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呈愈演愈烈之势,逐渐成为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一只毒瘤,因此当务之急是认清作弊的危害性,全面总结考试作弊的方式,深刻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寻求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杜绝;考试作弊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水平的客观量度。它对学校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考试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手段,是奖惩的重要依据,是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活动。所以不能不说考风考纪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国家教育部十分重视考试工作,颁发了一系列的关于严格考试纪律、防止考试舞弊的文件,各院校也制订了相应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然而,考试作弊之风却屡禁不止,因此认真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认清考试作弊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端正考风尤为必要。
一、作弊方式
考试作弊的主要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传统方式,主要表现为夹带小抄,或将相关内容写在手上或课桌上偷看,或交头接耳对答案,或窥视,伺机偷看旁边或前面同学的试卷,或传递纸条将答案提供给别人,或交换试卷,考试中途两人按事先约定交换试卷作答,或找人代替自己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其二是现代作弊手段,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利用手机、微型发射器、多功能计算器等现代工具进行多人共同作弊、考场内外相互配合作弊,作弊手段的复杂性和科技含量随着考试的重要性加强而不断升级,令学校和管理者防不胜防。
二、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分数导向作用之弊端
一方面,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贪图玩乐,不思进取,抱有60分万岁的想法,考试前为了不挂科,便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但在腹中无诗书的情况下只能冒险一搏,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一些成绩本来不错的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在比如年度评优、奖学金评奖、党员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绝对优势,便以作弊的方式取得更高的分数。
2.侥幸心理
一些同学作弊成功但并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后,便产生了侥幸心理,尝到甜头后欲罢不能,更是认为作弊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种情况的泛滥,导致另外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产生从众心理,认为既然别人都在作弊,自己也可以作弊,甚至导致连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产生不平衡心理,在考试中开始对作弊蠢蠢欲动,这是典型的“不抄白不抄,谁抄谁沾光”的心理,所以导致作弊学生的范围越来越大。
3.命题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在考试命题中,一些客观题往往是学生作弊的重点,比如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等,多属记忆性试题,学生很容易夹带或传递小抄,从而为作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加上这些题型分数所占的比例较高,学生一旦作弊成功便可轻而易举的获得相应分数,大大降低其挂科的可能性,同时选择题更是方便学生偷看抄袭,是学生作弊成功率较高的题型。
4.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制社会上各种功利思潮的干扰和冲击,产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价值观念扭曲,言行不一,知识与行为背离,形成双重人格。学风浮躁,不愿为学业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只是混文凭。他们视作弊为捷径,对作弊的认同和理解,使更多的学生带着侥幸从众心理参与作弊。一副对联一度在学生之间流传: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格,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一定要过。虽然具有调侃意味,但当代大学生信念之扭曲也可见一斑。
5.高教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不应只注意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因素,更应重视高校不良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者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卡耐基指出:社会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各种利益诱惑,学校、教师自身没有做到诚信。校园里教育者的学术腐败、假学历真文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当中不少是高校的中、高层领导或教师们。他们拿着“买”来的文凭和职称便可以升迁、出国。部分教育者在学校的各类评估、评先及评比中,为取得较为靠前的成绩不惜造假。一些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踏诚信。教育者自身的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动摇了学生曾受到的诚信信念,这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留下了消极负面影响。
三、杜绝学员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应从各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广泛重视,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为大学生展现新时代道德规范和法律范畴,展现新时代的健康内容和现代精神,形成充分的规则意识,成熟的契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烈的自尊意识。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督促学生珍惜时间,稳固其专业思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真正树立诚信为本、文明应考、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让大学生真正树立起宁可丢分数也不失人格、文明应试诚实汇报的思想,为高校的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做出各自的贡献。
2.改革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改革单一的、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考试方式,科学命题并选择恰当的考试方式。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检查评价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试方法。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适当采用开卷、半开卷、口试、实际操作等形式。同时,适当增加考试次数,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更有效更有机的结合起来。成绩评价点应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主,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考分离,有利于杜绝教师方面的作弊因素,也有利于更加公正公平,更加科学有效地判断教和学的效果。
3.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
考试的公平公正是考试工作的前提,也是维护考试严肃性和考生利益的根本保证。考试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够健康有序进行,为了取得公平、公正、有效的考试结果。再先进的考试管理制度都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监考教师认真履行。因此遏止考试作弊,应首先从校各级领导、教务部门和监考教师抓起。监考老师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近年来,高校个别任课教师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以免影响学生获得毕业证、学位证,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等错误思想,所以在考试过程中,监考相对松懈,考前也没有营造好严肃的考场氛围,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助长了考试作弊风气,增加了高校考风考纪工作建设的难度。因此,考务人员应依法办事,不能有特殊化。应以公平公正为前提,严格监考,使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对作弊情节恶劣的考生,应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对放任甚至纵容考生作弊的监考人员,视为共同作弊,一经查实,同样必须依照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还应加大投入现代化防作弊工具,我院考试指挥中心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下大力度投入资金购置了一批金属探测仪及信号屏蔽器,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大大降低了作弊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倩.高校考试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2]任慧英,张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3]魏小强,鲁井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1).
