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西接福建武夷山,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
龙泉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明,新时期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属闽越之地。自东晋太宁元年(323)置龙渊乡属扬州永嘉郡松阳县起,此后经历代行政区划的多次沿革,最终于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龙泉市撤县设市,现有人口28万,辖三个办事处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为浙江省面积第二大县级市。
吴语又称江浙话,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吴语分成六个片(次方言):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和宣州片,其中处衢片和瓯江片与其他各片完全不能通话。吴语中的处衢片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其中龙衢小片包括浙江省的龙泉市、松阳县、遂昌县、衢州市、龙游县、开化县、江山县,江西省的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福建省的浦城县县城以北。
龙泉方言既有其独特性,又一定程度上受到北方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影响。下文选《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的600个包括天文、地理、动植物、社会关系等几方面的普通话词汇词汇,对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汇进行比较。
一、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异同比较
根据《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的600个词汇,我们把比较结果列表如下,通过其比较后主要归纳出来的三种类型:一是同形词,即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语形式的相同的;二是全异形词,即同义而词语形式完全不同的。三是差异词,是同义而词语中有部分语素形式有差异的词,具体数据如下:
在600个词汇中,按照词性的分类,共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9类。居于首位的名词共有356个,全异型和差异型居多,分别占35.96%和45.50%,全同型只有60个。其次动词有136个,全异型占56.62%,全同型和差异型分别有16个和43个。排名第三的形容词有42个,其全同型和差异型的词汇总个数约等于全异型的词汇数。代词只有24个,以差异型和全异型词汇居多。数量词和副词分别有21个和15个,前者的全异型词汇占80.95%,全同型的只有19.05%,而后者的全异型词汇占60%,全同型和差异型各占20%。介词只有3个,全异形词汇的个数是全同型的两倍。连词和助词只出现了全异型。总之,全异型词汇有267个,全同型的有103个,差异型的有230个。
(一)同形词比较
在600个词语中,有103个词语在龙泉话和普通话中是同形的,但其中也有小部分是同形而异义词或者是词义上有差异的词。下面分别说明:
1.同形同义词。同形词的词汇以表格的数据为基础,从各类词的在同形词中的数量从高到底排列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副词、介词。其中名词有66个,超过同形词的一半,如(因篇幅所限,所有举例不多于3例)有表示节日和日期的端午、正与初一、明日等;表示地理的煤、锡、石等;表示生活必需品类的醋、酱油、盐等;表示动物昆虫类的苍蝇、老鼠、驴等;表示人体类的牙齿、耳朵、头等,表示社会关系的哥、弟、妹等;表示农具类的犁、水碓,以及食物类的蚕豆、馄饨、包子等。动词位居第二位,共有16个,主要是表示日常生活的动作,如走、跳、逃等。位居第三的是形容词,只有11个,主要是表示事物情状的词,如咸、淡、凹等。代词中全同比率最高的是人称代词,共9个,全同词2个,如你和我。数量词共有“把、床、双、间”四个全同词。15个副词中全同词有3个,即“都、也、反正”,介词只有“从”一个。
2.同形异义词
龙泉话与普通话词汇中,除了上述形、义完全相同的词语外,另有一部分是形式相同而意义有区别或截然不同的词,主要差别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等等。
(1)龙泉话词义大于普通话词义
