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什么》《武侠风》《惊艳的穿着》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放什么
  小明不会做家务活。这天,他发微博求助:“蛋炒饭是先放蛋还是先放饭?”回复者众多。20分钟后,小明又发了条微博:“我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先放的蛋,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要先放油?现在我的锅都黑了……”
  武侠风
  中午我到一个充满武侠风的饭馆吃饭,那里的菜味道一般,但比较有特色。店里管顾客叫“客官”,管服务员叫“小二”,菜名也带着武侠风,比如“红烧鹅掌”叫“降龙十八掌”,“羊肉煲”叫“九阳神功”……
  我在吃“九阳神功”这道菜的时候,看到一只蟑螂在桌子上跑来跑去。我生气地叫小二过来,小二一见连声高呼:“有刺客!”
  惊艳的穿着
  一位著名詩人的妻子穿着一套华丽的晚礼服出现在宴会上,艳惊四座。
  有人对诗人赞赏地说:“太棒了,您太太今天的装扮简直就像一首诗!”
  诗人摇头答道:“岂止是一首诗,足足花了我半部诗集的稿费!”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功用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为例,介绍该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重点分析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的做法以及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及路径选择。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6-0009-05 
期刊
摘 要: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课题组把参与了旅游发展的民族村寨作为调研对象,对旅游刚刚起步的彭家寨进行了民族景观认同调查。通过分析总结,概括出人们对民族村寨景观的五种认同观念,以此作为村寨后期发展的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景观;认同;彭家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6-00
期刊
“你快走开,我们不和小女孩玩!”罗伊斯大声笑着,故意皱起眉头,做出一副厌恶的表情说。围观的小伙伴们顿时哄笑起来。克里斯蒂摸了摸一头金色的长发,又一次无奈地辩解:“我不是小女孩。”可在小伙伴们的尖叫声中,他的声音却是那么无力,最后克里斯蒂只好低下头,默默地走出人群。  两年半前,克里斯蒂只有六岁,一直很喜欢剪短发的他突然开始抗拒剪头发。好几次,理发师的剪刀几乎落到了克里斯蒂的头上,他却双手紧紧地抱着
期刊
大刘出了名的小气,他在小区旁边开了家小饭馆,碰上邻居来吃饭消费什么的,从来不打折。因为大刘不懂变通,慢慢地和街坊邻里走得远了,捧场的人不多,生意自然就萧条下来了。为此,妻子没少和大刘闹矛盾,一来二去,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这天,大刘因胃部不适去医院检查身体。经过一番检查,被怀疑是胃癌。大刘心里很难受,经过一番考虑,他决定对妻子先隐瞒病情。  这天,大刘看见邻居大胖带着几个朋友在街上找饭店。大刘一改
期刊
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的老婆有一天突然好奇地问我:“你看现在的电视剧,一到最后男女主角结婚了,电视剧就大结局了,这说明啥?”  我思考了一下,淡淡地说:“这说明,只要一结婚,后面就没戏了。”
期刊
摘 要:在此次访谈中,崔延虎教授针对目前国内生态人类学发展的历程、困境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他指出,我国生态人类学正在成为人类学中的热门分支学科,尤其在生态建设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后,但是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建设、实际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未来应在本土理论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跨学科建设、研究视角转变以及实际应用等五个方面研究进一步努力。此外,新疆作为一个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叠区域,
期刊
在敢壮山方圆百里的田阳及邻县农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壮族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动物只能生吃。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荒郊野外。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在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大火。传说这是玉帝派雷公把烟火
期刊
摘 要:土家族是民族文化极为丰富,端公所代表的巫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端公的生成有特定的“师徒传承”机制。端公常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宗教仪式实现其驱鬼辟邪、医治伤病的目标,展示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媒介、心理慰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文化功能。  关键词:土家族;端公;仪式实践;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A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6-0005-05
期刊
老婆:“亲爱的,你觉得俺的皮肤咋样?”  老公:“亲爱的,你的皮肤很像豆制品!”  老婆:“哦,怎么说?”  老公:“当年像豆腐脑儿,现在像豆腐皮儿,不久的将来像豆腐渣儿。”  老婆:“……”
期刊
摘 要:噶玛兰族的香蕉丝编织工艺在1960年代末期逐步走向式微,1980年代初期已然断层。1990年代中期,噶玛兰族在困难重重的“复名”过程中,为展现本族群文化元素,凭着记忆重新摸索传统工艺技法,透过妇女工艺师操作传统地织机在台湾各地展演,以此宣示噶玛兰族的存在。2002年噶玛兰族“正名”成功,新社部落展开香蕉丝工艺的传承扎根工作,2006年正式成立“Lalaban新社香蕉丝工坊”,作为传承与研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