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阿里上海行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拳王阿里去世整整一整年了。出生于1942年1月17日,去世于2016年6月4日,阿里走过了74年的人生。
  对于常年从事职业拳击比赛者,特别是重量级拳击选手来说,74岁,并不是一个特别短的寿命。现实残酷!事实上,1981年,他在39岁的年龄,就离开了职业拳坛。之后,他甚至在后半生与帕金森症相伴。


  1979年,穆罕默德·阿里访问北京,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接见。而其又一次来到中国,则是1985年暮春。那一次,他亦曾在上海游览五天。这五天,他曾经到圆明园路《新民晚报》社参观,亦曾与上海体育学院师生交流,更曾到精武体育馆指导小拳击手。
  有评论认为,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主流媒体和教育体系一起推崇的正面榜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偶像完全合乎情理。这也是阿里的上海行如此令人难忘的原因。
  记者做导游带他来报社
  我不知道拳王阿里当年来上海,是否在行前有过计划,更不知道那计划里是否有过访问《新民晚报》社的项目。
  虽然自1982年元旦《新民晚报》复刊后的一段日子里,报纸一纸难求,每天都脱销。可这大热,毕竟是城中大热,是上海人的大热。并不曾在中文文化圈中浸淫过,更不可能了解当时的上海市民文化,拳王阿里在来华前,估计并不知道上海还有一份《新民晚报》。
  将拳王阿里引入《新民晚报》的,是当时晚报的记者葛爱平。当时,听说阿里來到中国,并又一次受到邓小平接见,葛爱平单枪匹马从上海飞到西安,在陕西体育宾馆觅到阿里行踪,不仅采访了阿里,还当起了导游,将阿里引入《新民晚报》社。
  回顾那次采访,当时葛爱平问阿里:“在中国访问五天,你有什么感受?”
  阿里回答:“中国很干净,非常热爱和平,社会秩序非常安宁,有纪律。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伟大的传统,普遍尊敬老人,社会道德很好。在美国,所有人都认识我。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早把我访华的消息报出去了,因此人人都等待我回去告诉他们我看见了什么。我将大声地说:我看见一个美丽、幸福、和平和充满希望的中国!”
  由此,这篇报道最终见报的标题为——《拳王阿里专访:我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在采访中,阿里还特为提及了他对中国拳击的一些感受。他当时感到,中国拳击运动水平比他想象的要高。因为在北京,他看过一些表演,感到中国拳手速度快,身体灵巧,水平很高。而这,也给他到上海后与中国拳手直接过招,埋下了伏笔。
  回顾这篇采访稿,葛爱平之后并未与阿里深聊拳击技术,而是话起了家常。
  那时候,阿里的夫人,是他的第三任妻子——贝罗尼卡·波石。从采访稿中看,阿里是这么向葛爱平介绍波石的:“ 她拍电影,做广告,当模特儿,因为她长得很漂亮。”
  葛爱平还问了阿里孩子的情况。阿里介绍称,自己有八个孩子。还说:“我只有一个男孩,剩下七个‘错误’。所以我要让一个男孩去看住七个女孩。这对小阿里来说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尽管这篇专访篇幅不长,也没有特别深度的内容,却仍有独特的价值。当时的葛爱平还只是《新民晚报》的一个年轻记者,而刚刚复刊的《新民晚报》尽管有许多“文革”前就在此工作的老报人,但总体上看是一份年轻的报纸。
  1985年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进入城市不久,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并不丰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阿里访华无疑是一次“大事件”。作为一家复刊不久的地方媒体,新民晚报专门派一位年轻记者,出差进行贴身采访,算是开了一条先河。


  而葛爱平算是一专多能了——不仅完成了这篇采访,还将阿里引入自己的工作单位——《新民晚报》社。“直到那一天,总编辑束纫秋与阿里热情握手之际,我才长长地松了口气。”葛爱平如是说。
  原来,当时报社以束纫秋为首的领导班子,给了葛爱平一个任务——请阿里到《新民晚报》社做客。
  葛爱平当时通过多方打探,才知道阿里在西安。至于他住什么地方,行程怎么安排,一概不知。“我只能前往西安当时的8家涉外宾馆一家家登门去查,终于在第八家体育宾馆得到了确认的消息。”葛爱平说。