相同的词语,在龙泉方言中不但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还可以表示与该词义相关的事物。同一个词在龙泉方言中意义扩大了,如“吃”,普通话里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而在龙泉话里,吃不仅可以表示这一词义,还可以表示抽、喝的意思。其实,吃的本义即“进口”,并非只能与“饭菜”搭配,所以,这种语言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普通话里对于吃的动作分工、描绘更细致,吃族词更丰富;又如“点心”,普通话里指中饭和晚饭之间的一顿饭,而龙泉话里除了普通话的这层以外,还表示通常所说的“夜宵”;又如“凳子”,普通话里的定义是指有腿没有靠背的坐具,可以说是板凳、小凳儿,在龙泉话中统称有靠背的椅子或者没靠背的凳子都是凳。同样的例子还有“孙子”、“汤”“胆”等等。
(2)龙泉话词义小于普通话词义
相同的词语,龙泉话比普通话词义狭窄,这样的词数量不多,如“面”在普通话里有面粉、粉末和面条几个义项,龙泉话里只有面条一个义项。“窗门”普通话里指窗和门,龙泉话里只是指窗。
(3)龙泉话词义异于普通话词义
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龙泉方言中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转化后与原词义仍有一定联系,如“竭力”在普通话中是指竭尽全力,在龙泉话中则转移为疲劳费力这个义项了;“侬”在普通话中是指人称代词,在龙泉话中则表示人;“天光”在普通话中是指天空的光辉和日昼,龙泉话中转移为早上和早饭等。有的转移义则与原词义毫无联系了,如“搞”在普通话中表示做、干和弄等义项,而龙泉话中则表示为玩;“日昼”在普通话中只表示白天,到了龙泉话里意思就转化为中午或者午饭的意思;“行头”在普通话里指行装或服装,龙泉话里就转指东西的意思。
虽然,龙泉话与普通话形式完全相同的词中仍有个别在词义上存在差异,但也属大同而小异,把这两者叠加起来,也可以说,龙泉话与普通话中有将近20%的词语是大致相同的,我们概称为“同形词”这个数目能够说明了尽管吴语属于南方方言,但从词汇角度看它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一部分共同之处。
(二)差异形词比较
在600个词语的对比中,词义相同而构词形式有差异,即只有部分语素相同的词语,根据上表显示共230个,占38.33%。我们分两个角度来进行说明,首先把这种亦同亦异的词语按差异的种类归纳并展示(/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
1.词尾差异
普通话里的子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子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如:疖子/疖、栗子/栗、跳房子/跳处、稗子/稗、锯子/解锯、肚子/腹肚等。普通话里的儿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儿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少数三音节词,如:门坎儿/门枕、老头儿/老成侬、打盹儿/打瞌铳等。龙泉话里是儿尾词,普通话里的非儿尾词。男人/男儿、叔父/叔儿、老鹰抓小鸡/老鹞捉鸡儿等。龙泉话里是头尾词,普通话里是非头尾词。这一部分词可分为表示方位的词和人体名称的,前者如:前边/前头、里边/底头;后者如:喉咙/咙头、膝盖/骹膝头等。
2.音节数差异
普通話里是单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如:雹/龙雹、灶/铓灶、箕/畚箕、雁/雁鹅、瘦/壳瘦等。普通话里是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单音节词,如:图章/章、苎麻/麻、暖和/暖、凉快/凉等。
3.语素差异。主要有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两类词。
偏正结构词的差异。其中有偏异正同的,也有偏同正异的,前者如:门楼/走马楼、抹布/缴桌布、钉锤/铁锤、泔水/潘水、蚂蚁/蛾艾蚁、蝴蝶/飞蝶等。后者如:正房/正间、门坎儿/门枕、面粉/面灰、油条/油索鬼等。动宾结构词的差异。一类词以动异宾同为多,如:打雷/响雷、刮风/起风、撒尿/拉尿、割稻/割谷;另有一一类是动同宾异的,如:闪电/闪龙、出龙/出蛟、定婚/定亲、拉屎/拉恶、报丧/报亲眷、洗澡/洗身等。
4.语序差异
语序本来是构成汉语语法的手段之一,而这里的语序并不影响词义, 可分为同语素语序颠倒和语素有差异且语序颠倒的两种,前者如:热闹/闹暖、干菜/菜干、相貌/貌相、车水/水车;后者如:泥土/烂泥糊、堂屋/正堂、弟兄/哥弟、女婿/婿郎、舌头/嘴舌、锤子/铁锤等。
其次,亦同亦异词的词汇根据表格的数据,从各类词的在亦同亦异词中的数量按高到底排列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位居首位的名词共有162个,占总名词的45.50%,位居第二的动词共有43个,占所有动词的31.62%,代词和形容词的差异词都是11个,但代词的比率略高形容词19个百分点,副词只有“还、不要、故意“三个词。这部分形式差异词的比较可以简称为“亦同亦异词”现象。这一现象既说明吴方言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同出一脉,也说明吴方言作为南方方言,毕竟与普通话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完全异形词比较
