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宫”搬回家,这个90后女孩“择一事终一生”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一则视频火了!一个姑娘独自刨木头,刨刀、锯子、锤子在她手里用得得心应手。眼看着木头碎块不断落下,木头上出现凹凸形状的切口。原来,她这活儿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榫卯。28岁不工作不结婚,她离开城市,跑进山里生活引非议,却因一个人徒手造“故宫亭”爆红!《人民日报》都来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网友称她为“建筑系的李子柒”。
  “隐居”山野,将东方美学带入生活
   今年28岁的苏清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因受心灵手巧的妈妈影响,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手工制作。还在上学的时候,她就学会了剪纸。还喜欢给她的玩具娃娃做衣服,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当“花枝招展”的洋娃娃出现在小伙伴面前,看着他们脸上惊讶的表情时,她就有点小得意。
   后来苏清吾考入大学学的是广告文案策划。上大学时,她对各种手工工艺很感兴趣,大三就开始买服装裁剪与缝纫的书,自己琢磨如何做衣服,做成后会穿着去上课。她还曾用旧木门改成沙发,上山砍竹子做成鱼灯,搭泥窑烧小火炉。
   大学毕业后,苏清吾在宁波从事房地产文案工作。她每天都做着重复的事,这生活仿佛一眼就能望到头。2016年,生性爱自由的她索性辞职回老家,做了一名独立摄影师。平时接一些创意设计和拍摄广告之类的单子,挣的钱从两三千元到七八千元不等,虽然不多,但足够生活。
   为避免周围人群的打扰,2017年,苏清吾搬到了老家的山里,独自居住。她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其间,她开始不断探索自己热爱的传统文化。比如,她学会了用“金缮”的工艺修补残缺器物,感受器物的不完美之美。
   在闲适宁静之时,她还用水彩来仿画“岩彩画”。即便从来都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她也能耐着性子,一点点从记载“岩彩画”的古籍里汲取营养,最终的成品从起初的粗粝笨拙,到后面的像模像样。由于岩彩画的原料比较贵,所以她一般都会用水彩来代替。
   闲暇之时,苏清吾也会练习书法,字里行间都营造出宁静与温婉的感觉;她还会在有兴致时,自己烧制陶瓷,并为白瓷添釉上彩。这可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很难玩得转的。
   更有趣的是,平时苏清吾过着跟古人一样的生活,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柴火饭,偶尔她会去山里挖野菜,或是去水边钓鱼,回家烧着吃。家门口的小池塘里种了荷花,院子里也种了十几棵葡萄树,撒了西瓜种子。中午过后,她喜欢去山里散步,看看云,吸一吸花花草草混杂着泥土的气息。这样的生活自在、无负担,挺好。
   2018年开始,苏清吾接触到短视频,她开始将这些做成视频,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一面古风扇子,一个汉唐风格的绣球,自己烧的陶瓷碗,等等。她说,特别喜欢这些传统的东西,觉得它们既代表着文化自信,同时又传递着一种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美,这也是她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初衷。
   平时苏清吾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自己喜欢的手工上。比如制作美食、量体裁衣、自制风筝,等等,她的这些手工制作视频,给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具巧思的,是她对笋衣的一系列处理,用渐变的笋衣、嫩黄的绒毛,做一朵盛开的荷花;还做了一个戴花帽、身着披风的侠女;视频里的风筝,也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裁布、画画、搭骨架,然后鼓捣做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少人感叹:这想象力、上手操作的能力,真是绝了!
  更有趣的是,在嘴馋之时,苏清吾会自己制作八宝鸭、蟹酿橙、定胜糕、麦芽糖等传统甜品。有时即便关注的人不多,但她内心还是觉得很充实,一蔬一饭,一日三餐,都按照自己的步调来。
  自己动手,把“故宫亭”“搬”回家
   苏清吾这个文静秀丽的江南女子,把日常生活过得充满诗意,一举一动之间都充满了闲情雅趣。这位“自带仙气”的“硬核” UP主,很快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令苏清吾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活得优哉游哉,但周遭的压力很快就涌向她来。首先是爸妈,他们觉得一个28岁的姑娘,不好好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考虑结婚,就一个人窝在山里,能学到啥?后来爸妈见女儿是真心喜欢,也就只好随她了。
   当时在山里待久了,流言蜚语也不少,大抵也相似,“读书到头来,还是跑到山里,也不工作”“岁数这么大了,也不考虑嫁人生崽”。苏清吾说,她几乎全是靠喜欢支撑着的。
   也有网友质疑苏清吾家里很有钱,才能过得这么随心所欲,而她的爸妈都是普通人,家里也没什么钱。只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她说:“平时活儿接得好能赚到一两万元,但钱都是赚到就花出去了,花在买各种手工材料上。”
   苏清吾特别喜欢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比如“金缮”“岩彩画”,等等,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东西的美。其实她独自建造“故宫亭”纯属意外。
   在山里生活了两年之后,苏清吾每次做完一件小作品,她都会留下一个视频作为纪念。而她拍视频基本都在一面红墙前完成,时间久了,她觉得有些单调,后来无意间翻到故宫的亭子,觉得配色非常好看。而且看上去,感觉构造也不算太复杂,有一天她突发奇想:为何不把故宫里的亭子“搬”回家?
