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汽车与运输行业的发展也空前加大,现有的公路桥梁设施要想满足现代车辆的车行要求,就需要在道路桥梁桩基技术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及物力。目前在我国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桥梁施工技术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难度。因此,为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行,就要足够重视桥梁桩基的施工技术,本文对桥梁桩基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基础。
关键词: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梁桩基是影响桥梁整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其施工质量并不能完全把握。另外,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隐蔽性和不确定特点,决定了想要保证其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此来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
一、桩基础的特点
桩基础是最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当地基浅层土质不良,采用浅基础无法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且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往往需考虑桩基础。承受竖向荷载的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深部土(岩)层,而承受横向荷载的桩则由桩身材料和桩侧土(岩)的弹性抗力来抵抗。根据工程的特点,桩可以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桩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桩的侧面和土的接触,将荷载传递给桩周土体,或者将荷载传给深层的岩层、砂层或坚硬的粘土层,从而获得较大的承载能力以支承重型建筑物。
2、对液化的地基,为了在地震时仍保持建筑物的安全,采用基桩穿过液化土层,将荷载传给稳定的不液化土层。
3、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刚度,因而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沉降较小且比较均匀,可以满足对沉降要求特别高的上部结构的安全需要和使用要求。
4、桩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和抗拔能力,能抵抗台风和地震引起的巨大水平力、上拔力和倾覆力矩,保持高耸结构物和高层建筑的安全。
5、改變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提高地基基础的自振频率,减小振幅,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且桩基础能以不同的桩型和施工方法适应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荷载性质和上部结构特征,因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桩基更成为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公路桥梁及其它工民建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型式。此外,从国内外的工程实践来看,采用桩基础便于实现基础工程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施工,所以桩基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深基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几乎可应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类型的大型桥梁等建设工程,尤其适用于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构筑物。此外,在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及岩溶地区,桩基础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型式。
二、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1、埋设护筒
护筒的埋设是为了起到定位导向、保护孔口、维护泥浆面和防止塌方的作用。在护筒埋设时应稳定、准确,并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小于50mm。护筒通常是采用4-8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需大于钻头直径100mm,在上部适宜开设1-2个溢浆孔洞。护筒埋设的深度要求,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得小于1m,在砂土中不能少于1.5m。在高度上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2、泥浆的制备
在灌注桩钻孔施工中,泥浆能够起到护壁的作用,同时还能作为防水和防渗的帷幕。因此,制备的泥浆需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适当的比重、良好的触变性,并能够形成薄而韧的泥皮以粘附在孔壁上。泥浆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机械条件、地质情况等条件,在选定基本配合比后,经配制试验并修正后方能确定。
3、冲击成孔
在冲击前,护筒内需加入足够的水和粘土,然后边冲击边加粘土造浆,以保证粘土造浆护壁的可能性。为防止在冲击成孔时,出现桩位偏移和斜孔,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冲击钻应对准护筒的中心,控制偏差在±20mm以内,然后开始小冲程密击,锤高度在0.4-0.6m,并及时添加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能够密实挤压。当孔深达到护壁下方3-4m后,可加快速度与冲程。在造孔时还需将孔内的残渣及时排出孔外,以避免残渣太多,出现埋桩的现象;其次,在钻进过程中需每隔1-2m,就对成孔的垂直度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有偏斜的现象应立即停止钻进,并及时纠正。对于易于偏斜和变层处的部位,可使用间断冲击和低锤冲击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孔型。
4、吊装钢筋笼
