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自身的战略转型路径。面对资源不断匮乏,粗放式生产难以持续的严峻态势,中国企业正在努力从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产品模式等多领域尝试转型发展。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贯穿全文强调了民航企业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我们知道,企业集中采购具有着发挥规模效应、降低集团综合成本、再造价值链管理流程、增强企业活力等特点,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已成为了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一种有益尝试。
但是,我国民航类大型企业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它需要向国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团学习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打造具有民航行业特点的企业集采管理模式。笔者通过对政府及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的了解和研究,在本文中尝试着对如何理解集中采购管理的涵义,集中采购管理的主要模式,国内大型企业集中采购的特征及未来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作以简单分析,供读者参考。
二、集中采购涵义及相关研究理论
(一)“集中采购”涵义
笔者认为,所谓“集中采购”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同一企业内部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采购工作集中化。这里的“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指将采购权利汇总,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各分部的采购,在组织结构上设立采购总部负责安排所有采购工作,执行则可以由成员企业或下属部门完成。另一种则是指将分散的、有限的人力、供应商等采购资源集中起来,并汇总各自的采购需求,以一个“量”的优势,优秀人才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采购交易中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获得优质、全面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如果说第一种是集中采购的“形”,那么第二种则是集中采购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有效地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提升采购效益。
对于民航企业来讲,笔者认为集中采购就是通过整合全企业内具有战略性并具有一定规模、与民航运输保障服务相关的重要货物及服务项目,统一由企业集团通过组织实施、授权实施或全流程管理等方式来实施集中采购工作,实现集团集采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相关研究理论
企业集中采购其实是经济学中节省交易成本以及帕累托改进在现实中的一个典型运用。在研究理论中,集中采购研究主要依托于集成管理理论和采购管理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就有专家学者对项目集成管理这一提法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s, CIMS)概念,以提高企业生产制造系统柔性和灵敏反应为目将功能、过程、信息、组织、物流、资源和决策等进行集成的综合系统。这是集中采购管理中“集成”的思想来源。
采购管理基础理论主要经历了从“库存采购管理”逐步发展到了“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过程。在科技和管理水平相对不高、以生产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以最小化库存成本为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开始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需求的多样性显现出来。众多企业间针对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竞争。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此时的采购管理者多从供应链的协调角度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从而进行优势积聚。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认为 “供应链是由各个相关组织形成的网络,包括相互联系的上游组织及下游组织,他们处在不同的活动及过程中,为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最终价值。”
三、集中采购模式主要类型
我国集中采购工作首先从政府机构开始实施,逐步在企业领域推广。通过对中央、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关中央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级政府主要通过目录管理、限额管理等方式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管理。大型企业集团主要通过部门式、职能式和中心式等管控模式来实现对全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统筹。
(一)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
政府采购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自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内以政府单位为代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呈现出采购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采购采用的集中采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这里,重点介绍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采取“目录管理”,在操作方式上主要采用“采购机构”采购的模式。
财政部每隔两年都会发布《中央预算单位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采购。
(二)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
近几年,特别是国内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探索建立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通过建立“分级集采目录”来有效划分集中采购中集团总部与二级公司的工作界面。作为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兼具有全集团行政职管理能又具有全集团经营管理职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依据各企业特点也不尽相同。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
图1、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三种模式
每个企业集中采购不同的管控模式,带来的是集中采购业务模式也不同,主要包括集中定价、分开采购;集中订货、分开收货付款;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集中采购后调拨等业务模式。这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各企业集团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管控深度。
四、我国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特征
在研究中发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集团采购工作中,都在或多或少地实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企业集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打造了优势的产品原料供应链,强化了企業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超大型央企每年上千亿的采购规模,年均节约率达5%以上。中国国电集团通过集中采购,能够将通用物资价格平均降低15%左右,有效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
(二)集中采购规模逐步扩大
伴随着集中采购规模效益的提升,各大型企业纷纷逐步扩大自身集中采购规模,扩编一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试图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效应。万科集团自2001年起尝试基于战略采购的集中采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推广到了区域集中采购和年度集中采购,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组织协调难度逐步加大
