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判权监督与法官队伍建设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不间断的法官违纪违法案例的出现[1],更说明加强对审判权的监督,打造清廉纯洁的法官队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十分紧迫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笔者就此对审判权监督与法官队伍建设的关系谈一些初略观点,以便为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思路,这也是本文主旨所在。
  关键词:审判权;监督;法官队伍
  审判权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行的国家权力。审判权具有强制性、终局性、排他性,因此,又具有十分显著的权威性。由于审判权在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关系调整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又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进攻和交易的对象。打造清廉纯洁的法官队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十分紧迫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笔者就此对审判权监督与法官队伍建设的关系谈一些初略观点,为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一、审判权的监控与法官队伍建设的辩证统一
  任何权力必须受到监控,不受监控的权力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最终必然造成人仰马翻,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审判权也决不例外,他与法官队伍建设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一)审判权的监督是监人与监权的辩证统一
  万事人为本。审判权从广义上讲是国家赋予人民法院的权力,从狭义上讲是法官对个案的裁判权。法官是具体的人,审判权是具体的事,审判权是通过法官来行使的,离开法官,审判权则无人执掌,成为权力真空,离开审判权,法官则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法官和其手中的审判权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监督审判权力也就监督了掌握这一权力的法官。离开了对审判权的监督谈法官队伍建设,那是本末倒置。
  (二)审判权的监督是监人与监事的辩证统一
  法官行使审判权,通常情况下是以个案为载体进行权力运作的。审判权之所以表现为权力,只有经过对个案的审判才能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个案则是承载审判权力之舟,法官则是掌舵之人,如果离开了个案之舟,法官及其手中的权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草。因此,对具体案件的监督就是对审判权的监督,对审判权的监督就是对法官的监督。由此进一步得知,加强法官监督必须从加强对法官手中审判权力的监督,对法官审判权力的监督必须从个案监督开始。
  (三)审判权的监督是监人与督法的辩证统一
  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即司法权。公正裁判、秉公执法则是善用审判权力的最终目的。法官是裁判、法律是准绳。法律对于法官来说,尤如战士手中的武器。法官与法律的结合,也就如同士兵与武器的结合。战场上士兵离不开武器,否则将坐以待毙,武器离不开士兵,否则将成为一堆废品。可见,法官和法律的结合与其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进而可以进一步推论,强化对法律的监督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对法官的监督,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审判权的监督与法官队伍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性
  权力历来是一把双刃剑,法官手中的审判权也无不表现出这种属性。然而,法官手中的审判权力和法官队伍建设又具有其他权力所不可替代的独有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判权的广泛性与队伍建设的全面性相一致
  权力在大多數情况下赋予少数几个人或某一个人行使,尤其是行政权,表现得比较集中,这种权力只控制在少数人手里,如果要对这样的权力进行监督,只需要对少数几个人或者某一个人进行监督,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容易一些。而审判权不同于行政权,他表现得比较分散,并不是集中在院、庭长手中,而是分散在直接掌握审判权的法官手中。要对如此众多且直接掌握审判权的人进行监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审判权的独立性与法官队伍建设的艰难性相统一
  现代司法理念要求司法权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司法审判权所固有的中立性,要求其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不受任何干扰,更加超脱,更具独立性。因此,还权予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成为几年来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审判权表现出的这种独立性对于裁判的中立性无疑是有益的。然而,给审判权监督却带来了麻烦,进而给队伍建设增加了难度。独立和监督这一对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关系难以理顺,处理难度较大。
  (三)审判权的自由裁量性与对法官队伍的腐蚀性相对应
  审判权主要表现为对法律的适用和裁量上,它不同于其他权力,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弹性不大。而审判权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以此让掌握权力的法官来平衡法律。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由权”,使得很多法官失去了自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规避法律的惩罚或者取得非法利益,正是看重了法官手中的审判权,争夺“自由裁量权”向已方倾斜,把法官当着拉拢腐蚀的靶子来攻克。面对诱惑,在一些意志薄弱者中,便产生了公权与私利的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交织在一起,腐蚀人们的灵魂、腐蚀法官队伍、亵渎神圣的法律。由此可见,审判权的自由裁量性与其对法官队伍的腐蚀性是相对应的。
  审判权与法官队伍建设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揭示出对审判权监督的内在规律性,反映出法官队伍建设的复杂性、困难性和艰巨性。它同时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关心工作人员,必须在监督审判权力上下功夫。
  三、强化对审判权的立体监督,切实保证法官队伍清廉纯洁
  由于审判权分配上的广泛性、运作上的独立性、行使上的自由裁量性,决定了对审判权的监督必须构建一种大监督机制,形成多方位、多途径的立体监督网络。
  (一)突出重点,构建对审判权的大监督机制