在钢筋笼的起吊和安装的过程中,为避免变形的出现,需设置支撑物。在安放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桩孔缓慢放入,并避免与孔壁出现碰撞。在下笼时如果遇到阻碍应停止,等原因查明处理后方能继续进行,并严禁强行下放和高起猛落。当钢筋笼全部入孔以后,检查其居中位置,同时采用钢丝绳和插杆进行固定,以防钢筋笼出现上浮或下沉。当混凝土灌注结束以后,才能对钢丝绳和插杆进行拆除。
三、桥梁桩基础常见施工技术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最为常用的施工技术,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选择。
1、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施工操作方便,机具设备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小,施工质量可靠和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单根桩而言,人工挖孔的效率和速度不如钻孔,但人工挖孔可以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展作业,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井孔,当达到设计需要的标高以后,再将钢筋骨架或钢筋笼吊入井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特点与沉管灌注桩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相对较小;能够制造比预制桩直径大很多的桩;适用于桥梁工程中各种地基的施工等等。
3、钻孔施工技术
成孔质量是控制桩基质量及工期的关键工序,根据地质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本工艺采用泥浆循环和抽渣筒方法进行排渣。桩孔的钻进采用分班连续作业,中途不得中断2个小时以上。经常注意土层和岩石层的变化情况,在土层和岩石层中均采取渣样,判断地质变化情况,记入记录表。并与地勘的资料进行核对。同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证,每次的岩样均编号拍照,有必要的进行密封保存,直至工程竣工。并且在钻孔过程中,每隔,2-3个小时对孔位进行检查一次。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发现偏位,立即纠正。
4、清孔
当孔深、孔径等细目符合设计要求后。可进行第一次清孔。根据桥梁地质情况,采用掏渣筒清孔法清孔可使孔底沉渣(虚土)、泥浆浓度、泥浆中含渣量及孔壁垢厚达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浇筑水下混凝土创造先行条件。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高度,以防止坍孔,不得用加深桩孔的办法代替清孔。
四、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实施分析
1、桥梁桩基施工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桥梁桩基施工位置的选择。桥梁桩基施工位置要保证其平整性,须有专业地质人员对当地地质结构进行分析,保证桥梁桩基的坚固性与承载性。如果施工处于浅水区,可以采用筑岛法来保证场地平整,如果施工位置处于深水区,可以采用钢管管桩施工平台法来保证施工平台牢固与平整。其次要对桩基位进行准确的测量。确定好桩基施工位置后就要进行桩基地面坐标的测量,利用方木桩进行标示,确定开孔的位置,同时埋设护桩。之后是进行护壁的施工与埋设护筒工作。埋设护筒工作需要在开挖孔的过程中进行,护筒采用钢护筒,安置时要高出地面30cm以上。最后是钻孔泥浆,需要选择良好的造浆泥土,含砂率小于2%,泥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孔内护壁的情况,所以必需及时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钻孔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和净化泥浆,同时要设置好制浆池、沉淀池、储浆池,与循环槽连接。
2、开挖灌注桩孔
在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来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孔桩中心,准确定位桩位。首先,在进行挖孔时,如果相邻两个桩间的距离过小,应该采取间隔开挖的方式,严格控制第一节井圈中心线和设计轴线之间的偏差,最大不超过2cm。其次,在开挖桩孔时需要修筑钢筋混凝土护壁来保护孔壁,护壁的厚度、混凝土强度以及配筋等都需要控制在设计要求内,要求上下两节护壁搭接长度在5cm以上。在搭接施工时,每节都必须要在一天之内完成,24h以后方可拆除护壁模板。最后,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需要对孔底积水、残渣以及淤泥等进行清理,如果护壁存在漏水蜂窝现象,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钢筋笼施工
(1)制作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根据钢筋笼骨架尺度来制备尺寸相当的样板,箍筋在样板上弯制成圈。首先,用钢筋来对支架进行定位,并控制好主筋之间间距,保证间距均匀并且误差在1cm以下。同时箍筋与钢筋笼也要控制好尺寸、间距偏差在规定要求之内。其次,需要做好钢筋和焊条质量的检查,要求焊条型号必须要与钢筋新性能相符合,并且要符合施工规定。在进行焊接时可以在钢筋笼内侧焊接上定位圈并安装声测检测管,便于随时检测焊接质量,确保钢筋笼制作的安全性。
(2)安装钢筋笼
正式施工前应全面检查孔内是否有残渣或者塌方,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在对钢筋笼进行搬运和吊放时,要防止钢筋笼的变形,安装时要对准孔位,顺直扶稳以匀速将钢筋笼放入孔内。注意在安装工程中钢筋笼不要触碰到孔壁,避免造成笼壁扭曲等。另外,在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测量钢筋笼标高,在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吊筋、抗浮筋等将其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者是混凝土灌注后上浮。
4、泥浆搅拌
在桥梁工程中,泥浆在稳定地层、支撑孔壁、冷却钻头与钻具等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现有的工程现状,将泥浆分为:人工泥浆是指将水、黏土、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混合物;原土泥浆在造浆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也相对比较低,施工需求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等选择合适的造浆方式,在泥浆搅拌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泥浆的浓度。泥浆浓度大小要合适,泥浆过稠,钻头施工的阻力和清孔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反之,排渣的阻力将会大大增加,护壁的效果同时也会明显的降低。
