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小窗口 语文新天地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小小的屏幕带给人们知识和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人喜欢看电视,小学生更成为电视迷,有许多孩子因看电视成瘾而耽误了学习,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因此三令五申禁止他们看电视。这种“堵”的方法我觉得并不明智,何不用“疏导”的方式引领学生正确地去看电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看电视,学语文”的活动。
  一、 从字幕中识字觅词,积读写之功底
  我引导学生在欣赏电视节目时,不忘拿本本子,记下你所认识的新字好词或妙句,记下你的收获,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第二天在读写时间里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口,也通过下方出现的字幕,不仅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汉字,同时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了新的汉字,积累了佳词妙句。特别是观看新《三国》等古典名篇,阅读下面的字幕对学生古文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天交流时,学生的本子上不仅有新学的汉字,还有一些成语、名言或警句,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给学生一片沃土吧,让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挖掘语言文字的精妙,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 从新闻中学话炼意,看天下之大事
  收看新闻联播便是获取天下信息的快捷途径,何况从此栏目中,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新闻写作有自己的规范,语言要简洁、内容要真实、标题要新颖、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引导学生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注意主持人是如何概括的,然后在班级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可以是班级新闻、校园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新闻。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体验了当播音员的快乐与不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句意的能力得到锤炼,同时也端正了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再次,新闻联播的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乃至山川风物等,信息容量十分丰富,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占领无限的空间,获得许多课本中乃至课堂中所没有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感知了天下大事。
  三、 从广告中品词赏句,悟文化之精深
  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在生厌的同时是否看到了它蕴藏的语文信息?好的广告用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彰显着文化的魅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如我们熟知的联想公司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一广告词运用的是谐音双关和设问。在暑假期间,我布置学生“品经典广告语”的作业。要求学生先搜集电视广告语50条,给广告分类,想想这则广告好在哪里。如果遇到广告词中有篡改成语的现象,请将正确的成语抄写三遍,理解成语的原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搜集了很多有意思的广告语。如:稻花香酒广告词:浓浓三峡情,滴滴稻花香(对偶)。舒肤佳广告词: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拟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广告语的创作方法,也自行创编宣传用语或交通法则用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待学生对黄山的特点有了较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为黄山创编广告词。几分钟之后学生开始了展示:“游‘天下第一奇山’,赏‘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名满大下,邀君共赏,快事一桩!”“迎客松,你伸出的枝干是你热情的邀请:快来黄山游玩吧!”“黄山是个好地方,山、石、云、泉不一般,不来你一定会后悔的!”
  四、 从影视中细察慢悟,感形象之鲜明
  小学生对电视剧情有独钟,电视剧的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再加上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难怪小学生喜欢!“兴趣——知识——技能——应用——创造”,这是学习的良性过程。如何将学生对电视剧的喜爱层层转化,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地发挥智慧呢?我觉得有组织地开展对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进行看、说、评、议、写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如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第一天观看新《三国》电视剧中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观察演员的精彩表演,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影视剧来说说人物张飞的性格特征,要求用词语或语句来叙述,然后再评价这位演员演得如何,有没有将张飞的性格暴躁、做事鲁莽的特点演绎出来。学生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到位:文章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若不肯来,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了来”;还通过他的行动表现了出来,刘备三兄弟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正逢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有打扰孔明先生,但张飞一把大火惊醒了孔明,由此可见张飞的性急难耐;演员也将张飞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魁梧的身材、黑黑的脸庞、满脸的胡须、浓重的粗眉、一双豹子眼、说话响如洪钟、走路横冲直撞,一位莽汉形象伫立在眼前。根据学生的问答其他的学生再议一议,补充自己的观点。由此学生说的训练得到了落实,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学生通过看、说、议、评、写的活动,更深刻地感知了人物鲜明的形象,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 从经典中广纳博取,集思想之精髓
  电视中有许多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这种节目融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哲理性于一体,我们将这种栏目称为“经典栏目”。如“百家讲坛”栏目,组织学生集体收看,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吸收古人思想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小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电视传媒已越来越注重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元宵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到来之际,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节日晚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搜集、整理、朗诵与节日有关的诗词美文,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而“电视散文”“子午书简”等栏目,更是学生最直观、易学的“语言课堂”。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节目,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尤其是文质兼美的颁奖词让人无法忘怀。同学们有意识地朗读背诵这些优美的颁奖词,不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同时也能被获奖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电视栏目如春雨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给我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看“人与自然”令我们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过“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我们可以静观世界,感悟人生。
  通过看电视去学习语文,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到适时适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内容要有选择,纯粹娱乐搞笑的节目要少看,要带着一定的目标去看,这样收获会更大。让我们通过电视这个小窗口,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吧!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价的有效性,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一、 提倡积极性评价,反对消极性评价  [案例]《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片段  师:下面这一段,老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平时很少举手读书的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位满脸通红的男生在大家的目光和语言的提醒下站了起来)你能站起来,已经告诉老师你是个勇敢的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公心,从而温暖自己心灵的。  一、 在“同”与“不同”之间看出祁黄羊的公心  ▲举荐杀父仇人解狐时,“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时,“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呢?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让学生主动质疑。  一、 课前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课文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如课文的生字、新词、词语的理解、文章作者、写作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等。这些,学生借助工具书或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都能顺利解决。  二、 课堂质疑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材所要达到的语文知识技能、感悟品评等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