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甲骨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的工厂里,惊现价值连城的甲骨,这些刻有古老神秘文字的甲骨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旧厂疑云 神秘铁箱藏国宝
  
  严强,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1982年,严强到山东大学进修,两年后,学成归来的他发现,自己所工作的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甲骨(图1)。
  
  


  (1)在博物馆陈列展出的甲骨
  
  甲骨,国家一级文物;甲骨文,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是来自三千多年前的信息,读懂它,就破译了古代商朝人的生活。
  龟甲和兽骨,背面凿洞后加热,正面就会显出不规则的裂纹,商朝人据此推测吉凶(图2)。并且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甲骨上,有的还把若干日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甲骨的主要出土地是当年商朝的都城,现今的河南安阳。学过甲骨文课程的严强深知这一点,因此,面对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大量甲骨,他感到迷惑不解。
  
  


  (2)经过占卜的甲骨片背面
  
  严强(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我们馆里当时存有甲骨的数量,应该是属于国内收藏最多的单位之一了。山东又不出甲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甲骨?它引起了我的兴趣。
  严强开始查找这批甲骨的来历,在博物馆的档案里,他见到了对这批甲骨的记载。
  严强:从我们收藏的档案上看,是1946年有一个革命老前辈叫张修竹,到东北去接收的时候,在大连的破烂市花了200万北海币购买的。
  严强便给档案里提到的张修竹写了信,询问他是否还记得在大连的集市上购买甲骨的事,能否讲讲具体情况。几天后,严强接到了回信,然而,张修竹对甲骨的事一无所知。难道档案记录有误?这批甲骨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但失望的同时,严强的好奇心反而增加了,可线索已断,他只好寻找别的途径继续查找。
  一筹莫展的严强反复看张修竹的回信,结尾的一句话:“请你再核对一下,是否人名搞错了”,一下提醒了严强,他开始查找当年胶东根据地的其他革命前辈,看有没有姓名类似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立后,胶东特委派张修己、张修竹留在沟于家村负责联络工作。张修己、张修竹,两个名字一字之差,经手这批甲骨的人,会不会是张修己呢?
  严强立即给当时已经离休,住在烟台干休所里的张修己又写了一封信。
  严强:老同志非常地认真,他确是此事的当事人,他在回信中讲述了这段故事。
  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开办了大量的工矿企业,远东榨油厂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工厂。日军投降后我军接收东北,厂里的日籍人员陆续返国。只有一个日本人,此人看起来很有文化,自称是工程师,在德国留过学,唯独他没有走,依旧住在厂里面。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进入东北,远东榨油厂已由胶东根据地派去的八路军接管。
  严强:在厂区里,当时有一个大铁箱在一个空场子里放着,这个大铁箱子很奇怪,四面都用电焊焊死了。这个日本人似乎就对这个大铁箱很留意。大家分析,说日本人在投降以后都跟惊弓之鸟似的,跑都来不及,唯独他在这里拖拉拖拉不走。而且似乎对这东西还挺感兴趣,莫非箱子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工作组的同志找来大铁锤,把这个大铁箱砸开了:满满一箱的甲骨,让在场的人都非常吃惊,这个箱子外表粗糙,锈迹斑斑,里面竟然装着价值连城的文物。
  这一千多片甲骨,究竟是谁的?为什么会在大连的工厂里?这些甲骨后来又怎么会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里呢?
  
