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济南市“东拓、南控、中疏”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要实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新腾飞,必须加快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加快由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的转变。而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振兴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历城区兼有城区、近郊和农村三种资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4所,其中农村学校138所,是以农村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大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教育结构使历城教育拥有城镇化进程中的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小部分城区与大面积农村并存、少量市民与大量农民并存、少量相对稳定的“蓝领阶层”与大量不稳定的打工族并存等多种制约因素。因此,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历城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作为最大的公共服务领域,必须追求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教育能否实现高水平、高层次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基于上述理解,面对我区教育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的现状,我区确立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历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
  1、政府必须履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职责。政府是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以及宏观调控等行政决策中,都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为社会和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公平规则,以确保受教育群体和个体的权利平等。
  2、教育均衡是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均衡体系。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从学段看,教育均衡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均衡。
  3、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本质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从“低水平”均衡到“高质量”均衡、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历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我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教育,为此,历城区委、区政府立足农村教育城市化发展,初步建立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均等的教育”为目标,从基础设施和教学体系两方面改造农村教育,提升城区教育,从突破高中教育入手,逐步带动农村初中教育、学前教育发展,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建“高位均衡”教育格局,提升全民素质,为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知识贡献。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举措及成效
  
  (一)强化政府行为,全面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制、资金保障,实现教育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
  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和资金保障:
  1、逐步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一是全面落实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区政府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区级财政体系,农村中小学财务实现了“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进一步明确了区、镇(办)、村各级的办学责任;全区教育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师的考核调配交流归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二是全面推行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区政府将教育各项法律法规分解落实到38个区直部门和13个镇、办事处,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目标管理体系之中,作为区委、区政府考核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奖惩各单位的依据。三是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本着“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政府督导室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整体评估、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各项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指导。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区委、区政府以政策为导引,注重发挥“以区为主”体制下镇政府、村委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立了三级投入机制,全面实施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2003-2007年全区累计投资近7亿元实施了校舍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信息技术装备、实验仪器装备、教师安居、五个一优化升级、校舍升级改造、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达标、取暖、课桌凳更新等十大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一是学校布局更趋合理。2002年至2007年,我区将260所农村学校整合为138所,25所农村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区13个有教育责任的镇办全部被评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二是校舍逐步实现楼房化。近五年,我区共改造危房36处,新建校舍近10万平方米,全区85%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其中,我区建设了10所功能齐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了“名校膨胀工程”,全区5所普通高中全部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职业学校有2所为重点职业中专,85%以上的农村孩子可接受比较优质的中等教育;投资1300万元实行了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全区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11所,市一类幼儿园22所,其他幼儿园均达到省三类幼儿园标准。三是教育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区所有中学和91%的小学建起了微机室,80%的中学和30%的小学班班装备了多媒体,全区专任教师平均1人1台微机,每9.3名学生拥有一台微机;农村中心小学以上仪器室配备标准均达部颁一类,其余学校均达二类,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07年,我区被评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
  (二)坚持教育的主流价值观,缩小城乡教育软环境差距
  教育要服务科教兴国,服务于人才强国,也应当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这是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作为主导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各级政府,应当坚持教育的主流价值观,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的发展。我区从素质教育入手,着力缩小城乡教育的软环境差距:
  1、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均衡发展。在做好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我区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着重突出了两大机制建设:一是探索实施了以艺术、学业为重点的补偿教育机制。全区各学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面向每一个孩子,面向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学科,实施了农村师生艺术素质工程、社团普及工程和学业补偿工程,建立了学困生“导师”负责制和薄弱学科补习制,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全区共组建艺术类、科技类等学生社团327个,学生的创新素质明显提高。仲宫镇邢家小学刘娟同学制作的“仿真月相仪”,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全国第17届青少年创新大赛银奖。历城二中有300多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郭店中心小学的王建松同学获得了今年全国电脑动画比赛一等奖。二是逐步完善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机制。我区抓住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和教育体系健全的优势,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梯次创建思路,深入挖掘城乡学校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实施了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的文化特色。目前,我区已创建特色项目42个,有24个特色项目转入创建第二阶段。历城二中的精细化管理特色、洪楼高中的“131”课改特色、历城职专的工厂化办学特色、王舍人镇的艺术教育特色、港沟镇民间舞大课间等均已取得初步成效。
  2、大力实施科研兴教策略,全面改造农村教学系统。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我区确立了“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实践”的原生态教科研思路,建立了课题招标、定期调度、科研奖励、成果推广等科研机制,大力推进教科研一体化进程,着重突出了农村教学系统的全面改造。
  在农村教育城市化进程中,在学校教学平台上促进城市教育文化与农村教育文化的融合,转变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是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为此,我们进行了“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即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重点,遵循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不断吸收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发挥教学双主体的积极性,以实施研究式、合作式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近地改革区域传统教育,构建与区域教育均衡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教学体系。
  目前,我区的区域教育已经形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文化氛围,并渗透于区域教育的行政管理、学校管理,逐渐转换为教师对传统教学行为弊端的改造,在理性层面和实践基础上达成了共识,成为我区教育最为本质的进步。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弊端得到改造,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以“多维互动”为特点的区域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特征基本形成。“自探共研、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被誉为“山东省教育改革十大教学模式”。2007年,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经验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素质教育成果之一。
  (三)提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优势,着力培养技术型劳动者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一批高、精、尖的精英,同时也需要一大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有技能、肯实践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为此,2003年,历城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发展壮大职成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决策,把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立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职成教育的工作目标。我区主要从以下方面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职成教育发展优势。
  1、扩大办学规模。2002年至今,我区累计投资1.2亿元用于职业学校扩建。学校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不足3万平方米增加至13.3万平方米。全区三所职业学校招生连续五年超过3000人。目前,三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了10000人,初步实现了普职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我区按照“提升优势,打造精品”的思路,规划了“一域一优势、一校一特色”发展布局。东部,历城职专依托中国重汽、济钢集团、齐鲁软件园等,将数控机电类、计算机类专业作为主打专业;北部,历城二职专依托工北汽贸城、汽车销售城等,主攻汽修类专业;南部,历城三职专依托南部山区将服装、财会等专业作为发展方向。为打造品牌,2005年,我区启动了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成2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2007年4月,首家济南市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在历城职专成立。
  3、构建多元并举的办学模式。第一,对接企业:推行“订单培养”,先后与几十家大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了“双元”办学。第二,引入民办机制:历城二职专与劳动部门合作举办高级技工班、四年一贯大专班等,实现了办学层次多元化。第三,引进交流促进机制:历城职专先后与内蒙古、新疆、青海等7个省份的10余所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历城职专被确定为山东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德国机械技术网山东示范培训基地、山东省中职毕业生就业中心培训基地;2007年,历城职专与德国艾科特教育集团实现合作办学。
  4、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我区积极发挥“大职教体系”教育资源优势,职业学校、成教中心、村办业校三级联动、资源共享,积极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中心、“三农”培训服务中心,构建“新农民大学堂”。2004年-2007年,三所职业学校共开展各类短期培训150余期,培训近6000人次。同时,我区投资50万元,按1:1比例建设各镇成教中心的专业项目,并与农业、劳动部门合作,成立了10处城乡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培训工程,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346人次,实现转移16563人,提供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24346人次。全区成教中心有6处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其中遥墙镇成人教育中心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5月28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来历城职专视察并给予了好评。2008年9月25日,我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项目实验区。
  (四)优化教育人力资源,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内驱力
  对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区立足农村教师占主体的现状,确定了“抓教师引进、突出青年教师主体、借发达地区外力、建网络培训平台”的教师培养思路,全面优化教育人力资源,提升均衡发展的内驱力。
