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其班级活动的组织情况、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小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合理的班级建设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生的素质养成、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水平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主体出发对此展开思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429
目前,在部分地区小学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依然沿用传统教管思路,缺乏人文关怀和创新策略,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的参与和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积极性不高、体验性不强、责任感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认知判断和素质发展,还使班级整体的发展停滞不前。同时,加强班级管理,科学教育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本文从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创新、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
一、思想创新,构建民主班级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大多以班主任的自我管理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性,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和执行情况。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思想,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当中,构建民主化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团队意识和责任义务,使学生与班级之间形成荣辱与共的发展共同体。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采取“下放权限”的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管理“权限”,共同为美好班级建言献策、争光添彩。同时,在管理“权限”的使用中,班主任还可以引入相应的轮岗制或轮换制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定期调换管理内容,了解班级管理各岗位的职责义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處理矛盾中明确方向、达成共识。
二、方法创新,实施精细管理
教育,国之大计。班级管理作为基础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其管理策略的应用和实施效果,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严管严罚”的教管方法,创新策略、优化形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管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管理得以量化、细化和高效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层次,将其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年龄较小,认知不足,班主任可以采取养成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养成类培养,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第二学段(3-4年级),差异明显、层次分明,班主任可以采取转化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个体制定个性化培养机制,保证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第三学段(5-6年级),自我意识突出,班主任可以采取信心教育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优化方法,坚定理想信念。
三、活动创新,推动素质发展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德育渗透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感恩同行,与爱相伴”“安全出行你我谨记”“文明出游、情系你我”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德育,推动素质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动力。同时,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方面,还应坚持多元开发、综合渗透的原则,引入不同类型的班级活动,如“放飞童年歌唱比赛”“我的趣味生活演讲会”“故事大会”“春游计划研讨会”等,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参与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活动的创新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还应保证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体性,及时调整活动细节,提高学生的活动体验。
四、机制创新,保证教育衔接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是关注班级整体的活动情况和组织效果,常常忽外部教育的影响力,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总体水平难以提升。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积极创建家长管理机制,将家长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连接,进一步保证教育的延伸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纠正不良的家教观念,引入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管理思想,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互信互助的教育关系,这也为班级管理的创新性实施起到组织保障的效果。
综上所述,结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创新以及机制创新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班级管理的组织环境和实施效果,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使学生在班级建设和活动参与方面保持积极的责任感和代入感,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和组织性。同时,班主任和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对象,其班主任还应发挥组织作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的作用,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管理细节,保证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聂小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人文之友,2019(024):183.
[2]骆少丽.师生互动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J].中外交流,2019(041):94.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429
目前,在部分地区小学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依然沿用传统教管思路,缺乏人文关怀和创新策略,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的参与和管理建设方面存在积极性不高、体验性不强、责任感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认知判断和素质发展,还使班级整体的发展停滞不前。同时,加强班级管理,科学教育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本文从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创新、机制创新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
一、思想创新,构建民主班级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大多以班主任的自我管理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性,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和执行情况。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思想,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当中,构建民主化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团队意识和责任义务,使学生与班级之间形成荣辱与共的发展共同体。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采取“下放权限”的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管理“权限”,共同为美好班级建言献策、争光添彩。同时,在管理“权限”的使用中,班主任还可以引入相应的轮岗制或轮换制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定期调换管理内容,了解班级管理各岗位的职责义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處理矛盾中明确方向、达成共识。
二、方法创新,实施精细管理
教育,国之大计。班级管理作为基础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其管理策略的应用和实施效果,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严管严罚”的教管方法,创新策略、优化形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管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班级管理得以量化、细化和高效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层次,将其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年龄较小,认知不足,班主任可以采取养成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养成类培养,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第二学段(3-4年级),差异明显、层次分明,班主任可以采取转化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个体制定个性化培养机制,保证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第三学段(5-6年级),自我意识突出,班主任可以采取信心教育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优化方法,坚定理想信念。
三、活动创新,推动素质发展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德育渗透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感恩同行,与爱相伴”“安全出行你我谨记”“文明出游、情系你我”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德育,推动素质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动力。同时,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的组织形式方面,还应坚持多元开发、综合渗透的原则,引入不同类型的班级活动,如“放飞童年歌唱比赛”“我的趣味生活演讲会”“故事大会”“春游计划研讨会”等,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参与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活动的创新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还应保证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体性,及时调整活动细节,提高学生的活动体验。
四、机制创新,保证教育衔接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是关注班级整体的活动情况和组织效果,常常忽外部教育的影响力,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总体水平难以提升。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积极创建家长管理机制,将家长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连接,进一步保证教育的延伸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纠正不良的家教观念,引入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管理思想,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互信互助的教育关系,这也为班级管理的创新性实施起到组织保障的效果。
综上所述,结合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活动创新以及机制创新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班级管理的组织环境和实施效果,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使学生在班级建设和活动参与方面保持积极的责任感和代入感,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和组织性。同时,班主任和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对象,其班主任还应发挥组织作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的作用,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管理细节,保证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聂小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策略探讨[J].人文之友,2019(024):183.
[2]骆少丽.师生互动模式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创新策略[J].中外交流,2019(0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