   2020年5月,苏清吾决定要在自家后院里模仿打造一座精美的“故宫亭”。一提起故宫的建筑,想必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有画面了:朱红的墙面、明黄色的瓦片、屋檐上的彩绘,尤其是一处处的建筑工艺,简直叹为观止!
   一直非常热爱古建筑的苏清吾,决定研究故宫亭子的建造技术。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她一边大量地阅读书籍,查资料了解建筑的相关知识,观看相关视频,一边积极地寻找建筑原材料。
   苏清吾虽然一直喜欢捣鼓手工艺,但她没有学过一天的木工,过去做过一些小盘子,将木门改成沙发,不过成品都很粗糙。这次建故宫亭子,她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摸索、学习。最难的当然还是实践。真正动手之后,她才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活计的繁杂与艰难。起初,她面对的只是一面水泥墙和一堆简单的木材。后来她开始对着木材进行画、鋸、凿、挖、磨……    建造这个故宫亭子,苏清吾采用的是古老的传统榫卯技术。到底什么是榫卯技术呢?我们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在没有钉子的时代,其实各个零部件就是通过“榫卯”来“连接”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端长(榫头),一端被挖出一个与榫头相同尺寸的口子(卯口),然后将榫头插入卯口,形成“榫卯连接”。
   苏清吾说,古代人用木头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巧妙的。因为其易加工和重量轻的特点,让很多古建筑更加结实耐用,因为这种组合有效地减少了木头之间的扭动,这是铁钉无法做到的。
   再加上连接方式上属于半连接,所以有着优秀的抗震性,即使在地震时,震动也不会让建筑造成巨大的损害,因为榫头与卯口之间会有一个复位的循环,这不就是大自然赐予的“抗震阻止器”吗?其实“榫卯”也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有趣的是,需要精密计算的榫卯技术,让苏清吾这个文科生特别头大,密密麻麻的数字,有时候怎么算也算不明白:“一旦计算错了,榫卯不密实,就得推翻重做。”“一开始做资料没太看懂,根据图片参考着做,所以4个昂都是不一样的……就在试错……”
   其中波折最多、最让她头疼的,是搭建亭子顶部的时候。“屋顶四个角要放四根斜着的脊木,它们要连到同一根横梁上,相互间是有交叉点的。可能对好这边的两个点,放第三根的时候,因为相互作用,那边又对不上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来来回回一直在调这个。”她总觉得各个部件衔接不起来,为此,苏清吾特意来到北京故宫,专门找到她仿造亭子的原型,仔仔细细地观看建筑细节,彻底看明白了,这才回来重新着手。她仅在做屋顶这个工序上,就耗时半个多月。
   此外,还有制作斗拱、昂,调整柱子颜色等,苏清吾都是边学边试错后才慢慢上手的。
   在亭子有了“型”之后,苏清吾使用了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法“地仗”。她用桐油、樟丹、猪血、石灰水、瓦灰等原材料进行搅拌,然后糊在木头上做衬底。这样能保证木材不受白蚁入侵,起到防腐防潮的作用,甚至还能防火。这些工作,都能为亭子“延年益寿”。
   其间,有些材料比较难弄,多亏了乡里乡亲的帮忙。譬如说,用来涂抹柱子的瓦灰血漆,需要新鲜的猪血,她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一个杀猪的屠夫;拧猪血的稻秆是向村里阿公要的;屋顶的黄泥是村里大爷带着她去隔壁村挖来的。
   最后,亭子的彩绘也是苏清吾一个人完成的,她翻了书,挑了个自己觉得能画出来的纹样,把亭子的外观描摹得更精致。看上去非常惊艳。
   这个“故宫亭”用到了太多的传统手艺,苏清吾前前后后忙活了5个多月才完成。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没用一枚钉子,一滴胶水。她用榫卯工艺让木头与木头互相受力、制衡,组成坚固又减震的结构。而且在外观上,这个亭子同故宫亭一样精美,如魔术一般显得美轮美奂。前来参观的人,无不为之连声惊叹!大家更不敢相信,“故宫亭”的建造者不是老工匠,而是一个“90后”!
