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下线》故事梗概:
影片使用了逐格木偶的拍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提线木偶世界中所产生的故事:有两个提线木偶,他们的身体因为绳子而赋予了生命,也因为绳子而束缚了生命。控制两个木偶身体的线绳被连在了一起,当一个人想走得远一些的话,另一个人就不得不退到一旁,或是迁就他,或是成全他。刚好有个红色的果子,被天使放在了需要他们互相迁就的地方。于是,木偶之间的争执就产生了。当两个人的争执绞缠在一起的时候,放果子的天使将这一切结束……
偶人制作:
我把他们定位成一种概念化的人物,无所谓他们的个体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故意的将偶人形体特征淡化,所以人物没有五官面容,也没有具体的性别特征。
《上下线》中使用了三个偶人,他们的身体没有使用软陶塑形,而选择了abs板。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是和剧本的设计有关系的。在《上下线》中,所出现的三个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把他们定位成一种概念化的人物,无所谓他们的个体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故意的将偶人形体特征淡化,所以人物没有五官面容,也没有具体的性别特征。而且服装的打板也使用了最简单的裁减方法,都是为了抹煞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别与差异。因为故事讲述的是人们本性中的某些东西,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意义。
Abs板经常使用于工业产品的模型制作,比如类似于手机、mp3等相对规则形体的外壳,很少有人用来塑造复杂形体。这种材料的特性是:遇热可以变形(150度左右),常温之下有一定的硬度,可以用三氯甲烷将其粘和,(液态的三氯甲烷可以将abs板迅速溶解,将其涂抹在板材的粘接口上,半液态状态下的abs板将会互相融合,而三氯甲烷又会在正常环境下迅速挥发,其挥发后粘接面将成为一体),而且切削打磨效果很好(使用钢锉打磨的时候,每划过一下,手指都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粉末应声而落,制作者很用以控制形体的切削量)。
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我先使用三氯甲烷将一摞板材粘合成块状,然后按照事先绘制图纸切削打磨,使用abs管材制作关节。镜头中所呈现的木偶所有部分都是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十分的费时费力,但实际情况下要比想象的简单得多,而且只要多或一些时间和耐心,可以制作出很精确的作品(比如手指的关节)。制作时所涉及到的工具有:小型电动手磨钻,小型的台式砂轮机,针管与针头(用来吸取三氯甲烷,并将其挤在需要的位置)。
非逐格不可:
这种停止时间的力量所产生出来的威力,是正常电影拍摄手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应该去找一种逐格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和真实决不一样。但是在这个的世界中却严格的真实可信。
《上下线》是我拍摄的第二个逐格动画短片,影片的选题和我选择的导演方法坚持了一个原则:“非逐格不可”。
“非逐格不可”,简单的说:一部逐格动画,拍摄成了之后,如果观众们发现,影片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替换成真实环境:例如用演员去代替木偶;用实物去代替道具,用摄影机去代替照相机。那么不管影片的最终效果如何,从逐格拍摄的角度上来讲,他是失败的。因为逐格的不可替代性没有显现出来,作者不过是用一种很麻烦的方法去拍摄电影而已。唯一不同的是把本来连贯成很好的电影胶片,分成一张一张的照片去逐一拍摄,然后再把这些本不应该裁断的照片重新连接回去。
所以我觉得,评价一部逐格动画好坏的先决条件就是他是否:“非逐格不可”。我想这也是逐格动画诞生,并且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原因。一百年前,司徒亚特·博拉克顿在《闹鬼的旅馆》中第一次使用这种逐个拍摄方法的时候,他所面临的问题也依旧是“非逐格不可”解决的问题(注解)。川本喜八郎是我喜欢的逐格大师,但他的一些作品则更加像是电影,比如《娘·道成寺》。这部脱胎于歌舞伎的动画,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愉悦的。但不管怎样,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拍成动画的必要,而他对于逐格本身的运用,远远不如他早期作品脱胎于狂言《勿折花》中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而捷克大师杨·史云梅耶给我们的带来的震撼,正是这种“非逐格不可”的力量。
