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90后、0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漫,常常把自拍当成艺术……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他们为什么不想长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也有不少人笑着说“不想长大就意味着长大了”。是的,成长的路上,有人想快快长大,觉得“长大的感觉真好”,也有人“不想长大”,觉得“长大了烦恼就多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学会用金钱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了;学会了用利益来衡量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趣也就不复存在了:纯真和稚趣都没有了的时候,一个人就可怕地长大了。写好这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审题时,不要偏离中心。粗略地阅读材料,很容易把“成长”、“责任”等当作写作的中心,这就是审题发生了偏差,窥斑而忘全豹,忽略材料整体。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材料中的社会调查是针对“不想长大”而发表的不同看法。所以,关键词应该锁定为“不想长大”。当然,也可以反面立意,比如“拒绝长大,让童真到永远”、“长大也是一种责任”、“学会长大,学会去感受不同的生活”等。
二是构思时,学会细化中心。“不想长大”是一个宽泛的话题,需要我们进行分解,比如可以讲述一下“不想长大”的几个生活故事:喜欢非主流的自拍,虽然爸爸妈妈说这是小孩子才玩的;爱戴着耳机,不管外面喧闹的世界;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疯玩。比如可以剖析“不想长大”的深层原因:不想失去童年;需要遵守太多所谓的“社会准则”。
让生命活出弹性与个性(议论文)
刘华芙
来自90后、00后“不想长大”的心声,犹如一石激起舆论的千层浪。理解的人欣赏我们“对童话的憧憬”,批评的人愤懑我们“对责任的逃避”。于我而言,“不想长大”未尝不是一种体现生命的弹性、释放自我的个性化活法。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生命的弹性,人生的某一阶段中时而缀饰着另一阶段的特征,如朝气蓬勃的我们,也会流露对童稚的依恋和模仿。生命本该如一汪泉水,以这些变化丰富,灵动着自我;若中年人仅存深沉,老年人只余疲颓,那么生命將硬脆干瘪,很容易被生活的重压压折、风化。卖萌扮嫩,看动画片是我们面对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时舒缓自我,释放压力的应对之道,既然老年人“老顽童”的天真,“夕阳红”的青春能被鼓舞,那为什么不能接纳我们的“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的心声也许与传统认知中青年的形象定位不符,却正是演绎我们个性化的表达。“青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将用自己宽厚的脊梁支撑起天地,他们脸上有镌刻风霜也不能卷走的坚毅……”当流传许久的想象图景与现代青年的自我表达发生冲突时,定势思维制约着大家,促使大家排挤自己所不习惯,暂无法理解的事物,甚至打上“怪异”的标签。但“不想长大”仅是一种真诚的心声,一种不同的活法,在标榜“开放”与“包容”的今日,也需得到平等的对待。我们不仅要追求人的个性化发展,也应尊重个体的个性化表达。社会需要自由的空气,而这首先应来源于表达的自由与被尊重。
批评者担忧追求“不想长大”之时放弃责任,但追求童真与释放就意味着倒退和躲避么?“不想长大”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事实上,留心观察便能看到我们在卖萌之余的努力和奋斗。
“不想长大”的心声,应当被尊重。别让生命被标签化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弹性和个性。
这是一篇观点犀利见解独到的议论文佳作。在考生看来,“不想长大” 是一种“体现生命的弹性、释放自我的个性化活法”,是一种群体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接纳,这样的心声,更应该得到尊重。文章行文思路清晰,论述结构严谨。
长大是一把双刃剑(散文)
李 颖
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
——题记
恍惚间,我已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看着照片上笑得正开心的我,不禁有种茫然的感觉。好怀念那些长满青草,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个时候,带着满脸的幼稚,对着蔚蓝的天空,看着朵朵飘过的云儿,感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急切地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似乎长大便可以拥有一切。
长大了,红色夕阳不再显得那样金灿灿,也许是多了一层深深的眷顾和不厌其烦的等待;天空中已经没有鸟儿自由地飞过了,也许是少了一点时间仰望天空。曾几何时,对着窗外望月而思,也终于知道,原来大人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烦恼,有着太多的失望。