  颠沛流离 甲骨缘何落山东
  
  突然间在大连的工厂里发现了整整一箱子的甲骨,胶东根据地派到大连去的同志们惊讶之余,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虽然不太了解甲骨真正的历史价值,但也知道这些东西绝不是一般的骨头片,何况每一片都保存得如此巧妙,显然是被精心收藏的(图3)。同志们立即写信汇报给了上级领导。当时胶东行署各界抗日救国会会长正是张修己,他迅速回信作出了批示:“马上装船,把甲骨秘密运回根据地”。
  
  


  (3)为保存甲骨还精心制作了盒子
  
  严强:大连当时属于苏联占领区,尽管这个东西是我们中国的,却在苏联占领的区域,这些东西一旦暴露恐怕就会惹来一些麻烦。
  当时的胶东根据地在山东省的栖霞地区。为了安全,甲骨运回后,就埋到了栖霞陶家村的地下。没过多久,这个美丽的地名却成了危险的代名词。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刚摆脱日军侵略的胶东地区再一次陷入了战火之中。栖霞地区成了战争的前线。
  一天深夜,栖霞陶家村的许多户人家,在睡梦中忽然被叫醒,根据地的八路军临时召集民兵,要去完成一项紧急的任务。
  严强:局势非常紧张,所以下了紧急通知,要将这批文物转移。当时组织了几百名民兵,将甲骨从地下挖出来装箱。那时候没有汽车,就用马车、小推车,走了三天三夜,把它运到了海阳。
  战火中,一千多片甲骨一次又一次被转移,颠沛流离。直到1948年,山东根据地的形势缓和了以后,又从海阳把这批东西再挖出来,运到了鲁山和司马庄。之后运到了莱阳。
  经历了如此一番艰险旅程,这批甲骨最后怎么来到山东省博物馆了呢?
  刘敬亭老人,今年84岁,是当年山东省文管会唯一健在的成员(图4)。(注:文管会是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山东解放初期,工作就是保护战后和土地改革时期散落在各处的文物)她曾参与运送甲骨等文物,目睹这批甲骨最终落户山东省博物馆。并在山东省博物馆建馆初期,担任保管部的主任。
  
  


  (4)记者在刘敬亭老人家中
  
  谈起50多年前运送甲骨的情况,老人还有印象,只是有些具体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老人带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告诉我们,1948年济南解放后,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把收集到的文物全都迁往济南,其中包括保存在山东莱阳的甲骨。运回来的文物就存放在这间名为文光阁的楼里,一直放了4年(图5)。
  
  


  (5)曾经保存过甲骨的文光阁
  
  刘敬亭随文物也一起搬到了济南,从此在济南定居。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老人想起了不少往事,她第一次见到甲骨就是在这里,之后就对墨拓甲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大连工厂里神秘箱子事件的来龙去脉,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批甲骨是谁的呢?在采访严强的时候,他曾提到这批甲骨是罗振玉收藏的,但是他也无法说清是谁下的这个结论。倒是刘敬亭老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刘敬亭老人整理编辑了一本书《甲骨文墨拓集》(图6),里面收录了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每一片甲骨的拓片。老人提到,这本书第132页刊录了一个大片甲骨,在装这片甲骨的盒子上,写着一些字,应该可以看出甲骨的主人是谁。
  
  


  (6)由刘敬亭编著的《甲骨文墨拓集》
  
  工作人员开始查找与书中拓片相对应的那片甲骨。盒子上真的会像刘敬亭老人说的那样,写着能证明甲骨主人的字吗?
  
  身份成谜 珍贵甲骨谁主人
  
  装着这片甲骨的盒子上果然写着一些字,还有人名:罗承祖,这个人就是严强和刘敬亭老人提到的罗振玉吗?如果不是,那他和罗振玉有关系吗?
  20世纪30年代以前,我国的甲骨都是由私人收藏。当时出版的《永丰年谱》里面记载了罗氏家族的子孙,罗承祖正是罗振玉的孙子。由此,可以推断这批甲骨真正的主人,就是严强等人所提到的罗振玉。那么,罗振玉又是何许人呢?
  ?甲骨收藏界曾经有四大藏家,因为名号里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其中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又名郭鼎堂;董作宾字延堂;四堂之首名雪堂,而雪堂正是罗振玉的号。罗振玉是晚清的遗老,在学术界颇有名气。此人酷爱收藏、铜器、简牍、字画和典籍,都是他感兴趣的藏品(图7)。
  
