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班高二时,我中途接手。为了迅速全面地掌握班风和学风情况,我通过与此前的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学生交流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梳理。此时,小李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视野。他在高一下学期时因为参与打架,被学校德育处作了“记过”处分。因此,我就特别关注小李高二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的表现。
其实,如果没有对小李高一时“被处分”经历的了解,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他会参与打架。因为在高二,小李各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每天按时上课,课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互动,作业完成较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是在期初考试中,他成绩突飞猛进,在全级(理科)的总分排名中进步了153个名次,而当时理科生只有457人。对于他这些进步的表现,我都不失时机地加以激励、表扬,他也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与此同时,我也时常发现小李还是和此前一起被处分的同学混在一起,我多次和他谈及交友的问题,他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只是正常的交友,绝对不会再做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情。
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和上次违纪的情形差不多,小李接受邀约,和其余7人一起,对高一年级的某个学生进行欺凌,不仅对其造成了身体的伤害,而且在校园内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纵观事情始末,小李并不是其中矛盾冲突的利益方和当事人,在事件开始时,小李明显有置身事外的机会和条件,但他选择参与其中。事发后,他还使劲抵赖,拒不承认,让人始料未及。
学校德育处在慎重考虑整个事件原委之后,对相关学生作了相应的处分。其中,小李被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停学三天。鉴于此,我在执行落实学校处分决定时,先后两次约谈了小李,对他进行教育和疏导。
这起打架事件的情形比较严重,性质比较恶劣,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学校将“通报批评”安排在全校晨会上,全校师生得以掌握这起事件的全部真相。为了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我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对小李展开了约谈。首先,从个人来看,这是小李第二次类似违纪。在谈话中,我引导他充分认识这次违纪的严重性,特别是对个人的影响。“吃一堑,长一智”,为什么在第一次违纪被“记过”处分之后又犯了第二次错误?为什么没有对此前的错误做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检讨?在做这件事时,为什么没有用理智来约束自己?在违纪时,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前程?有没有考虑过父母亲人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对方及其家人的感受?这样的事件,如果诉诸法律途径,可能是要被立案处理的,而结果是不堪设想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小李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深刻反省。
其次,我又从集体的层面,启发小李思考个人犯错对集体的影响。在这次晨会上,听了德育主任的“通报批评”后,全校师生可能并没有记住被处分学生的名字,但却记住了被处分学生所对应的班级。所以,在与小李的约谈中,我从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方面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优秀集体成就优秀个人。整个班级所有同学都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担风雨,共沐阳光。而小李的违纪,不仅让自己在全校师生面前极度难堪,更让班级声誉扫地,实属不该。小李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集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觉醒过来,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影响,从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讲,犯错是很多人成长的阶梯,甚至能够促进个人更好的成长。而现在,小李是第二次违犯类似的错误,且情节和性质相比较第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小李敢于再次参与打架,充分说明他并没有从第一次违纪事件中吸取该有的教训。因此,在这次约谈过程中,引导小李认识事件严重性的同时,我更让他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他在书面检讨中,比较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犯错的动因:首先,做事欠考虑,不够理性,鲁莽草率,讲哥们义气,没有充分预估事情发生后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其次,学习不够专注,天天和所谓的哥们混在一起,身上的陋习越来越多。在当时的约谈中,小李也是愧悔不已,深感辜负了老师和父母的教诲,一度哽咽不止。
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但凡是被“记过”处分的,这些惩罚都要被载入个人成长档案。何况是在被“记过”之后,不到半年又被“记大过”。目前,小李所面对的心理考验还是非常大的。事件发生后,他的父母被年级主任约请到学校。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小李甚至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在谈话中,我发现小李这种“不想读书的念头”并非出于厌学情绪,也不是强烈的自尊心使然,而是无颜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给周围人带来的不便和尴尬。所以在谈话中,我耐心地向他讲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如果连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不敢面对,说明还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萌发出改过自新的念头,我不断鼓励小李要敢于正视自己,“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吸取教训,彻底告别过去的自己,让自己从错误中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改过自新,告别过去的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见贤思齐。在两次谈话中,我都不失时机地鼓励小李从违纪事件中吸取教训,重塑全新的自我。就總体而言,在重点班,这样的违纪事件很少见。而“重点班”本身并不是什么光环和荣耀,而是责任和鞭策,它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个学生都自动生发出更加进取的意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集体成为兄弟班级乃至整个学校学习的榜样。小李在重点班,应该感受到这份无形的责任和鞭策,特别是在此次违纪之后,他更应该好好珍惜改过的机会,纠正自身的陋习,重塑自己、完善自己、悦纳自己。
因此,我着重从交友、待人接物和树立理想志向三个层面去开导小李。首先,要慎重交友。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李两次违纪都是在别人挑唆邀约下进行的,说明他的朋友圈中有部分人的行为习惯是有问题的,不乏损友。现在,小李要做的就是要逐渐远离他们,减少甚至断绝与他们的交往,多和身边优秀的人相处,慢慢地纠正自己放纵、散漫和浮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从而重新审视和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当然,慎重交友只是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待人接物,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向。就待人接物而言,我们要学会与人为善,不能动辄出现言语纠纷,或是拳脚相向;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理性应对来自外界的挑衅,诉诸正确的处理途径;不要意气用事,参与欺凌别人的行动中。就理想志向而言,小李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爱和专注,很少在课余时间学习,或是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在期初考试取得重大进步之后,小李期中考试的成绩又有所回落。所以,小李的当务之急在于需要充分认识学业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找到榜样,见贤思齐,奋发进取。