5、灌注混凝土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砂、碎石等混合料的级配要良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同时混合料的最大尺寸与结构物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匹配,钢筋的间距,以及浇筑混凝土等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杂物含量方面,集料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清洗或过筛的方式进一步去除不良杂质。通常情况下,利用厚度3mm的钢板卷制焊接导管,进而充当灌注混凝土的基本工具,根据桩径、桩长等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直径。通常情况下,导管的分节长度需要低于提升设备的高度,同时需要便于拆装与搬运,并且对连接位置加强处理。在孔中放入導管,将导管置于桩孔的居中,同时需要确保导管丝扣的严密性。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与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5m。在灌注之前,充分利用球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的浇灌质量。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需要确保保量,对于导管需要埋入混凝土0.8m以下。根据初盘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进而确定灌注的时间。
6、成桩质量检验技术
桥梁桩基施工工作进行到最后,还要注意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包括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检验,桩身检验指的是大应变和小应变,测出桩长、缩径、估算出砼强度,按1-2%抽样检测,砼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全员、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质量管理与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等,指定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指定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供应计划、确保电工持证操作对现场电源、电路的安装等。因此要及时跟踪检验,及时评定测量质量结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对保证桥梁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把握好每一个施工细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席张群.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在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8-49.
[2]张礼伟.桥梁桩基施工在溶洞地区的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3):59-60.
[3]崔井奎,杨凯之.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2):23-24.
[4]陈文明.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J].江西建材,2012(2):14-15.
[5]杨林,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与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3).
关键词: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桥梁桩基是影响桥梁整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关键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其施工质量并不能完全把握。另外,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隐蔽性和不确定特点,决定了想要保证其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此来不断提升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
一、桩基础的特点
桩基础是最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当地基浅层土质不良,采用浅基础无法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且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往往需考虑桩基础。承受竖向荷载的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深部土(岩)层,而承受横向荷载的桩则由桩身材料和桩侧土(岩)的弹性抗力来抵抗。根据工程的特点,桩可以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桩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桩的侧面和土的接触,将荷载传递给桩周土体,或者将荷载传给深层的岩层、砂层或坚硬的粘土层,从而获得较大的承载能力以支承重型建筑物。
2、对液化的地基,为了在地震时仍保持建筑物的安全,采用基桩穿过液化土层,将荷载传给稳定的不液化土层。
3、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刚度,因而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沉降较小且比较均匀,可以满足对沉降要求特别高的上部结构的安全需要和使用要求。
4、桩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和抗拔能力,能抵抗台风和地震引起的巨大水平力、上拔力和倾覆力矩,保持高耸结构物和高层建筑的安全。
5、改變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提高地基基础的自振频率,减小振幅,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且桩基础能以不同的桩型和施工方法适应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荷载性质和上部结构特征,因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桩基更成为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公路桥梁及其它工民建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型式。此外,从国内外的工程实践来看,采用桩基础便于实现基础工程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施工,所以桩基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深基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桩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几乎可应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类型的大型桥梁等建设工程,尤其适用于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构筑物。此外,在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及岩溶地区,桩基础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型式。
