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百年流传、经久不衰,古人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它的中肯赞美。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然而,紫砂壶除了具备独特的实用优势外,它的文化性能更不容忽视,可以说,正是紫砂壶具有了其他饮茶器皿所难以超越的文化优势,才使得它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
紫砂壶的文化蕴意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制壶人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转换,进而以紫砂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全新的体会,并最终实现共鸣。这款紫砂“同喜壶”(见图1)便是富含文化蕴意的作品,该壶形式美观简约,却巧妙融入宫灯形态,寓神韵于自然之中,似有一气呵成之势,更流露出喜庆气息,而壶身陶刻竹叶装饰则更添清趣雅韵,竹文化之深刻内涵呼之欲出,升华了整把壶的文化意境。
对于文化蕴意的具体表现,“同喜壶”整体通过抽象的宫灯造型和竹子的装饰来予以诠释,而造型和装饰作为最直观的实体形式,一直是紫砂壶艺术表现的重要类型,可以说,造型是主体,装饰为辅助,两者若相辅相成得恰到好处,则能起到锦上添花,提升整体价值的作用。
“同喜壶”的造型在整体上遵循着圆器和筋纹器的风格特征,并将两者充分结合,其基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显得灵动可爱、隽永耐看。壶身圆润饱满、鼓腹扩张均匀,富有张力;肩与底平缓,上下对应,形成扁圆球状,极具气势;而壶底则又以圈足承托,提升了重心,也提升了整体上扬的趋势;最巧妙之处莫过于壶颈的设置,其形状、高低比例均与圈足一致,亦为圈状,壶颈、壶足上下对应,粘连与扁圆壶身,整体恰巧妙地形似一盏宫灯。为了使这盏宫灯更显生动感,壶身上又以流畅连贯的竖向筋纹线分割,线条呈外凸状,将壶身均匀等分成四份,使之轮廓更清晰可爱,宫灯之意境让人浮想联翩。与此同时,壶盖中央的圆珠状壶钮亦别具构思,其造型宛若壶身的整体微缩版,圆润的体型、流畅的外凸筋纹线惟妙惟肖,壶钮与壶身上下对应,似两盏大小不等、比例协调的宫灯。紫砂壶造型中的圆器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此壶整体圆、稳、匀、正,无疑达到了圆器的标准,相对于主体壶身,三弯壶嘴从前端自然胥出,饱满柔和,圈把对应壶嘴,亦呈饱满之态,保证了细节配置比例的协调和谐,增添了整把壶圆润丰足的形象效果。
陶刻是紫砂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喜壶”的装饰便采用陶刻进行呈现,对于陶刻内容,则以壶身面为平台,恰到好处地刻以竹叶,一片片竹叶生动轻灵、富有动感,仿佛在风中飘荡,给人以静中见动的感觉,提升了整体艺术效果,其构图、形象、刀法、气韵、力度等均掌握得十分准确,虽是一片竹叶,却仿若营造出了整片竹林,而竹文化的意蕴质感则更于此完美流露。
紫砂“同喜壶”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均与文化主旨对应,并因文化内涵升华艺术价值。具体而言,此壶结合了宫灯文化和竹文化两种内容。宫灯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挂宫灯,以祈福瑞祥兆,因而宫灯亦是喜庆的象征。此壶名为同喜,又塑成宫灯状,美好寓意不言而喻。此外,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茂,集坚贞、刚毅、挺拨、生机、清幽、高洁于一身,其形态特征象征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此壶又以竹子装饰,不仅自然趣味浓郁,更能使人产生文化共鸣,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的竹叶,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竹子刻画则显然凸显了竹文化之内涵,提升了文化价值。
紫砂壶的文化蕴意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制壶人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炼转换,进而以紫砂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全新的体会,并最终实现共鸣。这款紫砂“同喜壶”(见图1)便是富含文化蕴意的作品,该壶形式美观简约,却巧妙融入宫灯形态,寓神韵于自然之中,似有一气呵成之势,更流露出喜庆气息,而壶身陶刻竹叶装饰则更添清趣雅韵,竹文化之深刻内涵呼之欲出,升华了整把壶的文化意境。
对于文化蕴意的具体表现,“同喜壶”整体通过抽象的宫灯造型和竹子的装饰来予以诠释,而造型和装饰作为最直观的实体形式,一直是紫砂壶艺术表现的重要类型,可以说,造型是主体,装饰为辅助,两者若相辅相成得恰到好处,则能起到锦上添花,提升整体价值的作用。
“同喜壶”的造型在整体上遵循着圆器和筋纹器的风格特征,并将两者充分结合,其基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显得灵动可爱、隽永耐看。壶身圆润饱满、鼓腹扩张均匀,富有张力;肩与底平缓,上下对应,形成扁圆球状,极具气势;而壶底则又以圈足承托,提升了重心,也提升了整体上扬的趋势;最巧妙之处莫过于壶颈的设置,其形状、高低比例均与圈足一致,亦为圈状,壶颈、壶足上下对应,粘连与扁圆壶身,整体恰巧妙地形似一盏宫灯。为了使这盏宫灯更显生动感,壶身上又以流畅连贯的竖向筋纹线分割,线条呈外凸状,将壶身均匀等分成四份,使之轮廓更清晰可爱,宫灯之意境让人浮想联翩。与此同时,壶盖中央的圆珠状壶钮亦别具构思,其造型宛若壶身的整体微缩版,圆润的体型、流畅的外凸筋纹线惟妙惟肖,壶钮与壶身上下对应,似两盏大小不等、比例协调的宫灯。紫砂壶造型中的圆器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此壶整体圆、稳、匀、正,无疑达到了圆器的标准,相对于主体壶身,三弯壶嘴从前端自然胥出,饱满柔和,圈把对应壶嘴,亦呈饱满之态,保证了细节配置比例的协调和谐,增添了整把壶圆润丰足的形象效果。
陶刻是紫砂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喜壶”的装饰便采用陶刻进行呈现,对于陶刻内容,则以壶身面为平台,恰到好处地刻以竹叶,一片片竹叶生动轻灵、富有动感,仿佛在风中飘荡,给人以静中见动的感觉,提升了整体艺术效果,其构图、形象、刀法、气韵、力度等均掌握得十分准确,虽是一片竹叶,却仿若营造出了整片竹林,而竹文化的意蕴质感则更于此完美流露。
紫砂“同喜壶”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均与文化主旨对应,并因文化内涵升华艺术价值。具体而言,此壶结合了宫灯文化和竹文化两种内容。宫灯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挂宫灯,以祈福瑞祥兆,因而宫灯亦是喜庆的象征。此壶名为同喜,又塑成宫灯状,美好寓意不言而喻。此外,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茂,集坚贞、刚毅、挺拨、生机、清幽、高洁于一身,其形态特征象征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此壶又以竹子装饰,不仅自然趣味浓郁,更能使人产生文化共鸣,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的竹叶,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竹子刻画则显然凸显了竹文化之内涵,提升了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