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正常的学生,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大,思想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遇事容易走极端。因此,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贫困生往往又比较内向、自闭,不太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思想,这使得做他们思想工作的难度增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其思想及心理特点。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 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贫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在进入大学后,这一心理状态更是有增无减。在中学时期,同学往往来自于同一地区,经济上的差距和压力还不算太大,而且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当中,无暇顾及同学间的贫富差距。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家庭条件的差距也会加大,由于学习压力减小,学生们会更注重消费,彰显个性,此时,贫困生无论在消费、穿着打扮,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显得落后、寒酸,时间久了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二)焦虑心理。
贫困生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很直接和现实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都需要去解决,去费思劳神,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极端情况下,过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往往会做出反常的行为。
(三)社会不公正现象对贫困生心理的扭曲。
贫困生家庭往往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作为大学生,他们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但却常常无能为力,这种切肤之痛往往会严重扭曲他们年轻的心灵,对社会产生一种抱怨甚至是仇视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社会下层,耳闻目睹了很多不公正的现象,他们会认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这样,就很容易削弱他们的法律意识,一旦遇到触发时机就会为了一已之利,不惜违背道德原则,做出违法的事。
(四)思想偏激、轻生厌世。
有的贫困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丧失了自信,甚至在思想上走向极端,表现为对社会和学校的任何现象都看不惯,愤世嫉俗,思想偏激,成天唠叨不断,哀怨满腹,觉得生活无聊没有意义,有的通过酗酒、逃课等方式寻求寄托,少数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一)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为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问题,国家在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如何用好这个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辅导员必须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其次,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获得的资助,有计划地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讲究吃穿,与同学比阔气。
(二)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现阶段能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较少,稳定性比较差,有些工作岗位比较卑微,而贫困生由于过分敏感,害怕丢面子,对到餐馆当服务员、到企业或在学校扫地等工作不愿或不敢申请。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一方面应该借助学校的力量,尽量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消学生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去接受不那么“体面”的工作。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起信心。首先,要加强对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生的自我投资,作为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有为这种投资付出的责任;苦难和逆境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磨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要让学生认识到,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着坚强意志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对贫困生进行有关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
(四)大力提倡比思想、比学习的新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和年级树立起学习好、思想正的榜样,使这样的学生获得普遍的尊重和赞许,在评先进,选班干、团干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逐渐在学生中营造出比学习、比思想的良好风气;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摆阔气、比消费的不良现象,具体分析其弊端,指出对成长中大学生的危害,使得人人都鄙视这种行为。
(五)做贫困生的知心朋友,让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
如前所述,贫困生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这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比较容易拆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走出自我,说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体中去。
(六)对待贫困生,必须更加细心,更加耐心。
贫困生内心敏感,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求助他人,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敏感地察觉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解决一个又会冒出另外一个,有时下了很大功夫,却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暂时没有进展时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长期坚持。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及贫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高校辅导员这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浅的分析和探讨,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关心,贫困生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贫困大学生一定能从困境中崛起,成为国家的栋梁,与祖国一起进步、成长!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 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贫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在进入大学后,这一心理状态更是有增无减。在中学时期,同学往往来自于同一地区,经济上的差距和压力还不算太大,而且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当中,无暇顾及同学间的贫富差距。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家庭条件的差距也会加大,由于学习压力减小,学生们会更注重消费,彰显个性,此时,贫困生无论在消费、穿着打扮,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显得落后、寒酸,时间久了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二)焦虑心理。
贫困生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很直接和现实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都需要去解决,去费思劳神,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极端情况下,过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往往会做出反常的行为。
(三)社会不公正现象对贫困生心理的扭曲。
贫困生家庭往往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作为大学生,他们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但却常常无能为力,这种切肤之痛往往会严重扭曲他们年轻的心灵,对社会产生一种抱怨甚至是仇视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社会下层,耳闻目睹了很多不公正的现象,他们会认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这样,就很容易削弱他们的法律意识,一旦遇到触发时机就会为了一已之利,不惜违背道德原则,做出违法的事。
(四)思想偏激、轻生厌世。
有的贫困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丧失了自信,甚至在思想上走向极端,表现为对社会和学校的任何现象都看不惯,愤世嫉俗,思想偏激,成天唠叨不断,哀怨满腹,觉得生活无聊没有意义,有的通过酗酒、逃课等方式寻求寄托,少数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
(一)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为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问题,国家在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如何用好这个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辅导员必须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其次,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获得的资助,有计划地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讲究吃穿,与同学比阔气。
(二)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现阶段能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较少,稳定性比较差,有些工作岗位比较卑微,而贫困生由于过分敏感,害怕丢面子,对到餐馆当服务员、到企业或在学校扫地等工作不愿或不敢申请。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一方面应该借助学校的力量,尽量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消学生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去接受不那么“体面”的工作。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起信心。首先,要加强对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生的自我投资,作为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有为这种投资付出的责任;苦难和逆境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磨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要让学生认识到,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着坚强意志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对贫困生进行有关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
(四)大力提倡比思想、比学习的新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和年级树立起学习好、思想正的榜样,使这样的学生获得普遍的尊重和赞许,在评先进,选班干、团干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逐渐在学生中营造出比学习、比思想的良好风气;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摆阔气、比消费的不良现象,具体分析其弊端,指出对成长中大学生的危害,使得人人都鄙视这种行为。
(五)做贫困生的知心朋友,让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
如前所述,贫困生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这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以心交心,以情动人,比较容易拆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走出自我,说出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集体中去。
(六)对待贫困生,必须更加细心,更加耐心。
贫困生内心敏感,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求助他人,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敏感地察觉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惑,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解决一个又会冒出另外一个,有时下了很大功夫,却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在工作暂时没有进展时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要长期坚持。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及贫困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高校辅导员这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浅的分析和探讨,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关心,贫困生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贫困大学生一定能从困境中崛起,成为国家的栋梁,与祖国一起进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