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分析其抢救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抢救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56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能够有效缩短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降低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抢救效果更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疏通梗死血管,促进血流灌注的恢复,挽救濒死的心肌[1]。在患者抢救过程中,除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法完全控制,其他环节均可进行控制[2]。因此,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分析其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到我院抢救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流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女性34例,男性22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5.46±3.95)岁。对照组56例,女性35例,男性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5.77±4.04)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包括:(1)院外抢救及转运: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 内出诊,出诊前确保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充分;在现场急救途中,与现场人员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意识状态,指导其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在达到现场前,应使患者保持平卧,并给予其安抚、鼓励,尽量稳定患者情绪;达到现场后,给予面罩吸氧,连接心电图,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转运时应轻柔、平稳的搬动患者,车辆行驶应尽量保持平稳,注意预防输液管扭曲、移位;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2)急诊接诊:接诊护士作为第一负责人,落实首诊护士负责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将其送至抢救室,安排抢救;引导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其他护士应配合主治医生抢救,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末梢循环等,了解患者有无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对疑似心梗的患者,应在5 min内尽快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得到明确诊断;(3)PCI术前准备:进行碘过敏试验,同时给予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常规备皮、消毒,注意保暖,并對私密部位进行遮挡;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其针对性的疏导;(4)送入导管室: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确保相关器械准备齐全,且性能正常,与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对注意事项应重点强调。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复发率、再PIC发生率等对比,抢救效果根据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判断[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例如复发率、再PIC发生率等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例如进出急诊室时间等使用()表示,检验使用X?或t,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复发率、再PIC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院内复发率为19.64%(11/56),再PIC发生率为23.21%(13/56);观察组患者院内复发率为5.36%(3/56),再PIC发生率为3.57%%(2/56),差异明显(X?=5.22、9.31,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突发闭塞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骨后持续性疼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研究发现[4],发病后 1 h 内院外猝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占比约为50%~60%。同时,PCI手术效果受各窗口时间限制较大。因此,为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优化抢救各环节操作流程。
传统急救护理主要为被动护理操作,护理目标不明确,因此院外急救效果往往不理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可缩短转运、抢救时间,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再灌注治疗。传统急诊护理分工不明确,无指定负责人及明确时间要求,导致患者进入导管室时间较长[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落实首诊护士负责制,各项操作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此外,优化PIC术前准备后,医护配合度更高,护士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主动与医生配合,并进行相互监督。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果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能够有效缩短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降低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抢救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建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0):142.
[2]雷慧雯,邱换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12.
[3]邓雁.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应用意义探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1):83.
[4]朱莉,龚黎琳,侬宇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6):750-752.
[5]李小兰.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41-142.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关键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疏通梗死血管,促进血流灌注的恢复,挽救濒死的心肌[1]。在患者抢救过程中,除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法完全控制,其他环节均可进行控制[2]。因此,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分析其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到我院抢救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流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女性34例,男性22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5.46±3.95)岁。对照组56例,女性35例,男性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5.77±4.04)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包括:(1)院外抢救及转运:要求相关医务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5 min 内出诊,出诊前确保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充分;在现场急救途中,与现场人员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意识状态,指导其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在达到现场前,应使患者保持平卧,并给予其安抚、鼓励,尽量稳定患者情绪;达到现场后,给予面罩吸氧,连接心电图,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转运时应轻柔、平稳的搬动患者,车辆行驶应尽量保持平稳,注意预防输液管扭曲、移位;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2)急诊接诊:接诊护士作为第一负责人,落实首诊护士负责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将其送至抢救室,安排抢救;引导家属办理相关手续;其他护士应配合主治医生抢救,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末梢循环等,了解患者有无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对疑似心梗的患者,应在5 min内尽快建立下肢静脉通路,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得到明确诊断;(3)PCI术前准备:进行碘过敏试验,同时给予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常规备皮、消毒,注意保暖,并對私密部位进行遮挡;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其针对性的疏导;(4)送入导管室: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确保相关器械准备齐全,且性能正常,与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对注意事项应重点强调。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复发率、再PIC发生率等对比,抢救效果根据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判断[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例如复发率、再PIC发生率等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例如进出急诊室时间等使用()表示,检验使用X?或t,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复发率、再PIC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院内复发率为19.64%(11/56),再PIC发生率为23.21%(13/56);观察组患者院内复发率为5.36%(3/56),再PIC发生率为3.57%%(2/56),差异明显(X?=5.22、9.31,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突发闭塞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骨后持续性疼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较快,可发展为心力衰竭。研究发现[4],发病后 1 h 内院外猝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占比约为50%~60%。同时,PCI手术效果受各窗口时间限制较大。因此,为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优化抢救各环节操作流程。
传统急救护理主要为被动护理操作,护理目标不明确,因此院外急救效果往往不理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可缩短转运、抢救时间,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再灌注治疗。传统急诊护理分工不明确,无指定负责人及明确时间要求,导致患者进入导管室时间较长[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落实首诊护士负责制,各项操作均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此外,优化PIC术前准备后,医护配合度更高,护士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主动与医生配合,并进行相互监督。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的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果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能够有效缩短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降低复发率、再PIC发生率,抢救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建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0):142.
[2]雷慧雯,邱换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12.
[3]邓雁.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应用意义探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1):83.
[4]朱莉,龚黎琳,侬宇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6):750-752.
[5]李小兰.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