  1、抓教师引进,全面充实农村师资力量。依据区域教育实际需求,我区建立了骨干教师引进机制和招聘机制。2003年-2007年,我区面向社会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573名。今年,我区面向全国招聘了1名校长,引进了30名外地骨干教师,面向社会招聘了85名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从中安排31人到农村任教。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志愿者和“三支一扶”教师,充实了农村师资,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提升青年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近五年来,我区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重点针对农村青年教师实施了信息技术培训、艺术教师培训和英语教师培训三项培训工程,探索实施了学段化、专业化“菜单式”培训,共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实现了青年教师的自我加压、主动发展。
  3、加强合作培训,借助外力提升教师水平。2003年以来,我区分别从学校、校长、教师三个层面加强了与国内外教育先进地区和机构的分层次合作培训,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区与上海方略教育机构联合,通过“导师带教式”和“量身定做式”培训,对我区33名“三名”工程人选进行了跟踪培训,对30名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进行了TKT国际培训。截止到目前,我区有近50所学校与国内教育先进地区学校建立了定期交流学习制度,有100余名校长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教育先进地区进行了挂职学习,有近10所学校与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拓宽了我区教师的国际教育视野。
  4、突破网络培训,提升教师培养的实效性。我区抓住网络培训容量大、范围广、速度快的优势,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历城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系统、现代化双向视频系统,实现了全区教育教学活动的适时直播互动。同时,我区所有校长全部进行了远程网络培训并建立了个人学习博客,有55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级新课程网上研修,培训效果得到了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其他文献
在建立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简称Q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有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也不乏有的企业贯标(贯彻质量体系标准的简称)的质量差,使得贯标工作流于形式。那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贯彻质量体系过程中,要确保“贯标”质量就必须作到如下几个方面:  1、注意贯彻QHSE管理体系标准过程中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对贯彻实施质量体系有一个共识  我们所说的企业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应用的过程。
期刊
笔者曾经聆听过东北师大远程和继续教育学院于伟院长主讲的《时代变革与教育目标的选择》专题讲座,颇受启发,对其讲授的主要观点深表认同,不仅了解了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因为社会的过快发展带来的高度竞争变得日益不确定,而且体会到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高风险时代,相当一部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普遍呈现着紧张、焦虑、空虚和不安的状态。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是比较丰裕的,但一部分人在心灵上却显得赤贫。在外人
期刊
笔者经过几年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如果不想穿新鞋走老路,不想在课改中裹足不前,不想在课改中无所适从,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提升专业思维,拓展自己的专业空间,做一个积极投身课改的真正的语文教师,让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度”来要求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有高度的课程实施者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思想性,强调继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政策逐渐完善,日益体系化。2008年6月10日出台“国家挑战”计划显示布朗政府直面现实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的坚定信心,该计划必将成为促进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布莱尔谢幕后,英国新首相布朗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接替,成为英国第52任首相,并于6月28日正式公布新一界内阁成员名单。2007年6月的政府机构改革将原教育与技能部一分为二,一为儿
期刊
“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阐述着“和谐”的实质,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不追求“同化”,而应该体现个性。在班级管理当中也是如此,我们在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同时,应该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观念。    在《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不同的基础上寻求统一、
期刊
中外经典名著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三十多部中外经典名著作为高中生课外读物,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冶了一代代人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中学生必须阅读的精神食粮。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推进,
期刊
历城区政府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认识深刻,决心很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该区地处济南市城乡结合部,兼有市区、郊区、农村三个部分,它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可供学习、宣传和推广。    一    历城区政府这些年狠抓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抓到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牛鼻子,带动了整个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很有远见的举措。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
期刊
创新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需要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本文阐释了教师的创新观念要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炼观等方面做起。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大力弘扬的新理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
期刊
高职院校是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课程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建设工作之一,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在任何一个教学体系中,课程建设始终位居核心地位。由各级政府和院校倡导的教学改革最终都将归结为课程改革,也就是说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以及和计算机有关专业
期刊
在21世纪的今天,高校的学生思想受到社会、网络等方面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采用传统的以权力影响力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工作,已很难取得实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进行了阐述。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人们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能力。从影响力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权力性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