有人说:“当一个孩子能分辨出一个玻璃弹比一块石头贵重的时候,他就已经悲壮地长大了。”这句话带有一点悲伤的情怀,但我还是默默点头承认了。带着幼稚的思想,带着还未成熟的脸庞,当然还带着一些似乎可以叛逆的心理,我们步入了艰苦的初三学习生涯。相比初一、初二的学习生活,我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为毕业班嘛,毕竟是人生拼搏进取的重要关头。在学习这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会加快步伐,奋勇争先。
有时候也好想回到从前,诗也简单,梦也简单。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现实所乱。整天把大把大把的时光浪费在梦想里。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寂寞和孤独感。现在想着儿时的梦,会觉得很甜很甜。可有谁知,接踵而至的是原来不知道的烦恼。
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刺痛你的同时,也教会了你如何坚强,如何忍让,如何在孤独的环境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长大了,我不会为一次摔倒跑到妈妈面前哭泣,我懂得,在什么地方倒下就应该在什么地方站起;长大了,我不会为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在别人面前走来走去,我懂得,人最美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长大了,我不会为一次侥幸的成绩窃喜,我懂得,人生的辉煌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令我怀念,更令我喜欢!
“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刺痛你的同时,也教会了你如何堅强,如何忍让,如何在孤独的环境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多么睿智的语言,多么富有思想的句子,让人觉得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作文。文章语言优美,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素材卡片
-名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假设你担心年轻的一代会变成什么,答案是他们会继续成长,并且开始担忧更年轻的一代。
——罗杰·艾伦
要是每一个孩子的诗情画意都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鼓励,从而取得健康的成长,那世界将成为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世界。
——殷庆功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经常由于心理的阴影,会致使变态的偏差。这类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敌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固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由于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珠玑-
“拒绝成长”表现了我们对残酷社会环境的抗争,对纯真赤子之心的捍卫。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将孩童时的纯真打得粉碎。对责任的承担也并非要以消耗人本性中的善作为代价。“小悦悦事件”中一位母亲阻止孩子上前施救的一拉令人心寒,小学生为环卫工人送水被指作秀令人心酸——在社会的催化下,儿时的善良被利用,儿时的纯真被指责。我们拒绝成长,是对“生命纯真地开始,庸俗地结束”的有力反抗;是拒绝生命成为一个个罐头,拒绝变得势利自私的表现;也是对社会善良之心苏醒的呼唤。(选自习作《拒绝成长》)
面对过去的照片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我挥去了一些,而又留下了一些,挥去的是在蓝天翱翔的童年美梦,留下的是在大地耕耘的青春足迹。长大了,少了一份沉浸在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时的快乐,多了一份为父母准备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的思索;长大了,少了一份对妈妈怀抱的偎依,多了一份尝试自己思考的独立;长大了,失去了一份儿时在别人掩护下的退缩,多了一份迈向光明的力量和勇气。风雨中,幼小的青芽成长着,又是风雨如故,开了花的它仍然在长大!(选自习作《芽》)
-故事-
窦靖童:我不想长大
