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氢氯噻嗪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绿地平;高血压;冠心病;临床效果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若对高血压患者不进行有效控制而任其发展,则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往往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该症状会使得冠状血管腔狭窄,而且又加上其功能性的变化可引起心肌进一步缺氧、缺血和坏死,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1]。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增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发病患者的年龄正趋于年轻化,这就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详细检查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例排除标准包括无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损害,无继发性高血压,无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45岁~80岁,平均年龄62.6岁,病程时长1年~23年,平均病程时长10.8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46岁~81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时长1年~20年,平均病程1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停止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硝酸异山梨酯,5mg/次,3次/d,氢氯噻嗪,25mg/次,1次/d,硝苯地平,3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硝酸异山梨酯,5mg/次,3次/d,氢氯噻嗪,25mg/次,1次/d,氨氯地平,2.5mg/次,1次/d。
1.3 临床效果评价
所患者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如下:①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为10mmHg以下,且患者血压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80%及其以上,或者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为10mmHg以下,且患者血压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50~80%。③无效:患者血压未降至有效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X2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690、49.2046,p=0.0000、0.0000);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980、6.4367,p=0.0000、0.00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x±s)
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以及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进入细胞,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使血压得到有效地降低,其降压作用是硝苯地平的2倍;同時其还能明显的抑制心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能明显的舒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进而治疗心绞痛;另外,氨氯地平还能够有效地激活LDL受体[2],控制脂肪在动脉血管壁上的累积,而且也能明显抑制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虽然氨氯地平在与钙离子受体结合和解离过程中速度较慢,使得其产生降压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这也同时延长了其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因此氨氯地平能够较长时间的起到治疗作用[3]。鉴于氨氯地平以上的临床药理作用,临床上以将其广泛用于临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哈尔·吾买尔,米尔孜艾合买提·米热孜木 . 吲达帕胺加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3): 49-49,50.
[2]曹牡华.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14,38(04):415-416.
[3]谢玉霞,武刚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3,42(06):640-641,644.
关键词:氨绿地平;高血压;冠心病;临床效果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若对高血压患者不进行有效控制而任其发展,则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硬化往往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该症状会使得冠状血管腔狭窄,而且又加上其功能性的变化可引起心肌进一步缺氧、缺血和坏死,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1]。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增加,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发病患者的年龄正趋于年轻化,这就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详细检查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例排除标准包括无肝、肾和甲状腺功能损害,无继发性高血压,无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45岁~80岁,平均年龄62.6岁,病程时长1年~23年,平均病程时长10.8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46岁~81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时长1年~20年,平均病程1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停止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硝酸异山梨酯,5mg/次,3次/d,氢氯噻嗪,25mg/次,1次/d,硝苯地平,3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硝酸异山梨酯,5mg/次,3次/d,氢氯噻嗪,25mg/次,1次/d,氨氯地平,2.5mg/次,1次/d。
1.3 临床效果评价
所患者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如下:①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为10mmHg以下,且患者血压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80%及其以上,或者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为10mmHg以下,且患者血压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50~80%。③无效:患者血压未降至有效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X2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690、49.2046,p=0.0000、0.0000);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980、6.4367,p=0.0000、0.00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x±s)
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以及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n(%)]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进入细胞,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使血压得到有效地降低,其降压作用是硝苯地平的2倍;同時其还能明显的抑制心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能明显的舒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进而治疗心绞痛;另外,氨氯地平还能够有效地激活LDL受体[2],控制脂肪在动脉血管壁上的累积,而且也能明显抑制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虽然氨氯地平在与钙离子受体结合和解离过程中速度较慢,使得其产生降压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这也同时延长了其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因此氨氯地平能够较长时间的起到治疗作用[3]。鉴于氨氯地平以上的临床药理作用,临床上以将其广泛用于临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哈尔·吾买尔,米尔孜艾合买提·米热孜木 . 吲达帕胺加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3): 49-49,50.
[2]曹牡华.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14,38(04):415-416.
[3]谢玉霞,武刚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3,42(06):640-6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