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博览会将于下月在中国上海举办,而其筹备工作早于几年前展开,逐渐将上海变成一个大工地。世博会是世界各国纷纷亮相的展台,更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各个举办国无不精心设计,巧加装饰。遗憾的是,凡事必有成败得失,那些留下缺憾的世博会也别有启迪的意义,那些一度荒芜的园区警醒着人们牢记“适时适度”的原则。
统计一下,多少国家举办过世博会后,园区被废弃,一度人类最先进文明的展台,几十天的风光荣耀之后逐渐变成一堆废墟?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一“废墟”恶咒还真让不少国家掏了冤枉钱,白赚了吆喝。有的怕赔钱,不惜违规收租金,有的主办国事先已经反复强调吸取教训,策划之初便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没有拿捏掌控如此大型项目的火候,让世博会之后成了无奈的一声叹息。前车之鉴,也对中国上海世博的举办深具意义。
纽约世博会:为捞回老本不惜违规
1853年,第二届世博会在新大陆召开了。此次博览会不但参展国多于第一届,而且又添设了农业机械产品和优良品种的展示。工业产品的光芒仍是耀眼的,在本届博览会,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赢得喝彩。
有趣的是,美国人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企图学英国人打造“水晶宫”,但由于设计及施工不良,“水晶宫”成了“陋屋”,漏水毁坏了里面的展品,观众也被淋了个透心凉。英国人此时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在狼狈的美国人跟前夸耀起自家的传世之作来。
本届博览会展示了美国的成功,但却并不被世界看好,甚至成为了历届世界博览会中失败的典范。虽然在5公顷的土地上展示了4854项展品,但只吝啬的给其他国家23项展出机会。同时,由于管理混乱,导致了严重的财政亏损。会后原址陷入荒芜,展馆纷纷破败。
20世纪的两次纽约博览会都在法拉盛草坪的可乐娜公园举办。曾任纽约市园林局长的罗伯特·摩西是争取承办纽约世博会、并实现将会址建成昆斯区最大休闲场所梦想的主要推动者。由于1939年的世博会出现亏损,为了筹措经费举办1964年世博会,摩西不惜违反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对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私营公司收取租金。因此,这一届世博会并没有得到正式批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没有参加。在只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情况下,组委会不得不邀请美国的21个州加入进来。
在这届博览会上,美国许多大公司出资兴建了自己的展馆,“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也诞生了。由于巨大的投资,尽管创办者使尽浑身解数,期望用各式各样的商业炒作来收回投资,但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在两年中,主办方得到了5160多万美元的收入,仍是入不敷出。
对商业的排斥是世界博览会逐步形成的格局,创办者和创办组织都自觉地排斥太多的功利性,追求四海一家的交流氛围,违背这一追求的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做法被后来的主办者所否定。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没能奏效的汉诺威原则
汉诺威位于德国北部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是德国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首府所在地。2000年,汉诺威举办了首个在德国举办的以“人类·自然·科技”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蒂贝琼卡认为,汉诺威世博会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把世界引向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鉴于不少城市在举办世博后,世博园成了一片“废墟公园”的教训,汉诺威在策划世博园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汉诺威原则”: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然而尽管未雨绸缪,做了不少事先的规划,但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并没有吸引到预料中那样多的游客。汉诺威世博会预计人数是4000万,而实际的参展人数为2800万人次。展会结束后,汉诺威的世博园也未能避免一度陷入荒芜的厄运。德国汉诺威地区的世博园东区,曾经是各个国家展示形象的地方,而在世博会结束后,巨大的西班牙馆、丹麦馆、荷兰馆、土耳其馆、立陶宛馆水电不通、门可罗雀。
更要命的是汉诺威世博会的投资加上举办期间参观者的花费总计共有42亿欧元之多,这相当于65000个劳工一年工作的产值。在2000年,汉诺威地区就业增长率高于德国其他城市地区,然而随着世博会的闭幕,经济发展的额外推动力迅速衰退,结果大部分由世博会产生的附加值和就业率提高所带来的相关效益逐渐消失,汉诺威的就业率一落千丈。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什么样的问题?”汉诺威市长代表布莱特说,“世博会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国家几乎没有管理如此大规模项目的经验。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市场策略结果并不一定和所期望的目标相一致;或者说,制定存在争议的市场策略会与想象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相互抵触等后果。如果我们对世博会参观者的数目设定一个更符合实际的目标,又或者我们执行一个更积极进取的市场计划,今天的汉诺威可能呈现的是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加拿大世博会:赚了吆喝赔了钱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和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是加拿大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并巩固这一地位的重要标志,而且都是两届人气极旺、演艺活动红火的世博会。即使如此,仍有亏损留给后人。
