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建筑工地为了抢工期、完成任务,往往把施工工序搞乱,为以后的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现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说明,土建工程中的轨道梁未在土建施工中完成,而是放在设备安装时来做。经过实地安装考察发现以下问题:①现场的输煤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阶段,存在交叉作业危险。②安装位置较高,需要二次搭设满堂脚手架。③安装空间狭窄,整段轨道梁无法运到施工现场。④结构梁单位重量较大,运输及吊装较为困难。
关键词:轨道梁 高强螺栓 动载荷 静载荷
某国有企业的建设工程处于完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家承包单位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作业中,输煤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阶段,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交叉作业问题,建议施工时准备两处施工现场,当第一处施工现场出现交叉作业时,马上启用第二处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减少交叉施工作业带来的延误工期问题,为施工方能按期、保质完成该工程做准备。
1 轨道梁解体、安装后再连接的强度校核
轨道梁的安装位置较高且安装空间狭窄、结构梁单位重量较大,运输及吊装较为困难,为了便于搬运和吊装,结合安装部多年安装经验和技术部针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数据校核,确定该施工方案,及把钢梁按相邻两节点的距离解体,解体后的钢梁自重减轻了、运输安装方便了,接口处放在节点处,两侧分别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且接口打坡口后焊接,确保连接处安全可靠。
1.1 连接方式 3吨轨道梁,使用直径20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2个高强螺栓。5吨钢梁,使用直径20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4个高强螺栓。10吨钢梁,使用直径24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4个高强螺栓。
1.2 高强螺栓的抗剪切力计算 设计参数:①最大额定起重量:3t、5t、1t;②小车运行速度:10米/分;③工作级别:M3以下;④动载荷:1.1倍的额载;⑤静载荷:1.25倍的额载;⑥其他载荷:0.5t。
查设计手册得,8.8级高强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为800N/mm2,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1.2.1 校核3吨钢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3000kg,动载时为3300kg。静载荷时为375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42500N。
连接处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0mm,两根。
截面面积A=314mm2。
由公式σ=F/A得:
=42500/314
=135.35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135.35N/mm2。
那么两根的拉伸应力为67.67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9.5倍。
1.2.2 校核5吨轨道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为5000kg,动载时为5500kg。静载荷时为625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67500N。
连接处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0mm,四根。
截面面积A=314mm2。
由公式σ=F/A得:
=67500/314
=215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215N/mm2。
那么四根的拉伸应力为54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11.9倍。
1.2.3 校核10吨轨道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为10000kg,动载时为11000kg。静载荷时为1250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130000N。
图纸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4mm。
截面面积A=452mm2
由公式σ=F/A得:
=130000/452
=287.6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287.6N/mm2。
那么四根的拉伸应力为71.9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8.9倍。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最大拉伸应力和最大抗屈服应力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 N/mm2。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满足使用要求。
1.3 连接处的焊接要求 轨道梁悬挂除铁器,电动葫芦等设备且设备在轨道梁上运行,为了保证设备在通过连接处不受卡阻,轨道梁连接处双侧开X型坡口并进行双面焊接来保证其强度,焊接后轮踏面要用磨光机打磨平整,保证运行机构顺利通行。
2 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安装位置高,安装空间狭窄,安装物单位重量较大,运输及吊装较为困难的复杂施工场所,解体后的轨道梁自重减轻了、运输安装方便了,接口处的高强螺栓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接口处的焊接要求,能够满足平时运行机构的碾压要求,采用此方法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实际的工程安装需要。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起重机设计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
[3]JB/T9008.1,钢丝绳电动葫芦形式和基本参数[S].
[4]GB783-87,起重机最大起重系列[S].
[5]GB/T1440-93,通用桥式起重机[S].
[6]GB3811-83,起重机设计归规范[S].
[7]GB50250-2001,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8]GB50135-2006,钢结构设计规范[S].
关键词:轨道梁 高强螺栓 动载荷 静载荷
某国有企业的建设工程处于完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家承包单位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作业中,输煤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阶段,在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交叉作业问题,建议施工时准备两处施工现场,当第一处施工现场出现交叉作业时,马上启用第二处施工现场。这样可以减少交叉施工作业带来的延误工期问题,为施工方能按期、保质完成该工程做准备。
1 轨道梁解体、安装后再连接的强度校核
轨道梁的安装位置较高且安装空间狭窄、结构梁单位重量较大,运输及吊装较为困难,为了便于搬运和吊装,结合安装部多年安装经验和技术部针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数据校核,确定该施工方案,及把钢梁按相邻两节点的距离解体,解体后的钢梁自重减轻了、运输安装方便了,接口处放在节点处,两侧分别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且接口打坡口后焊接,确保连接处安全可靠。
1.1 连接方式 3吨轨道梁,使用直径20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2个高强螺栓。5吨钢梁,使用直径20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4个高强螺栓。10吨钢梁,使用直径24mm长度80mm的8.8级高强螺栓,每处节点安装4个高强螺栓。
1.2 高强螺栓的抗剪切力计算 设计参数:①最大额定起重量:3t、5t、1t;②小车运行速度:10米/分;③工作级别:M3以下;④动载荷:1.1倍的额载;⑤静载荷:1.25倍的额载;⑥其他载荷:0.5t。
查设计手册得,8.8级高强螺栓的公称抗拉强度为800N/mm2,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1.2.1 校核3吨钢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3000kg,动载时为3300kg。静载荷时为375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42500N。
连接处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0mm,两根。
截面面积A=314mm2。
由公式σ=F/A得:
=42500/314
=135.35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135.35N/mm2。
那么两根的拉伸应力为67.67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9.5倍。
1.2.2 校核5吨轨道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为5000kg,动载时为5500kg。静载荷时为625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67500N。
连接处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0mm,四根。
截面面积A=314mm2。
由公式σ=F/A得:
=67500/314
=215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215N/mm2。
那么四根的拉伸应力为54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11.9倍。
1.2.3 校核10吨轨道梁连接处的强度。该钢梁上额载为10000kg,动载时为11000kg。静载荷时为12500kg,其它载荷为500kg。
最大载荷合计F=130000N。
图纸选材为8.8级高强螺栓,直径为24mm。
截面面积A=452mm2
由公式σ=F/A得:
=130000/452
=287.6N/mm2
单根螺栓的拉伸应力为287.6N/mm2。
那么四根的拉伸应力为71.9N/mm2。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N/mm2。
其安全系数为8.9倍。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最大拉伸应力和最大抗屈服应力远小于公称抗拉强度800N/mm2和公称屈服强度为640 N/mm2。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满足使用要求。
1.3 连接处的焊接要求 轨道梁悬挂除铁器,电动葫芦等设备且设备在轨道梁上运行,为了保证设备在通过连接处不受卡阻,轨道梁连接处双侧开X型坡口并进行双面焊接来保证其强度,焊接后轮踏面要用磨光机打磨平整,保证运行机构顺利通行。
2 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安装位置高,安装空间狭窄,安装物单位重量较大,运输及吊装较为困难的复杂施工场所,解体后的轨道梁自重减轻了、运输安装方便了,接口处的高强螺栓的连接强度可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接口处的焊接要求,能够满足平时运行机构的碾压要求,采用此方法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实际的工程安装需要。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起重机设计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
[3]JB/T9008.1,钢丝绳电动葫芦形式和基本参数[S].
[4]GB783-87,起重机最大起重系列[S].
[5]GB/T1440-93,通用桥式起重机[S].
[6]GB3811-83,起重机设计归规范[S].
[7]GB50250-2001,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8]GB50135-2006,钢结构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