  《人民日报》点赞,“建筑系的李子柒”
   其实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苏清吾所借助的外力就是她的伯父、伯母和外婆,偶尔帮她搬运一下木材,扶住柱子腿为保证她搭建亭子的顶部,其余的更多细节性的工作,都靠她自己来完成。等到基础结构起来以后,她再用瓦灰、麻丝给其封顶,覆上瓦片。
   因没做过木工和泥瓦工,整个亭子做下来,苏清吾受了很多伤。给斗拱凿孔的时候,锤子会敲到手,经常敲出淤青;用凿子去修一修木头的边,修过头了,就会戳得手流血;用锯子锯东西的时候,一不小心也会锯到手。
   “有一次比较严重,是在盖瓦片的时候。我在桌子上又放了一张凳子,踩在那个凳子上去盖瓦片,盖完下去的时候踩空了,摔下来手心被戳破,脚也扭了,好几个星期才好。”苏清吾说道。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伤好后马上又继续干。
   苏清吾的手,完全不像一个“90后”女孩应该有的纤纤玉手,而是非常粗糙,还有血口子,完全是一双伤痕累累的手,她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可想而知。
   苏清吾说,2020年11月“故宫亭”制作完成,她特别有成就感,当阳光照射在亭子上的时候,觉得阳光都更好看了。而造完亭子后,苏清吾的一双手,还没停下。
   她还用榫卯技术和大漆(是一种天然漆,为漆树的一种分泌物)做了一把椅子,又用榫卯、大漆和螺钿(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做装饰)做了一张古香古色的桌子。
   她还特意在亭子周围种了桃树、海棠、牡丹等观赏性植物。在这里小小地休憩一下,悠闲又自在。之后,曾经不理解她的父母也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偶尔家里来客人,苏爸爸总是会特意带着客人去参观苏清吾的这件建筑作品,然后自豪地指着亭子说:“这是我女儿自己亲手盖的,只花了万把块钱!”客人看后,总会连连赞叹。
   苏清吾却说:“第一次出手,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很多尺寸比例还没有掌握精准,不过这次得到了宝贵经验,以后再做就顺手多了,也不会经常受伤了。”
   2021年5月,一条《90后女孩家中建了座“故宫亭”》的视频,不仅引来300万网友围观,还上了B站热搜。画面中,只见众多木材之中木屑翻飞,树木缝隙之间,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在执笔作画。她全程无言,只是在埋头苦干。视频中的这位全能的“女中豪杰”便是苏清吾。痴迷中国传统文化、动手能力又超强的她,被网友誉为“建筑系的李子柒”!
   “故宫”亭子火了之后,引来网友的热议。一些自称专业人士的网友给出建议,在评论区讨论榫卯相关的问题。也有古建筑行业的专家,对苏清吾愿意投入如此大的心力做这件事,表示感动,并给予鼓励。
   苏清吾自己动手,把“故宫亭”“搬”回家的成果,还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对古建筑、传统文化的讨论。《人民日报》都来点赞:凭一腔孤勇,她将中国古老技艺“盘”活了!