二、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1、埋设护筒
护筒的埋设是为了起到定位导向、保护孔口、维护泥浆面和防止塌方的作用。在护筒埋设时应稳定、准确,并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小于50mm。护筒通常是采用4-8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需大于钻头直径100mm,在上部适宜开设1-2个溢浆孔洞。护筒埋设的深度要求,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得小于1m,在砂土中不能少于1.5m。在高度上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2、泥浆的制备
在灌注桩钻孔施工中,泥浆能够起到护壁的作用,同时还能作为防水和防渗的帷幕。因此,制备的泥浆需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适当的比重、良好的触变性,并能够形成薄而韧的泥皮以粘附在孔壁上。泥浆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机械条件、地质情况等条件,在选定基本配合比后,经配制试验并修正后方能确定。
3、冲击成孔
在冲击前,护筒内需加入足够的水和粘土,然后边冲击边加粘土造浆,以保证粘土造浆护壁的可能性。为防止在冲击成孔时,出现桩位偏移和斜孔,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冲击钻应对准护筒的中心,控制偏差在±20mm以内,然后开始小冲程密击,锤高度在0.4-0.6m,并及时添加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能够密实挤压。当孔深达到护壁下方3-4m后,可加快速度与冲程。在造孔时还需将孔内的残渣及时排出孔外,以避免残渣太多,出现埋桩的现象;其次,在钻进过程中需每隔1-2m,就对成孔的垂直度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有偏斜的现象应立即停止钻进,并及时纠正。对于易于偏斜和变层处的部位,可使用间断冲击和低锤冲击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孔型。
4、吊装钢筋笼
在钢筋笼的起吊和安装的过程中,为避免变形的出现,需设置支撑物。在安放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桩孔缓慢放入,并避免与孔壁出现碰撞。在下笼时如果遇到阻碍应停止,等原因查明处理后方能继续进行,并严禁强行下放和高起猛落。当钢筋笼全部入孔以后,检查其居中位置,同时采用钢丝绳和插杆进行固定,以防钢筋笼出现上浮或下沉。当混凝土灌注结束以后,才能对钢丝绳和插杆进行拆除。
三、桥梁桩基础常见施工技术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最为常用的施工技术,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选择。
1、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施工操作方便,机具设备简单,占用施工场地小,施工质量可靠和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单根桩而言,人工挖孔的效率和速度不如钻孔,但人工挖孔可以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工作面同时开展作业,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井孔,当达到设计需要的标高以后,再将钢筋骨架或钢筋笼吊入井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的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特点与沉管灌注桩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相对较小;能够制造比预制桩直径大很多的桩;适用于桥梁工程中各种地基的施工等等。
3、钻孔施工技术
成孔质量是控制桩基质量及工期的关键工序,根据地质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本工艺采用泥浆循环和抽渣筒方法进行排渣。桩孔的钻进采用分班连续作业,中途不得中断2个小时以上。经常注意土层和岩石层的变化情况,在土层和岩石层中均采取渣样,判断地质变化情况,记入记录表。并与地勘的资料进行核对。同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证,每次的岩样均编号拍照,有必要的进行密封保存,直至工程竣工。并且在钻孔过程中,每隔,2-3个小时对孔位进行检查一次。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发现偏位,立即纠正。
4、清孔
当孔深、孔径等细目符合设计要求后。可进行第一次清孔。根据桥梁地质情况,采用掏渣筒清孔法清孔可使孔底沉渣(虚土)、泥浆浓度、泥浆中含渣量及孔壁垢厚达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浇筑水下混凝土创造先行条件。清孔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高度,以防止坍孔,不得用加深桩孔的办法代替清孔。
四、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实施分析
1、桥梁桩基施工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桥梁桩基施工位置的选择。桥梁桩基施工位置要保证其平整性,须有专业地质人员对当地地质结构进行分析,保证桥梁桩基的坚固性与承载性。如果施工处于浅水区,可以采用筑岛法来保证场地平整,如果施工位置处于深水区,可以采用钢管管桩施工平台法来保证施工平台牢固与平整。其次要对桩基位进行准确的测量。确定好桩基施工位置后就要进行桩基地面坐标的测量,利用方木桩进行标示,确定开孔的位置,同时埋设护桩。之后是进行护壁的施工与埋设护筒工作。埋设护筒工作需要在开挖孔的过程中进行,护筒采用钢护筒,安置时要高出地面30cm以上。最后是钻孔泥浆,需要选择良好的造浆泥土,含砂率小于2%,泥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孔内护壁的情况,所以必需及时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钻孔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和净化泥浆,同时要设置好制浆池、沉淀池、储浆池,与循环槽连接。
2、开挖灌注桩孔