蒙特利尔世博会举办之时,加拿大全国人口仅2000万出头,但在6个月的会期里,世博会观众人次超过5000万,是北美地区举办的十余次世博会中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堪与上海世博会计划吸引7000万人次的观众群相比。
这一届世博会推出了当时最时尚的游乐设施,吸引了世界各地著名的马戏团,加之世界联欢节的举办,林林总总的歌剧、芭蕾、戏剧和音乐剧,让世博会观众如潮。
到了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继续主打文艺演出牌,共上演1.4万多场免费演出,又称“街头娱乐”,将世博会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各国联欢会。虽然人气非常旺盛,但主办方回收资金的渠道和整体规划方面都有欠缺。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不足无法弥补大力邀请演出带来的亏空,结果,蒙特利尔世博会共亏损2亿多加元:温哥华世博会亏损达3.1亿美元,在世博会结束三年后,不得不逐步通过发行彩票才得以偿还这一公众债务。可谓赚了吆喝赔了钱的典型。
2010,还看上海
听过德国汉诺威市市长一番痛定思痛的演讲,我们也许能够在树立大国形象、提升民族自豪感的狂热中保持一份警醒。毕竟,长达两年的“大工地”已经让许多上海市民和过路客人颇有微词。从现实的角度来衡量世博会在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才是衡量一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后续场馆、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上,包括世博会结束后的基础设施;世博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轴,会后将成为都市空间景观轴线;中国馆将作为世博会专题博物馆,中国地区馆则将作为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的场所;世博中心会后将成为国际一流的会议中心;演艺中心会后成为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从资源消耗和参观人数的角度来说,规模宏大的世博会几乎不能称为具有可持续性,因为没有地区会持续保有同样的客流量和商业机会。因此上海世博会的运营将“吸引7000万人次参观者,实现60亿元门票销售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在招商方面,上海世博会发布《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总体计划》,为中外企业的参与设计了专门的平台,通过赞助、特许、活动商业化、园区商业场地租赁,门票等具体资源的市场化运作项目获取收入,实现运营费用的收支平衡。2010上海世博会结果是“正”还是“负”,我们拭目以待。
统计一下,多少国家举办过世博会后,园区被废弃,一度人类最先进文明的展台,几十天的风光荣耀之后逐渐变成一堆废墟?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一“废墟”恶咒还真让不少国家掏了冤枉钱,白赚了吆喝。有的怕赔钱,不惜违规收租金,有的主办国事先已经反复强调吸取教训,策划之初便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没有拿捏掌控如此大型项目的火候,让世博会之后成了无奈的一声叹息。前车之鉴,也对中国上海世博的举办深具意义。
纽约世博会:为捞回老本不惜违规
1853年,第二届世博会在新大陆召开了。此次博览会不但参展国多于第一届,而且又添设了农业机械产品和优良品种的展示。工业产品的光芒仍是耀眼的,在本届博览会,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赢得喝彩。
有趣的是,美国人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企图学英国人打造“水晶宫”,但由于设计及施工不良,“水晶宫”成了“陋屋”,漏水毁坏了里面的展品,观众也被淋了个透心凉。英国人此时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在狼狈的美国人跟前夸耀起自家的传世之作来。
本届博览会展示了美国的成功,但却并不被世界看好,甚至成为了历届世界博览会中失败的典范。虽然在5公顷的土地上展示了4854项展品,但只吝啬的给其他国家23项展出机会。同时,由于管理混乱,导致了严重的财政亏损。会后原址陷入荒芜,展馆纷纷破败。
20世纪的两次纽约博览会都在法拉盛草坪的可乐娜公园举办。曾任纽约市园林局长的罗伯特·摩西是争取承办纽约世博会、并实现将会址建成昆斯区最大休闲场所梦想的主要推动者。由于1939年的世博会出现亏损,为了筹措经费举办1964年世博会,摩西不惜违反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对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私营公司收取租金。因此,这一届世博会并没有得到正式批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没有参加。在只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情况下,组委会不得不邀请美国的21个州加入进来。
在这届博览会上,美国许多大公司出资兴建了自己的展馆,“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也诞生了。由于巨大的投资,尽管创办者使尽浑身解数,期望用各式各样的商业炒作来收回投资,但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在两年中,主办方得到了5160多万美元的收入,仍是入不敷出。