窦靖童是著名歌手王菲的女儿。当她带着首张个人原创专辑在北京举办首场新歌分享会时,主持人称她和妈妈王菲一样惜字如金,她迅速回应称“我比她好一点吧”,对于“全华语歌坛都在等着你长大”这样的赞美,她在现场称自己肉身长大了,但想法上还想保持做一个小孩子,“这句话有点……别等了,就这样吧,因为我觉得永远等不到了,我不是很想长大。”在首唱会结束后的采访中窦靖童对于“不想长大”补充解释道,“因为大家总是说到这句话,所以我今天就这么回答了。其实不想长大是说我想一直留着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单纯干净的状态。”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90后、0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漫,常常把自拍当成艺术……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他们为什么不想长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也有不少人笑着说“不想长大就意味着长大了”。是的,成长的路上,有人想快快长大,觉得“长大的感觉真好”,也有人“不想长大”,觉得“长大了烦恼就多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玻璃球贵重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学会用金钱衡量事物的那一天,内心圣洁的纯真就没有了;学会了用利益来衡量人际关系的那一刻,无邪的稚趣也就不复存在了:纯真和稚趣都没有了的时候,一个人就可怕地长大了。写好这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审题时,不要偏离中心。粗略地阅读材料,很容易把“成长”、“责任”等当作写作的中心,这就是审题发生了偏差,窥斑而忘全豹,忽略材料整体。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材料中的社会调查是针对“不想长大”而发表的不同看法。所以,关键词应该锁定为“不想长大”。当然,也可以反面立意,比如“拒绝长大,让童真到永远”、“长大也是一种责任”、“学会长大,学会去感受不同的生活”等。
二是构思时,学会细化中心。“不想长大”是一个宽泛的话题,需要我们进行分解,比如可以讲述一下“不想长大”的几个生活故事:喜欢非主流的自拍,虽然爸爸妈妈说这是小孩子才玩的;爱戴着耳机,不管外面喧闹的世界;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疯玩。比如可以剖析“不想长大”的深层原因:不想失去童年;需要遵守太多所谓的“社会准则”。
让生命活出弹性与个性(议论文)
刘华芙
来自90后、00后“不想长大”的心声,犹如一石激起舆论的千层浪。理解的人欣赏我们“对童话的憧憬”,批评的人愤懑我们“对责任的逃避”。于我而言,“不想长大”未尝不是一种体现生命的弹性、释放自我的个性化活法。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生命的弹性,人生的某一阶段中时而缀饰着另一阶段的特征,如朝气蓬勃的我们,也会流露对童稚的依恋和模仿。生命本该如一汪泉水,以这些变化丰富,灵动着自我;若中年人仅存深沉,老年人只余疲颓,那么生命將硬脆干瘪,很容易被生活的重压压折、风化。卖萌扮嫩,看动画片是我们面对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时舒缓自我,释放压力的应对之道,既然老年人“老顽童”的天真,“夕阳红”的青春能被鼓舞,那为什么不能接纳我们的“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的心声也许与传统认知中青年的形象定位不符,却正是演绎我们个性化的表达。“青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将用自己宽厚的脊梁支撑起天地,他们脸上有镌刻风霜也不能卷走的坚毅……”当流传许久的想象图景与现代青年的自我表达发生冲突时,定势思维制约着大家,促使大家排挤自己所不习惯,暂无法理解的事物,甚至打上“怪异”的标签。但“不想长大”仅是一种真诚的心声,一种不同的活法,在标榜“开放”与“包容”的今日,也需得到平等的对待。我们不仅要追求人的个性化发展,也应尊重个体的个性化表达。社会需要自由的空气,而这首先应来源于表达的自由与被尊重。
批评者担忧追求“不想长大”之时放弃责任,但追求童真与释放就意味着倒退和躲避么?“不想长大”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事实上,留心观察便能看到我们在卖萌之余的努力和奋斗。
“不想长大”的心声,应当被尊重。别让生命被标签化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弹性和个性。
这是一篇观点犀利见解独到的议论文佳作。在考生看来,“不想长大” 是一种“体现生命的弹性、释放自我的个性化活法”,是一种群体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接纳,这样的心声,更应该得到尊重。文章行文思路清晰,论述结构严谨。
长大是一把双刃剑(散文)
李 颖
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
——题记
恍惚间,我已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看着照片上笑得正开心的我,不禁有种茫然的感觉。好怀念那些长满青草,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个时候,带着满脸的幼稚,对着蔚蓝的天空,看着朵朵飘过的云儿,感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急切地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似乎长大便可以拥有一切。
长大了,红色夕阳不再显得那样金灿灿,也许是多了一层深深的眷顾和不厌其烦的等待;天空中已经没有鸟儿自由地飞过了,也许是少了一点时间仰望天空。曾几何时,对着窗外望月而思,也终于知道,原来大人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烦恼,有着太多的失望。
