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化学课堂真实情境 提升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重,学习难度大,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地去面对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设化学学习的真实情景,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升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课例分析为例,对于创设课堂真实情境,提升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创设;科学探究;核心素养;化学思维
  引言: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化学思维逻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容易遇到一些难点,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具体实验的操作都需要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懂得借助创设真实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将一些抽象化的化学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以一种更加科学有效地方式去理解,让学生能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理解化学学科的价值,而不是以强迫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学习,这样学生的心理上会减轻一定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有效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树立科学的化学态度,并且能够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学情与主题分析工作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化学思维,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做好学情与课堂主题分析,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面向所有学生,同时突出教学目的,为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做好准备工作。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并且能够理解化学的性质,对于生活中常见现象中一些相关化学知识有所认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于化学学科能够产生全新的认知,在生活中能够去发现化学、感受化学,运用化学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主题:本节课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找到真实相关的素材,对于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和融合,为学生打造趣味且时效性的化学课堂,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来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加强教学情境创设,提升课堂探究氛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食盐这种物质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食盐这种调料,食盐属于盐类,那么盐类除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有没有其他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
  [播放图片和视频并提问]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先给学生播放一张“泡沫灭火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初步了解;之后为学生播放一个灭火器工作原理演示实验,展示如何通过泡沫灭火器进行有效灭火,通过化学实验的展示向学生提问:观察到了什么样的化学实验现象?
  (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回顾介绍]灭火器中药品的盛放与实验现象都与盐类的水解有关。
  [提问]NaHCO3属于盐类,在生活中我们食用的馒头就需要这种物质,俗称“小苏打”,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和演示实验进行自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设置问题]NaHCO3的水溶性呈现碱性,食盐溶液呈中性,那么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呢?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实验,共同完成对七种常见盐溶液的PH判定,并对照色卡做好记录。
  [交流汇报]学生分组交流、汇报、分享结果,并尝试用归纳法找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关系。
  [情境分析]上述提到的鹽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间可能互相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分析探究]以NH4Cl和CH3COONa为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把思考过程和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总结]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课件,将学生思考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与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如下图所示:
  [知识归纳]教师通过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刚才的教学环节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点,在交流分享中进行查漏补缺,教师给予引导并且及时答疑解惑。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并归纳思考为何有的盐溶液会呈现酸性或碱性?
  [概括]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必要条件。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根据盐类水解的化学性质来归纳出盐的一般化学性质。
  [悬念引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盐类水解”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其中体现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用途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回家完成课后作业,对于本节课知识再次进行复习和巩固,也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泡沫灭火剂的原理。
  三、创设真实情境,培养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一)课堂创设真实情景的必要性
  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走出固有的学习模式,改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快乐,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出改变。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也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一些抽象化的知识点,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且富有趣味,吸引学生的关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出相关问题,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保证课堂上有效地互动性,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   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当前教师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文化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从而主动理解化学学科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化学认知,真正能够应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造福社会。
  (二)情境素材要立足于教学目标上进行选择
  想要保证创设真实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情境素材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首先对于情境素材的选择,必须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加工。比如本节“盐类的水解”这一课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去理解盐类水解原理。也就是说,从趣味实验开始,引导学生挖掘熟悉事物中的化学本质。因此,教师要先明确本节课例的这一教学主线,再去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对于每一种素材的选择都要满足趣味性、生活化的特征,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逐层递进、层层剖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化学性质。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使用真实的素材来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精简化学素材,滿足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对于情境素材的选择,教师要认识到每一种情境素材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不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还会涉及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如果情境素材中包括太多学科的内容可能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过多,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师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对于其中超出的部分要进行适当的筛检和修改,要学会取舍,而不是将所有的情境素材内容都应用于教学中,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出现偏离,让教学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受到干扰,教师应该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范围内选择情境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以及本节课的教学核心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结合这些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素材的精简和筛选。删减掉的素材内容要保证实验能够顺利地运行下去,不会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删减,将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素材留下,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适当包装和丰富情境素材
  对于情境创设中过于简单的素材,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包装和丰富,充实内容、创新形式,给学生以新鲜的体验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觉到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过于简单的情境素材和化学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可能会比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包装和丰富简单的情境素材,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化学的视角,获得新的认知发展,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此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当前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要大胆改变旧观念,应用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让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更好地获取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对于化学学科有一个全面且科学的认知,养成其勇于探究,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桑.基于真实情境创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课例分析[J].化学教与学,2020(2):71-74.
  [2]刘伯洋、刘文兰.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000(008):63-65.
  [3]郭飞红、孙旭波.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导向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19).
  [4]葛玉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活情境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8,000(032):69-70.
  [5]辛雪.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6]姜婷.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时期的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和难懂,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物理學科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开展的,物理模型可以看作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载体,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重视物理模型的构建,通过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习,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真正作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综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够有效应对新课程和新高考。鉴于此,本次研究中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优化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路径,为高中化学教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即其在原有的知识教学基础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而科学思维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主体内容,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培养尤为关键。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科学思维基本内容及其教学瓶颈,探索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教学探究  引言:在新课程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时期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是通过理论讲解,无疑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即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将理论和动手结合在一起,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较为显著。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当下的核心,所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也就随之而来的应用到了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绿色
期刊
摘 要:随着国际化进程加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越发受到重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改善英语教学,实现科学教育。本文从英语语言技能中的听力技能这一角度深入展开,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力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三个角度探究课堂听力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听力活动;教学设计  引言:《普通高中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成并运用语言练习策略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其中,如何生成语言练习策略是前提,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教学目标是生成语言练习策略的基础;关注学情是生成有效地语言练习策略的依据;实现课程目标是生成语言练习策略的目的;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来生成系列的语言练习活动。如何运用语言练习策略是关键。在运用语言练习策略时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生成,抓住训练时机,将语言练习
期刊
摘 要:古诗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古诗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引导学生经历对故事的朗读、欣赏和感悟,从而在心理及情感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确保古诗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组织设计,要重视朗读教学开展,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引入运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在这一要求下,原有的高中历史教材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很多学生在接触这些枯燥的历史知识时,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趣味性,通过微视频来展现课程的重难点,让中学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教育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为教育的生态发展,本文结合案例研究,说明高中地理的校本作业设计应该坚持党的政治方向,以高中地理课程为载体,依托大纲和课标,结合学情,结合校情,设计新时代的校本作业。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校本作业;案例研究  十九大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需要践行核心素养,新时代的教育者需要不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高考。但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看,这种应试教育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灵魂,将劳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