对于“非逐格不可”这个观念,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
逐格动画的本身其实非常简单,不过是我们动一下要被拍摄在镜头中的东西,然后在动一下镜头的快门。也就是“一动一拍”。胶片上记录现实景物的时间在拍摄的过程中,被一次次按下快门的动作所停止下来。而真正要我们做的,就是“一拍”和“一拍”之间的“一动”。在这胶片被“一动”的行为所停止的时间之内,如果我们所操控的事情越多,越离奇,越违背现实世界的正规常理,把我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那么“非逐格不可”的观念也将被发挥到极致,这种停止时间的力量所产生出来的威力,是正常电影拍摄手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如果我们只是在停止的时间之中拨动一下偶人的关节,这将失去逐格动画本身存在的意义。只要坚持“非逐格不可”,即使是没有偶人的存在,动画依旧精彩,例如史云梅耶的《早餐》、《午餐》、《晚餐》。而他的《花神》则更是将胶片时间停止后的时间力量,以一种极致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当然,很久之前美国的二维手绘动画师埃米尔·科尔道出过后来的动画格言“勿做摄影机能做得,要做摄影机做不到的”。而在此,我给自己的要求则是:将流逝于画面外的时间,记录在画面之内。做时间流逝的纪录和时间停止中的工作。
其二是:
当我们使用固有观念解释陌生事物时,将会给陌生的事物附加出新鲜的,非常规的,又有灵性的意义,这种新的意义是意料之外的,出乎于我们固有思维模式的,但又是情理之中的,真实可信的(就好像小孩子第一次见到电视的时候,总会跑到后面看看,里面的小人是从哪个门进去的)。当我们制作一个逐格的世界时,这个世界中的人和物对于我们就是一个陌生的新奇世界,如果让这个世界去模仿真实世界,让这些偶人从形态样式和存在方式上单纯模仿现实世界的人,那么多少有些多余。毕竟我们不管怎样的模仿也不可能和真实一样(如果希望模仿得逼真,不如让演员化装成木偶去拍摄)。所以需要我们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解释这个逐格世界,那么寻找一种偶人本身的存在方式和他所存在的世界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去找一种逐格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和真实决不一样。但是在这个的世界中却严格的真实可信。《上下线》就是基于这一点地考虑,故事中的人物是两个赋予生命的提线木偶。讲述的是提线木偶本身的故事,并不是使用木偶模仿真实世界,而是演绎木偶世界中本身所发生的故事。也就是不拍演员演的了得,要拍摄演员演不了的故事。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在拍摄上下线的时候。除了模糊人物的特征之外,我也尽一切可能模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将镜头的注意力放在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的状态上。
声音的处理
有刹车的声音,有落水的声音,有螺旋桨的声音。但是影片中并没有这些相应的画面。只是用这些不相关的声音模拟画面给人的感受。
在《上下线》拍摄之前,我对影片的声音就有一个设想,只有声音,没有音乐。这是受到20世纪现代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以及同代的电子音乐影响。我使用的方法是从现有的视频文件中获取各种各样我认为和片子有关系的声音作为材料,把要给观众最终心灵感受为目的,按照一定的顺序编辑,然后去寻找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影片中涉及到的素材有开门的声音,有刹车的声音,有落水的声音,有螺旋桨的声音。但是影片中并没有这些相应的画面。只是用这些不相关的声音模拟画面给人的感受。
一个人的动画
《上下线》片长时间为八分二十五秒。偶人的制作大约用了四个星期,因为是第一次使用abs材料制作,经验有些不足,时间浪费了很多。分镜头剧本的绘制用了一周左右,拍摄大约用了四周。
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
《上下线》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D50数码相机,标配18-55mm镜头。拍摄出原始相片之后,个别图片地方使用phtoshop进行修改,然后用FLASH将其导出成AVI视频文件。然后在premiem之中剪接编辑,加入声音。我的电脑526兆的内存,工作起来有些吃力。
