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制冷与空调专业在科技与经济双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经过调查中职教育专业现状,为确保输出的人才符合空调企业的标准,本文从人才培养、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产教融合五方面展开论述,进一步研究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建设问题,探讨应该如何做。
【关键词】空调;制冷;中职专业;建设
引言
制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专业,人类生存永远离不开制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制冷行业产品产量逐年增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冷空调企业更加注重对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找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中职教育学制采用的是3年制,其中两年在校接受知识,最后一年到学校安排的工作单位实习[1]。教育部明文规定在中职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为主,制冷专业在中职学校的专业目录名称为《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由此可见,对于实操性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这些运用与维修都属于加工制造大类,也对于中职院校招生有一个宏观的限制性。中职院校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进校学习,理论方面在专业上相对欠缺,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首先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定位上不能过高,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鉴于此,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在培养理论基础的同时知识面上相对放宽一点,加强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制冷空调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为社会输出高技能综合性人才。
二、明确教学计划的总体思路
中职教育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提升教学质量为辅助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考察制冷市场,以及空调产业链,经济结构模式和运营方向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优教育方案。与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尽可能做到一致,实行两只手一起抓的政策,在理论与技能双向教导的同时,做到二者相互补充教学,在理论中摸索技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设计教学规划中,应抓实践能力、适应方向、专业的创新能力作为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培养特点,注重机械与电子技术的交叉教学,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与空调行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从事空调市场营销、企业运行管理模式、空调维修与售后服务、制冷工程等相关工作[2]。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权威的专业技能,如冷库调试技能、空调安装与维修、家庭小型制冷设备、电子技术、电工论等综合性知识,在学校规划范围内将这些知识全部掌握,更好的参加空调与制冷专业性的工作。
三、采用灵活适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如何在多样化的方案之中选出最适合该专业的教育理念,走好教学质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制冷与空调专业,不能照搬照抄规定的教育方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市场选取最适合的方案,争取教学手段灵活化。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制定出两套方案: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对于理科类的知识,应加强耐心进行授课,尤其是计算类和分析类,在课堂中尽量简易化,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较弱,对于数字知识不太敏感,在教育中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对于理论性要求较高,教师适当的配合多媒体,运用图片和制作详细课件的方式,多维度的展开教学,力求每一个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相关,可以在课堂之后插播一些实践课程,对于学过的知识点及时巩固,最大限度的拓展接受知识范围。另外,开通一个兴趣课堂,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在小课堂上扩充一些知识进行讲解,将空调的三维空间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多媒体与网络平台展示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在毕业证書上加颁了一门专业技师证书,达到了教育部门“双证书”的制度要求。这一项规定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专业指导,必须具有相当的技能水平,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双师型教师教育局有明文规定的职业要求,对于本科以上教师要有两年以上从事基层建设的教育历史,有该专业的教育资格,在实践能力上有中级以上教资证书,其次具有两项应用性项目研究且被社会企业在实践中应用。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双师素质上可参考上述内容进行考核培训,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定期进行外出学习,或将专业人士邀请到学校开设座谈会,讲解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标椎。在双师的培训中,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达到成熟的状态下,再将这这些知识经过过滤传输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是制冷与空调专业在中职教育中更好的建设方针,只有不断的强化师资建设,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企业中,走出学校能适应社会,且能达到制冷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才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意义。
五、加强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对于制冷与空调专业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针,教育理念也与中职教育专业建设相符。产业与教育相互促进的方式,是从事工作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期间,对于有些知识难以理解,而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中间有部分空白面需要进行参考实物进行学习。实操教室器材设备有限,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制冷设备时间过于短暂,无法彻底参透。又因制冷专业涉及范围广泛,对于实操技能要求较高,更应加强产教融合进行教导。产业是理论面临的第二对象,中职学校在每学期最少进行一次工厂参考与学习,联系空调相关企业,在车间进行学习,看工作人员如何操作,并且将一系列程序与教材上的进行对比,教师在车间参考技能,与教学不符的现象在资源整合下进行适当的改正。通过产教融合的路子,为企业提供符合现代化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实践教学方面的效率,在中职学校之中,打出该专业的知名度。