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文章的“眼睛”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题”和“目”的解释为:“题”,额也;“目”,人眼也。额头和眼睛都是人体中最突出醒目的部位,文章的题目也先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映入读者的眼帘,它是张僧繇笔下龙的眼睛,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文章题目的重视,很多学生多套用常见的作文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等,而缺少一种基于一篇文章自身的特点,对题目进行精心设计的意识。这就使得大多数题目都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或引人之处。古人作诗不知道该取什么题目时就用《无题》来命名。叶圣陶认为,这样并非不可,但是“论到作用,只在便于称说,同其他篇章有所区别,其实用甲、乙、丙、丁来替代也未尝不可”。那些都叫《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题目也可用甲乙丙丁来替代吧。
  笔者认为,即使是相同的题材,每篇文章在中心思想、体材甚至语言风格上,都会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色,因此其题目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文章的题目需要用心“炼”,具体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进行。

一、把握中心


  先有题目还是先有文章?叶圣陶认为都可以,因为这两者都是基于文章的中心而来。在文章和题目之前,应该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把中心写成简约的文字便是题目。换言之,一个好的题目应当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致。
  一些好的题目即为文章的题眼。例如写物的文章《黄山奇松》,全文围绕题目中的“奇”字,分别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奇”是文章的中心,同时也是这篇課文的题眼。又如小说《半截蜡烛》,文章围绕那“半截蜡烛”展开情节,题目便是小说的线索。
  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在学生把握了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将课题换成《黄山的松树》,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学生很容易发现题眼。在当天的作业中,我便要求学生仿照这个题目,选择性地修改自己之前的作文标题。一名同学将一篇原名为《家中的小兔子》的文章,改名为《萌兔》,并对文章进行修改,可见他对自己的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更加明确。

二、意境一致


  文章的题目和其内容在意境上应该一致,就像一个人穿衣服,旗袍和人字拖终究是不搭的。
  散文《月光启蒙》讲述了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对年幼的“我”有深深的启蒙作用。而母亲的这种启蒙方式伴着月光给人以柔美的感觉,题目“月光”能够营造这样柔和的氛围,并给人以遐想,与整篇文章的意境一致。如果将题目改成《启蒙教育》就明显比较生硬。
  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我让学生将它和说理文《谈礼貌》进行对比,思考以下问题。两篇文章在情感上给人的感觉一样吗?如果将题目《月光启蒙》改成《谈启蒙》哪个更好?如果题目是《谈启蒙》,你会怎么写?以此让学生明白文章的题目与其内容要一致。在这一单元的作文评讲课上,我评讲了一篇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我选了两篇不同体裁的范文,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在评讲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够关注到作文的题目,他们针对不同的文体,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比较和点评。