  凭借几天下来和组织者以及阿里本人有了良好的关系,加上阿里也略知了新民晚报的影响力,葛爱平终于将事情搞定。1985年5月19日,拳王阿里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出现在了《新民晚报》位于九江路的报社内,报社门口,闻讯赶来的市民早已把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回顾这件往事,葛爱平向媒体表述:“永生难忘。”
  当时的《新民晚报》社,可没有四十几层的办公大楼。那时候,晚报刚刚复刊,九江路的办公楼,是一幢老楼。据后来进入《新民晚报》工作的朱大建先生回忆,当时,束纫秋和赵超构、张林岚,这三位报社领导,竟然是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的。阿里能够造访《新民晚报》,成为了这家老牌媒体的一段佳话。
  与中国南北拳王切磋
  在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拳王阿里算是找到了专业对口的朋友。这也让他的上海游更添一些情趣。他来到上海体育学院,受到了全院师生的夹道欢迎。
  尽管已经宣布退出职业拳坛,但从流传至今的上海电视台的一段视频来看,阿里的一招一式,还是非常强劲——与中国拳手过招,他只是比划了几下子,并没有真打。


  譬如与阿里最先过招的周士彬教授,有着“南拳王”之称。但毕竟阿里是重量级拳手,而周士彬这位祖籍江苏宜兴的中国人,身形并不高大,按照拳击量级来看,最多算是中轻量级选手。周士彬教授与阿里对练了若干个回合,总体看,只是拳术的切磋,谈不上对抗。   当然,和出生于1923年的周士彬一样,张立德也是一个“20后”——他出生于1925年,按照年龄算,两位都可以做阿里的叔叔了。
  作为霍元甲的老乡,张立德在1953年于天津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族体育运动大会上,战胜了周士彬,尽管只是以点数获胜,但冠军毕竟属于张立德。这是这二位中国南北拳王唯一一次正式交手。
  比起周士彬来,张立德的身形与阿里颇有点儿接近。电视解说如此评价:“那时候的张立德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身手不凡。他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全场师生的一致掌声。阿里甚至幽默地倒在了地上。”
  比起现在的中国运动员来,周士彬与张立德都是兼修多项的学者型选手。张立德不仅主攻拳击,还攻篮球、足球、击剑、体操。而周士彬于1966年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担任运动会技术顾问和国际式摔跤比赛教练员、裁判员。 1996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赴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和意大利米兰讲授“中国式摔跤”。所谓教授,名副其实——他1960年成为副教授,1980年评为教授。
  与阿里在上海体院过招的,除了两位专业拳击手出身的拳击老师、南北拳王以外,还有侯晓非。作为中国男排的前主攻手,帅哥一枚。后来,他娶了女排国手周晓兰。而那一次,在上海体院,他也跃跃欲试地与阿里过招并表示:“能够和世界拳王对打几下而感到荣幸备至。”
  总体来看,阿里在上海体院与三位中国朋友的过招,确实是朋友式的。
  原本,阿里从事拳击运动的初衷,和许多小孩一样——打坏人。在1960年获得罗马奥运会轻量级拳击冠军后,阿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为想打倒偷走我自行车的小偷,我就和身为拳击手的堂哥学习拳击,没想到最后堂哥不练了,我却成了奥运会冠军。”


  在从事拳击之后,无论是在业余拳坛包括奥运赛场,还是在职业赛场,阿里的出拳都是稳准狠的。可见,他同情弱者。
  与中国的交往,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同情弱者的一种体现。
  穆罕默德·阿里原名是凯瑟斯·马塞勒斯·克莱。作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他从小受到种族歧视。这也使得他后来改名穆罕默德。
  在他获得奥运冠军的年份,在他的出生地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种族隔离形势仍旧严峻,奥运冠军身份加身的阿里到餐馆就餐仍被歧视,招待他的白人服务员对他亮出的奥运冠军身份不屑一顾:“那又怎么样?”气得这名耿直男孩把金牌丢到了俄亥俄河里:“我为什么还要为这样的国家效力。”
  阿里与中国结缘,有许多缘故。1970年代末,阿里应国际管理集团亚洲分部的邀请来到香港,他计划中的行程中,有借道广州飞往北京的行程,但由于突遇大雪航班被取消,阿里便考虑放弃北京之行。
