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些知识对其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生活化设计的实施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使我们的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从生活体验出发,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是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成功课堂不可缺少的前奏。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当学生发现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时,会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巴西》这节课导入中我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世界杯足球赛导入新课,耳熟能详的足球明星,娴熟高超的桑巴足球,让学生感受独特足球文化,自然的引入巴西文化中融合了欧洲葡萄牙、西班牙的文化及非洲黑人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殖民主义给巴西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二、运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新课程要求我们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拓展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来解决地理问题。
1、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解释地理现象
七年级学生首先接触的地理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地球与地图》,尤其是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抽象,很难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掌握四季成因的重点。在教学中讲述昼夜长短变化时,我先通过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在一年中夏季正午的太阳高,冬季太阳高度低;夏季时白昼长,黑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学校旗杆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这些都是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在地理课堂中把生活中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可度。
2、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设计地理问题
地理问题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同时问题设计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有效教学》这本书中提到,如果想让提问有效:“提出的问题既要基于教学目标,更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个认知水平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大陆气温低。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夏季在海边游泳时在海水里和脚踩在沙滩上哪一温度更高?”学生回答沙滩的温度高,海水里比较凉快?教师总结:夏季时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那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补问:“用家里的微波炉加热面包和一杯牛奶哪一个热更快”,学生会得出面包热的快,牛奶热得慢,教师总结。同理,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导致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夏有较大差异。通过教师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的设计,解决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三、从生活出发,把地理规律和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学在选择上要坚持提供给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在《巴西》这节内容中,讲述巴西地形时学生很容易从图中读出巴西地形由两部分组成: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最适宜人居住,但巴西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巴西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原始雨林茂密,不适宜人们居住与发展,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大气成份等作用,不仅不能随便砍伐,而且应该保护,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假期旅游,设置选择合适的旅行路线方案,掌握我国的交通路线分布就大有裨益。我们到一个旅游景点,如何看导游地图,就坚持“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可以介绍给学生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如在野外可以通过立竿见影的方式辨别方向,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更多的还要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把生活现象、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融入课堂,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崔允漷《有效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使我们的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从生活体验出发,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是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个成功课堂不可缺少的前奏。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当学生发现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时,会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巴西》这节课导入中我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世界杯足球赛导入新课,耳熟能详的足球明星,娴熟高超的桑巴足球,让学生感受独特足球文化,自然的引入巴西文化中融合了欧洲葡萄牙、西班牙的文化及非洲黑人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殖民主义给巴西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二、运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新课程要求我们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拓展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来解决地理问题。
1、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解释地理现象
七年级学生首先接触的地理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地球与地图》,尤其是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抽象,很难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掌握四季成因的重点。在教学中讲述昼夜长短变化时,我先通过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在一年中夏季正午的太阳高,冬季太阳高度低;夏季时白昼长,黑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学校旗杆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这些都是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在地理课堂中把生活中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可度。
2、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设计地理问题
地理问题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同时问题设计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前提。《有效教学》这本书中提到,如果想让提问有效:“提出的问题既要基于教学目标,更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个认知水平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大陆气温低。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夏季在海边游泳时在海水里和脚踩在沙滩上哪一温度更高?”学生回答沙滩的温度高,海水里比较凉快?教师总结:夏季时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那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补问:“用家里的微波炉加热面包和一杯牛奶哪一个热更快”,学生会得出面包热的快,牛奶热得慢,教师总结。同理,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导致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夏有较大差异。通过教师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的设计,解决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三、从生活出发,把地理规律和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学在选择上要坚持提供给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在《巴西》这节内容中,讲述巴西地形时学生很容易从图中读出巴西地形由两部分组成: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最适宜人居住,但巴西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巴西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原始雨林茂密,不适宜人们居住与发展,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大气成份等作用,不仅不能随便砍伐,而且应该保护,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假期旅游,设置选择合适的旅行路线方案,掌握我国的交通路线分布就大有裨益。我们到一个旅游景点,如何看导游地图,就坚持“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可以介绍给学生各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如在野外可以通过立竿见影的方式辨别方向,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更多的还要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把生活现象、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融入课堂,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崔允漷《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