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小小的屏幕带给人们知识和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人喜欢看电视,小学生更成为电视迷,有许多孩子因看电视成瘾而耽误了学习,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因此三令五申禁止他们看电视。这种“堵”的方法我觉得并不明智,何不用“疏导”的方式引领学生正确地去看电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看电视,学语文”的活动。
一、 从字幕中识字觅词,积读写之功底
我引导学生在欣赏电视节目时,不忘拿本本子,记下你所认识的新字好词或妙句,记下你的收获,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第二天在读写时间里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口,也通过下方出现的字幕,不仅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汉字,同时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了新的汉字,积累了佳词妙句。特别是观看新《三国》等古典名篇,阅读下面的字幕对学生古文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天交流时,学生的本子上不仅有新学的汉字,还有一些成语、名言或警句,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给学生一片沃土吧,让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挖掘语言文字的精妙,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 从新闻中学话炼意,看天下之大事
收看新闻联播便是获取天下信息的快捷途径,何况从此栏目中,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新闻写作有自己的规范,语言要简洁、内容要真实、标题要新颖、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引导学生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注意主持人是如何概括的,然后在班级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可以是班级新闻、校园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新闻。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体验了当播音员的快乐与不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句意的能力得到锤炼,同时也端正了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再次,新闻联播的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乃至山川风物等,信息容量十分丰富,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占领无限的空间,获得许多课本中乃至课堂中所没有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感知了天下大事。
三、 从广告中品词赏句,悟文化之精深
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在生厌的同时是否看到了它蕴藏的语文信息?好的广告用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彰显着文化的魅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如我们熟知的联想公司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一广告词运用的是谐音双关和设问。在暑假期间,我布置学生“品经典广告语”的作业。要求学生先搜集电视广告语50条,给广告分类,想想这则广告好在哪里。如果遇到广告词中有篡改成语的现象,请将正确的成语抄写三遍,理解成语的原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搜集了很多有意思的广告语。如:稻花香酒广告词:浓浓三峡情,滴滴稻花香(对偶)。舒肤佳广告词: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拟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广告语的创作方法,也自行创编宣传用语或交通法则用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待学生对黄山的特点有了较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为黄山创编广告词。几分钟之后学生开始了展示:“游‘天下第一奇山’,赏‘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名满大下,邀君共赏,快事一桩!”“迎客松,你伸出的枝干是你热情的邀请:快来黄山游玩吧!”“黄山是个好地方,山、石、云、泉不一般,不来你一定会后悔的!”
四、 从影视中细察慢悟,感形象之鲜明
小学生对电视剧情有独钟,电视剧的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再加上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难怪小学生喜欢!“兴趣——知识——技能——应用——创造”,这是学习的良性过程。如何将学生对电视剧的喜爱层层转化,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地发挥智慧呢?我觉得有组织地开展对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进行看、说、评、议、写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如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第一天观看新《三国》电视剧中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观察演员的精彩表演,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影视剧来说说人物张飞的性格特征,要求用词语或语句来叙述,然后再评价这位演员演得如何,有没有将张飞的性格暴躁、做事鲁莽的特点演绎出来。学生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到位:文章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若不肯来,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了来”;还通过他的行动表现了出来,刘备三兄弟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正逢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有打扰孔明先生,但张飞一把大火惊醒了孔明,由此可见张飞的性急难耐;演员也将张飞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魁梧的身材、黑黑的脸庞、满脸的胡须、浓重的粗眉、一双豹子眼、说话响如洪钟、走路横冲直撞,一位莽汉形象伫立在眼前。根据学生的问答其他的学生再议一议,补充自己的观点。由此学生说的训练得到了落实,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学生通过看、说、议、评、写的活动,更深刻地感知了人物鲜明的形象,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 从经典中广纳博取,集思想之精髓
电视中有许多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这种节目融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哲理性于一体,我们将这种栏目称为“经典栏目”。如“百家讲坛”栏目,组织学生集体收看,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吸收古人思想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小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电视传媒已越来越注重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元宵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到来之际,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节日晚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搜集、整理、朗诵与节日有关的诗词美文,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而“电视散文”“子午书简”等栏目,更是学生最直观、易学的“语言课堂”。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节目,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尤其是文质兼美的颁奖词让人无法忘怀。同学们有意识地朗读背诵这些优美的颁奖词,不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同时也能被获奖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电视栏目如春雨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给我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看“人与自然”令我们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过“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我们可以静观世界,感悟人生。