  第二天,国际管理集团的一位官员突然接到了国家体委一位老友的‘神秘’电话:“我们诚恳地建议你们能够来北京,有一位重要人物想见你们。”这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当时牵线的后来回忆说:“事后多年,我才明白了中国领导人的高明用意。原來邓小平先生是通过拳王阿里向美国政府传达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希望同美国建立良好关系,中美关系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有色人种、自强不息、反战、和平主义精神……阿里身上的这些标签,加上机缘巧合,让他成为打开中美关系瓶颈一名绝佳的人选。
  在精武体育会指导小拳手
  1985年的中国体育界,正在精心准备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尽管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新中国一炮打响,但后来的1988年奥运会,中国兵团并不成功,史称“兵败汉城”。但拳王阿里对奥运精神的领会,可能确实有独到之处。
  看起来憨厚亲民的阿里,在位于虹口的精武体育会参观。这家当时又名虹口体育馆的所在,当年是津门大侠霍元甲在上海的拳馆——精武体育会。
  1980年代中期,正值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热劲还没过。在霍元甲奋斗过的地方,中国小拳手们刻苦练拳。而拳王阿里在看完运动员的训练以后,脱下西装,逐个对运动员的姿势和步伐做了具体的指点。他说:“中国的拳击运动员有很好的基础,只要训练得当,取得世界冠军是没有问题的。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中国的运动员朋友们提高技巧,争取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夺得拳击世界冠军。”


  尽管1988年的奥运会,中国拳击手并没有特别好的发挥,但回看阿里的中国行,这位拳王并未食言。实则,今日里活跃在拳坛的中国拳手,许多都曾经得到过阿里的帮助。阿里在中国办过很多拳击培训班、裁判培训班,给中国拳击事业的发展提供过很多援助。按照如今著名拳手邹市明的话说:“我们这批中国拳手能成长起来,多少借了阿里的光。”
  目前中国职业拳手代表人物之一杨连慧则说,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与阿里对中国拳击的贡献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大部分中国拳手都对阿里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能与阿里达成某种若有似无的关系,也成为中国拳手们的信念。一位湖南的民间拳王为自己90后的女儿骄傲,因为他女儿不仅是位女拳手,而且名字叫蝴蝶,与拳王阿里的女儿莱拉的外号恰好相似——莱拉秉承父亲拳王阿里的比赛风格,“躲闪如蝴蝶,攻击如蜜蜂”,坚强自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蝴蝶夫人”。
  当听说阿里去世时,邹市明在微博哀悼——“我的心愿是能拿到金腰带后能竭尽全力拜访到我的偶像向他致敬,这一刻,在此我只能向上天祈祷,愿天堂美好。没有纷争,没有病痛! ”
  很多中国人,确实也都没有亲眼见证过阿里的职业生涯,但他却曾来到过上海,留下足迹。
其他文献
举办开年后的首档展览、有选择性地参展艺博会、对外推广艺术家、出售作品——每年三月,画廊从业者总异常忙碌。对他们而言,春季是检验艺术市场的重要时段,上述工作的成果直接关联上半年甚至全年的收入走势。  然而,受近期新型冠状病毒(下简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艺术界正面临严峻挑战:继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全面闭馆后,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国际一流艺术机构亦暂时关停;香港巴
期刊
彼得·莱兹伯斯,2米高的荷兰人,他写书、画画、一直画画。走过儿时的认知障碍症,多才多艺的他成为了用满腔热情作画的艺术家,他胸怀对艺术的抱负,跨越半个地球,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利用三年时间的创作,举办了属于他自己的个人作品展,而他的“存在主义线条”也将被更多人熟知。  2017年5月4日,名为“彼得在中国(Chinese Artifacts)”的个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艺术传播机构艺高
期刊
尽管有关我接任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的消息最近才正式发布,但要不要做这个馆长?如何做这个馆长?却已经花了我半年的时间,在这个半年中,我首先和女儿王若瀛商量要不要做这个馆长,如果我做馆长了,意味着这个未成年人要开始独立学习和行走世界。果然在我开始介入美术馆与正式做馆长之间,王若瀛已经给出了结论:这是我与她之间的“一个时代的终结”。  她不是一个常规的未成年人在纽约读书,而是一个在纽约学钢琴的未成年人
