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人才引进工程的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e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党校 马 骏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高校亟需创建新型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内外并举的形式建设人才工程,科学规划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引进道路。
  【关键词】广西高校 人才引进 创新方式 完善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006-02
  近年来,各地各校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就目前而言,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还有一定差距。区内高校的办学水平受制于多种因素,如办学经费、教育设施、地理位置等,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师资力量。高校发展历史上的每一次腾飞,都是人才助力的结果。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沿用陈旧的人才引进方法,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未能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关系。如何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广西高等院校人才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人才引进是广西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广西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关键。区内高校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因此,改革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势在必行。
  一、重视内部人才开发,把握人才工程新方向
  人力资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目前,区内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实施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外轻内”“贵远贱近”的倾向。具体表现在这些高校重视对外延揽人才,不惜到其他高校千金买士、高薪聘请,却不重视本单位人才的培养,造成不应有的人才浪费。然而从长远来看,高校注重自己本校教职工的提升是一种双赢,一方面形成本校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高校引进博士的资金。有鉴于此,区内高校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应充分重视本校内部人才的开发。
  (一)建立完善的博士培养工程
  区内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博士培养工程,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博士培养工程方案。注重本校内部教职工人员的学习深造,坚持“按需培养,学用一致,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以需求作为牵引力,优先培养在教学、科研、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保证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急需的人才进修深造。
  广西高校在实施博士培养工程时,要做好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充分调动校内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的博士培养体系能够提高人才工程培养效率,是人才引进的另一种途径。同时,广西高校要认识校内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重点是建立符合高校自身人才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博士培养工程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而是要结合之前的实践工作,借鉴其他优秀院校的经验,扬长避短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调整转岗资源
  由于区内高校教师资源有限,大部分高校的行政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会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对于这部分非专任教师而言,在他们提升学历和专业职称的同时,如果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可以胜任教学岗位,完全可以考虑这部分人员转岗至专任教师。作为高校管理者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这部分教师身上蕴藏的潜力,做出合理的岗位调整。高校内部岗位资源调整有利于人才工程的建设,属于内部人才整合。一方面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利于高校学科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是防止高校人才流失的重要手段。
  区内高校在调整转岗资源时要做好转岗人员的培训,因为非专任教师可能对某些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做好岗前培训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师自身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转岗人员的培训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赴国外学习等多种形式。合理调整高校转岗资源,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提升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是促进高校稳步发展和提升高校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一)依托网络媒体,取之有道
  当下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作为创新2.0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为普通本科院校引才借智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目前,人才招聘网站众多,广西人才网、桂聘网等招聘网站为广西高校的人才引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人际沟通的便捷又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依托网络新媒体发布人才引进信息相比高校网站发布信息的效果更佳,在高校自身影响力不高的情况下,网络新媒体可以赋予高校更高的影响力。通过招聘网站可以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有利于缩短招聘进程,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依托全新的网络引才平台,需要的是不被传统的方法和模式所束缚,区内高校可以通过与招聘网站合作、办理招聘网站会员的形式随时发布招聘信息。借助招聘网站的信息资源,可以摆脱人才引进中被动的“瓶颈”,通过定向筛选、合理取才,推动人才引进工程新跨越。区内高校在网络引才过程中要敢为人先,高校也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措施,在网络新媒体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确保网络引才的顺利进行。
  (二)参加区外招聘,引之有方
  近几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多次赴區外招聘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招聘活动,在助力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上取得良好成效。区内高校通过区外招聘进行人才引进的方式优势显著。一方面,加强了高校自身的宣传,扩大了整体影响力;另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招聘的效果,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到广西发展。
  区内招聘可以有效吸引不多的博士资源,鉴于当年获取博士学位的相当一部分属于定向培养,毕业后不会找工作,而非定向的博士,区内高校可以通过区外招聘的机会,与区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践证明,区内高校通过集中赴区外招聘的形式可以形成定向引进人才的规模,通过区外招聘,许多区内高校已经和区外的某些院校达成人才引进协议,为本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打下基础。   (三)做好柔性引进,招之有用
  所谓的人才柔性引进是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常意义上的人才柔性引进是指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的一种人才引进方式,区别于人才刚性引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区内高校应突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在人才引进模式和方法上大胆尝试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地方已经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终身制,建立起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打破“铁饭碗”的意义在于能够建立起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人才柔性引进提供了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人才柔性引入机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四)切勿重文轻德,纳之有因
  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切勿重才轻德。如果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重文凭、重职称,而对政治素质、思想品德考察不够,最终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是南辕北辙。区内高校出现的反面例子不在少数,比如高校引进的有些人常在个人待遇上斤斤计较,稍不满意就闹情绪,甚至一走了之,使得高校在经济上和工作上受到损失。因此,广西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察后才可以办理引进。
