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看图作文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文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展开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小學看图作文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外界新鲜事物缺少基本辨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图片所表达的意图。其次,教师要在看图写作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对写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层思考,为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运用看图写作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小学看图作文的意义
  看图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小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写作已经成为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运用看图写作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写出的作文主题明确、语句顺畅。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 小学看图作文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明确看图作文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科学合理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进行落实。第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过于重视课堂写作效率,通常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进行写作,教师对图片表达的含义进行大概讲解,进而使学生展开写作。这种写作模式不能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虽然可以减少写作跑题的几率,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第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难以发挥看图写作的实际价值。第三,教师过于重视写作成绩,而不能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针对出色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无法及时进行提出改进,导致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造成写作效率低下。
  三、 小学看图作文策略
  (一) 合理设定看图写作主题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特点比较鲜明,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合理设定写作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在看图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可以根据图片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写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时,本文对大自然中许多神奇的植物进行描写,体现文中小朋友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早晨花朵合拢,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花朵张开,草地是金色的,到了傍晚,花朵合拢,草地是绿色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教师可以对本文的大自然画面以图片形式进行展示,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展开写作。通过确定看图写作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发掘图片中的深层信息
  看图写作活动的关键是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图片中的深层信息,为写作内容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增强文章的生命力。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的作文题目的重要性,在为作文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时刻记住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观察顺序,确保观察的全面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片展示的深层含义,不能只了解图片表达的表面含义,避免学生在看图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盲目性,而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三) 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在看图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阅读和批改,针对出色的地方积极进行表扬肯定,针对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出改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互相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教师评价等。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作品中的优秀语句和段落进行表扬,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不仅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看图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知识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很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发掘图片中的深层信息,确定看图写作主题,并且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看图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为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荣进.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对新加坡小学生看图作文兴趣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12.
  [2]毛水菊.以“图”引路 力求“三解放”——小学低段看图作文教学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16):58-59.
  [3]万志刚.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J].神州,2017(35):97-97.
  作者简介:
  左金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同样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除在课程规划内的相关教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学习能力;重要性  一、 前言  在我国大力推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语文科目是一个因人而异的科目,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收获,最终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语文科目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难度更高,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落差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应积极的以分层教学思想去规划教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让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教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  高中的语文科目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
当今企业需要怎样的秘书?现就广东企业招聘秘书广告所提供的信息谈点意见.一、企业秘书成热门职业当前在广东,企业秘书是一个热门职业.我们对广东省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
摘 要:写作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新课标对于学生写作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素养,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习惯等的重要体现。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写作,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甚至整个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人文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拓展学生课外阅读,不断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实现好的语文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意义;对策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语文是生命之根、文化之源,是人类生命的精神家园
摘 要: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构建良好师生情谊,营造灵动的课堂气氛;重视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的教学途径;巧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提供增效的有力支持是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的几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灵动课堂;减负增效;学法指导;数字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语文课堂应是促进师生动态、高效而愉悦的体验。如何构建一
近年来高考任务型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生活,并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添加具体任务指令以避免猜题套作抄袭.语文教师应如何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强化写作思维训练,熟练运用因果思维开展
摘 要: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个性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奠定小学生写作基础。  关键词:个性化角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 引言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遭遇无话可写、情感不足的问题,久而久之,他們的写作兴趣会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欠缺对写作的兴趣,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摘 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化解小学生习作难的有效途径。本文着力围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让学生巩固观察等策略,旨在为化解当前小学生习作难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大自然春夏秋冬,景色各异;生活世界,人物形态万千、事情千奇百怪……然而,面对这些自然美景和诸多人间真情,好多学生却漠然视之、毫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