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9-02
遗尿是指具有正常的排尿功能,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排尿,或在清醒时尿液不自主排出者,称为遗尿。亦称遗溺。但儿童因疲劳过度或者饮水过多偶有遗尿,则不属病态。遗尿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与老年人多见,青年壮年偶有发生。遗尿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对遗尿证的临床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方法灵活多样 ,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遗尿症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患者60例, 男性32例,,女28例; 年龄8 ~65岁,其中8~12岁4例,12~18岁3例,18~40岁8例,40~55岁10例,55~65岁35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 年,4 ~12个月15例,1~2 年36例,2年以上9例;遗尿每周2 ~ 3 次32例,,遗尿每周4~5次18例,遗尿每天1次10例。 60例患者尿常规和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有部分患者曾口服中药或按摩治疗,但效果不佳。
1.2治疗方法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补益肾气,缩泉止遗。药物组成: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每日1剂,水煎服,8~12岁每次服100ml,12岁以上每次服150ml,每日2次,10 d为1疗程。一般服药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3.1 疗效标准[3] 痊愈: 遗尿消失, 未见复发; 好转: 遗尿次数减少; 无效: 遗尿无改善。
1.3.2治疗结果 痊愈49 例, 好转4 例, 无效7 例, 总有效率为88%。
典型病例1
患者, 女性, 12 岁。家长诉睡中遗尿半年余, 每周2~3次,常感觉疲乏无力,喜卧,曾多处求医治疗效不佳。时诊: 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淡红舌薄白苔,脉沉缓无力。经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拟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5剂。5天后复诊,服药后曾尿床1次,饮食稍增,比治疗前活动有所增加。继服5剂,三诊,服药后未再尿床,面色红润,精神转佳。为防止复发,巩固治疗1个疗程。一年后随访, 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2
患者,男性,65岁。自诉尿后小便淋漓不尽5年余,现症状加重1周,感觉腰酸痛无力,曾口服金匮肾气丸,效果不明显。时诊:疲乏无力,语声低微,气短,腰酸痛喜按,伴耳鸣头晕,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理化检查均正常。六味地黄汤加味10剂,10天后复诊,腰酸痛明显减轻,头晕耳鸣消失,尿后余淋明显改善,宗前方又10剂,10天后再次复诊,尿后余淋症状消失,腰部感觉有力无酸痛,说话语声正常,不觉气短。为巩固疗效,又服用15剂,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病,与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遗尿亦称“遗溺”。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膀胱之气不利,不能约束调节津液发生遗尿。《灵枢·本输》曰:“虚则遗溺……。”可见遗尿多属虚证。《景岳全书·杂证谟》载有:“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说明遗尿证包括睡中遗尿,或清醒时小便自出,或尿频不能自禁,或尿后余尿不禁等几种情况。《类证治裁》卷七载有:“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虚则宣降失职。脾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脾虚则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肾藏精,主水,为水之下源,与膀胱相互络属,司前后二阴开合。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膀胱的气化依赖于肾气的蒸腾。儿童遗尿多是脏腑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或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所致。老年人遗尿多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下降,肾精不足,气虚不固所致。青壮年遗尿多是劳损过度,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肺、脾、肾三脏受损,最终肾脏损伤所致。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治疗遗尿证,六味地黄汤是宋代钱乙所立,专治小儿发育迟缓,肾精不足的方剂。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热。六药合用,补肾滋阴,添精补髓,针对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肾精耗损的肾虚。鸡内金,味甘性寒,归胃小肠膀胱经,可健脾消食,固精,止遗溺,鸡内金炙用取其寒气。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可温脾止泻,暖肾固精缩尿。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三药合用,补气缩尿止遗。诸药合用达到补肾益精、补气固精、缩尿止遗之效。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建议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60·764·
[2] 王萍芬1 中医儿科学[ M ]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31
[3] ZY/ T 0011 1~ 0011 9- 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
[4] 黄文玉.益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36例[J].陕西中医,2010,31(3):302.
[5] 夏承义.补气益肾法治疗遗尿58例[J].世界中医药,2009,1(1):29.
[6] 杨春梅,禄林,蒋天秀.黄芪缩泉汤配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4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45.
[8] 王琦,孫丽娟,刘淑平.小儿遗尿病的近期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7):863—864.
[9] 黄娃.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4(2):147-148.
[10] 钱锐.周嫦昆辨治遗尿经验[J].光明中医,2005,6(3):37.
[11] 庄儒森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86例[J]. 中医研究,2005,1(1):42-43.
[12] 葛丽丽,王炜.针灸并用抬疗小儿遗尿6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25.
[13] 郭亚雄,孙敖科.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200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458-1459.
[14] 马骏,金星明.遗尿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47—249.
[15] 张博,丁樱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拾粹[J].中医研究,2011,5(5):72-74.
