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是随经济与生活水平、观念不断变化的一项活动,旅游地理作为当前高考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高考试题的变化中我们可以为后期的旅游地理乃至其他部分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旅游地理;高考;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95-02
从2007年海南卷第一次把旅游地理作为选修题纳入高考,在十几年命题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强高考试题对比研究有助于把握高考方向,使备考更具针对性。
一、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
1996年课程标准把旅游写进地理课程,作为高一年级必修内容;从2003年课程标准开始把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等9大模块列入选修教材,在课时和成绩压力下学校一般不开设相关课程。
旅游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业业组成[1],从2018年考试说明和2017版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是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对环境影响及措施三个方面。
二、命题特点分析
本文将2007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海南卷、全国ⅠⅡⅢ卷)共计30道试题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特點:
1.考察区域集中。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及多个城市群所在区域,旅游需求最为旺盛,是周边游和新型旅游兴起地;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命题点,同时区域内生态脆弱易遭受破坏对于环境适应与保护也是重点。如四川九寨沟分别三次考察了深秋景观分析、坐飞机抵达的原因、九寨沟震后修复的问题。
国外区域主要是日本和高纬地区(极地附近)。出境游飞速发展,日本是我国出境游主要目的地之一;极地游是近几年兴起的高端旅游类型,2016年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极地游的试题立意定位于游客规模小分析为主。
从考察区域来看虽然集中但由大向微区域。如何实现大区域到微区域切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痛点”,也是2017版课程标准中区域认知力素养养成的目标。
2.旅游资源类型稳定。
旅游资源以海岛(6次)、山地(8次)、文化遗产(6次)三类为主。海岛游是当前旅游最热门类型,海岛有其他旅游地无法比拟的海滨风光,但也存在环境容易遭受破坏、交通不便等问题,如何统筹环境保护和开发问题是主要命题点;随着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也是现在旅游的主要增长点。在试题中既有实体的吴哥窟、日本合掌村民居,也有“篁岭晒秋”、枫桥香榧旅游等文化现象考察。
3.关注新型旅游和热点问题。
旅游是随经济与生活水平、观念不断变化的一项活动。新型旅游有助于弥补教材编写滞后性的不足,如在2014、2016年海南卷和2018年全国Ⅲ卷的极地游、2011年新课标卷自驾游、2015年全国Ⅰ卷徒步游、2016年全国Ⅰ卷民宿游都是对教材很好的补充。
时事热点让试题更具时代性,为旅游地理命题提供更新方向。如2013年全国Ⅰ卷“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以2012年三沙市设立为背景;2017年全国Ⅱ卷“茶马古道”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2018年海南卷“海南岛冬季养老旅游”是贴合2018年4月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试题设计。
4.更加注重地理实践力培养。
2017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素养,而地理实践力是四大核心素养中学生最为缺乏的能力。高考对于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旅游地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试把命题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纯知识考察。如2010年海南卷“岛屿成为著名旅游目的地条件”,只需用旅游资源评价解答;开始进行实践力探索。如2014全国Ⅱ卷“为老工业区设计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开始运用案例,但设问远离学生生活;设问贴近实际情境。如2014年全国Ⅰ卷“旅游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从设问来看这才是作为旅游者关心的问题。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地理实践力培养都有一定帮助。
5.试题难度加大,走向学科综合。
从2017年海南卷“分析合掌村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和2018年全国Ⅱ卷“‘佛手山药’乡村旅游效益”来看——命题已经从旅游自身走向学科内综合,把与旅游相关的人地关系探究作为核心,在加大难度同时也可能失去选修题材特点。
三、小结
旅游地理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组成,十几年以来旅游自身以及试题内容都有重大变化。在旅游地理的备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把握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虽然立意和切入点不同,但对主干的考察依然是重点;二是关注热点和新旅游方式。热点和新旅游方式是目前命题的主要方向;三是加强学科融合研究。近年来命题中的学科融合,使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加强旅游地理与必修甚至是其他学科融合。
