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分类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重新揭示了某些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真正的发病机制,例如FIPIL 1-PDGFRa融合基因引起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成功的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Imatinib)和抗IL-5单克隆抗体(mepolizumab)、抗CD52单克隆抗体(alemtuzumab)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本文就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在分类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背景 在异体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祖细胞移植(PBPCT)时,ABO系统内的变化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主要的ABO型不合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问题,包括注入异体移植物后发生即时性溶血,延迟红细胞移植,甚或表现出纯红细胞性再障(PRCA)。
今年4月27日,新华社发过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上海小学生茅嘉凌发明的“穿绳器”,获得了日内瓦世界发明奖。当时人们奔走相告,却找不到获奖人。后来,《文汇报》7月26日的一篇
背景虽然应用活体肾越来越多,但在大多数血液中心,30%~40%的潜在供肾者会因ABO血型不合而不能供肾。对ABO不合,不做脾切除术的肾移植受者,用抗原特异性吸附ABO抗体来代替非特异性血浆置换。研究设计与方法先前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大学医院外科移植部报道11例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例。在移植前第1、2、5、6天和移植后第2、5、8天免疫吸附ABO抗体。
染色质重塑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主要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并与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相关。调控染色质重塑的机制主要有组蛋白修饰、A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作为一种可溶性的细胞因子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液中.正常人体内可少量表达,主要来源于激活的淋巴细胞.机体病态时,过多活化的淋巴细胞或肿瘤细胞
要能熟练地进行多项式因式分解,关键在于彻底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中所讲的四种基本方法的特点,结合所要解的问题,进行具体分 To skillfully perform polynomial factorizati
重要推荐小结: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少见的异质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大约70%-80%被认为是原发性疾病,少数病例是由药物或感染引起的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大约有15%-20%的患者表现
课程教材改革的问题,是很难的,因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教材上。在课程教材改革中,政治课教材改革更难,因为它既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又要求
RhD抗原在不同类型红细胞上表达的强度不一,从很强的D到弱D,最弱的是Del。弱D主要是由于RHD基因编码区发生点突变,引起编码的细胞内或RhD跨膜区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红细胞上的D
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异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母亲针对源自父亲的胎儿血小板抗原的IgG抗体,在妊娠早期就可通过胎盘,通常导致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