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形态,乃幸福本源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中旬,易武。清明下了一天的暴雨。
  09:40,起床挑黄片,最近春茶发芽爆发,所有人都去采茶了,没有人愿意挑黄片。
  街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叫卖声:“卖馒头了,北方馒头。”声音苍老而疲惫。
  我几乎每天遇见她。出门的时候遇见人,不出门的时候遇见声音。
  她的声音里有故乡,也有母亲。
  我在想,她是否还记得自己故乡的模样。
  记得,小时候下大雪,田问、路面、树上、河里,都是白色,大地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只有白色,走在其中,肩上头发上落满雪花,有一种被宠爱的感动和幸福。夜晚的时候,月落的声音唰唰唰,真好听。躺在床上,窗外雪花漫天,很多个时刻开心的不想睡去,半夜推开门上厕所,院子里亮堂堂一片。离开家后,再也没有遇见过那样的大雪和那样的夜晚。
  2018年,是我来云南的第8个年头。接触普洱茶亦是。
  不知是哪里结下的缘,我跟茶叶似乎就分不开了。
  记得三月底刚到易武时,住在离镇上十几公里处的纳么田村,有一次去镇上买东西,主街上茶商、茶客、茶农交织在路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脑海里总是会浮起《滇海虞衡志》那段脍炙人口的话: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茶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每年春天至少两个月在云南的茶山里,收茶做茶。有时候开车,有时候骑车,有时候班车,有时候蹭车。
  去年3月中旬,我骑着摩托车从昆明下来,开始春茶季。经临沧,经凤庆,去昔归,往冰岛,到易武,古六山。只身一人骑着摩托车,在茶山横冲直撞。
  有认识的茶农就借住两日,没有认识的就捡着顺眼的茶农借口问路,而后去茶地看看,喝喝。最喜欢的是跟他们生活几日,喝完茶喝酒,谈论的不是茶叶而是摩托。遇到我的茶农,都很喜欢我,总是以对摩托车的好奇心展开对话,以没事常骑车下来玩结束对话。
  在凤庆香竹箐,次日走时,农家乐的小伙子赶上来硬塞给一瓶油鸡枞和野生蜂蜜,说路上吃。
  在昔归,刀哥说:“小菊,这个野生菌好吃,你把这个带回去吃。”回去昆明时,除了寄来的野生菌,还有一张我在茶地中笑着的一张照片,他洗了出来,打上了一句:2017小菊昔归茶山行。
  在冰岛,习惯晚睡晚起的我十点多起床,他们刻意留下的早餐给我吃。
  在易武,連续几天加班严重睡眠不足,有天晚上靠着墙柱打瞌睡,厂里的老板娘说:妹,你的小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哦,你先回克啦,婊婊我坐这里帮你守着包完。
  在蛮砖,彭哥说:“秋茶你来不,来的话我们几个骑车去老挝。”
  我们似乎比起正常的生意关系更亲近或者更生活化一些。我喜欢这样,这让我觉得自在,让我觉得美好仍然存在,只是每个人寻找美好的角度不一样。
  大抵全天下的农民都一样吧,种了庄稼,希望尽可能的卖个高价,然后盖楼房买衣裳。
  这没什么可评头论足的。
  而我,也是照样收茶,做茶,加班加点。鲜叶一个价格,干茶一个价格,与茶农给的高出预期很多的价格在拉锯战。我骑着摩托到处跑寨子跑山头,看这个茶树的生长环境,观茶农对路人以及茶商的态度,看当地的加工工艺。并未急于去打破什么,而是我讨厌说谎话,更讨厌别人对我说谎话。
  算是自己的一种努力,努力证明一些心里的认知偏见。从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茶人,甚至反感这样的叫法,因为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它似乎代表那类仅限穿衣拍照摆POSE的花瓶或者张口闭口对普洱茶胡吹海吹的人。
  这个被赋予的意义,想想还真是尴尬。
  这两年涌现出了许多新茶山的名字,普洱茶新贵,诸如天门山,多依树,百花箐,同庆河,凤凰窝,茶王树,多依树,白茶园,冷水河等等,这些之前只为我们茶客所知的微产区小寨子,突然变得无比炙手可热乃至烫手。事实上,茶山产区的细分就意味着口味以及品质的细分,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个小产区名字都代表一个群体和口感。但无论怎样区别细分,终归是要低下头去感受面前那杯茶汤带给我们的惊喜。
  “严格意义上,每款茶都不可复制。”
  那天下午,他埋着头翻动箱子里刚捡好的干茶说了这句话,然后我们转身进屋喝茶。十多个诸如天门山哆依树/百花箐等这些近几年普洱茶新贵茶,在背后的架子上随意的摆放着。
  然后我们拿了一泡台地茶来喝,背后那些叶比金贵的新贵茶叶带来的惊喜,远不及面前那杯台地茶。
  屋外贡茶院太阳热辣,偶有游客在院子里晃。
  我总记得那个场景,以及当时手中那杯台地茶。
  岁月无情,人世流转,如果你看过古六大茶山的落日余晖,遇见过遍布易武大街街头巷尾的拉着各种毛茶的茶农和茶贩子,那么你就一定会憧憬另一个不同的空间,向往另一种不同的生活,这正是我们的症结所在。
  所幸的是,当我们面对一种现象无法解读的时候,总可以用哲学家罗素的一句话来过渡总结:参差形态,乃幸福本源。
  答普洱茶七问七答
  古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别是什么?口感相差很大吗?