  


  (7)甲骨收藏家罗振玉
  
  说起罗振玉和甲骨的渊源,不能不提到刘鹗,就是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1903年的一天,在刘鹗的书房里,罗振玉第一次见到了甲骨文,那些来自几千年前的刻在兽骨上的神奇文字,让他惊叹不已。
  刘鹗的甲骨,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金石学家王懿荣家里买来的。
  1899年秋天,北京,王懿荣生病时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他推断出这些符号就是甲骨文。因此王懿荣被后世的人称作“甲骨文之父”。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服毒投井而殉国。
  王懿荣死后,刘鹗用重金买下了王家积存的千余片甲骨。在刘鹗家初见甲骨的罗振玉,对此爱不释手,从此走上了甲骨收藏之路
  那时,北京城形成了一股购买、收藏“龙骨”之风,埋藏了几千年的甲骨从一种普通的药材变成了贵重的文物。不少文人墨客、商贾名士都热衷于搜寻甲骨,罗振玉的经济实力远不如那些达官显贵,他又何以能成为甲骨收藏大家呢?据说,罗振玉之所以藏骨众多,很可能与他探得了甲骨真正的出土地有关。
  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时都不知道出在哪,古董甲骨商为了囤积居奇,他不告诉这些人,为什么呢,你要知道以后就自己去搜了,他就赚不着钱了。
  罗琨(罗振玉孙女):另外一方面收藏家也要保密,王国维有一篇文章,说王懿荣买了这批甲骨以后,跟古董商说,“命密其事”,就是不让说出来,也是怕别人知道真正的出土地,就假托了汤阴这么一个地方。好多人都相信了。但是罗振玉始终比较怀疑。
  甲骨真正产地在哪里,成了困扰许多藏家的一个谜团,罗振玉更是急切地想寻找到答案。
  一天,一个姓范的古董商又登上了罗家的家门。这个人,一直做甲骨生意,几年前曾经卖甲骨给王懿荣,如今,罗振玉成了他的大主顾,这次他手里拿到了几片不错的甲骨,打算兜售给罗振玉。
  罗随祖(罗振玉之孙):他就反复询问收甲骨的人,你一定要告诉我这从哪儿出的,告诉我了我才用高价买你的东西。这个售甲骨的经不住逼问,只好告诉他不是在汤阴,而是河南安阳。
  安阳,当罗振玉听到这个地名,欣喜若狂。难道这个地方真的就是大家苦苦寻访的甲骨产地吗?
  罗琨: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他曾经两三次派人,一次派内弟,后来又派弟弟罗振常去安阳,特意跟他们讲,收甲骨,不光要收大块的,小块的也很重要,小的虽然碎但字很重要。他说,龟甲他清楚,经过一钻一凿,很容易碎,所以说大块小块都要。
  20世纪初,罗振玉的弟弟到小屯村寻访甲骨等文物后写了一本书(图8),书中首次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标明了小屯村的位置。
  
  


  (8)记录罗振玉等人收集安阳甲骨经过的书籍
  
  小屯村,在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是座落在洹河边的一个小村落。
  ?罗振玉在安阳收获颇丰。1912年,在所著的《殷墟书契前编》中,罗振玉提到他收藏甲骨的数量:
  (书中原文)一岁所获殆逾万。意不自歉,复命家弟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洹阳采掘之,所得则又再倍焉。当时罗振玉的寓所在天津,对自己费尽心思收集来的这些甲骨,他倍加珍爱,专门做了很多小匣子,还给每片甲骨制造了一个大小恰当的隔断。
  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振玉原本收有甲骨一万多片,加上他的妻弟跟他的弟弟,前后两批又收到了一万六千多片,一共三万多片。所以他就讲了,我收这么多,基本上可以说,安阳的甲骨已经宝藏一空。别的很多学者也说,安阳出这么多甲骨,王襄收,罗振玉收,文人名士收,加上外国人收,共出土将近十多万片,所以很多人认为安阳已经没有什么甲骨了。
  
