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宁夏:丝路驿站塞上江南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那是个宁静的夏天,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哼唱着这首《宁夏》,我踏上了宁夏的土地。
  这里,一半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一半是苍翠欲滴的绿洲;一半是西北的豪放,一半是江南的绵柔。宁夏这幅壮美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黄河
  我看过山西陕西的黄河,也看过河南山东的黄河,无一不是浊浪滔天,泥沙俱下。但宁夏的黄河,颠覆了我对黄河的认知。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黄河水,九曲十八弯,以万马奔騰之势,冲破山谷,咆哮向前。然而到了宁夏,黄河水突然变慢了,也变清了。
  水是生命之源,宁夏却降雨贫乏。勤劳无畏的宁夏人靠不了天,就靠地。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利用天然的沟渠,引黄河水入农田,使这里成为了鱼米之乡。汹涌的黄河,在宁夏人民的驯服下,变得温顺,“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也由此产生。
  在中卫,在青铜峡,随处可见渔夫悠闲地划着羊皮筏子,垂钓者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人们尽情享受着黄河带来的富庶与美好。
  岩画
  悠悠贺兰山,南北纵横,贯穿整个宁夏。山势雄伟,如万马奔腾,被誉为宁夏的父亲山。贺兰山银川段数以千计的岩画,被誉为中国游牧民族的画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就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这些民族没有文字,于是用岩画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狩猎、祭祀、种植、划分领地等场面,画风古朴、粗犷。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先民们流逝在岁月长河中,而留在石头上的岩画成了永久的信息,向后世诉说着先民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
  大漠
  在中卫沙坡头,可以看到沙漠与河流这对不相融的矛盾体,完美交融在了一起。一半是黄河,波澜壮阔,奔流不息。一半是沙漠,浩瀚无垠,金涛起伏。
  我脱下鞋子,光脚走在大漠中,沙子温软细腻,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起伏的沙丘,远处的骆驼、行人,都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
  当年,大诗人王维途经沙坡头,看到沙河相依的旷世奇景,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沙坡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令人向往。
  丝路
  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宁夏是丝路上的重要驿站。曾几何时,这里驼铃阵阵,羌笛声声,一列列商队穿过茫茫戈壁。丝绸古道,迎来送往着各色人等。
  自古以来,伊斯兰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游牧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在宁夏,造就了宁夏人不排外、不保守、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特性。在宁夏,没有人对我的东北口音说三道四,他们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容着一切来客。宁夏犹如名菜佛跳墙,让每一种食材保留自己的个性,同时吸取别的食材的精华。
  宁夏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但却拥有悠久的文明,富庶的土地,大气的风骨,开阔的胸怀。古老的宁夏如展翅凤凰,唤发出新的生机。
其他文献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并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时刻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放在第一位。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在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
期刊
明嘉靖三年仲冬,一叶扁舟溯江西上,开启了“流放之徒”杨慎的戍滇之旅。  这趟旅程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却全无诗意可言。刚刚遭受了廷杖之刑,尚未痊愈的杨慎背负着忤逆天子的罪名,被解往滇南永昌卫戴罪戍守。对于曾是状元之身,享有才子盛名的杨慎而言,此次流放尽管为他博得了“君子如玉亦如铁”的美誉,然而,也将他与嘉靖皇帝之間的仇怨缠成了一个死结。  流放戍边,对于古代的官员与士人来说,不仅意味着仕途的坎坷与断
期刊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贫困人口依旧存在。2019年6月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中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愿化春泥沃乡野,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更是国家的未来。  
期刊
近代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变革,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与乡村、农民息息相关,乡村教育与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一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实践,以期通过乡村教育、改造、建设来解决中国的出路和前途问题。  教育农事携手政教富卫合一  1899年,中国第一家农事试验机构——上海育蚕试验场成立。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迈向现代的第一步。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则可追溯到1904年。《
期刊
俗骨  我曾经不喜欢黑,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沉闷。有时写无聊的个人爱好,填写最讨厌的颜色,我一直锲而不舍地写着:黑。  一间黑屋子,别说待着,一想就要发疯。电影里黑社会一出场,无一例外是黑西服墨镜,气势上先吓住了人,所以,有好多年,我迷醉于白色,对黑,拒绝得完全而彻底。黑有鬼魅之态。我记得去过子牙河的河堤,夜色如墨,我想象着一个鬼魂,如果是年少的女子,穿着黑衣,哪里是在吓我,她
期刊
當下,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关键时期。如期在2020年告别贫困,是一个硬目标、硬指标,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同时,越是任务紧,越是要防范出现形形色色的乱象。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扶贫,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在不少贫困地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少,被人戏称为“造盆景”“垒大户”。这种“路边花式扶贫”,中看不中用,掩盖真相,遮挡真贫,产生了扶贫泡沫不说,还苦了百姓、伤了民心、丢
期刊
于谦的诗,最有名的莫过于《石灰吟》了,不说这首诗家喻户晓、孺妇皆知,但要比我手边这几首诗有名得多。但相比之下,我手边这几首诗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这是于谦四十五岁过生日那天写的,它至少向我们透露两个信息,那就是清官一般是不过生日的,更不会借生日大肆收受贿赂,大肆宴请宾客;其次是清官的八小时之外也非常相似,那就是坐卧南窗读书作文
期刊
就简  人至中年,一切喜欢素淡了。菜要清淡,花草要素朴。有一段时间只养菖蒲——汉代的老砖瓦中养着那一片又老又苍绿的菖蒲。  突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一句诗,是写菖蒲的,印在明信片上——“从纯白到蓝紫,仿佛诉说着我一生都在向往的故事。”  那张明信片已经快有30年了,上面还有邮戳,我给它镶了个小镜框放在我的茶室中。我的茶室叫“听雪庐”,里面有很多收来的坛坛罐罐,还有菖蒲,还有老唱片、老茶,还有人至中年删
期刊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女性性格  《聪明累》是在太虚幻境中演唱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王熙凤的命运之曲。  王熙凤,是一个有着男性气概的女子。她的干练、智谋,许多男人也比不上
期刊
在我国传统中医里,杏的地位那绝非一般果子可比。杏自古就与中医有不解之缘。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隐居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收钱财,病人就在他住处周围种上几棵杏树。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竞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董仙杏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就用杏子换来稻谷,救济贫苦百姓。后来,对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中医师常用“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词给予赞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