三、掌握技巧


  写文章有技巧,同样取题目也有技巧,不仅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运用到题目中去,而且还可以巧用标点、数学符号,以及模仿套用名著名篇的题目。
  写作时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比、通感、反问、设问、引用、夸张等,都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到题目中去。低年级课文《大海睡了》《会走路的树》等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中高年级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爱如茉莉》等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些题目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待到山花烂漫时》《此情可待成追忆》,或根据文章的需要修改诗句来命题,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些都给文章增添了诗意的美感。现代诗《甜蜜的复仇》一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甜蜜”和“复仇”这两种情感基调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冲突。鲁迅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也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给人冲突矛盾的感觉,引人深思。一些议论文的题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如《女子真的不如男吗?》,题目便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相较于陈述句来说语气更加强烈,也符合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语言特色。
  巧用标点符号、数学符号,这也是起好题目的一个技巧。这样的题目比较新颖,能够吸引读者。我们知道,标点符号能够表达情感,特别是“!”“?”这一类符号,问号表示疑问、反问,感叹号表达赞颂、喜悦、愤怒、惊讶等,情感强烈,例如《坏爸爸?好爸爸!》,题目便蕴含着情感的变化,看出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对父母的理解有一个过程。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也可以用在题目中,如“≠”“<”等,一名学生在写有关奉献的作文时,以《快乐≠索取》为题,运用数学符号,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模仿套用法在作文题目中也比较常见。可以套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名篇的题目,例如题目《她是最可爱的人》是模仿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老班正传》一题模仿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可以套用社会热点、历史事件来命名,例如《我和爸爸的“冷战”》《我们班的“九·一八事件”》《家庭“七七事变”》,这些都是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来命名的。再者,《我爸是农民》《老弟“碰瓷”》,这些题目是模仿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来命名的。用模仿套用法给文章命名时,既可以沿用这些热点事件背后的含义,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赋予其新的意义。这样的题目能够给人熟悉的感觉,让读者眼前一亮。
  崔峦先生说:“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作文教学应当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中。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好的课文题目可以通过分析对比,让学生明白它好在哪里,学习这种命题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不仅限于好词好句的积累,不仅限于对文章的结构和情感的品析,遇到好的文章题目也可以抄下来,在读后感受中写一写对题目的想法,将阅读的视线分一点给文章题目。最后,在修改作文时,看一看题目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意境是否一致,能否通过一些技巧将其改得更好。题目是文章之“眼”,画好龙的眼睛,可以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补充作者内心独白,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的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补充作者的内心独白,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预习检测  1.揭题:“番茄太阳”,相机教学生字
期刊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选择和作文写作的主要考查形式,这一作文命题方式渐趋成熟,渐显优势。但是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来源十分广阔,且不限定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因此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想丰富学生文章的思想内蕴,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棱透视的方式,尝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折射出材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对材料和构思立意作多元分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自从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接触了“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我一下子找到了探究作文教学的钥匙——“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破解了写作的“黑匣子”,把学生习作难和教师指导难的问题逐一化解了。一、确定旋律的基调音:声情并茂地“读”  这里的“读”是指大阅读观:读生活,读文本。读生活,融入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即艺术观察、共情生活;读文本是指课内、课外的海量阅读。同时针
期刊
精读引领课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所谓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下面就以《搭石》一课为例来谈谈精读引领课的目标制订及落实。一、确定双线主题,抓牢语用主线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重视双线主题,即“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搭石》是四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赞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所以,本课的人文主题为体会乡
期刊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知识分子为了科举考试而耗费毕生精力,是清代著名的讽刺小说。小说之中有个精彩的桥段就是范进中举。范进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典型,其考试的过程也是当时清代科举的缩影。  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要想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成为秀才。所谓秀才,也叫进学,指的是那些参加童试合格的,再经过督学考试合格的,这时考生才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和资格。首先,考生要参加每三年举
期刊
调查发现:高达74%的乡村孩子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七成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拯救乡村儿童的阅读缺失,已是我们这些农村教师刻不容缓的事。于是,我从识字教学的革新开始,投入到大量阅读的教学研究之中。  科学已充分证明,12岁以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而汉字本身集音、形、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也使儿童集中、快速、大量识字成为可能。学龄儿童识字记字的能力,一年级
期刊
基于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孩子透过文本去感悟文本背后的内涵。《梅兰芳学艺》选自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我做了简要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京剧的了解、对于梅兰芳的认识,真的知之不多。那么,这一教学难点应该如何突破,从而使课堂气氛不显得单调而沉闷呢?一、巧做文本先行者  解读文本的过程,是
期刊
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通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机械的认读识记。因此,更加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并且结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会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一、增趣味,在游戏体验中识字  师:老师把只需要认识的生字用蓝色标出来了,把需要会写的生字用红色显示出来了。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能读准确吗?咱们先来开火车读一读蓝色部分的字,看看哪一小组开得又快又好?(学生开火车识字)  师
期刊
说理性文章重于抽象思维,小学生理解这类文章有一定困难,虽然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数量较少,但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在教这类文章时,除了关注重点词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归纳,还应考虑它自身体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四个想一想。一、想一想作者的观点  以《谈礼貌》教学为例,教学时不宜在初读课文后立即提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是可以有梯度地设计成以下问题。  1.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将语言文字表达的点融入其中,培植语用表达,生发语用表达,随课堂触发表达的欲望和思想。一、依托课程资源,模仿写作方法  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作文教学中依托课程资源,抓住训练点,适时、适量、适情地进行经典语句、段落、篇章、立意等方面的模仿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