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遗尿症60例报告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9-02
  遗尿是指具有正常的排尿功能,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排尿,或在清醒时尿液不自主排出者,称为遗尿。亦称遗溺。但儿童因疲劳过度或者饮水过多偶有遗尿,则不属病态。遗尿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与老年人多见,青年壮年偶有发生。遗尿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对遗尿证的临床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方法灵活多样 ,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遗尿症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患者60例, 男性32例,,女28例; 年龄8 ~65岁,其中8~12岁4例,12~18岁3例,18~40岁8例,40~55岁10例,55~65岁35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 年,4 ~12个月15例,1~2 年36例,2年以上9例;遗尿每周2 ~ 3 次32例,,遗尿每周4~5次18例,遗尿每天1次10例。 60例患者尿常规和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有部分患者曾口服中药或按摩治疗,但效果不佳。
  1.2治疗方法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补益肾气,缩泉止遗。药物组成: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每日1剂,水煎服,8~12岁每次服100ml,12岁以上每次服150ml,每日2次,10 d为1疗程。一般服药2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1.3.1 疗效标准[3] 痊愈: 遗尿消失, 未见复发; 好转: 遗尿次数减少; 无效: 遗尿无改善。
  1.3.2治疗结果 痊愈49 例, 好转4 例, 无效7 例, 总有效率为88%。
  典型病例1
  患者, 女性, 12 岁。家长诉睡中遗尿半年余, 每周2~3次,常感觉疲乏无力,喜卧,曾多处求医治疗效不佳。时诊: 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淡红舌薄白苔,脉沉缓无力。经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拟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5剂。5天后复诊,服药后曾尿床1次,饮食稍增,比治疗前活动有所增加。继服5剂,三诊,服药后未再尿床,面色红润,精神转佳。为防止复发,巩固治疗1个疗程。一年后随访, 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2
  患者,男性,65岁。自诉尿后小便淋漓不尽5年余,现症状加重1周,感觉腰酸痛无力,曾口服金匮肾气丸,效果不明显。时诊:疲乏无力,语声低微,气短,腰酸痛喜按,伴耳鸣头晕,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理化检查均正常。六味地黄汤加味10剂,10天后复诊,腰酸痛明显减轻,头晕耳鸣消失,尿后余淋明显改善,宗前方又10剂,10天后再次复诊,尿后余淋症状消失,腰部感觉有力无酸痛,说话语声正常,不觉气短。为巩固疗效,又服用15剂,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病,与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遗尿亦称“遗溺”。 《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膀胱之气不利,不能约束调节津液发生遗尿。《灵枢·本输》曰:“虚则遗溺……。”可见遗尿多属虚证。《景岳全书·杂证谟》载有:“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说明遗尿证包括睡中遗尿,或清醒时小便自出,或尿频不能自禁,或尿后余尿不禁等几种情况。《类证治裁》卷七载有:“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虚则宣降失职。脾主运化水湿,为后天之本,脾虚则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肾藏精,主水,为水之下源,与膀胱相互络属,司前后二阴开合。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膀胱的气化依赖于肾气的蒸腾。儿童遗尿多是脏腑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尚不完善,或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所致。老年人遗尿多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下降,肾精不足,气虚不固所致。青壮年遗尿多是劳损过度,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肺、脾、肾三脏受损,最终肾脏损伤所致。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8g茯苓8g泽泻8g炙鸡内金10g益智仁8g黄芪12g)治疗遗尿证,六味地黄汤是宋代钱乙所立,专治小儿发育迟缓,肾精不足的方剂。熟地,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热。六药合用,补肾滋阴,添精补髓,针对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肾精耗损的肾虚。鸡内金,味甘性寒,归胃小肠膀胱经,可健脾消食,固精,止遗溺,鸡内金炙用取其寒气。益智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可温脾止泻,暖肾固精缩尿。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三药合用,补气缩尿止遗。诸药合用达到补肾益精、补气固精、缩尿止遗之效。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建议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60·764·
  [2] 王萍芬1 中医儿科学[ M ] 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31
  [3] ZY/ T 0011 1~ 0011 9- 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
  [4] 黄文玉.益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36例[J].陕西中医,2010,31(3):302.
  [5] 夏承义.补气益肾法治疗遗尿58例[J].世界中医药,2009,1(1):29.
  [6] 杨春梅,禄林,蒋天秀.黄芪缩泉汤配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4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45.
  [8] 王琦,孫丽娟,刘淑平.小儿遗尿病的近期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7):863—864.
  [9] 黄娃.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4(2):147-148.
  [10] 钱锐.周嫦昆辨治遗尿经验[J].光明中医,2005,6(3):37.
  [11] 庄儒森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86例[J]. 中医研究,2005,1(1):42-43.
  [12] 葛丽丽,王炜.针灸并用抬疗小儿遗尿6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25.
  [13] 郭亚雄,孙敖科.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200例[J].陕西中医,2007,28(11):1458-1459.
  [14] 马骏,金星明.遗尿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47—249.
  [15] 张博,丁樱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拾粹[J].中医研究,2011,5(5):72-7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4-01  中药注射剂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的供注入人体的使用的无菌溶液、乳浊液、及粉针剂。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而且起效快,疗效好,在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数量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已经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一个药剂工作者,对临床不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0-01  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囊性病变。肝囊肿大多数为先天性,多数因囊腔小,生长缓慢而无需治疗,当囊肿增大迅速,出现压迫症状或继发其他并发症,需要进行治疗,过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慢,病人痛苦较大,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多采用介入治疗代替手术治疗。在2010年-2011年開展对肝囊肿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5-01  眩晕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证,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既可以是多种疾病的症候群的一种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病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眩晕的发病年龄明显降低。且患病率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1-01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麦麸炒去瓤)各100g、陈皮(去白)150g、甘草(灸)50g、白茯苓75g、剉为散.每服20g加生姜5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功效: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方解:温物汤的主治有寒热之争。有的医家认为其主治为胆虚、
期刊
【摘 要】综述了中医中药在普外科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免疫调理作用。发现中医药在普外科疾病中具有肯定的疗效,对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拓展了中医中药在外科领域的治疗作用。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的普遍发展和提高,外科领域中广泛应用中医中药,打破了外科手术处理一直沿用西医传统方法的局面,克服了既往治疗上的不足。我院外科近十年来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外科术后病人的临床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01-01  外耳道胆脂瘤为耳科常见病,是阻塞于外耳道骨部的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多发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治疗方法不当,可伤及鼓膜和外耳道,致鼓膜穿孔或外耳道狭窄,我科治疗外耳道胆脂瘤 13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1年6月~2011年10月,我科收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通过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资料,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中药药材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不完善、生产工艺不合理、配伍不当、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规范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和制造工艺、监督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规范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可有效提高其安全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清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肺结核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单用抗结核西药治疗为对照组;30例肺结核发热患者使用清骨散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缓解肺结核发热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清骨散治疗肺结核发热疗效显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7-01  肠梗阻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临床具有发病急危害大的特点,其死亡率高达5%~10%,若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达10%~20%[1],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随着CT的出现,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前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24例经手术或随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0-01  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为头位难产,即凡因难产以手术 (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能否正常分娩在头位临床的产妇中有时很难判断。 所有头位分娩过程均有一个试产的过程,有的难产倾向不大,但未及时发现,诊断及处理,终于形成难产。及之难产倾向较大,但及时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