在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来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孔桩中心,准确定位桩位。首先,在进行挖孔时,如果相邻两个桩间的距离过小,应该采取间隔开挖的方式,严格控制第一节井圈中心线和设计轴线之间的偏差,最大不超过2cm。其次,在开挖桩孔时需要修筑钢筋混凝土护壁来保护孔壁,护壁的厚度、混凝土强度以及配筋等都需要控制在设计要求内,要求上下两节护壁搭接长度在5cm以上。在搭接施工时,每节都必须要在一天之内完成,24h以后方可拆除护壁模板。最后,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需要对孔底积水、残渣以及淤泥等进行清理,如果护壁存在漏水蜂窝现象,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钢筋笼施工
(1)制作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根据钢筋笼骨架尺度来制备尺寸相当的样板,箍筋在样板上弯制成圈。首先,用钢筋来对支架进行定位,并控制好主筋之间间距,保证间距均匀并且误差在1cm以下。同时箍筋与钢筋笼也要控制好尺寸、间距偏差在规定要求之内。其次,需要做好钢筋和焊条质量的检查,要求焊条型号必须要与钢筋新性能相符合,并且要符合施工规定。在进行焊接时可以在钢筋笼内侧焊接上定位圈并安装声测检测管,便于随时检测焊接质量,确保钢筋笼制作的安全性。
(2)安装钢筋笼
正式施工前应全面检查孔内是否有残渣或者塌方,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在对钢筋笼进行搬运和吊放时,要防止钢筋笼的变形,安装时要对准孔位,顺直扶稳以匀速将钢筋笼放入孔内。注意在安装工程中钢筋笼不要触碰到孔壁,避免造成笼壁扭曲等。另外,在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测量钢筋笼标高,在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吊筋、抗浮筋等将其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者是混凝土灌注后上浮。
4、泥浆搅拌
在桥梁工程中,泥浆在稳定地层、支撑孔壁、冷却钻头与钻具等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现有的工程现状,将泥浆分为:人工泥浆是指将水、黏土、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混合物;原土泥浆在造浆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也相对比较低,施工需求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等选择合适的造浆方式,在泥浆搅拌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泥浆的浓度。泥浆浓度大小要合适,泥浆过稠,钻头施工的阻力和清孔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反之,排渣的阻力将会大大增加,护壁的效果同时也会明显的降低。
5、灌注混凝土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砂、碎石等混合料的级配要良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同时混合料的最大尺寸与结构物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匹配,钢筋的间距,以及浇筑混凝土等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杂物含量方面,集料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清洗或过筛的方式进一步去除不良杂质。通常情况下,利用厚度3mm的钢板卷制焊接导管,进而充当灌注混凝土的基本工具,根据桩径、桩长等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直径。通常情况下,导管的分节长度需要低于提升设备的高度,同时需要便于拆装与搬运,并且对连接位置加强处理。在孔中放入導管,将导管置于桩孔的居中,同时需要确保导管丝扣的严密性。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与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5m。在灌注之前,充分利用球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的浇灌质量。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需要确保保量,对于导管需要埋入混凝土0.8m以下。根据初盘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进而确定灌注的时间。
6、成桩质量检验技术
桥梁桩基施工工作进行到最后,还要注意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包括砼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检验,桩身检验指的是大应变和小应变,测出桩长、缩径、估算出砼强度,按1-2%抽样检测,砼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全员、全过程控制严格把关。质量管理与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等,指定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指定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供应计划、确保电工持证操作对现场电源、电路的安装等。因此要及时跟踪检验,及时评定测量质量结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对保证桥梁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来确定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把握好每一个施工细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的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席张群.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在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8-49.
[2]张礼伟.桥梁桩基施工在溶洞地区的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3):59-60.
[3]崔井奎,杨凯之.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2):23-24.
[4]陈文明.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J].江西建材,2012(2):14-15.
[5]杨林,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与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