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组织协调难度也在逐步加大。跨地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织,集团内成员单位不可预见的采购计划的变更,采购价格市场变化频率的加快等不确定因素,都需要集中采购组织重新审定采购方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议,调整采购时间、方式等安排,这对集中采购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集中采购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国内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尚未有成功标杆作为参考,且科学的集中采购关系到企业集团项发展方向、战略考核和经营管理创新等目标的实现。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采购组织方式不当、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博弈、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我国企业集团整体集中采购规模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民航企业加强集中采购管理的举措
结合对相关机构及企业的集中采购的研究与借鉴,笔者认为民航企业应加快集中采购探索步伐,通过集中采购的有效管理与实施,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提升企业效益。具体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加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集团应从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集中市场、整合资源中不断探索集中采购模式。在基础工作方面,应实现“五个统一”的目标,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专家库咨询、统一业务流程和统一物资标准。加快制订并完善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物资结算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图2、集中采购管理“五统一”基础建设
(二)加强采购计划的预算管理
在企业集团各类大宗物资的计划编制过程中,应提前组织企业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对下一年度的物资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消耗规律,超前制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为集中采购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加强采购预算的执行控制,减小全年采购实际发生额与采购预算的偏差,发挥采购预算、采购计划的统筹监控作用。
(三)完善优化供货商管理
选择优秀供应商与企业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同盟,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充分竞争,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深层次的合作。逐步提升“信息效应”,合理选择供货商,使更多、更具实力的供应商参与竞争;化解“风险效应”,严把供应商的资质资格审查关,坚决杜绝各种低资质商、无资质商,甚至是不法商的介入;扩大“规模效应”,对于采购量较小,难以引起供应商“兴趣”的项目,采取将功能相近或可配套的采购项目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综合项目进行采购,扩大采购规模,有效地调动起供应商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争取更好的优惠条件。
如果说集中采购是企业扩张规模,持续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那么集中采购管理的前提就是“需要寻找到企业成本最大的业务活动并发现可以利益共享的组织行为”。最终使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内部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效率和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民航企业必定在中国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的进程中,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自身的战略转型路径。面对资源不断匮乏,粗放式生产难以持续的严峻态势,中国企业正在努力从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产品模式等多领域尝试转型发展。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贯穿全文强调了民航企业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我们知道,企业集中采购具有着发挥规模效应、降低集团综合成本、再造价值链管理流程、增强企业活力等特点,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已成为了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一种有益尝试。
但是,我国民航类大型企业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它需要向国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团学习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打造具有民航行业特点的企业集采管理模式。笔者通过对政府及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的了解和研究,在本文中尝试着对如何理解集中采购管理的涵义,集中采购管理的主要模式,国内大型企业集中采购的特征及未来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作以简单分析,供读者参考。
二、集中采购涵义及相关研究理论
(一)“集中采购”涵义
笔者认为,所谓“集中采购”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同一企业内部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采购工作集中化。这里的“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指将采购权利汇总,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各分部的采购,在组织结构上设立采购总部负责安排所有采购工作,执行则可以由成员企业或下属部门完成。另一种则是指将分散的、有限的人力、供应商等采购资源集中起来,并汇总各自的采购需求,以一个“量”的优势,优秀人才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采购交易中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获得优质、全面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如果说第一种是集中采购的“形”,那么第二种则是集中采购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有效地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提升采购效益。
对于民航企业来讲,笔者认为集中采购就是通过整合全企业内具有战略性并具有一定规模、与民航运输保障服务相关的重要货物及服务项目,统一由企业集团通过组织实施、授权实施或全流程管理等方式来实施集中采购工作,实现集团集采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相关研究理论
企业集中采购其实是经济学中节省交易成本以及帕累托改进在现实中的一个典型运用。在研究理论中,集中采购研究主要依托于集成管理理论和采购管理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就有专家学者对项目集成管理这一提法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s, CIMS)概念,以提高企业生产制造系统柔性和灵敏反应为目将功能、过程、信息、组织、物流、资源和决策等进行集成的综合系统。这是集中采购管理中“集成”的思想来源。
采购管理基础理论主要经历了从“库存采购管理”逐步发展到了“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过程。在科技和管理水平相对不高、以生产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以最小化库存成本为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开始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需求的多样性显现出来。众多企业间针对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竞争。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此时的采购管理者多从供应链的协调角度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从而进行优势积聚。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认为 “供应链是由各个相关组织形成的网络,包括相互联系的上游组织及下游组织,他们处在不同的活动及过程中,为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最终价值。”