对商业的排斥是世界博览会逐步形成的格局,创办者和创办组织都自觉地排斥太多的功利性,追求四海一家的交流氛围,违背这一追求的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做法被后来的主办者所否定。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没能奏效的汉诺威原则
汉诺威位于德国北部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是德国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首府所在地。2000年,汉诺威举办了首个在德国举办的以“人类·自然·科技”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联合国副秘书长蒂贝琼卡认为,汉诺威世博会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把世界引向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鉴于不少城市在举办世博后,世博园成了一片“废墟公园”的教训,汉诺威在策划世博园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汉诺威原则”: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然而尽管未雨绸缪,做了不少事先的规划,但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并没有吸引到预料中那样多的游客。汉诺威世博会预计人数是4000万,而实际的参展人数为2800万人次。展会结束后,汉诺威的世博园也未能避免一度陷入荒芜的厄运。德国汉诺威地区的世博园东区,曾经是各个国家展示形象的地方,而在世博会结束后,巨大的西班牙馆、丹麦馆、荷兰馆、土耳其馆、立陶宛馆水电不通、门可罗雀。
更要命的是汉诺威世博会的投资加上举办期间参观者的花费总计共有42亿欧元之多,这相当于65000个劳工一年工作的产值。在2000年,汉诺威地区就业增长率高于德国其他城市地区,然而随着世博会的闭幕,经济发展的额外推动力迅速衰退,结果大部分由世博会产生的附加值和就业率提高所带来的相关效益逐渐消失,汉诺威的就业率一落千丈。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什么样的问题?”汉诺威市长代表布莱特说,“世博会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国家几乎没有管理如此大规模项目的经验。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市场策略结果并不一定和所期望的目标相一致;或者说,制定存在争议的市场策略会与想象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定位相互抵触等后果。如果我们对世博会参观者的数目设定一个更符合实际的目标,又或者我们执行一个更积极进取的市场计划,今天的汉诺威可能呈现的是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加拿大世博会:赚了吆喝赔了钱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和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是加拿大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并巩固这一地位的重要标志,而且都是两届人气极旺、演艺活动红火的世博会。即使如此,仍有亏损留给后人。
蒙特利尔世博会举办之时,加拿大全国人口仅2000万出头,但在6个月的会期里,世博会观众人次超过5000万,是北美地区举办的十余次世博会中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堪与上海世博会计划吸引7000万人次的观众群相比。
这一届世博会推出了当时最时尚的游乐设施,吸引了世界各地著名的马戏团,加之世界联欢节的举办,林林总总的歌剧、芭蕾、戏剧和音乐剧,让世博会观众如潮。
到了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继续主打文艺演出牌,共上演1.4万多场免费演出,又称“街头娱乐”,将世博会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各国联欢会。虽然人气非常旺盛,但主办方回收资金的渠道和整体规划方面都有欠缺。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不足无法弥补大力邀请演出带来的亏空,结果,蒙特利尔世博会共亏损2亿多加元:温哥华世博会亏损达3.1亿美元,在世博会结束三年后,不得不逐步通过发行彩票才得以偿还这一公众债务。可谓赚了吆喝赔了钱的典型。
2010,还看上海
听过德国汉诺威市市长一番痛定思痛的演讲,我们也许能够在树立大国形象、提升民族自豪感的狂热中保持一份警醒。毕竟,长达两年的“大工地”已经让许多上海市民和过路客人颇有微词。从现实的角度来衡量世博会在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才是衡量一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后续场馆、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上,包括世博会结束后的基础设施;世博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轴,会后将成为都市空间景观轴线;中国馆将作为世博会专题博物馆,中国地区馆则将作为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的场所;世博中心会后将成为国际一流的会议中心;演艺中心会后成为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从资源消耗和参观人数的角度来说,规模宏大的世博会几乎不能称为具有可持续性,因为没有地区会持续保有同样的客流量和商业机会。因此上海世博会的运营将“吸引7000万人次参观者,实现60亿元门票销售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在招商方面,上海世博会发布《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总体计划》,为中外企业的参与设计了专门的平台,通过赞助、特许、活动商业化、园区商业场地租赁,门票等具体资源的市场化运作项目获取收入,实现运营费用的收支平衡。2010上海世博会结果是“正”还是“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