  命运多舛收藏一朝遭失散
  
  1945年,大连工厂箱子里的甲骨现身后,一直伺机把箱子带走的那个日本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那么这些甲骨又是怎么落到了日本人手里的呢?
  严强:我听到过一个情况,日本侵华期间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通通都是在大连用专船托运出去的,也就是说大连是日本人一个重要的掠夺中国文物的集散地。
  那这箱甲骨是那个日本人从罗振玉手里抢夺的吗?还是私下的一个交易?如果只是一桩交易,那么曾经把甲骨卖给日本人的,是罗振玉本人,还是另有其人呢?
  罗琨:他不可能为要钱为财富把东西高价卖给日本人,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甲骨学专家王宇信却指出,罗振玉的确曾经把甲骨卖给日本人。
  罗随祖(罗振玉之孙):为了印书,为了搞研究,他曾把一部分藏品包括一点铜器,甲骨,数量不是很多,转给日本人。但是这些藏品现在都在日本大学里边,不在私人手里。
  这箱甲骨究竟是不是罗振玉卖给日本人的,说法不一。查找资料时,我们还了解到一个史实: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军队大量进入我国东北一带,旅顺和大连地区被苏联军事接管。
  1931年前后,政治上总是失意的罗振玉,带着他收藏多年的书籍,文物,举家搬到了旅顺。他选中的这处居所,背山靠海,人迹稀少,在这个地方,他希望可以专心做学问。
  他给自己的藏书楼,取名大云书库,约有藏书30万卷。还有多件古玩,甲骨也放置其中(图9)。1940年,罗振玉去世后,他的家人仍然在此居住。
  
  