  在定义茶树茶园之“古”的叫法上,不妨用肖时英老师曾提出的一个建议。云南特有的古老茶林,是一个由云南大叶种茶树与其他多种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古老生态园。现在对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茶园和茶树的称谓,五花八门,有叫乔木茶园,大树茶,半野生茶园的;还有叫古茶园,老茶园,乔木老茶园的;更有人把它叫野生乔木古茶园的,真是令人费解,捉摸不定到底是指何种茶园。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对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茶园可统一叫古茶生态园。“古”表示其文化价值,“生态园”表示它蕴含的生态学意义。如此命名,既顺口又简单明了。这种茶园从不中耕,也不施肥,靠自然肥力维持茶树的生机。园内地面为枯枝落叶所覆盖,或生长着宿根草类。形成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对茶树从不施用农药,靠天敌与病虫之间的生态平衡来控制茶树的病虫害。
  摘自《我们亲历的云南茶》。
  我们如今被古树茶,大树茶,生态茶,台地茶这些概念弄的昏头转向的时候,殊不知老一辈的研究者早就给出了靠谱科学的答案。
  再深入的话,可以推荐《我们亲历的云南茶》一书,肖雨,P241页
  古树做的普洱生茶值得存放还是小树做的值得存放?
  值不值得存放这个问题,取决于每个人对茶叶的要求,有些人买茶是要现在喝,有些人是看茶的未来转化。我个人看重后者,普洱茶最大的乐趣是每年它不同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需要等待。
  为什么新茶散茶没有那么好喝?
  新茶就不应该很好喝。你喜欢现在喝,那就可以做现在就让你觉得好喝的,无非工艺区别对待。
  客观来说,现在好喝的茶并不代表将来一定会好喝。杀青或轻或重,都不合格。这个度,靠经验,看个人认知。
  山头真的那么神奇吗?
  一方水土一方茶。每片土壤不同,环境不同,茶种不同,确实会造成口感不同。
  但是我觉得谈不上神奇,大自然本来就蕴涵无数可能。
  老茶客追捧的就是好茶吗?
  一句话:不要迷信老茶客这三个字。
  常规说的试茶是试什么?
  工艺,口感,水路,未来转化方向
  是不是亲自上趟茶山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茶,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可以一跃成专家?