期刊
2017年6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艺术邀请展”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览的主题之一是“叙事中国”,将由三个展览单元构成。我们希望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在叙事方式上呈现出的特点,以及作品表征的艺术与文化精神——既强调历史的积淀,也有源于现实的关照;既有传统的滋养,又不断追求创新。当然,谈叙事方式,必然会涉及中国当代艺术意义生成的内在逻辑。事实上,对当代艺术的讨论,角度也应是多元的
期刊
特朗普在纽约建了许多豪宅大楼,在他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楼顶有他名字的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厦,也成为了国内有些开发商去纽约参观的胜地。  而我要告诉开发商朋友的是,去纽约看特朗普那堆房子,还真不如花半天时间去好好体验一下纽约的"高线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俯瞰它,高线公园就像一条舞动的绿色丝带,蜿蜒延伸在这座城市老工业区的栋栋建筑
期刊
很久之前,我们就开始关注杨明洁了。从去年6月在昆山由施养德先生策划的“大地之手,世界丰采”展,到今年3月的“设计上海”的不同大型展位中,他的作品总是能带给人眼前一亮并超有内涵的感觉。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如此简洁精致的外观之下,隐藏的却是真正实用的功能,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用心——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当今鱼龙混杂的市场上仿佛是一股清流,让人们抛开浮夸虚幻的表面,将关注点重新回归到了设计的本质上
期刊
闵行区景联路幽静的花园小径里,隐藏着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今上海大部分精美的彩绘镶嵌玻璃艺术作品,就诞生在这里。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探访了工作室的主人、旅法华裔艺术家陈伟德先生,听这位“玻璃魔法师”讲述了彩绘玻璃的幻丽与神秘。  从神殿飞入民居  说到“彩绘玻璃”,许多人可能会将之与“教堂玻璃”画上等号。12世纪初,彩绘玻璃被欧洲各国大量运用于教堂玻璃——当日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映入教
期刊
上周看了一部纪录片《蜘蛛情妇与橘子》,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女艺术家布尔乔亚Louis Bourgeois的内心世界。  而上个月我在伦敦泰特美术新馆刚刚看完她的一个展览,她的作品让我浑身发麻。她是一个有魔力的老巫婆。最出名的就是那只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大蜘蛛,有一种蜘蛛叫做黑寡妇,每次见她的作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黑寡妇。这个可怕的名字来源于雌蜘蛛在交配之后往往会吃掉雄蜘蛛,具有强烈的毒性。  但Louis
期刊
在今年4月参加的一场活动中,我们见到了黄英。采访那天,她比约定的时间稍微晚到了一会儿。作为一个享誉国际的女高音歌唱家,我原本以为她自然会带着一些骄傲和不可亲近的感觉,却没想到一落座,她就温柔诚恳地和我们说抱歉,并直言希望采访可以像聊天一般,不用太过严肃。如此爽朗直率的个性一下子就打破了原本气氛中凝固的拘謹,也让我们瞬间对她倍增亲切感。  她近期正在忙碌地筹备着即将在上海公演的两部歌剧:莫扎特的《唐
期刊
2017春拍非同寻常——拍卖的节奏因为拍卖日程的变动而改变了。拍卖结果想必也会因此而改变。这恰恰给我们观察艺术品拍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嘉德的那些重磅拍品能够像往常那样在5月中旬就拍卖的话,能拍出什么结果?会对整个2017春拍的行情走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拍卖日程改期打破惯例或会影响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拍场多年来形成了春秋两季大拍的制度。就春拍而言,拍卖日程按惯例分为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