通过看电视去学习语文,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到适时适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内容要有选择,纯粹娱乐搞笑的节目要少看,要带着一定的目标去看,这样收获会更大。让我们通过电视这个小窗口,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吧!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一、 从字幕中识字觅词,积读写之功底
我引导学生在欣赏电视节目时,不忘拿本本子,记下你所认识的新字好词或妙句,记下你的收获,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第二天在读写时间里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口,也通过下方出现的字幕,不仅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汉字,同时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了新的汉字,积累了佳词妙句。特别是观看新《三国》等古典名篇,阅读下面的字幕对学生古文的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天交流时,学生的本子上不仅有新学的汉字,还有一些成语、名言或警句,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给学生一片沃土吧,让他们用自己的慧眼去挖掘语言文字的精妙,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 从新闻中学话炼意,看天下之大事
收看新闻联播便是获取天下信息的快捷途径,何况从此栏目中,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新闻写作有自己的规范,语言要简洁、内容要真实、标题要新颖、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引导学生在观看电视新闻时,注意主持人是如何概括的,然后在班级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可以是班级新闻、校园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新闻。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体验了当播音员的快乐与不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句意的能力得到锤炼,同时也端正了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再次,新闻联播的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乃至山川风物等,信息容量十分丰富,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占领无限的空间,获得许多课本中乃至课堂中所没有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感知了天下大事。
三、 从广告中品词赏句,悟文化之精深
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在生厌的同时是否看到了它蕴藏的语文信息?好的广告用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彰显着文化的魅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如我们熟知的联想公司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一广告词运用的是谐音双关和设问。在暑假期间,我布置学生“品经典广告语”的作业。要求学生先搜集电视广告语50条,给广告分类,想想这则广告好在哪里。如果遇到广告词中有篡改成语的现象,请将正确的成语抄写三遍,理解成语的原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搜集了很多有意思的广告语。如:稻花香酒广告词:浓浓三峡情,滴滴稻花香(对偶)。舒肤佳广告词: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拟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广告语的创作方法,也自行创编宣传用语或交通法则用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待学生对黄山的特点有了较深的感受后,引导学生为黄山创编广告词。几分钟之后学生开始了展示:“游‘天下第一奇山’,赏‘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名满大下,邀君共赏,快事一桩!”“迎客松,你伸出的枝干是你热情的邀请:快来黄山游玩吧!”“黄山是个好地方,山、石、云、泉不一般,不来你一定会后悔的!”
四、 从影视中细察慢悟,感形象之鲜明
小学生对电视剧情有独钟,电视剧的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再加上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难怪小学生喜欢!“兴趣——知识——技能——应用——创造”,这是学习的良性过程。如何将学生对电视剧的喜爱层层转化,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地发挥智慧呢?我觉得有组织地开展对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进行看、说、评、议、写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如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第一天观看新《三国》电视剧中的《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观察演员的精彩表演,第二天课堂上让学生结合影视剧来说说人物张飞的性格特征,要求用词语或语句来叙述,然后再评价这位演员演得如何,有没有将张飞的性格暴躁、做事鲁莽的特点演绎出来。学生观察得很细致,说得也很到位:文章通过他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若不肯来,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了来”;还通过他的行动表现了出来,刘备三兄弟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正逢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没有打扰孔明先生,但张飞一把大火惊醒了孔明,由此可见张飞的性急难耐;演员也将张飞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魁梧的身材、黑黑的脸庞、满脸的胡须、浓重的粗眉、一双豹子眼、说话响如洪钟、走路横冲直撞,一位莽汉形象伫立在眼前。根据学生的问答其他的学生再议一议,补充自己的观点。由此学生说的训练得到了落实,最后再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学生通过看、说、议、评、写的活动,更深刻地感知了人物鲜明的形象,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 从经典中广纳博取,集思想之精髓
电视中有许多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这种节目融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哲理性于一体,我们将这种栏目称为“经典栏目”。如“百家讲坛”栏目,组织学生集体收看,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吸收古人思想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小学生的眼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电视传媒已越来越注重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元宵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到来之际,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节日晚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搜集、整理、朗诵与节日有关的诗词美文,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而“电视散文”“子午书简”等栏目,更是学生最直观、易学的“语言课堂”。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节目,让无数观众记忆犹新,尤其是文质兼美的颁奖词让人无法忘怀。同学们有意识地朗读背诵这些优美的颁奖词,不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同时也能被获奖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电视栏目如春雨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给我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看“人与自然”令我们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过“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我们可以静观世界,感悟人生。
通过看电视去学习语文,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的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做到适时适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内容要有选择,纯粹娱乐搞笑的节目要少看,要带着一定的目标去看,这样收获会更大。让我们通过电视这个小窗口,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吧!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