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条件下,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军营饮食文化来源于地方饮食文化,并且不断借鉴、吸收国外、军外的先进文化要素,与地方饮食文化相比,既有着一些相同点,又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本文主要从饮食食材、饮食礼仪、烹饪方法、饮食器具、饮食风俗等五个方面对其共性加以分析。
一、饮食食材同样广泛
饮食食材是指就餐者可以食用和饮用的原材料及饮品。军人和城乡居民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为主,副食则包括蔬菜、果品、畜类及制品、禽类及其制品、蛋品、乳品、水产品、干货、调味品等,形成庞大的饮食原料体系。据植物学家估计,现在地球上生长着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约有75000种,但目前只有约3000种被人类尝试过,人工栽培利用的只有200种左右,在这200多种植物中,人类利用最多的、年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主要粮食农作物只有7种,即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马铃薯、甘薯和木薯。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于30种农作物,一半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于小麦、水稻、玉米3种农作物。我国己报道的可食用的野菜有400余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占蕴藏量的3%左右,食用菌为720多种,但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不足50种,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仅15种左右。
二、饮食礼仪同宗同源
饮食礼仪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人们在饮食活动中的礼貌、礼节、仪表等。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军队饮食礼仪与城镇居民饮食礼仪基本相同。在不同的场合,饮食礼仪表现形式不同,主要包括宴会、工作餐和自助餐礼仪等。
(一)宴会礼仪
宴会是指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可以分为正式宴会和非正式宴会两种。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对于到场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词等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正式宴会礼仪的一般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时迎客于门外、客至互致问候、引客至客厅小坐、敬以茶点、按长幼尊卑导客入席、排定座次、客人坐定后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非正式宴会的形式从简,偏重于人际交往,而不注重规模、档次。
(二)工作餐礼仪
工作餐是指在商务交往中具有业务关系的合作伙伴,为进行接触、保持联系、交换信息而用就餐的形式进行的商务聚会。它不同于正式宴会和亲友们的会餐,它重在一种氛围,意在以餐会友,创造出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接触的轻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围。工作餐一般规模较小,通常在中午举行,主人不用发正式请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进行答复,时间、地点可以临时选择。通常采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用餐中可继续商务上的交谈。
(三)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是用餐者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已加工好食物用餐的就餐方式。它既可节省费用,也不用讲究太多礼仪。在享用自助餐时,要排队取菜,自觉维持公共秩序,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装入自己的餐盘之内,然后迅速离去。一次取菜不可太多,要量力而行,取到盘中的菜应当吃完,避免饭菜剩余。餐桌上如摆设多套叉,应按从外向内的顺序分别用来吃冷菜、热菜,横放的叉、勺是用来吃甜品的。
三、烹饪方法一样丰富
烹饪是通过加热和调制等基本技法,将切配好的烹饪原料制成不同风味菜肴的操作过程。作为烹调大国,中国烹饪方法令世人叹为观止。军队饮食加工所采用的方法与地方饮食加工方法基本相同。从加热方法看,主要有炒、炸、煮、煎、蒸、烤等六种基本方法,也叫单一加热技法。在实际烹饪过程中,往往将这些方法交替使用,因而就出现了许多复合加热技法。据不完全统计,经常使用的烹调方法有20多类100多种。按照热源及传热介质不同,烹饪方法可分为水烹、油烹、汽烹、火烹、其他方法等五大类。其中,水烹技法有煮、烧、炖、煨、氽、涮、焖、扒、熬、烫、焯、烩等;油烹技法有炒、炸、爆、熘、煎、贴、煸、氽等;汽烹技法有蒸等;火烹技法有烤、熏、炕等;其他方法包括以铁板、石块、盐等固体为传热介质的焐、烙、炮、炙等。
四、饮食器具同质同类
饮食器具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古至今,我国餐饮器具从质地上经历了陶器、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竹木器、瓷器等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仍然以瓷器为主要饮食器具,辅以不锈钢、塑料等器具。饮食器具尽管以物质形态存在,但它往往包含着重要的精神文化内容,有着较强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价值、历史资料价值。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除对饮食器具的用材、形状有相同要求之外,对餐具的选择使用也十分讲究,讲究美食与美器的巧妙搭配,追求器具用材、规格、形态、色彩、纹饰、大小等方面与菜肴的和谐统一,与筵席主题一致,使其形成完美的统一体。这样不仅把菜肴衬托得更加美观生动,给人悦目爽心之感,而且可以使食欲增加。
五、饮食风俗完全相同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按照民族来源,我国食俗可分为汉民族食俗、少数民族食俗;若按其功能划分,一般分为日常食俗、年节食俗、礼仪食俗和宗教食俗等。日常食俗是指每个家庭的三餐调配、四季食谱、祖传名菜、养生方法、口味偏好等,我国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日定三餐,素食为主;天伦之乐,情融意浓: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气氛宽松自由等。年节食俗的涵盖面大,类型众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食俗。人生礼仪食俗包括生育食俗(求子食俗、保胎食俗、育婴食俗)、婚姻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等。宗教信仰食俗包括佛教食俗、伊斯兰教食俗、道教食俗等以及各少数民族食俗等。