关键词:杜绝;考试作弊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水平的客观量度。它对学校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考试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督促手段,是奖惩的重要依据,是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活动。所以不能不说考风考纪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国家教育部十分重视考试工作,颁发了一系列的关于严格考试纪律、防止考试舞弊的文件,各院校也制订了相应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然而,考试作弊之风却屡禁不止,因此认真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认清考试作弊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端正考风尤为必要。
一、作弊方式
考试作弊的主要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传统方式,主要表现为夹带小抄,或将相关内容写在手上或课桌上偷看,或交头接耳对答案,或窥视,伺机偷看旁边或前面同学的试卷,或传递纸条将答案提供给别人,或交换试卷,考试中途两人按事先约定交换试卷作答,或找人代替自己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其二是现代作弊手段,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利用手机、微型发射器、多功能计算器等现代工具进行多人共同作弊、考场内外相互配合作弊,作弊手段的复杂性和科技含量随着考试的重要性加强而不断升级,令学校和管理者防不胜防。
二、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分数导向作用之弊端
一方面,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贪图玩乐,不思进取,抱有60分万岁的想法,考试前为了不挂科,便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但在腹中无诗书的情况下只能冒险一搏,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一些成绩本来不错的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在比如年度评优、奖学金评奖、党员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绝对优势,便以作弊的方式取得更高的分数。
2.侥幸心理
一些同学作弊成功但并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后,便产生了侥幸心理,尝到甜头后欲罢不能,更是认为作弊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种情况的泛滥,导致另外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学,产生从众心理,认为既然别人都在作弊,自己也可以作弊,甚至导致连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产生不平衡心理,在考试中开始对作弊蠢蠢欲动,这是典型的“不抄白不抄,谁抄谁沾光”的心理,所以导致作弊学生的范围越来越大。
3.命题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在考试命题中,一些客观题往往是学生作弊的重点,比如名词解释、填空、简答等,多属记忆性试题,学生很容易夹带或传递小抄,从而为作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加上这些题型分数所占的比例较高,学生一旦作弊成功便可轻而易举的获得相应分数,大大降低其挂科的可能性,同时选择题更是方便学生偷看抄袭,是学生作弊成功率较高的题型。
4.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制社会上各种功利思潮的干扰和冲击,产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价值观念扭曲,言行不一,知识与行为背离,形成双重人格。学风浮躁,不愿为学业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只是混文凭。他们视作弊为捷径,对作弊的认同和理解,使更多的学生带着侥幸从众心理参与作弊。一副对联一度在学生之间流传: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格,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一定要过。虽然具有调侃意味,但当代大学生信念之扭曲也可见一斑。
5.高教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不应只注意学生自身、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因素,更应重视高校不良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者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卡耐基指出:社会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各种利益诱惑,学校、教师自身没有做到诚信。校园里教育者的学术腐败、假学历真文凭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当中不少是高校的中、高层领导或教师们。他们拿着“买”来的文凭和职称便可以升迁、出国。部分教育者在学校的各类评估、评先及评比中,为取得较为靠前的成绩不惜造假。一些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踏诚信。教育者自身的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动摇了学生曾受到的诚信信念,这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留下了消极负面影响。
三、杜绝学员考试作弊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应从各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广泛重视,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为大学生展现新时代道德规范和法律范畴,展现新时代的健康内容和现代精神,形成充分的规则意识,成熟的契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烈的自尊意识。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督促学生珍惜时间,稳固其专业思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真正树立诚信为本、文明应考、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让大学生真正树立起宁可丢分数也不失人格、文明应试诚实汇报的思想,为高校的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做出各自的贡献。
2.改革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改革单一的、以百分制闭卷考试一统天下的考试方式,科学命题并选择恰当的考试方式。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检查评价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试方法。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适当采用开卷、半开卷、口试、实际操作等形式。同时,适当增加考试次数,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更有效更有机的结合起来。成绩评价点应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主,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积极推进教考分离,有利于杜绝教师方面的作弊因素,也有利于更加公正公平,更加科学有效地判断教和学的效果。
3.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
考试的公平公正是考试工作的前提,也是维护考试严肃性和考生利益的根本保证。考试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够健康有序进行,为了取得公平、公正、有效的考试结果。再先进的考试管理制度都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监考教师认真履行。因此遏止考试作弊,应首先从校各级领导、教务部门和监考教师抓起。监考老师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近年来,高校个别任课教师有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以免影响学生获得毕业证、学位证,进而影响学校的就业率等错误思想,所以在考试过程中,监考相对松懈,考前也没有营造好严肃的考场氛围,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助长了考试作弊风气,增加了高校考风考纪工作建设的难度。因此,考务人员应依法办事,不能有特殊化。应以公平公正为前提,严格监考,使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对作弊情节恶劣的考生,应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对放任甚至纵容考生作弊的监考人员,视为共同作弊,一经查实,同样必须依照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还应加大投入现代化防作弊工具,我院考试指挥中心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下大力度投入资金购置了一批金属探测仪及信号屏蔽器,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大大降低了作弊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倩.高校考试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2]任慧英,张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3]魏小强,鲁井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