在龙泉方言里,有许多事物、行为的名称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选择并记录的以《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为对比范围的词语,600个词汇中共有267(占44.5%)个异形词词汇。如(/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
在龙泉方言里,有许多事物、行为的名称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选择并记录的以《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为对比范围的词语,600个词汇中共有267(占44.5%)个异形词词汇。如(/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至多举3例):
动物词如:公狗/犬牯、母狗/犬嬷、蝌蚪/蛤蟆袋儿等13个。植物蔬菜词如:玉米/包萝、白薯/蕃萁、乌桕树/琼子柩等9个。建筑词如:胡同/弄、房子/厝、厨房/铓灶间等5例。时间与日期词如:中秋/八月半、阴历除夕/三十日暝、上午/天光等8个。动作行为词如:娶媳妇/讨老太、生小孩儿/养腜、死了/过辈等46个。生活用具词如:尿布/褯片、毛巾/面服、抽屉/拔簏等13个。社会关系词如:女人/宅眷、农民/种田侬、乞丐/客儿等13个。人体器官词如:脸/面卵、眼/目盱、脖子/脰哎等14个。形容词如:漂亮/生好、丑/难瞅、稠/葛等10个。量词如:一(张)席子/领、一(辆)车/把、一(块)墨/笏等11个。
我们把龙泉话中与普通话在形式上完全不同的词汇称作“异形词”,这部分词语至少是能从形式上来体现地域色彩的。
二、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异同成因讨论
从以上比较看,龙泉话和普通话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同形词、亦同亦异词、异形词。在三种类型中,异形词和亦同亦异词的比率相当,都占40%左右,但异形词略高于亦同亦异词。有大批的异形词存在,这说明了龙泉方言的独特性。如果脱离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来单独观察龙泉方言,那能体现其独特性的地方更多了,例如龙泉方言词语中,“轻翩翩”表示一个人没有理由地动手动脚,“捞风捞搭”表示一个人不安分、勾三搭四,“斜”表示一个人很妖,水性杨花,“收吓”是为受惊吓的小孩招魂等等;至于从词法的角度看,无论是副词的用法,还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还是动词的重叠方式等等,龙泉方言的特点就更多了。
龙泉方言的独特性,与龙泉的地理位置和旧时的交通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低、中山带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由于境内多山,古来交通不畅,与平原地区比较,相对地封闭,因而形成了其语言具有独特性。龙泉方言与普通话的亦同亦异词说明了汉语南北方言相融与交汇,而17.7%的同形词,说明了尽管吴语属于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词汇角度看它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一部分共同之处。龙泉古属闽越族,语言中带有一定的闽北方言因素,而且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渗入了北方语言元素同时又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由于瓯江的纽带作用,与丽水、青田、温州有密切的语言交融,随着宋元明龙泉经济大繁荣,古汉语词汇、音韵必然较多的渗透到龙泉方言中,因此至今还保留较多的古漢语的词和字。
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差异的比较,既体现出了龙泉话与北方话的同宗同脉,一脉相承,又标示了龙泉方言的独特性,这也从侧面凸显出吴语方言的复杂性与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傅国通、方松熹、傅佐之.浙江方言词.浙江省语言学会,1992
[2]傅国通、方松熹、蔡永飞等.浙江吴语分区.浙江省语言学会《语言学年刊》第三期,1985(9)
[3]傅国通.方言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9)
[4]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吴语研究——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
[5]曹志耘、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吴语处衢方言研究.日本东京:好文出版,2000(3)