参考文献:
[1]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一、饮食食材同样广泛
饮食食材是指就餐者可以食用和饮用的原材料及饮品。军人和城乡居民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为主,副食则包括蔬菜、果品、畜类及制品、禽类及其制品、蛋品、乳品、水产品、干货、调味品等,形成庞大的饮食原料体系。据植物学家估计,现在地球上生长着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约有75000种,但目前只有约3000种被人类尝试过,人工栽培利用的只有200种左右,在这200多种植物中,人类利用最多的、年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主要粮食农作物只有7种,即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马铃薯、甘薯和木薯。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95%来自于30种农作物,一半以上的植物蛋白仅来自于小麦、水稻、玉米3种农作物。我国己报道的可食用的野菜有400余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占蕴藏量的3%左右,食用菌为720多种,但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不足50种,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仅15种左右。
二、饮食礼仪同宗同源
饮食礼仪是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人们在饮食活动中的礼貌、礼节、仪表等。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军队饮食礼仪与城镇居民饮食礼仪基本相同。在不同的场合,饮食礼仪表现形式不同,主要包括宴会、工作餐和自助餐礼仪等。
(一)宴会礼仪
宴会是指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可以分为正式宴会和非正式宴会两种。正式宴会是一种隆重而正规的宴请,对于到场人数、穿着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数目、音乐演奏、宾主致词等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和讲究。正式宴会礼仪的一般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时迎客于门外、客至互致问候、引客至客厅小坐、敬以茶点、按长幼尊卑导客入席、排定座次、客人坐定后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非正式宴会的形式从简,偏重于人际交往,而不注重规模、档次。
(二)工作餐礼仪
工作餐是指在商务交往中具有业务关系的合作伙伴,为进行接触、保持联系、交换信息而用就餐的形式进行的商务聚会。它不同于正式宴会和亲友们的会餐,它重在一种氛围,意在以餐会友,创造出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接触的轻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围。工作餐一般规模较小,通常在中午举行,主人不用发正式请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进行答复,时间、地点可以临时选择。通常采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用餐中可继续商务上的交谈。
(三)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是用餐者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已加工好食物用餐的就餐方式。它既可节省费用,也不用讲究太多礼仪。在享用自助餐时,要排队取菜,自觉维持公共秩序,轮到自己取菜时,应用公用的餐具将食物装入自己的餐盘之内,然后迅速离去。一次取菜不可太多,要量力而行,取到盘中的菜应当吃完,避免饭菜剩余。餐桌上如摆设多套叉,应按从外向内的顺序分别用来吃冷菜、热菜,横放的叉、勺是用来吃甜品的。
三、烹饪方法一样丰富
烹饪是通过加热和调制等基本技法,将切配好的烹饪原料制成不同风味菜肴的操作过程。作为烹调大国,中国烹饪方法令世人叹为观止。军队饮食加工所采用的方法与地方饮食加工方法基本相同。从加热方法看,主要有炒、炸、煮、煎、蒸、烤等六种基本方法,也叫单一加热技法。在实际烹饪过程中,往往将这些方法交替使用,因而就出现了许多复合加热技法。据不完全统计,经常使用的烹调方法有20多类100多种。按照热源及传热介质不同,烹饪方法可分为水烹、油烹、汽烹、火烹、其他方法等五大类。其中,水烹技法有煮、烧、炖、煨、氽、涮、焖、扒、熬、烫、焯、烩等;油烹技法有炒、炸、爆、熘、煎、贴、煸、氽等;汽烹技法有蒸等;火烹技法有烤、熏、炕等;其他方法包括以铁板、石块、盐等固体为传热介质的焐、烙、炮、炙等。
四、饮食器具同质同类
饮食器具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古至今,我国餐饮器具从质地上经历了陶器、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竹木器、瓷器等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仍然以瓷器为主要饮食器具,辅以不锈钢、塑料等器具。饮食器具尽管以物质形态存在,但它往往包含着重要的精神文化内容,有着较强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价值、历史资料价值。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除对饮食器具的用材、形状有相同要求之外,对餐具的选择使用也十分讲究,讲究美食与美器的巧妙搭配,追求器具用材、规格、形态、色彩、纹饰、大小等方面与菜肴的和谐统一,与筵席主题一致,使其形成完美的统一体。这样不仅把菜肴衬托得更加美观生动,给人悦目爽心之感,而且可以使食欲增加。
五、饮食风俗完全相同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按照民族来源,我国食俗可分为汉民族食俗、少数民族食俗;若按其功能划分,一般分为日常食俗、年节食俗、礼仪食俗和宗教食俗等。日常食俗是指每个家庭的三餐调配、四季食谱、祖传名菜、养生方法、口味偏好等,我国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日定三餐,素食为主;天伦之乐,情融意浓: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气氛宽松自由等。年节食俗的涵盖面大,类型众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等食俗。人生礼仪食俗包括生育食俗(求子食俗、保胎食俗、育婴食俗)、婚姻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等。宗教信仰食俗包括佛教食俗、伊斯兰教食俗、道教食俗等以及各少数民族食俗等。
参考文献:
[1]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