  所谓大监督,是指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内外结合,是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审判监督、纪检监督、行政监督;外部监督:主要通过法律部门监督、权力机关监督、新闻监督、信访监督。所谓纵横交错:是指审判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与纪检监督、权力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当事人信访监督,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纵横交错的监督机制。在这些监督中,必须有一个领纲的主要监督部门,使得整个监督归口,防止相互扯皮。近几年,笔者所在法院在构建大监督网络上做了成功的尝试。我们在监察室内部专门设立一个督查组,负责协调监督体系中各监督部门的关系,办理具体督查事项。督查组在整个监督网络中是一个领纲的部门,他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审判监督是一种法定程序的监督,它是以案件为载体,通过专门机构,法定程序来实施,通过有效地监督来实现其裁判的公正性。法院的纪检监督,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集中表现在消除司法腐败上,而司法腐败现象同样是在办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案件上的裁判不公,通过对裁判不公案件的监督,进而监督法官的办案行为,纠正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审判监督恰恰就是对案件的监督,依法对错案进行再审和改判。由此可见,二者殊途同归。行政监督则是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体现在组织层面和管理层面上,在实体上主要是对审判权力的监督。通过严谨的组织和管理达到对审判权监督的目的。在外部监督中,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它监督既对事又对人,是一种法定层面上的监督。人大监督直接表现为个案监督和法官人事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法官审判权的制衡。此外,舆论监督和当事人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可以直接反映社会呼声和民众意向。因此,通过新闻媒介、群众信访等渠道监督审判权力,是内部监督所无法取代的手段。所有这些监督,形成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的大监督机制。
  (二)多措并举,强化对审判权的内部监督
  (1)改革办案工作机制,实现权责统一,增强审判权行使的公开性和准确性。原有的办案机制是在把审判权当作行政权对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裁判混乱,权责不明,这就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为此,笔者认为,必须按照审判工作的规律和要求,改革办案工作机制。一是要发挥审判委员会作用,充分发挥审委会宏观管理监督职能。由于我国立法过于原则,弹性条款较多,为个别法官的恣意裁判甚至徇私枉法提供了便利,法院审判委员会应根据立法目的,结合审判实际,对法律的原则规定进行细化,明确标准,统一尺度,规范审判活动,宏观上保证审判权的正确有效运行。二是发挥合议庭作用,纠正合而不议的现象,严格界定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各自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合议案件时必须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绝不能谁承办案件谁说了算。作为审判长不论是否属于自己承办的案件,都要对全案承担责任,充分体现合议庭的作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同时要通过示范观摩庭、旁听庭审、评议庭审等活动,透明审判过程,形成一种大监督态势,可直接避免对审判权的滥用。三是在大力推行独任制的同时,考虑对独任审判员一定的权力制约。为了杜绝独任审判变为独人审判现象的发生,一要选准人,让那些政治、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担当独任审判重任;二要严监督,凡是独任审判的案件,监督检查要从严,追究要从重,真正使一线的同志,对审判权慎用,对案件慎判。
  (2)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分解监督职能,用足法律手段确保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分解监督管理职能,构筑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是强化审判权监督的一个重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审委会对审判权监督总指挥部的职能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立案庭在审判流程管理中的监督职能。久拖不决、待价而沽,是权力寻租的一种重要途经;职能重叠、职责不明,是作风拖拉和权力滥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实行流程管理,把分解审判工作作为具体的环节,各个环节上的工作由不同的审判人员负责,实现审判前后的有效监督。立案庭对接近审限案件进行催办,对超审限案件进行督办,审监庭对案件流动情况定期作出通报,促使审判工作环环相扣、合法规范。三是加强自纠,突出审监庭的审判监督职能。明确审监庭必须按比例复查判决生效的案件,及时对违法违纪审判的案件进行有效救济,不能因案件审结而让其侥幸过关。对所有被上级法院发改的案件进行剖析,查找原因,从中找出因审判权寻租而造成错案的可能。
  (3)改革审判监督机制,自查自纠,推动审判权规范有序的运行。有人说:一旦穷尽了制度,也就失去了规范。这就告诉人们,应该辨证地看待建章立制。没有制度不行,而制度太多太滥也不行,制度贵在精,贵在落实。实践证明,督查是狠抓落实的有效途径。要让督查者有位、有责、有权。督查组从旁听庭审、评议庭审、调阅卷宗、责询等方式参与到个案的具体审理中去,面对面地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场纠正,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三)全方位出击,强化对审判权的外部监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靠内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来加以补充,这样才能构建立体化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防止审判权的滥用和错用。
  (1)构建大信访格局,让社会公众来监督审判权力。应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畅通人民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在法院内部要打破部门界限,把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日常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发生的信访和群众的批评意见。要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定期到信访部门了解情況,及时掌握监督查处的主动权。