[6]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7]林世荣.龙泉话赏析.龙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2010(8)
[8]林世荣.龙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6)
龙泉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明,新时期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属闽越之地。自东晋太宁元年(323)置龙渊乡属扬州永嘉郡松阳县起,此后经历代行政区划的多次沿革,最终于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龙泉市撤县设市,现有人口28万,辖三个办事处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为浙江省面积第二大县级市。
吴语又称江浙话,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吴语分成六个片(次方言):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和宣州片,其中处衢片和瓯江片与其他各片完全不能通话。吴语中的处衢片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其中龙衢小片包括浙江省的龙泉市、松阳县、遂昌县、衢州市、龙游县、开化县、江山县,江西省的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福建省的浦城县县城以北。
龙泉方言既有其独特性,又一定程度上受到北方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影响。下文选《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的600个包括天文、地理、动植物、社会关系等几方面的普通话词汇词汇,对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汇进行比较。
一、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异同比较
根据《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中的600个词汇,我们把比较结果列表如下,通过其比较后主要归纳出来的三种类型:一是同形词,即龙泉话和普通话的词语形式的相同的;二是全异形词,即同义而词语形式完全不同的。三是差异词,是同义而词语中有部分语素形式有差异的词,具体数据如下:
在600个词汇中,按照词性的分类,共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9类。居于首位的名词共有356个,全异型和差异型居多,分别占35.96%和45.50%,全同型只有60个。其次动词有136个,全异型占56.62%,全同型和差异型分别有16个和43个。排名第三的形容词有42个,其全同型和差异型的词汇总个数约等于全异型的词汇数。代词只有24个,以差异型和全异型词汇居多。数量词和副词分别有21个和15个,前者的全异型词汇占80.95%,全同型的只有19.05%,而后者的全异型词汇占60%,全同型和差异型各占20%。介词只有3个,全异形词汇的个数是全同型的两倍。连词和助词只出现了全异型。总之,全异型词汇有267个,全同型的有103个,差异型的有230个。
(一)同形词比较
在600个词语中,有103个词语在龙泉话和普通话中是同形的,但其中也有小部分是同形而异义词或者是词义上有差异的词。下面分别说明:
1.同形同义词。同形词的词汇以表格的数据为基础,从各类词的在同形词中的数量从高到底排列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副词、介词。其中名词有66个,超过同形词的一半,如(因篇幅所限,所有举例不多于3例)有表示节日和日期的端午、正与初一、明日等;表示地理的煤、锡、石等;表示生活必需品类的醋、酱油、盐等;表示动物昆虫类的苍蝇、老鼠、驴等;表示人体类的牙齿、耳朵、头等,表示社会关系的哥、弟、妹等;表示农具类的犁、水碓,以及食物类的蚕豆、馄饨、包子等。动词位居第二位,共有16个,主要是表示日常生活的动作,如走、跳、逃等。位居第三的是形容词,只有11个,主要是表示事物情状的词,如咸、淡、凹等。代词中全同比率最高的是人称代词,共9个,全同词2个,如你和我。数量词共有“把、床、双、间”四个全同词。15个副词中全同词有3个,即“都、也、反正”,介词只有“从”一个。
2.同形异义词
龙泉话与普通话词汇中,除了上述形、义完全相同的词语外,另有一部分是形式相同而意义有区别或截然不同的词,主要差别表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等等。
(1)龙泉话词义大于普通话词义
