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趣味性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通过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情趣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本文分析了情趣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为后期的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趣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65-02
数学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科目,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其教学进展很慢,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耽误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其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瓶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趣教学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情趣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期兴趣,并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
1.小学数学课堂中情趣教学的应用模式
1.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老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师生之间缺乏应用的交流,并且老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不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和认知能力。比如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根本达不到某个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这样有利于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所学内容的消化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老师要学会给学生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以“个位数加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小明过生日,一共有十个人参加,需要把蛋糕切成十块,那么小明首先分给了奶奶一块,问还剩下几块蛋糕?这样一来,就能把抽象的加法教学变得具象化,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1]。
1.2鼓励质疑法
解答数学问题需要有辩证性的思维,才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灵活运用。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答案提出质疑,能够增强其辩证思维能力,并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精神。以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为例: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被平均分成20份和200份的方格纸上涂色,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发现:0.1=0.10;0.2=0.20;0.3=0.30,并以此类推。然后很多学生会从中发现为什么在小说点后面的数字上多加一个0的大小却不会改变,这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如果学生稀里糊涂,不懂装懂,对后期顺利的开展小数部分的数学工作非常不利,通过质疑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不必须理性对待,不管对错都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耐心的为其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完全消除质疑。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进行分组讨论或者独立探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
1.3问题转化法,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形转化为具象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对数学中简单的代数问题进行实际生活应用的代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以“个数以内的乘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老师提出问题:8乘以4等于多少?老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虽然知道了答案,但是并不了解解题思路,不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此可以将这道题转化为一个实际应用题,比如一头猪有四条腿,那么8头猪有几条腿?这样的话,学生就有了具体的参照标准,更容易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1.4情感驱动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情感驱动法,激发起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智力问题。比如“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一旦答对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好胜心得到了满足,以后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2.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情趣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增强对其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后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情趣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兰珠.感受情趣,共享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厌学情绪转变策略探究[J].中华夏教师.2014,(19):57.
[2]廖国清.浅谈“情趣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在咨询.2015,(24):9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趣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65-02
数学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科目,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其教学进展很慢,不仅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耽误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其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瓶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趣教学的积极作用,结合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情趣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期兴趣,并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
1.小学数学课堂中情趣教学的应用模式
1.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老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师生之间缺乏应用的交流,并且老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不考虑学生实际的接受和认知能力。比如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根本达不到某个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这样有利于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所学内容的消化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老师要学会给学生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以“个位数加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定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小明过生日,一共有十个人参加,需要把蛋糕切成十块,那么小明首先分给了奶奶一块,问还剩下几块蛋糕?这样一来,就能把抽象的加法教学变得具象化,学生可以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1]。
1.2鼓励质疑法
解答数学问题需要有辩证性的思维,才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灵活运用。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答案提出质疑,能够增强其辩证思维能力,并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精神。以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为例: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被平均分成20份和200份的方格纸上涂色,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发现:0.1=0.10;0.2=0.20;0.3=0.30,并以此类推。然后很多学生会从中发现为什么在小说点后面的数字上多加一个0的大小却不会改变,这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如果学生稀里糊涂,不懂装懂,对后期顺利的开展小数部分的数学工作非常不利,通过质疑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不必须理性对待,不管对错都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耐心的为其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完全消除质疑。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质疑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进行分组讨论或者独立探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
1.3问题转化法,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形转化为具象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对数学中简单的代数问题进行实际生活应用的代入,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以“个数以内的乘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老师提出问题:8乘以4等于多少?老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虽然知道了答案,但是并不了解解题思路,不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此可以将这道题转化为一个实际应用题,比如一头猪有四条腿,那么8头猪有几条腿?这样的话,学生就有了具体的参照标准,更容易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1.4情感驱动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十分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情感驱动法,激发起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智力问题。比如“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一旦答对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好胜心得到了满足,以后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2.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情趣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增强对其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后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情趣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兰珠.感受情趣,共享快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厌学情绪转变策略探究[J].中华夏教师.2014,(19):57.
[2]廖国清.浅谈“情趣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在咨询.201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