  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茶山上面乱象丛生,如果你自己确实会喝茶,舌头敏感,有自己科学的品鉴体系,就算春茶时当茶山万头攒动,你照样可以在家里晒着太阳试着山上寄来的茶样,然后找到自己的心头好的茶。
其他文献
法家关于人治和法治孰优孰劣的讨论,意义尤其重大。  前期法家尹文子说:“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则无不治矣。”  圣人之治是人治,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偶然行为。圣法之治是法治,是天下必然之治。  韩非子更具体地进行概率分析:“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者亦不为桀纣。报法则治,背法则乱。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报法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
期刊
将满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其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董事会主席。  作为叱咤商界的成功人士,李嘉诚在他仅2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用以自勉: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晚清著名大臣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短短二十四字,浓缩了古贤“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胸怀博大,致力高远,却为人和顺,中庸处世。反过来说,只
期刊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问世,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情节构思巧妙,内容包罗万象,场景纷繁庞大。小说是以主人公郭靖的成长路线为中心,以南宋时代为背景,描写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社会状态:群雄逐鹿的历史烟云,运筹帷幄的政治斗争,血雨腥风的江湖对弈,荡气回肠的儿女之情,堪称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而小说中古典诗词的运用,如同神来之笔,恰到好处。它们通
期刊
和煦春日,阳光透过细密花瓣洒落在整齐的草坪上,草地上早已鋪展开了精心设计的茶席,仔细挑选的茶具,更有专为今日主题所挑选的茶品——一泡当春的古树普洱。  夜幕降临,深蓝夜空之上,皓月正圆,凉风习习,庭下如积水空明,茶人围坐,茶香袭人,一泡陈年古树生茶则令人周身通透。或畅谈,或游戏,或行令,各有乐趣。  隆冬时节,窗外或许正鹅毛大雪飘飞,小炉内生起橄榄碳,炉火正红,泉水正沸,杯盏尚温,正是品一道古树熟
期刊
春日的气息在西双版纳勐海愈发浓郁了起来,勐海县城的豪雨过后,阳光重新放晴,而茶园也迎来了新一期茶山游学的茶人们。  他们来自山东、东北、安徽、贵州、河北等地,跨越千里,风尘仆仆,投入到茶山这一片净土,仿佛回到了出生的故居。  因为,茶在这里,古树茶在这里。  南糯山·半坡寨  拜访800年树龄茶王树  我们的行程从南糯山开始……  漫天的迷雾为茶人们打造了一处忘却世间繁华的密林仙境。  循经而上,
期刊
编者按:古树茶因其神韵受到无数茶人的喜爱,但茶友消费者没有方便可靠的渠道了解和购买到真正的古树茶。这样的矛盾或许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得不面对,但是,我们也仍然可以对古树茶和古树茶的市场充满信心,经过时间之河的大浪淘沙,最终,古树茶会揭开它的面纱,露出迷人的真颜。  古树茶的前尘往事  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古树茶已经变得如此复杂。无数人因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为古树茶添加了太多的故事、背书、传
期刊
古树茶之母:云南古茶树  认识云南的古树茶,从认识古茶树开始。  从外观上开看,古茶树,形似乔木,主干明显,树冠高大,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初来古茶园的茶友往往不能准确分辨出古茶树。根据古韵流香对古茶树的定义是这样的。树龄在百年以上、有性繁殖、有主干和主根,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称之为古茶树。而以这样的古茶树茶箐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自然就是我们所说的古树茶了。  古茶树,要符合这个古字,一树龄
期刊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普通消费者如何在市场上找到货真价实的古树茶,恐怕是无数古树茶爱好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成熟的、公开透明的理想市场环境下,这或许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当下所面对的普洱茶市场、古树茶市场就是这样一个较为混乱的初级阶段。希望通过从业者的自律与规范,快速净化市场环境,短期内恐怕是不现实的。但是,面对这一困惑,却并非没有解决之道。  修炼品鉴内功  面对一款
期刊
编者按:《易经》之理来于自然,是人们在生活中认识,住宅重精、气、神。住宅的首要功能:阻隔外界,包容自我,静默养气,安身立命,使个人的私密生活与精神气质有所依托。那么家居中天花板、玄关、鞋柜及客厅的布置该如何把握呢?  天花板宜高不宜低  玄关顶上的天花板若是太低,具有压迫感,天花板高,则玄关空气流通舒畅,天花板色调宜轻不宜重:玄关顶上的天花板的颜色不宜太深,如果天花板的颜色比地板深,这便形成上重下
期刊
编者按:一个女子在花季的时候,接触到了茶,接触久了,便深深的喜欢上了茶承载的中国文化。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找到一个喜茶之人为友,缘分的指引下遇见了她,仿佛我一直在寻找她,而她也一直在等着我。  茶之体验  最初接触茶时,最喜喝绿茶,绿茶有着春天的气息,像娇嫩、正值青春的姑娘,如当时17岁的我,懵懂而富有活力。年纪大一些再品红茶时,又有了新的评判,她是婀娜而富有韵味的女子,茶汤里有说不完的柔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