相同的词语,在龙泉方言中不但词义与普通话相同,还可以表示与该词义相关的事物。同一个词在龙泉方言中意义扩大了,如“吃”,普通话里指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而在龙泉话里,吃不仅可以表示这一词义,还可以表示抽、喝的意思。其实,吃的本义即“进口”,并非只能与“饭菜”搭配,所以,这种语言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普通话里对于吃的动作分工、描绘更细致,吃族词更丰富;又如“点心”,普通话里指中饭和晚饭之间的一顿饭,而龙泉话里除了普通话的这层以外,还表示通常所说的“夜宵”;又如“凳子”,普通话里的定义是指有腿没有靠背的坐具,可以说是板凳、小凳儿,在龙泉话中统称有靠背的椅子或者没靠背的凳子都是凳。同样的例子还有“孙子”、“汤”“胆”等等。
(2)龙泉话词义小于普通话词义
相同的词语,龙泉话比普通话词义狭窄,这样的词数量不多,如“面”在普通话里有面粉、粉末和面条几个义项,龙泉话里只有面条一个义项。“窗门”普通话里指窗和门,龙泉话里只是指窗。
(3)龙泉话词义异于普通话词义
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龙泉方言中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转化后与原词义仍有一定联系,如“竭力”在普通话中是指竭尽全力,在龙泉话中则转移为疲劳费力这个义项了;“侬”在普通话中是指人称代词,在龙泉话中则表示人;“天光”在普通话中是指天空的光辉和日昼,龙泉话中转移为早上和早饭等。有的转移义则与原词义毫无联系了,如“搞”在普通话中表示做、干和弄等义项,而龙泉话中则表示为玩;“日昼”在普通话中只表示白天,到了龙泉话里意思就转化为中午或者午饭的意思;“行头”在普通话里指行装或服装,龙泉话里就转指东西的意思。
虽然,龙泉话与普通话形式完全相同的词中仍有个别在词义上存在差异,但也属大同而小异,把这两者叠加起来,也可以说,龙泉话与普通话中有将近20%的词语是大致相同的,我们概称为“同形词”这个数目能够说明了尽管吴语属于南方方言,但从词汇角度看它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一部分共同之处。
(二)差异形词比较
在600个词语的对比中,词义相同而构词形式有差异,即只有部分语素相同的词语,根据上表显示共230个,占38.33%。我们分两个角度来进行说明,首先把这种亦同亦异的词语按差异的种类归纳并展示(/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
1.词尾差异
普通话里的子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子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如:疖子/疖、栗子/栗、跳房子/跳处、稗子/稗、锯子/解锯、肚子/腹肚等。普通话里的儿尾词,龙泉话里的非儿尾词。龙泉话里的这种词又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少数三音节词,如:门坎儿/门枕、老头儿/老成侬、打盹儿/打瞌铳等。龙泉话里是儿尾词,普通话里的非儿尾词。男人/男儿、叔父/叔儿、老鹰抓小鸡/老鹞捉鸡儿等。龙泉话里是头尾词,普通话里是非头尾词。这一部分词可分为表示方位的词和人体名称的,前者如:前边/前头、里边/底头;后者如:喉咙/咙头、膝盖/骹膝头等。
2.音节数差异
普通話里是单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如:雹/龙雹、灶/铓灶、箕/畚箕、雁/雁鹅、瘦/壳瘦等。普通话里是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龙泉话里是单音节词,如:图章/章、苎麻/麻、暖和/暖、凉快/凉等。
3.语素差异。主要有偏正结构与动宾结构两类词。
偏正结构词的差异。其中有偏异正同的,也有偏同正异的,前者如:门楼/走马楼、抹布/缴桌布、钉锤/铁锤、泔水/潘水、蚂蚁/蛾艾蚁、蝴蝶/飞蝶等。后者如:正房/正间、门坎儿/门枕、面粉/面灰、油条/油索鬼等。动宾结构词的差异。一类词以动异宾同为多,如:打雷/响雷、刮风/起风、撒尿/拉尿、割稻/割谷;另有一一类是动同宾异的,如:闪电/闪龙、出龙/出蛟、定婚/定亲、拉屎/拉恶、报丧/报亲眷、洗澡/洗身等。
4.语序差异
语序本来是构成汉语语法的手段之一,而这里的语序并不影响词义, 可分为同语素语序颠倒和语素有差异且语序颠倒的两种,前者如:热闹/闹暖、干菜/菜干、相貌/貌相、车水/水车;后者如:泥土/烂泥糊、堂屋/正堂、弟兄/哥弟、女婿/婿郎、舌头/嘴舌、锤子/铁锤等。
其次,亦同亦异词的词汇根据表格的数据,从各类词的在亦同亦异词中的数量按高到底排列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位居首位的名词共有162个,占总名词的45.50%,位居第二的动词共有43个,占所有动词的31.62%,代词和形容词的差异词都是11个,但代词的比率略高形容词19个百分点,副词只有“还、不要、故意“三个词。这部分形式差异词的比较可以简称为“亦同亦异词”现象。这一现象既说明吴方言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同出一脉,也说明吴方言作为南方方言,毕竟与普通话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完全异形词比较