  (9)罗振玉用来收藏文物的大云书库旧照
  
  苏军进驻旅顺后,罗家的住房和书楼被征用。
  罗琨:占了以后我们就得搬出去了,找其他的地方住。于是家人带着很少一点细软搬出,那些文物就没有很好地保护下来。
  罗随祖:当时要驻兵,大云书库,是一个三层楼,苏联红军把所有的铜器,甲骨从楼顶上窗户扔出去,就毁在这个地方了。楼后是一个山坡,那些书籍,甲骨,铜器顺着山坡滚下去。那时候东北很冷,附近一些人就开始捡线装书的环套和前后夹板来烧火,引火取暖,后来就开始捡线装书......
  大云书库的大部分藏品在混乱中散失。据此推测,出现在大连工厂内的那一箱甲骨,也可能就是这时流散出去的。
  山东博物馆里保存的一千多片甲骨,仅仅是罗振玉毕生所藏的一小部分。那么其它的甲骨,如今在哪里呢?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曾经对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罗振玉收藏的甲骨,现在分别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吉林省博物馆等地,总计共5883片;流散到日本的有5743片,两个数字相加,共11626片。罗振玉所藏甲骨,保守估计为两万片,如此算来,那么至少有将近一万片,至今仍旧下落不明。
其他文献
苍蝇到处乱飞,在肮脏的地方大量聚集,发出嗡嗡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但是人很难打着它们,这是为什么呢?2008年9月,广东佛山禅城区的东鄱小学的三个小学生因为发现了苍蝇飞行的秘密而获奖了,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图1)?      (1) 研究苍蝇飞行的秘密    2008年9月的一天,广东佛山禅城区一个普通的菜市场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在菜场放垃圾的角落里有几个人与众不同,他们在面前的垃圾堆里摆了几个
期刊
曾精通赌术的“王老五”如今成了反赌斗士,他在网上揭秘赌博骗术。一个好赌的青年找到他,要他帮自己戒赌。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这位青年成功地戒掉了赌瘾。    2009年1月,四川雅安的一间网吧内,39岁的男子陈明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视频里一个没有露面,化名“王老五”的男子正在展示着扑克牌的玩法,凡是参与过赌博的人,对这种扑克牌的打法都非常熟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明的眼睛里也流露出越来越
期刊
一件看似普通的陶罐,它的出土却带来一个来自远古的谜。  当考古学家打开陶罐,所有的人瞠目结舌:  陶罐中装着一具孩子的尸骨(图1)。  根据碳14考古测定,这件彩陶罐以及这具尸骨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      (1)图组:(1-1)一个看似普通的陶罐     (1-2)罐内竟然是一具孩子的尸骨    柳湾,青海省乐都县高庙乡东南紧靠河水的一块山坡地。  1974年,在柳湾村北,一场轰轰烈烈的修
期刊
2007年5月06日 家住河北黄骅市滕庄子乡夏庄子村的王彦青老汉,扛着锄头去田间打理庄稼。当他走入庄稼地,猛然发现脚下有一群蹦来蹦去的小东西,俯身观看,密密麻麻地爬了一地,异常活跃(图1)。这不就是蝗虫嘛!顿时,一股紧张又恐怖的凉气袭遍王老汉的全身。难道曾经的蝗灾又将要发生了?      (1) 庄稼地里到处是欢蹦乱跳的蝗虫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规模蝗灾曾经发生过900多次,最近的一次蝗灾发
期刊
在科幻电影中,它是凶狠残忍,杀人不眨眼的入侵地球的外来生物的形象。但在地球上它身长不过十几厘米,看上去十分弱小,为什么电影人偏偏选择它作为外星来客的原型呢?    对于外星怪物,人们只在恐怖电影里见到它们。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动物看似来自外太空,一些模样古怪的生物常常赋予科幻小说家以创作的灵感。它们就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的螳螂。  螳螂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以及干旱地区, 有些成员甚至生活在沙
期刊
在一座城市之中,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地上空间之外,还有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城市的地下,由地下隧道、下水管道、地下车库等等地下建筑构成。这些空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如同一座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离开了这些空间,我们的城市必将陷入混乱而最终荒芜。相对于地上的世界,这些地下空间组成的这个系统被人们统称为地下城。  在电影中,地下城的阴影比比皆是,地下空间幽暗、潮湿、阴冷,构造曲
期刊
人类百米成绩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吉姆·海因斯以9秒95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图1)。但不少人对这次海拔2300米处的“高原盛会”持保留态度,认为墨西哥城稀薄的空气减少了对速度型运动的阻力。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图2)“奥运会属于全世界人民,而不仅仅属于海平面地区。”      (1)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吉姆·海因斯刷新了世界
期刊
中国姑娘王军霞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5000米冠军,历史的画卷里留下了她身披国旗绕场致意的灿烂笑容。当不止一个,而是一批籍籍无名的“马家军”新秀突然从世界田坛冒升出来,曾经令各国好手措手不及。这阵“中国旋风”一度打乱了世界长跑格局。王军霞却由此获得了“东方神鹿”的美称(图1)。      (1)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5000米冠军的“东方神鹿”王军霞 
期刊
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体育场,承担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项目的比赛。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更是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传统和现代的交融,实用性与美感的浑然天成,让它不仅成为一个现代的体育场馆,更是一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  2001年7月13日中国赢得奥运会主办权,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为了2008年举办一届超水平的国际盛会,中国将全力以赴。  在所有奥运场馆建
期刊
游泳是奥运会上最气韵流畅又喧腾激扬的竞赛项目。蛟龙出水般的爬泳,浪翅翻飞的蝶泳,枕涛卧波的仰泳,“能屈能伸”的蛙泳,在8条蔚蓝色的泳道各展风姿,金牌银牌同样决胜于百分之一秒间。2008年3月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的欧洲游泳锦标赛上,法国选手阿兰.伯纳德以47秒50的成绩刷新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接着在悉尼举行的奥运选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苏利文以21秒28的成绩创造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这是当时人类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