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学准备”是全社会非常关心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也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与大班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焦虑和困惑。那么,幼儿园、小学、家庭需要做哪些准备,帮助大班幼儿顺利走进小学呢?我们联合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力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为幼儿走进小学做好准备。
一、调查与研究
我们对大班幼儿、家长、小学教师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开了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的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运用了绘画、问卷、访谈三种调研方式并行的方法。
1.大班幼儿绘画对小学的疑问。由于大班幼儿的书写和表达能力有限,于是我们让幼儿拿起画笔画一画他们对于小学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对孩子们的绘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关于小学校园、教室的样子的问题多次出现在幼儿的画中。他们对于即将进入的新环境充满好奇。同时,有关吃、睡的问题也比较多地出现在幼儿的绘画中。幼儿园里美味的午餐和点心令他们印象深刻,幼儿园的高低床伴随他们进入香甜的梦乡。即将进入小学,孩子们的关注点自然也离不开吃饭、睡觉这些生活细节。还有些幼儿对小学的课程、考试、作业等存在担忧。因为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都是以游戏或操作的形式开展。听说小学一节课要40分钟,每天回家都要写作业……能否适应这些新的挑战,部分幼儿感到焦虑。
2.大班家长填写家长问卷。我们从“幼儿各项能力现状”“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希望”等方面设计了一份有关“入学准备”的大班家长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发送给家长。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待提高,如整理物品、适时增减衣物等能力较差。我们还发现,相比较知识储备而言,家长更看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入学准备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并不是超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简单地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数学题更加重要。
3.线上访谈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对于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于是,我们对小学教师开展线上访谈。希望他们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在能力、习惯、心理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给出具体的建议。在访谈中,语文教师建议大班幼儿锻炼阅读能力,能够专注地观察图片,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数学老师建议幼儿学习数字书写、培养数感,会几个几个地数数;体育教师建议大班增加一些速度、耐力、协调性、腹部核心力量的体育游戏……老师们给的建议比较细致、具体,可操作性强。
二、探索与尝试
1.开启“云”端之旅,揭秘小学校园。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们不能亲身参观小学。为了完成孩子们的心愿,我们带着他们的疑问,来到小学校园,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和寻找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我们认真拍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配上文字说明,在网络上带着孩子们“云游小学”。
2.线上视频采访,解答心中疑问。除了教室和校园,幼儿还有好多关于小学学习与生活的疑问,比如 “小学作业多吗?会做到很晚吗?”“除了上课,小学有哪些好玩的课外活动?”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邀请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在线上为大班幼儿一一解答。
3.梳理关键经验,开展丰富活动。根据我们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小学教师的线上访谈交流,我们将“入学准备之关键经验”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感准备、知识储备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有细化的关键指标。根据这些关键经验,我们开展了微课程《我上小学啦》。幼儿在课程中学习系鞋带、做家务等自我服务本领,学会时间管理、合理规划一日作息安排,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和书写习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而努力。
三、建议与策略
1.家校园三方合作,共助力“入学准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引导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锻炼,而不是全部包办代替。同时可以开展适合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发现孩子的潜力。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双向互动,保持互通有无,开通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研讨渠道,提升幼儿教师、家长、小学教师的“科学入学准备”意识与能力。
2.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政策研究。在入学准备方面,仅仅有幼儿园、小学、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入学准备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可以将家长、幼儿、教师都纳入评价机制中来,他们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要关注幼儿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同时要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探讨这些因素在幼儿园时期和进入小学后的发展变化。
3.树立终身发展观和全面发展观。在开展入学准备工作时,家校园三方要以幼儿为本,树立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切实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只有意识到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持续终身的,才会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向往、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幼儿的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
一、调查与研究
我们对大班幼儿、家长、小学教师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开了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的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运用了绘画、问卷、访谈三种调研方式并行的方法。
1.大班幼儿绘画对小学的疑问。由于大班幼儿的书写和表达能力有限,于是我们让幼儿拿起画笔画一画他们对于小学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对孩子们的绘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关于小学校园、教室的样子的问题多次出现在幼儿的画中。他们对于即将进入的新环境充满好奇。同时,有关吃、睡的问题也比较多地出现在幼儿的绘画中。幼儿园里美味的午餐和点心令他们印象深刻,幼儿园的高低床伴随他们进入香甜的梦乡。即将进入小学,孩子们的关注点自然也离不开吃饭、睡觉这些生活细节。还有些幼儿对小学的课程、考试、作业等存在担忧。因为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都是以游戏或操作的形式开展。听说小学一节课要40分钟,每天回家都要写作业……能否适应这些新的挑战,部分幼儿感到焦虑。
2.大班家长填写家长问卷。我们从“幼儿各项能力现状”“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希望”等方面设计了一份有关“入学准备”的大班家长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发送给家长。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待提高,如整理物品、适时增减衣物等能力较差。我们还发现,相比较知识储备而言,家长更看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入学准备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家长认为,入学准备并不是超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简单地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数学题更加重要。
3.线上访谈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对于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于是,我们对小学教师开展线上访谈。希望他们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在能力、习惯、心理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给出具体的建议。在访谈中,语文教师建议大班幼儿锻炼阅读能力,能够专注地观察图片,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数学老师建议幼儿学习数字书写、培养数感,会几个几个地数数;体育教师建议大班增加一些速度、耐力、协调性、腹部核心力量的体育游戏……老师们给的建议比较细致、具体,可操作性强。
二、探索与尝试
1.开启“云”端之旅,揭秘小学校园。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们不能亲身参观小学。为了完成孩子们的心愿,我们带着他们的疑问,来到小学校园,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和寻找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我们认真拍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配上文字说明,在网络上带着孩子们“云游小学”。
2.线上视频采访,解答心中疑问。除了教室和校园,幼儿还有好多关于小学学习与生活的疑问,比如 “小学作业多吗?会做到很晚吗?”“除了上课,小学有哪些好玩的课外活动?”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然后邀请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在线上为大班幼儿一一解答。
3.梳理关键经验,开展丰富活动。根据我们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小学教师的线上访谈交流,我们将“入学准备之关键经验”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感准备、知识储备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有细化的关键指标。根据这些关键经验,我们开展了微课程《我上小学啦》。幼儿在课程中学习系鞋带、做家务等自我服务本领,学会时间管理、合理规划一日作息安排,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和书写习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而努力。
三、建议与策略
1.家校园三方合作,共助力“入学准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引导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锻炼,而不是全部包办代替。同时可以开展适合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发现孩子的潜力。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双向互动,保持互通有无,开通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研讨渠道,提升幼儿教师、家长、小学教师的“科学入学准备”意识与能力。
2.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政策研究。在入学准备方面,仅仅有幼儿园、小学、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入学准备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可以将家长、幼儿、教师都纳入评价机制中来,他们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要关注幼儿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同时要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研究,探讨这些因素在幼儿园时期和进入小学后的发展变化。
3.树立终身发展观和全面发展观。在开展入学准备工作时,家校园三方要以幼儿为本,树立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切实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只有意识到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持续终身的,才会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向往、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幼儿的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