无大益,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走心的深度阅读势在必行。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后超越和创造是阅读的三重境界;运用写下、绘出、联网、讨论或实证的方法沉淀、整合、内化并运用阅读内容,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悦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098-0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广泛的主题阅读,可以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经验,实现语言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出不同的切入点,合理的进行分类;实现家校合作之下阅读环境的创设,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阅读体验活动,增加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性主题阅读 有效实施  【中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被当作重难点,因为作文在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可以检验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词语运用能力,文体结构的安排等等。相较于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作文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本文重点关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的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能力 方法策略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