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用一模一样的教材去教育不一样的孩子,简直是童话”。教材只是知识载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的基本素材和思路,怎样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更加完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来选择最佳的传授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独特个性,把对教学内容的体验、激情、灵感和经验融合在课程中,对教材进行重新钻研、处理,并与学生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教学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38页《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把原本教材呈现的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主题图变换成上课教室的照片,因为我在备课时感觉这课的知识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孩子缺乏相应的实践感受,没有形成基本的知识基础。如果选取教室的照片,一方面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在头脑就是形成不了表象,可以让孩子亲身走一走,看一看,一目了然,帮助孩子形成空间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打通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教室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身边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形成相应的经验积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注重设置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材所显现的是理性的冷冰冰的“死”知识,要使知识变得鲜活,变得富有情感就必须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具体操作,让理性知识转化成感性的知识,将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3~65页《确定位置》,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看电影,找座位的活动。
师:其实电影票完全可以采取数对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今天就用数对来找一下电影院里每个座位的位置。
师:大家拿到电影票后,按票上的位置坐,如果大家都坐对了,我们就开始放电影。
生:(大部分很快找到了新的座位,拿着“( ,3)”、“(4, )”和“( , )”的三位同学把票拿到了老师跟前)
师:现在有三位同学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先看“( ,3)”这张票,应该坐哪里?
生:应该坐那儿,因为只有那一组的第3个是空着的。(同样地其他两位同学也顺利地找到了座位)
师:前面的三位同学为什么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针对重点更换例题,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第一学段中要求"实践与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77数学好玩《营养配餐》一课,教材中呈现的是两个主食、四个炒菜的食谱。我认为直接出现这个食谱不便于学生找出搭配方法,学生刚接触这类问题,不会按照一定顺序搭配,势必会在操作中出现丢掉、重复、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以一个主食、两个炒菜的食谱为基础,逐步增加主食和炒菜数量,演变生成三个食谱。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每增加一种主食或一个配菜导致搭配数量发生的总的变化。
活动一:星期一的配餐
星期一食谱:主食:米饭;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
师:配餐中只限一种主食和一个炒菜,可以搭配多少种呢?小组之间动手摆一摆。(生在下面动手配菜,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配餐,大家可以看出来,一种主食和一个配菜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生:2种。
师:淘气会不会把西红柿鸡蛋和土豆片搭配在一起?(生回答)为什么?
活动二:星期三的配餐
师:老师再出示一个食谱,增加一种主食,配餐要求不变,又会有几种配餐的方法?
星期三食谱:主食:米饭、馒头(新增);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
师:请同学自己在下面想一想,画一画,连一连。(生在下面独立思考)
师:现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检验一下自己的结论对不对。(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餐方法说给大家听。
师: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呢?(生回答有次序)
师:怎样按着一定次序搭配呢?有几种方法。(生回答可以先确定主食到炒菜,也可以先确定炒菜再到主食)
活动三:星期五的配餐
师:在炒菜中再增加两个菜,两主四炒,你们还能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找出来吗?
星期五食谱:主食:米饭、馒头;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青椒炒肉、炒茄子(新增)
师:怎样才能配出所有的配餐呢?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次序试着搭配。(生汇报)(强调按一定次序)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食谱从一主两炒,到两主两炒,再到两主四炒,一步步分解开,让学生来感受搭配的方法和其中的变化,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观察能力与思考习惯,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获取新知,事半功倍。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才能焕发更强烈的生命活力。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38页《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把原本教材呈现的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主题图变换成上课教室的照片,因为我在备课时感觉这课的知识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孩子缺乏相应的实践感受,没有形成基本的知识基础。如果选取教室的照片,一方面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在头脑就是形成不了表象,可以让孩子亲身走一走,看一看,一目了然,帮助孩子形成空间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打通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教室对孩子来说比较熟悉,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身边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形成相应的经验积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注重设置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材所显现的是理性的冷冰冰的“死”知识,要使知识变得鲜活,变得富有情感就必须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具体操作,让理性知识转化成感性的知识,将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3~65页《确定位置》,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看电影,找座位的活动。
师:其实电影票完全可以采取数对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今天就用数对来找一下电影院里每个座位的位置。
师:大家拿到电影票后,按票上的位置坐,如果大家都坐对了,我们就开始放电影。
生:(大部分很快找到了新的座位,拿着“( ,3)”、“(4, )”和“( , )”的三位同学把票拿到了老师跟前)
师:现在有三位同学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先看“( ,3)”这张票,应该坐哪里?
生:应该坐那儿,因为只有那一组的第3个是空着的。(同样地其他两位同学也顺利地找到了座位)
师:前面的三位同学为什么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针对重点更换例题,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第一学段中要求"实践与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77数学好玩《营养配餐》一课,教材中呈现的是两个主食、四个炒菜的食谱。我认为直接出现这个食谱不便于学生找出搭配方法,学生刚接触这类问题,不会按照一定顺序搭配,势必会在操作中出现丢掉、重复、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以一个主食、两个炒菜的食谱为基础,逐步增加主食和炒菜数量,演变生成三个食谱。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每增加一种主食或一个配菜导致搭配数量发生的总的变化。
活动一:星期一的配餐
星期一食谱:主食:米饭;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
师:配餐中只限一种主食和一个炒菜,可以搭配多少种呢?小组之间动手摆一摆。(生在下面动手配菜,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配餐,大家可以看出来,一种主食和一个配菜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生:2种。
师:淘气会不会把西红柿鸡蛋和土豆片搭配在一起?(生回答)为什么?
活动二:星期三的配餐
师:老师再出示一个食谱,增加一种主食,配餐要求不变,又会有几种配餐的方法?
星期三食谱:主食:米饭、馒头(新增);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
师:请同学自己在下面想一想,画一画,连一连。(生在下面独立思考)
师:现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检验一下自己的结论对不对。(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餐方法说给大家听。
师: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呢?(生回答有次序)
师:怎样按着一定次序搭配呢?有几种方法。(生回答可以先确定主食到炒菜,也可以先确定炒菜再到主食)
活动三:星期五的配餐
师:在炒菜中再增加两个菜,两主四炒,你们还能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找出来吗?
星期五食谱:主食:米饭、馒头;炒菜:西红柿鸡蛋、土豆片、青椒炒肉、炒茄子(新增)
师:怎样才能配出所有的配餐呢?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次序试着搭配。(生汇报)(强调按一定次序)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食谱从一主两炒,到两主两炒,再到两主四炒,一步步分解开,让学生来感受搭配的方法和其中的变化,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观察能力与思考习惯,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获取新知,事半功倍。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教学才能焕发更强烈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