遗尿是指具有正常的排尿功能,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排尿,或在清醒时尿液不自主排出者,称为遗尿。亦称遗溺。但儿童因疲劳过度或者饮水过多偶有遗尿,则不属病态。遗尿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与老年人多见,青年壮年偶有发生。遗尿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对遗尿证的临床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方法灵活多样 ,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遗尿症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患者60例, 男性32例,,女28例; 年龄8 ~65岁,其中8~12岁4例,12~18岁3例,18~40岁8例,40~55岁10例,55~65岁35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 年,4 ~12个月15例,1~2 年36例,2年以上9例;遗尿每周2 ~ 3 次32例,,遗尿每周4~5次18例,遗尿每天1次10例。 60例患者尿常规和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有部分患者曾口服中药或按摩治疗,但效果不佳。
1.2治疗方法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补益肾气,缩泉止遗。药物组成: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每日1剂,水煎服,8~12岁每次服100ml,12岁以上每次服150ml,每日2次,10 d为1疗程。一般服药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3.1 疗效标准[3] 痊愈: 遗尿消失, 未见复发; 好转: 遗尿次数减少; 无效: 遗尿无改善。
1.3.2治疗结果 痊愈49 例, 好转4 例, 无效7 例, 总有效率为88%。
典型病例1
患者, 女性, 12 岁。家长诉睡中遗尿半年余, 每周2~3次,常感觉疲乏无力,喜卧,曾多处求医治疗效不佳。时诊: 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淡红舌薄白苔,脉沉缓无力。经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拟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5剂。5天后复诊,服药后曾尿床1次,饮食稍增,比治疗前活动有所增加。继服5剂,三诊,服药后未再尿床,面色红润,精神转佳。为防止复发,巩固治疗1个疗程。一年后随访, 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2
患者,男性,65岁。自诉尿后小便淋漓不尽5年余,现症状加重1周,感觉腰酸痛无力,曾口服金匮肾气丸,效果不明显。时诊:疲乏无力,语声低微,气短,腰酸痛喜按,伴耳鸣头晕,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理化检查均正常。六味地黄汤加味10剂,10天后复诊,腰酸痛明显减轻,头晕耳鸣消失,尿后余淋明显改善,宗前方又10剂,10天后再次复诊,尿后余淋症状消失,腰部感觉有力无酸痛,说话语声正常,不觉气短。为巩固疗效,又服用15剂,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病,与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遗尿亦称“遗溺”。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膀胱之气不利,不能约束调节津液发生遗尿。《灵枢·本输》曰:“虚则遗溺……。”可见遗尿多属虚证。《景岳全书·杂证谟》载有:“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说明遗尿证包括睡中遗尿,或清醒时小便自出,或尿频不能自禁,或尿后余尿不禁等几种情况。《类证治裁》卷七载有:“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虚则宣降失职。脾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脾虚则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肾藏精,主水,为水之下源,与膀胱相互络属,司前后二阴开合。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膀胱的气化依赖于肾气的蒸腾。儿童遗尿多是脏腑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或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所致。老年人遗尿多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下降,肾精不足,气虚不固所致。青壮年遗尿多是劳损过度,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肺、脾、肾三脏受损,最终肾脏损伤所致。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治疗遗尿证,六味地黄汤是宋代钱乙所立,专治小儿发育迟缓,肾精不足的方剂。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热。六药合用,补肾滋阴,添精补髓,针对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肾精耗损的肾虚。鸡内金,味甘性寒,归胃小肠膀胱经,可健脾消食,固精,止遗溺,鸡内金炙用取其寒气。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可温脾止泻,暖肾固精缩尿。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三药合用,补气缩尿止遗。诸药合用达到补肾益精、补气固精、缩尿止遗之效。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建议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60·764·
[2] 王萍芬1 中医儿科学[ M ]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31
[3] ZY/ T 0011 1~ 0011 9- 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
[4] 黄文玉.益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36例[J].陕西中医,2010,31(3):302.
[5] 夏承义.补气益肾法治疗遗尿58例[J].世界中医药,2009,1(1):29.
[6] 杨春梅,禄林,蒋天秀.黄芪缩泉汤配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4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45.
[8] 王琦,孫丽娟,刘淑平.小儿遗尿病的近期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7):863—864.
[9] 黄娃.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4(2):147-148.
[10] 钱锐.周嫦昆辨治遗尿经验[J].光明中医,2005,6(3):37.
[11] 庄儒森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86例[J]. 中医研究,2005,1(1):42-43.
[12] 葛丽丽,王炜.针灸并用抬疗小儿遗尿6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25.
[13] 郭亚雄,孙敖科.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200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458-1459.
[14] 马骏,金星明.遗尿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47—249.
[15] 张博,丁樱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拾粹[J].中医研究,2011,5(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