   让“东方美学”融入生活里,也不失为一种继承传统手工艺、诠释传统文化的好方式。谈起今后的打算,苏清吾说,她想要再做一个亭子。“看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我就想做一个唐风的亭子,有点钟鼓楼的感觉。面积大概是故宫亭子的两倍大,斗拱也会更复杂一些。”
   苏清吾说,未来她打算围绕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的大方向,去做更多相关的学习和尝试。“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接触到的东西,我都希望自己学得会,再呈现出来,那种所有东西都完全属于自己的感觉很棒。”
  編辑/征 贞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原南京市江宁区地税局局长江成荣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万元。同时以受贿罪判处其情人刘丽丽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扣押在案的两人犯罪所得赃款175万元人民币、奔驰轿车一辆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江成荣曾是南京有名的“廉勤大哥”,一向自视甚高,刘丽丽何许人也?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十佳公仆”偶遇“艺术女生” 
期刊
黑龙江省宾县的七姐妹一条心,组团监视丈夫们的“出格”行为,不管谁家有风吹草动,姨姐们定会伸出“魔爪”狠狠教育。终于,不堪忍受的七连襟,策划了一场“反妻联盟”大战——  新姑爷的烦恼:七朵金花不好惹  2019年国庆节,妻家的七姊妹照例聚会,刘洋连襟几个,一如既往被赶去做饭。本来挺宽敞的厨房,七个大老爷们儿待在里面,显得有些拥挤。大家相对无言,看着二姐夫脸上结了痂的血道子,每个人都联想到了自己,不由
期刊
网络词汇“小镇做题家”,指“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曾经,“小镇做题家”们用习题铺成道路,凭借埋头苦读的拼劲考入985、211高校,走出小镇,实现了阶层的跨越,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如今,大多数曾经的“小镇做题家”已成为鸡娃(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主力军,他们希望用自己
期刊
来信   今年我26岁,一次偶然机会,我爱上了我的上司。我投入了很多情感,然而,到头来我却发现被利用了。   曾经我的理想伴侣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的翩翩少年,却不曾想最后倒进了一个大腹便便的老男人怀里。   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由于领导脾气不好,时常无故辱骂我们,我无法忍受便辞职了。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工作,要么离家远要么别人嫌弃我没有经验。   一个月过去了,之前的积蓄已经花得所剩无几
期刊
阿娜伊斯·宁是世界著名的女性日记小说家,被誉为现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她有着像教堂壁画上圣母一样圣洁美丽的面容,她一生出版了11部日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阿娜伊斯·宁日记》。西方文坛评价:“宁的日记是20世纪最独特的一道文学风景线,我们首次有了一部详细明确记录现代女性自我发现旅程的激情之作,该日记可与圣奥古斯丁、佩特罗尼乌斯、阿伯拉尔、卢梭、普鲁斯特的作品媲美。”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她的辉煌
期刊
近日,东京奥运会上一位“上海大妈”火了!当时她和17岁韩国天才小将申裕斌的挑战!两人的年龄差距足有41岁,两人的对决是标准的“祖孙大战”!但这位“上海大妈”并未露怯。果然,申裕斌很快就领教了对手“奶奶”的厉害。这位17岁的韩国妹子哪见过这阵势,开局竟输了个2:11!倪夏莲是最年长的运动员之一,被称为乒坛“活化石”。30年前,她从国家队退役后,远嫁卢森堡,被誉为卢森堡的“国宝”。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世
期刊
鸡血石,是我国的“四大名石”之一,与田黄石、青田灯光冻石一道被誉为“印石三宝”,是弥足珍贵的篆刻印章或雕刻工艺品的原材料。其开发使用始于元代末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其“鲜红如鸡血、晶莹如美玉”,历来深受国人追捧,尤其在书画和篆刻界名声甚巨,清朝的皇帝王爷或后妃福晋都喜欢选用鸡血石作玺印,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众多文化名流都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产量比较稀少,这种娇艳似血的宝石时常一石
期刊
“从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一场摔跤赛。”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经典台词,也是荧幕之外的世界真实发生的故事。   他3岁半被确诊脑瘫;6岁还不能说话;12岁受尽欺凌,被父亲教授拳击;30岁一拳拿冠军,成为当地首位残疾职业选手。他是汪强,一个被嘲笑、被孤立的脑瘫患者。他说话不利索,他听力很弱,甚至被人打了,半天才会反应过来。但他单枪匹马站上拳击台,一拳、两拳,不要命地打。因为爸爸告诉他:“我们
期刊
【来 信】   我是一位男读者,最近严重怀疑自己抑郁了,现在写下这些狗血的文字,希望得到一种解脱。   五年前,我生活在四线城市,当时孩子五岁(现在孩子10岁),事业顺风顺水,收入在当地算得上中等偏上,三套房产,两辆车。   事业上有野心的我一心向往一线城市,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成长环境。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我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于是我們开始了异地婚姻。  
期刊
2021年7月26日,李锦记集团官网发布消息,主席李文达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享年92岁。李文达是李锦记的第三代传人,他在最新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中排名第六,而他曾于2019年身家暴涨至171亿美元,一度跃升为香港第三大富豪。在香港,人们谈论李文达财富的同时,更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弟弟李文乐的官司,正因为亲情决裂,他为了确保自己的商业帝国平稳运行而制定家法,平衡几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从而确保在利益面前亲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