其实,如果没有对小李高一时“被处分”经历的了解,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他会参与打架。因为在高二,小李各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每天按时上课,课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互动,作业完成较好,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是在期初考试中,他成绩突飞猛进,在全级(理科)的总分排名中进步了153个名次,而当时理科生只有457人。对于他这些进步的表现,我都不失时机地加以激励、表扬,他也是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与此同时,我也时常发现小李还是和此前一起被处分的同学混在一起,我多次和他谈及交友的问题,他都信誓旦旦地表示只是正常的交友,绝对不会再做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情。
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和上次违纪的情形差不多,小李接受邀约,和其余7人一起,对高一年级的某个学生进行欺凌,不仅对其造成了身体的伤害,而且在校园内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纵观事情始末,小李并不是其中矛盾冲突的利益方和当事人,在事件开始时,小李明显有置身事外的机会和条件,但他选择参与其中。事发后,他还使劲抵赖,拒不承认,让人始料未及。
学校德育处在慎重考虑整个事件原委之后,对相关学生作了相应的处分。其中,小李被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停学三天。鉴于此,我在执行落实学校处分决定时,先后两次约谈了小李,对他进行教育和疏导。
郑重其事:严肃深刻地反省
这起打架事件的情形比较严重,性质比较恶劣,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学校将“通报批评”安排在全校晨会上,全校师生得以掌握这起事件的全部真相。为了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我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对小李展开了约谈。首先,从个人来看,这是小李第二次类似违纪。在谈话中,我引导他充分认识这次违纪的严重性,特别是对个人的影响。“吃一堑,长一智”,为什么在第一次违纪被“记过”处分之后又犯了第二次错误?为什么没有对此前的错误做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检讨?在做这件事时,为什么没有用理智来约束自己?在违纪时,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前程?有没有考虑过父母亲人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对方及其家人的感受?这样的事件,如果诉诸法律途径,可能是要被立案处理的,而结果是不堪设想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小李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深刻反省。
其次,我又从集体的层面,启发小李思考个人犯错对集体的影响。在这次晨会上,听了德育主任的“通报批评”后,全校师生可能并没有记住被处分学生的名字,但却记住了被处分学生所对应的班级。所以,在与小李的约谈中,我从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方面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优秀集体成就优秀个人。整个班级所有同学都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担风雨,共沐阳光。而小李的违纪,不仅让自己在全校师生面前极度难堪,更让班级声誉扫地,实属不该。小李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集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改过自新:告别过去的自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个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觉醒过来,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影响,从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讲,犯错是很多人成长的阶梯,甚至能够促进个人更好的成长。而现在,小李是第二次违犯类似的错误,且情节和性质相比较第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小李敢于再次参与打架,充分说明他并没有从第一次违纪事件中吸取该有的教训。因此,在这次约谈过程中,引导小李认识事件严重性的同时,我更让他做出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他在书面检讨中,比较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犯错的动因:首先,做事欠考虑,不够理性,鲁莽草率,讲哥们义气,没有充分预估事情发生后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其次,学习不够专注,天天和所谓的哥们混在一起,身上的陋习越来越多。在当时的约谈中,小李也是愧悔不已,深感辜负了老师和父母的教诲,一度哽咽不止。
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但凡是被“记过”处分的,这些惩罚都要被载入个人成长档案。何况是在被“记过”之后,不到半年又被“记大过”。目前,小李所面对的心理考验还是非常大的。事件发生后,他的父母被年级主任约请到学校。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小李甚至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在谈话中,我发现小李这种“不想读书的念头”并非出于厌学情绪,也不是强烈的自尊心使然,而是无颜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给周围人带来的不便和尴尬。所以在谈话中,我耐心地向他讲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如果连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不敢面对,说明还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萌发出改过自新的念头,我不断鼓励小李要敢于正视自己,“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吸取教训,彻底告别过去的自己,让自己从错误中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见贤思齐:重塑全新的自我
改过自新,告别过去的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见贤思齐。在两次谈话中,我都不失时机地鼓励小李从违纪事件中吸取教训,重塑全新的自我。就總体而言,在重点班,这样的违纪事件很少见。而“重点班”本身并不是什么光环和荣耀,而是责任和鞭策,它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个学生都自动生发出更加进取的意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集体成为兄弟班级乃至整个学校学习的榜样。小李在重点班,应该感受到这份无形的责任和鞭策,特别是在此次违纪之后,他更应该好好珍惜改过的机会,纠正自身的陋习,重塑自己、完善自己、悦纳自己。
因此,我着重从交友、待人接物和树立理想志向三个层面去开导小李。首先,要慎重交友。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周围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李两次违纪都是在别人挑唆邀约下进行的,说明他的朋友圈中有部分人的行为习惯是有问题的,不乏损友。现在,小李要做的就是要逐渐远离他们,减少甚至断绝与他们的交往,多和身边优秀的人相处,慢慢地纠正自己放纵、散漫和浮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从而重新审视和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当然,慎重交友只是外部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待人接物,树立正确的理想志向。就待人接物而言,我们要学会与人为善,不能动辄出现言语纠纷,或是拳脚相向;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理性应对来自外界的挑衅,诉诸正确的处理途径;不要意气用事,参与欺凌别人的行动中。就理想志向而言,小李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爱和专注,很少在课余时间学习,或是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在期初考试取得重大进步之后,小李期中考试的成绩又有所回落。所以,小李的当务之急在于需要充分认识学业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找到榜样,见贤思齐,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