  建立科学的人才引入体系,综合把控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校人才济济,德才兼备才是衡量高校人才的标准,有德之人,才会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才能传授大学之道。广西区内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能舍本逐末,要严格以德取才,积极搭建一条符合区内高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引进之路,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
  三、规范人才引进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工作
  常言说安家立业,物质待遇是人才更好工作的保障,重视物质待遇无可非议,但是高校在重视物质待遇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待遇。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在做好物质待遇的同时也要提高精神待遇,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引进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引进人才的精神待遇,为入校人才提供更好的归属感。
  區内高校管理者应当审时度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机,通过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人才引进工作,落实人才引进工作才能推动广西高校发展。因此,在落实人才引进方面,区内高校应该以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为出发点,保证人才引进工作能够落实。制度上严格要求,保证人才引进工作有规可循。
  四、理论联系实际,完善人才引进之路
  人才强校作为一种科学的人才思想,与高等学校传统的文化理念具有深度契合的地方。人才引进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在改革开放前人才是不允许自由流动的,完全是计划配置,甚至还出现“接班制”的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才真正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新时代是高校发展的黄金期,人才的自由流动正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引进人才工作是广西高校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培养人才需要周期,引进人才则可以解决应急问题。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从学校自身定位出发,克服急功近利、目标短期化的倾向,制定出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区内高校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完善人才引进之路。
  总之,人才引进作为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决定着高校的建设进程。搭建新时期广西高校的人才引进工程,需要将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长期任务之一,通过由内及外的人才工程建设以及网络媒体、区外招聘等平台,真正做到把人才引进工作建设的创新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使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得到和谐持续的发展,为学校铺好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方心.关于新时期西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6(6)
  [2]汪庆华.人才强校:从理念到战略的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作者简介】庄均强(1989— ),山东青岛人,桂林旅游学院教师;韦莉军,桂林旅游学院教师;谢智敏,桂林旅游学院教师;马 骏,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提出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在实践育人的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可以分解为意识、行为、能力三个环节,具体对应思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板块;从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来看,该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第二课堂 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 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论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要遵循主题设置的科学性、过程研究的主体性、成果评价的公平性等基本原则,按照确定研究主题、组建研究团队、分享研究成果的步骤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38-0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教学工场”在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利用“教学工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推进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形成,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专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工场 职业教育 道路桥梁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基于区域发展的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高职 区域发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28-03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大众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学院为例,构建由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导向与价值观、文案编辑与处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七大指标组成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体系,从应用型教育、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师生培养等方面探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就业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3DSMAX基础课程为例,从概述、设计、实施等方面对探究式游戏晋级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对课程的自主探究,重视学习体验感、学习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实现过程性考核,对学习过程有效评价与监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游戏晋级 3DSMAX基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国内外高校纪念品开发现状,提出校本纪念品开发应遵循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办学特色与品牌战略相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创新性与时节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校本特色开发,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校本纪念品开发要注重“文”“幼”“师”“萌”“壮”特色。  【关键词】高校 校本纪念品 特色开发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指明实训室标准化建设的意义,提出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做法,总结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 实训室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87-02  一、高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高职院校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而实训室作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唐山工业職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现代学徒制为例,从合理地选择合作企业、采取校企联合招生模式、加快建设汽车“职场课堂”、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汽车类人才培养方式与改革内容,构建汽车类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制机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汽车类人才培养模式 保障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PBL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有极大帮助,介绍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点,结合工商管理课程的实践,阐述PBL教学法的成效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PBL教学 非专业能力 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50-02  《华尔街日报》把雇主对商学院毕业生的素质期望进行排列,结果“沟通与人际关系”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