有人说:“当一个孩子能分辨出一个玻璃弹比一块石头贵重的时候,他就已经悲壮地长大了。”这句话带有一点悲伤的情怀,但我还是默默点头承认了。带着幼稚的思想,带着还未成熟的脸庞,当然还带着一些似乎可以叛逆的心理,我们步入了艰苦的初三学习生涯。相比初一、初二的学习生活,我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为毕业班嘛,毕竟是人生拼搏进取的重要关头。在学习这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会加快步伐,奋勇争先。
有时候也好想回到从前,诗也简单,梦也简单。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现实所乱。整天把大把大把的时光浪费在梦想里。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寂寞和孤独感。现在想着儿时的梦,会觉得很甜很甜。可有谁知,接踵而至的是原来不知道的烦恼。
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刺痛你的同时,也教会了你如何坚强,如何忍让,如何在孤独的环境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长大了,我不会为一次摔倒跑到妈妈面前哭泣,我懂得,在什么地方倒下就应该在什么地方站起;长大了,我不会为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在别人面前走来走去,我懂得,人最美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长大了,我不会为一次侥幸的成绩窃喜,我懂得,人生的辉煌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令我怀念,更令我喜欢!
“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长大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刺痛你的同时,也教会了你如何堅强,如何忍让,如何在孤独的环境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多么睿智的语言,多么富有思想的句子,让人觉得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作文。文章语言优美,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素材卡片
-名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假设你担心年轻的一代会变成什么,答案是他们会继续成长,并且开始担忧更年轻的一代。
——罗杰·艾伦
要是每一个孩子的诗情画意都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鼓励,从而取得健康的成长,那世界将成为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世界。
——殷庆功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经常由于心理的阴影,会致使变态的偏差。这类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敌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固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由于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珠玑-
“拒绝成长”表现了我们对残酷社会环境的抗争,对纯真赤子之心的捍卫。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将孩童时的纯真打得粉碎。对责任的承担也并非要以消耗人本性中的善作为代价。“小悦悦事件”中一位母亲阻止孩子上前施救的一拉令人心寒,小学生为环卫工人送水被指作秀令人心酸——在社会的催化下,儿时的善良被利用,儿时的纯真被指责。我们拒绝成长,是对“生命纯真地开始,庸俗地结束”的有力反抗;是拒绝生命成为一个个罐头,拒绝变得势利自私的表现;也是对社会善良之心苏醒的呼唤。(选自习作《拒绝成长》)
面对过去的照片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我挥去了一些,而又留下了一些,挥去的是在蓝天翱翔的童年美梦,留下的是在大地耕耘的青春足迹。长大了,少了一份沉浸在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时的快乐,多了一份为父母准备什么样的生日礼物的思索;长大了,少了一份对妈妈怀抱的偎依,多了一份尝试自己思考的独立;长大了,失去了一份儿时在别人掩护下的退缩,多了一份迈向光明的力量和勇气。风雨中,幼小的青芽成长着,又是风雨如故,开了花的它仍然在长大!(选自习作《芽》)
-故事-
窦靖童:我不想长大
窦靖童是著名歌手王菲的女儿。当她带着首张个人原创专辑在北京举办首场新歌分享会时,主持人称她和妈妈王菲一样惜字如金,她迅速回应称“我比她好一点吧”,对于“全华语歌坛都在等着你长大”这样的赞美,她在现场称自己肉身长大了,但想法上还想保持做一个小孩子,“这句话有点……别等了,就这样吧,因为我觉得永远等不到了,我不是很想长大。”在首唱会结束后的采访中窦靖童对于“不想长大”补充解释道,“因为大家总是说到这句话,所以我今天就这么回答了。其实不想长大是说我想一直留着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单纯干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