同时,在2017版课标提出的四大学科素养也是旅游地理命题主要方向。这要求教师在旅游地理问题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2]。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旅游地理;高考;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95-02
从2007年海南卷第一次把旅游地理作为选修题纳入高考,在十几年命题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强高考试题对比研究有助于把握高考方向,使备考更具针对性。
一、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
1996年课程标准把旅游写进地理课程,作为高一年级必修内容;从2003年课程标准开始把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等9大模块列入选修教材,在课时和成绩压力下学校一般不开设相关课程。
旅游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业业组成[1],从2018年考试说明和2017版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是旅游资源的类型与评价、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对环境影响及措施三个方面。
二、命题特点分析
本文将2007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海南卷、全国ⅠⅡⅢ卷)共计30道试题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特點:
1.考察区域集中。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及多个城市群所在区域,旅游需求最为旺盛,是周边游和新型旅游兴起地;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命题点,同时区域内生态脆弱易遭受破坏对于环境适应与保护也是重点。如四川九寨沟分别三次考察了深秋景观分析、坐飞机抵达的原因、九寨沟震后修复的问题。
国外区域主要是日本和高纬地区(极地附近)。出境游飞速发展,日本是我国出境游主要目的地之一;极地游是近几年兴起的高端旅游类型,2016年中国已成为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极地游的试题立意定位于游客规模小分析为主。
从考察区域来看虽然集中但由大向微区域。如何实现大区域到微区域切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痛点”,也是2017版课程标准中区域认知力素养养成的目标。
2.旅游资源类型稳定。
旅游资源以海岛(6次)、山地(8次)、文化遗产(6次)三类为主。海岛游是当前旅游最热门类型,海岛有其他旅游地无法比拟的海滨风光,但也存在环境容易遭受破坏、交通不便等问题,如何统筹环境保护和开发问题是主要命题点;随着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也是现在旅游的主要增长点。在试题中既有实体的吴哥窟、日本合掌村民居,也有“篁岭晒秋”、枫桥香榧旅游等文化现象考察。
3.关注新型旅游和热点问题。
旅游是随经济与生活水平、观念不断变化的一项活动。新型旅游有助于弥补教材编写滞后性的不足,如在2014、2016年海南卷和2018年全国Ⅲ卷的极地游、2011年新课标卷自驾游、2015年全国Ⅰ卷徒步游、2016年全国Ⅰ卷民宿游都是对教材很好的补充。
时事热点让试题更具时代性,为旅游地理命题提供更新方向。如2013年全国Ⅰ卷“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以2012年三沙市设立为背景;2017年全国Ⅱ卷“茶马古道”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2018年海南卷“海南岛冬季养老旅游”是贴合2018年4月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的试题设计。
4.更加注重地理实践力培养。
2017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素养,而地理实践力是四大核心素养中学生最为缺乏的能力。高考对于教学具有引导作用,旅游地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试把命题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纯知识考察。如2010年海南卷“岛屿成为著名旅游目的地条件”,只需用旅游资源评价解答;开始进行实践力探索。如2014全国Ⅱ卷“为老工业区设计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开始运用案例,但设问远离学生生活;设问贴近实际情境。如2014年全国Ⅰ卷“旅游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从设问来看这才是作为旅游者关心的问题。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地理实践力培养都有一定帮助。
5.试题难度加大,走向学科综合。
从2017年海南卷“分析合掌村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和2018年全国Ⅱ卷“‘佛手山药’乡村旅游效益”来看——命题已经从旅游自身走向学科内综合,把与旅游相关的人地关系探究作为核心,在加大难度同时也可能失去选修题材特点。
三、小结
旅游地理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组成,十几年以来旅游自身以及试题内容都有重大变化。在旅游地理的备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把握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虽然立意和切入点不同,但对主干的考察依然是重点;二是关注热点和新旅游方式。热点和新旅游方式是目前命题的主要方向;三是加强学科融合研究。近年来命题中的学科融合,使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加强旅游地理与必修甚至是其他学科融合。
同时,在2017版课标提出的四大学科素养也是旅游地理命题主要方向。这要求教师在旅游地理问题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意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2]。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