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墨的魂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骨
  我曾经不喜欢黑,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沉闷。有时写无聊的个人爱好,填写最讨厌的颜色,我一直锲而不舍地写着:黑。
  一间黑屋子,别说待着,一想就要发疯。电影里黑社会一出场,无一例外是黑西服墨镜,气势上先吓住了人,所以,有好多年,我迷醉于白色,对黑,拒绝得完全而彻底。黑有鬼魅之态。我记得去过子牙河的河堤,夜色如墨,我想象着一个鬼魂,如果是年少的女子,穿着黑衣,哪里是在吓我,她是在寻爱,遇见风,与风走;遇见水,跟水流;遇见我,笑我痴吧。
  她一定穿着黑衣,有惨白的脸,这样一想,有了聊斋的意味。我喜欢带鬼气的东西,并不觉得怕,只觉得无限的神秘。黑的夜,再往更黑里走,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
  后来去中国美术馆看李老十的画展,他那时已经死了,喝多了酒,然后从一个五星级酒店的顶楼跳了下来,留下一大批画里的残荷。
  他画的残荷我真喜欢。我真喜欢。
  用墨之黑,用墨之狠,用墨之凉,让人无端悲起来。
  难免
  美术馆三楼,墙上劈面而来恐怖的一片黑,到处是残荷,伸展、扭曲、凋零、哭泣的荷,哭泣的黑。
  我瞬间爱上这悲壮的黑。
  无以诉说,不黑如何?只能是這颜色,
  只能是黑!
  名字也让人心折——《十万残荷》,扑面而来,砸向我,顿失颜色。十万残荷,残荷十万?这是怎样凋零的心,必须的黑,必须的墨,必须的忧伤,没有留白,不给自己留下余地,一意孤行,孤单至死。谁可相依?确定吗?不确定吗?黑给了你一刀,让你一下子疼到谷底。
  所有的挣扎,在黑里有了交代,有了说明。
  如果明媚,就是轻浮的;如果温润,就是浅的。只有黑,才这样痛,痛到紧紧地握了手,青残了,瓣毁了,只剩下一茎瘦瘦的荷骨,她们残了,残到黑。
  黑,原来可以这样触目惊心。
  素黑
  再后来,我看到一个黑衣女子。
  一件黑色蕾丝衬衣,一条黑色短裤,一双黑色透明丝袜,这还不够,外面又罩了一件到膝盖的黑色风衣,纯毛的料子,软软地飞起来。她走进来时,所有人的眼睛直了。总以为白或者红才是最最扎眼的颜色,不不,那黑才镇得住全场的艳,何况,她真是美。特别是那件飞起衣角的黑风衣,让我着了迷,它如此风情,如此黑得像传说。我开始满大街找这种素黑,终于,在安瑞井专卖店看到。2600,不打折。
  我一丝犹豫都没有,买下了。这是第一次,我为自己买黑色。
  当晚,我穿上它去和朋友喝茶。当我进去,满屋的人抬起头来,她们从来没有看我穿过黑色,何况,我素黑到没有任何颜色了。她们说,好像是一朵绝艳的北地胭脂。
  我终于明白,你开始一直拒绝一直讨厌的,甚至一直觉得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也许恰恰是最适合你的。
  黑的神秘和高贵,不适合那惆怅而青涩的少年,那时,我们还一身稚气。或许也不适合二十多岁的女子,那时,我们身上有烟火和俗骨。
  但,当岁月沉炼,当秋意闹到柿熟了,当酒喝到半酣,当人已经褪去那薄薄的青和涩,也许,黑就成了最最适合的颜色。
  这种素而神秘,多适合当三四十岁的人的道具,所以,我理解了那些明星,在隆重场合一定要一黑到底,穿别的颜色,难免有风险,而黑,给了人最稳妥,也最神秘的隆重。
  在最黑的夜里,掌灯看心上人,那黑夜里的人,都会有异样的温暖。给他研了墨,看他一身长衫,写字画画读诗书,即使最黑的夜,亦有最明媚的心。喜欢他颈问一颗黑黑的痣,他说过,那是你前世的泪呢,滴在那里,不肯下来,就这样,一生相随。
其他文献
一位著名的牛津神学家曾经说,他对现代进步的唯一反对意见是它是向前的,而不是向后的——这一观点曾使某位有艺术气质的大学生如此振奋,以致他奋笔疾书,写了一篇发前人所未见的论文,指出思想发展和普通海蟹的爬行之间的相似之处。我敢肯定,即便是《言者》杂志最热心的朋友,也不会怀疑它主张这种危险的倒退邪说。但我必须坦白,我发现在博学的庄子的文字中,包含着一段时期以来我所读到过的对现代生活的最尖锐的批判。赫伯特·
期刊
导言:秦王政九年,内功外朝风云变幻。少年嬴政韬光养晦,运筹帷幄,一举夺回亲政大权。  外戚政治和派系斗争  秦王政即位(前247)至亲政(前238)的这段历史,可能最不为大众所知,而这一时期的秦国朝堂却存在着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权力角逐。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嬴政十三岁代立为秦王时,“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汉书·五行志》曰:“秦始皇帝即位尚幼,委政太后。”马非百先生据此补充说:“王年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国学是什么?有人说,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等等。著名学者邓实总结得更为直白:“国学者何?
期刊
大同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高理想模式。《礼记·礼运篇·大同章》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先
期刊
《礼记》中描绘了孔子构想的理想世界——“大同社会”的景象,其中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句。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日独,废疾者指残疾和患病的人,孔子认为这些人属于贫困人口,他们应该得到照顾,使他们“皆有所养”。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的频发,加之以当时的社会结构,底层人民的生活很大部分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享受生活”。国家以民为本,因此利民、保民在历朝历
期刊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项羽这种英雄人物,当然不喜欢读书。刘邦也不喜欢读书,甚至也不喜欢读书人。不过刘邦会用读书人,项羽有范增而不会用,汉胜楚败,这也是一个原因。苏轼这两句诗倒也不尽是戏言,因为一个人把书读认真了,就忍不住要说真话,而说真话常有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坐牢贬官的苏轼当然深有体会。而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大陆,一个人甚至不必舞文弄墨说什么真话,就凭他读过几本书的“成分”,已经忧
期刊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并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时刻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放在第一位。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在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
期刊
明嘉靖三年仲冬,一叶扁舟溯江西上,开启了“流放之徒”杨慎的戍滇之旅。  这趟旅程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却全无诗意可言。刚刚遭受了廷杖之刑,尚未痊愈的杨慎背负着忤逆天子的罪名,被解往滇南永昌卫戴罪戍守。对于曾是状元之身,享有才子盛名的杨慎而言,此次流放尽管为他博得了“君子如玉亦如铁”的美誉,然而,也将他与嘉靖皇帝之間的仇怨缠成了一个死结。  流放戍边,对于古代的官员与士人来说,不仅意味着仕途的坎坷与断
期刊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贫困人口依旧存在。2019年6月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中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愿化春泥沃乡野,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更是国家的未来。  
期刊
近代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变革,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与乡村、农民息息相关,乡村教育与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一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实践,以期通过乡村教育、改造、建设来解决中国的出路和前途问题。  教育农事携手政教富卫合一  1899年,中国第一家农事试验机构——上海育蚕试验场成立。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迈向现代的第一步。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则可追溯到190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