影片使用了逐格木偶的拍摄方式,讲述了一个在提线木偶世界中所产生的故事:有两个提线木偶,他们的身体因为绳子而赋予了生命,也因为绳子而束缚了生命。控制两个木偶身体的线绳被连在了一起,当一个人想走得远一些的话,另一个人就不得不退到一旁,或是迁就他,或是成全他。刚好有个红色的果子,被天使放在了需要他们互相迁就的地方。于是,木偶之间的争执就产生了。当两个人的争执绞缠在一起的时候,放果子的天使将这一切结束……
偶人制作:
我把他们定位成一种概念化的人物,无所谓他们的个体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故意的将偶人形体特征淡化,所以人物没有五官面容,也没有具体的性别特征。
《上下线》中使用了三个偶人,他们的身体没有使用软陶塑形,而选择了abs板。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是和剧本的设计有关系的。在《上下线》中,所出现的三个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我把他们定位成一种概念化的人物,无所谓他们的个体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故意的将偶人形体特征淡化,所以人物没有五官面容,也没有具体的性别特征。而且服装的打板也使用了最简单的裁减方法,都是为了抹煞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别与差异。因为故事讲述的是人们本性中的某些东西,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意义。
Abs板经常使用于工业产品的模型制作,比如类似于手机、mp3等相对规则形体的外壳,很少有人用来塑造复杂形体。这种材料的特性是:遇热可以变形(150度左右),常温之下有一定的硬度,可以用三氯甲烷将其粘和,(液态的三氯甲烷可以将abs板迅速溶解,将其涂抹在板材的粘接口上,半液态状态下的abs板将会互相融合,而三氯甲烷又会在正常环境下迅速挥发,其挥发后粘接面将成为一体),而且切削打磨效果很好(使用钢锉打磨的时候,每划过一下,手指都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粉末应声而落,制作者很用以控制形体的切削量)。
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我先使用三氯甲烷将一摞板材粘合成块状,然后按照事先绘制图纸切削打磨,使用abs管材制作关节。镜头中所呈现的木偶所有部分都是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十分的费时费力,但实际情况下要比想象的简单得多,而且只要多或一些时间和耐心,可以制作出很精确的作品(比如手指的关节)。制作时所涉及到的工具有:小型电动手磨钻,小型的台式砂轮机,针管与针头(用来吸取三氯甲烷,并将其挤在需要的位置)。
非逐格不可:
这种停止时间的力量所产生出来的威力,是正常电影拍摄手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应该去找一种逐格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和真实决不一样。但是在这个的世界中却严格的真实可信。
《上下线》是我拍摄的第二个逐格动画短片,影片的选题和我选择的导演方法坚持了一个原则:“非逐格不可”。
“非逐格不可”,简单的说:一部逐格动画,拍摄成了之后,如果观众们发现,影片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替换成真实环境:例如用演员去代替木偶;用实物去代替道具,用摄影机去代替照相机。那么不管影片的最终效果如何,从逐格拍摄的角度上来讲,他是失败的。因为逐格的不可替代性没有显现出来,作者不过是用一种很麻烦的方法去拍摄电影而已。唯一不同的是把本来连贯成很好的电影胶片,分成一张一张的照片去逐一拍摄,然后再把这些本不应该裁断的照片重新连接回去。
所以我觉得,评价一部逐格动画好坏的先决条件就是他是否:“非逐格不可”。我想这也是逐格动画诞生,并且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的原因。一百年前,司徒亚特·博拉克顿在《闹鬼的旅馆》中第一次使用这种逐个拍摄方法的时候,他所面临的问题也依旧是“非逐格不可”解决的问题(注解)。川本喜八郎是我喜欢的逐格大师,但他的一些作品则更加像是电影,比如《娘·道成寺》。这部脱胎于歌舞伎的动画,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愉悦的。但不管怎样,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拍成动画的必要,而他对于逐格本身的运用,远远不如他早期作品脱胎于狂言《勿折花》中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而捷克大师杨·史云梅耶给我们的带来的震撼,正是这种“非逐格不可”的力量。