三、集中采购模式主要类型
我国集中采购工作首先从政府机构开始实施,逐步在企业领域推广。通过对中央、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关中央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级政府主要通过目录管理、限额管理等方式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管理。大型企业集团主要通过部门式、职能式和中心式等管控模式来实现对全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统筹。
(一)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
政府采购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自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内以政府单位为代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呈现出采购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采购采用的集中采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这里,重点介绍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采取“目录管理”,在操作方式上主要采用“采购机构”采购的模式。
财政部每隔两年都会发布《中央预算单位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采购。
(二)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
近几年,特别是国内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探索建立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通过建立“分级集采目录”来有效划分集中采购中集团总部与二级公司的工作界面。作为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兼具有全集团行政职管理能又具有全集团经营管理职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依据各企业特点也不尽相同。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
图1、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三种模式
每个企业集中采购不同的管控模式,带来的是集中采购业务模式也不同,主要包括集中定价、分开采购;集中订货、分开收货付款;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集中采购后调拨等业务模式。这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各企业集团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管控深度。
四、我国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特征
在研究中发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集团采购工作中,都在或多或少地实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企业集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打造了优势的产品原料供应链,强化了企業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超大型央企每年上千亿的采购规模,年均节约率达5%以上。中国国电集团通过集中采购,能够将通用物资价格平均降低15%左右,有效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
(二)集中采购规模逐步扩大
伴随着集中采购规模效益的提升,各大型企业纷纷逐步扩大自身集中采购规模,扩编一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试图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效应。万科集团自2001年起尝试基于战略采购的集中采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推广到了区域集中采购和年度集中采购,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组织协调难度逐步加大
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组织协调难度也在逐步加大。跨地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织,集团内成员单位不可预见的采购计划的变更,采购价格市场变化频率的加快等不确定因素,都需要集中采购组织重新审定采购方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议,调整采购时间、方式等安排,这对集中采购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集中采购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国内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尚未有成功标杆作为参考,且科学的集中采购关系到企业集团项发展方向、战略考核和经营管理创新等目标的实现。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采购组织方式不当、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博弈、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我国企业集团整体集中采购规模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民航企业加强集中采购管理的举措
结合对相关机构及企业的集中采购的研究与借鉴,笔者认为民航企业应加快集中采购探索步伐,通过集中采购的有效管理与实施,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提升企业效益。具体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加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集团应从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集中市场、整合资源中不断探索集中采购模式。在基础工作方面,应实现“五个统一”的目标,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专家库咨询、统一业务流程和统一物资标准。加快制订并完善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物资结算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图2、集中采购管理“五统一”基础建设
(二)加强采购计划的预算管理
在企业集团各类大宗物资的计划编制过程中,应提前组织企业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对下一年度的物资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消耗规律,超前制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为集中采购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加强采购预算的执行控制,减小全年采购实际发生额与采购预算的偏差,发挥采购预算、采购计划的统筹监控作用。
(三)完善优化供货商管理
选择优秀供应商与企业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同盟,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充分竞争,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深层次的合作。逐步提升“信息效应”,合理选择供货商,使更多、更具实力的供应商参与竞争;化解“风险效应”,严把供应商的资质资格审查关,坚决杜绝各种低资质商、无资质商,甚至是不法商的介入;扩大“规模效应”,对于采购量较小,难以引起供应商“兴趣”的项目,采取将功能相近或可配套的采购项目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综合项目进行采购,扩大采购规模,有效地调动起供应商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争取更好的优惠条件。
如果说集中采购是企业扩张规模,持续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那么集中采购管理的前提就是“需要寻找到企业成本最大的业务活动并发现可以利益共享的组织行为”。最终使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内部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效率和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民航企业必定在中国全面释放“改革红利”的进程中,迎来属于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