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0%嘧菌酯225、300 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82.61、82.33%,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87.10%、91.11%,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安全,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40-01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品种布局变化、栽培方式变革的影响,水稻纹枯病在扬中市连年大发生,出现了发病期早、流行期长、危害程度加重、垂直发展速度加快等新特点,给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扬中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使用药剂主要为5%己唑醇,导致纹枯病对其抗药性显著增强,防效逐年下降。为此,开展新药剂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以探明其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本市八桥镇利民村,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种植方式为机插稻;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试验药剂包括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5%己唑醇悬浮剂(浙江省上虞市银邦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50 g/hm2(A)、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5 g/hm2(B)、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300 g/hm2(C)、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D)以及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0 m2。
  1.3 试验方法
  8月12日进行施药,按对水750 kg/hm2折算小区用药量和水量,均匀喷雾。8月12日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调查,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邻5穴,共25穴,记录总株数和各级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1-3]。
  水稻纹枯病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4-6]为1级:基部叶片、叶鞘发病;2级:倒第3叶以下各叶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倒第2叶以下各叶叶鞘或叶片发病;4级:剑叶叶鞘或叶片发病;5级:全株发病枯死。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
  (1-■)×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对水稻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正常,没有发现药害现象,表明各处理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
  2.2 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药后7 d,处理A、B、C、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25%、82.61%、82.23%、79.03%。药后14 d,处理A、B、C、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61%、87.10%、91.11%、82.52%。处理B、C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处理D的防治效果,以处理C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A的防治效果最差。施药后14 d,各处理的防效均高于药后7 d的防效,表明各处理药剂的持效期均较长。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药后7 d,处理C的防治效果与处理A、D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B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药后14 d,处理间差异趋势和药后7 d的处理间差异趋势一致。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225~3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7]。
  4 参考文献
  [1] 许映祥.40%嘧菌酯WP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4(1):115-116.
  [2] 马登慧,龙光泉.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植物医生,2014,27(1):26-28.
  [3] 王晓琳.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王艳丽,沈瑛,徐同.哈茨木霉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2000(2):97-101.
  [5] 刘薇,杨超,邹剑锋,等.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9(5):512-516.
  [6] 孟琳.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及几种复配药剂药效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7] 蔡祝南.水稻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和新型园林特色植物出发,分析药用植物对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1-02  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改良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为人们提供食用、衣用、药用、
摘要 总结分析了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的背景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种业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75-01  1 种业产业背景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
摘要 论述了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技术问题及现有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 淡水珍珠;生产模式;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288-02
摘要 以洞庭湖区莲藕种植大户调查为依据,结合大面积生产实际,介绍了莲藕种植的效益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对种植莲藕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莲藕;效益;高产栽培;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S645.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5-02  莲藕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蔬菜。洞庭湖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发育。
摘要 阐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即要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摘要 土壤样品检测中,质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提供准确、可信数据的前提。在日常批次样品检测过程中,通过编号为GBW07413a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2012年29批次样品及2013年13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均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最小值12.1 g/kg,最大值14.6 g/kg。42批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3.2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54%,准确
摘要 综述了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并从基质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桂斛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8-02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摘要 新型肥料相较于传统肥料具有很多优点,利用多种有机水溶肥料验证其在小白菜上示范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改变小白菜的植物性状,且经济效益明显,新增纯收入超过9 363.00元/hm2,其中由江苏植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值达到204 600元/hm2,新增纯收入达到11 754.75元/hm2。  关键词 白菜;新型水溶肥料;效益;应用效果 
摘要 介绍了短梗五加林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中耕除草和间作等,以期为更好地保护短梗五加以及加强其林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梗五加;整地;中耕除草;间作;林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Q949.7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85-02  短梗五加属五加科五加属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本属药用和食用价值均较高。由于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收,其自然分布区正日益
摘要 四川丘陵区小麦生产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以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典型代表内江小麦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域内2010年后小麦种植情况,并提出小麦生产合理化建议,以推动丘陵地区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丘陵区;旱地小麦;现状;建议;四川内江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65-02  内江市位于四川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