对于“非逐格不可”这个观念,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
逐格动画的本身其实非常简单,不过是我们动一下要被拍摄在镜头中的东西,然后在动一下镜头的快门。也就是“一动一拍”。胶片上记录现实景物的时间在拍摄的过程中,被一次次按下快门的动作所停止下来。而真正要我们做的,就是“一拍”和“一拍”之间的“一动”。在这胶片被“一动”的行为所停止的时间之内,如果我们所操控的事情越多,越离奇,越违背现实世界的正规常理,把我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那么“非逐格不可”的观念也将被发挥到极致,这种停止时间的力量所产生出来的威力,是正常电影拍摄手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如果我们只是在停止的时间之中拨动一下偶人的关节,这将失去逐格动画本身存在的意义。只要坚持“非逐格不可”,即使是没有偶人的存在,动画依旧精彩,例如史云梅耶的《早餐》、《午餐》、《晚餐》。而他的《花神》则更是将胶片时间停止后的时间力量,以一种极致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当然,很久之前美国的二维手绘动画师埃米尔·科尔道出过后来的动画格言“勿做摄影机能做得,要做摄影机做不到的”。而在此,我给自己的要求则是:将流逝于画面外的时间,记录在画面之内。做时间流逝的纪录和时间停止中的工作。
其二是:
当我们使用固有观念解释陌生事物时,将会给陌生的事物附加出新鲜的,非常规的,又有灵性的意义,这种新的意义是意料之外的,出乎于我们固有思维模式的,但又是情理之中的,真实可信的(就好像小孩子第一次见到电视的时候,总会跑到后面看看,里面的小人是从哪个门进去的)。当我们制作一个逐格的世界时,这个世界中的人和物对于我们就是一个陌生的新奇世界,如果让这个世界去模仿真实世界,让这些偶人从形态样式和存在方式上单纯模仿现实世界的人,那么多少有些多余。毕竟我们不管怎样的模仿也不可能和真实一样(如果希望模仿得逼真,不如让演员化装成木偶去拍摄)。所以需要我们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解释这个逐格世界,那么寻找一种偶人本身的存在方式和他所存在的世界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去找一种逐格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和真实决不一样。但是在这个的世界中却严格的真实可信。《上下线》就是基于这一点地考虑,故事中的人物是两个赋予生命的提线木偶。讲述的是提线木偶本身的故事,并不是使用木偶模仿真实世界,而是演绎木偶世界中本身所发生的故事。也就是不拍演员演的了得,要拍摄演员演不了的故事。
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在拍摄上下线的时候。除了模糊人物的特征之外,我也尽一切可能模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将镜头的注意力放在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的状态上。
声音的处理
有刹车的声音,有落水的声音,有螺旋桨的声音。但是影片中并没有这些相应的画面。只是用这些不相关的声音模拟画面给人的感受。
在《上下线》拍摄之前,我对影片的声音就有一个设想,只有声音,没有音乐。这是受到20世纪现代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以及同代的电子音乐影响。我使用的方法是从现有的视频文件中获取各种各样我认为和片子有关系的声音作为材料,把要给观众最终心灵感受为目的,按照一定的顺序编辑,然后去寻找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影片中涉及到的素材有开门的声音,有刹车的声音,有落水的声音,有螺旋桨的声音。但是影片中并没有这些相应的画面。只是用这些不相关的声音模拟画面给人的感受。
一个人的动画
《上下线》片长时间为八分二十五秒。偶人的制作大约用了四个星期,因为是第一次使用abs材料制作,经验有些不足,时间浪费了很多。分镜头剧本的绘制用了一周左右,拍摄大约用了四周。
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
《上下线》的拍摄使用的是尼康D50数码相机,标配18-55mm镜头。拍摄出原始相片之后,个别图片地方使用phtoshop进行修改,然后用FLASH将其导出成AVI视频文件。然后在premiem之中剪接编辑,加入声音。我的电脑526兆的内存,工作起来有些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