  (2)建立报告联络制度,让党政部门来监督审判权力。应主动相邀,虚心纳谏,请求党委、人大、政法委、检察机关一起来监督审判权力的行使。要建立定期书面报告制度。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他们的评议。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纪委、监察局、政法委等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从外部了解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基本情况。三是建立监督联络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作为法院廉政监督员,定期反映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邀请他们到法院进行座谈,视察法院各项工作,面对面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3)建立互动机制,让法官及其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家属来监督审判权力。吸收干警家属参与法院审判权的管理,把对法官审判权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扩展到干警生活区域,构筑一张廉政安全网。一是应建立业余活动查访制。负责掌握和了解干警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督查组成员以明查暗访、接听举报等方式监督工作人员业余活动。二是信息交换制。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和干警家属交换意见,了解情况,从而实现互动,确保监督取得实效。三是廉政监督奖励制。对干警家属一年的廉政监督情况进行评比,成绩显著者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综上所述,对审判权力的监督与法官队伍建设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既有艰巨性,又有可防范性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意义上讲监督好审判权力也就加强了法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汤健.论民事诉讼审判权监督机制[J].消费导刊,2011(16):95-95.
  [2]刘卉.对刑事审判权进行监督的几点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1-74.
  [3]肖晶.论民事诉讼审判权监督机制的完善[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124-127.
  [4]谢丽琴.论审判独立与对审判权监督之间的统一性[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3-36.
  [5]谢丽琴.对审判权监督的必要性——一个实证的角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63.
其他文献
(550001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贵州 贵阳)  摘 要:在西方国家,立法中将公民的隐私权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而对待,而在我国,人们对隐私权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因而隐私权的限制问题就显得很模糊,尤其在提倡发展大数据的今天,人们享受着互联网的便捷,但同时也面临隐私权遭到无端侵害的威胁,社会型公众人物隐私权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我国的立法针对这一问题至今为止基础仍比较薄弱,因此对社会型公众人物的
摘 要:在我国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有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即:重视执法结果大于执法的过程,即使重视执法过程也仅限于执行过程中程序的合法性。在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成本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无意识或有意识扩大行政执法的成本,浪费行政资源。本文旨在提倡行政执法机关注重时间成本意识以确保行政机关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行政执法;时间;执法成本  行政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要充分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进一步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是我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了英美国家和我国上海市在司法改革中的具体经验,总结出了当下我国司法改革的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司法改革;审判;监督  一、全球国家司法改革浪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世界呈现经济全球化趋势。21世纪,司法制度的改革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全球各国掀起司法改革的浪潮。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计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着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的大局,直接體现着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当前,服务模式的改变,服务理念的更新,机构体制的改革等等,对服务人员的思想带来相当大地冲击。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计生服务机构必须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动
摘要:姓名权是具有社会性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每个公民出生时就应有之权利,公民在对待姓名权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时也应不乏严肃性。姓名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外在的、自我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和持续。  关键词:姓名权;自由;限制  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适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我国公民在自由民主的思潮中对于姓名权的行使注重于开放与包容,但行使姓名权时是否应有边界?
摘 要:公司章程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公司的“宪法”,公司的产生与运营直至最终解散,都离不开章程的约束。章程还是解决公司股东矛盾和公司治理问题的最高、最有效的文件。由于不同的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便于公司自治,我国新《公司法》中在多处还特别注明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既表明了法律对于公司自治的鼓励和保护,也体现了公司章程在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中的重大作用。当然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