在龙泉方言里,有许多事物、行为的名称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选择并记录的以《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为对比范围的词语,600个词汇中共有267(占44.5%)个异形词词汇。如(/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
在龙泉方言里,有许多事物、行为的名称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我们在这里选择并记录的以《吴语处衢方言研究》为对比范围的词语,600个词汇中共有267(占44.5%)个异形词词汇。如(/前为普通话词语,/后是龙泉话词语,下同,至多举3例):
动物词如:公狗/犬牯、母狗/犬嬷、蝌蚪/蛤蟆袋儿等13个。植物蔬菜词如:玉米/包萝、白薯/蕃萁、乌桕树/琼子柩等9个。建筑词如:胡同/弄、房子/厝、厨房/铓灶间等5例。时间与日期词如:中秋/八月半、阴历除夕/三十日暝、上午/天光等8个。动作行为词如:娶媳妇/讨老太、生小孩儿/养腜、死了/过辈等46个。生活用具词如:尿布/褯片、毛巾/面服、抽屉/拔簏等13个。社会关系词如:女人/宅眷、农民/种田侬、乞丐/客儿等13个。人体器官词如:脸/面卵、眼/目盱、脖子/脰哎等14个。形容词如:漂亮/生好、丑/难瞅、稠/葛等10个。量词如:一(张)席子/领、一(辆)车/把、一(块)墨/笏等11个。
我们把龙泉话中与普通话在形式上完全不同的词汇称作“异形词”,这部分词语至少是能从形式上来体现地域色彩的。
二、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异同成因讨论
从以上比较看,龙泉话和普通话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同形词、亦同亦异词、异形词。在三种类型中,异形词和亦同亦异词的比率相当,都占40%左右,但异形词略高于亦同亦异词。有大批的异形词存在,这说明了龙泉方言的独特性。如果脱离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来单独观察龙泉方言,那能体现其独特性的地方更多了,例如龙泉方言词语中,“轻翩翩”表示一个人没有理由地动手动脚,“捞风捞搭”表示一个人不安分、勾三搭四,“斜”表示一个人很妖,水性杨花,“收吓”是为受惊吓的小孩招魂等等;至于从词法的角度看,无论是副词的用法,还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还是动词的重叠方式等等,龙泉方言的特点就更多了。
龙泉方言的独特性,与龙泉的地理位置和旧时的交通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低、中山带占总面积69.17%,丘陵占27.92%,河谷、平原仅占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由于境内多山,古来交通不畅,与平原地区比较,相对地封闭,因而形成了其语言具有独特性。龙泉方言与普通话的亦同亦异词说明了汉语南北方言相融与交汇,而17.7%的同形词,说明了尽管吴语属于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词汇角度看它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一部分共同之处。龙泉古属闽越族,语言中带有一定的闽北方言因素,而且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渗入了北方语言元素同时又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由于瓯江的纽带作用,与丽水、青田、温州有密切的语言交融,随着宋元明龙泉经济大繁荣,古汉语词汇、音韵必然较多的渗透到龙泉方言中,因此至今还保留较多的古漢语的词和字。
龙泉话和普通话词汇差异的比较,既体现出了龙泉话与北方话的同宗同脉,一脉相承,又标示了龙泉方言的独特性,这也从侧面凸显出吴语方言的复杂性与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傅国通、方松熹、傅佐之.浙江方言词.浙江省语言学会,1992
[2]傅国通、方松熹、蔡永飞等.浙江吴语分区.浙江省语言学会《语言学年刊》第三期,1985(9)
[3]傅国通.方言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9)
[4]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吴语研究——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
[5]曹志耘、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吴语处衢方言研究.日本东京:好文出版,2000(3)
[6]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7]林世荣.龙泉话赏析.龙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2010(8)
[8]林世荣.龙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