产教融合是在新时代下教育部门与各大院校合力研发出来的新项目,为确保每一位中职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不被社会淘汰而创设,理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概论化,没有高校那么深入,就是考虑到中职生接受知识面有限,在专业设定上,都是已就业为准的创设。例如蓝翔技校,说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挖掘机,其余的数控、电子、制冷专业并没有挖掘机那么高的知名度,由此可见在院校提出一项专业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院校本身的知名度。中职教育在制冷与空调上,可以适当借鉴成功案例,除了产教融合以外,研究出符合该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学方针,多方位的培养高技能专业性制冷人才。除此之外,也可将目光面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更多专业,给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就业平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在专业设定和建设上,一定要符合就业的标准,提供给学生更广的选择。制冷与空调专业在当下社会是比较被需要的,时代进步越来越快,现在农村的冷库、空调等制冷系统已经很常见,放眼城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空调,中职院校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顺应社会才能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制冷与空调专业是时下的刚需,在培养人才手段成熟之后,可以面向更广泛的专业建设,加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中职学校制冷专业改革[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
[2]黄植凡. "空调维修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4):214-215.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关键词】空调;制冷;中职专业;建设
引言
制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专业,人类生存永远离不开制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冷设备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制冷行业产品产量逐年增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冷空调企业更加注重对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找准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中职教育学制采用的是3年制,其中两年在校接受知识,最后一年到学校安排的工作单位实习[1]。教育部明文规定在中职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为主,制冷专业在中职学校的专业目录名称为《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由此可见,对于实操性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这些运用与维修都属于加工制造大类,也对于中职院校招生有一个宏观的限制性。中职院校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进校学习,理论方面在专业上相对欠缺,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首先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定位上不能过高,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鉴于此,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在培养理论基础的同时知识面上相对放宽一点,加强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制冷空调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为社会输出高技能综合性人才。
二、明确教学计划的总体思路
中职教育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提升教学质量为辅助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考察制冷市场,以及空调产业链,经济结构模式和运营方向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优教育方案。与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尽可能做到一致,实行两只手一起抓的政策,在理论与技能双向教导的同时,做到二者相互补充教学,在理论中摸索技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设计教学规划中,应抓实践能力、适应方向、专业的创新能力作为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培养特点,注重机械与电子技术的交叉教学,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与空调行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从事空调市场营销、企业运行管理模式、空调维修与售后服务、制冷工程等相关工作[2]。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权威的专业技能,如冷库调试技能、空调安装与维修、家庭小型制冷设备、电子技术、电工论等综合性知识,在学校规划范围内将这些知识全部掌握,更好的参加空调与制冷专业性的工作。
三、采用灵活适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如何在多样化的方案之中选出最适合该专业的教育理念,走好教学质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制冷与空调专业,不能照搬照抄规定的教育方针,应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市场选取最适合的方案,争取教学手段灵活化。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制定出两套方案: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对于理科类的知识,应加强耐心进行授课,尤其是计算类和分析类,在课堂中尽量简易化,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较弱,对于数字知识不太敏感,在教育中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对于理论性要求较高,教师适当的配合多媒体,运用图片和制作详细课件的方式,多维度的展开教学,力求每一个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相关,可以在课堂之后插播一些实践课程,对于学过的知识点及时巩固,最大限度的拓展接受知识范围。另外,开通一个兴趣课堂,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在小课堂上扩充一些知识进行讲解,将空调的三维空间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多媒体与网络平台展示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在毕业证書上加颁了一门专业技师证书,达到了教育部门“双证书”的制度要求。这一项规定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专业指导,必须具有相当的技能水平,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双师型教师教育局有明文规定的职业要求,对于本科以上教师要有两年以上从事基层建设的教育历史,有该专业的教育资格,在实践能力上有中级以上教资证书,其次具有两项应用性项目研究且被社会企业在实践中应用。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双师素质上可参考上述内容进行考核培训,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定期进行外出学习,或将专业人士邀请到学校开设座谈会,讲解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标椎。在双师的培训中,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达到成熟的状态下,再将这这些知识经过过滤传输给学生,提升学生的专业性。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是制冷与空调专业在中职教育中更好的建设方针,只有不断的强化师资建设,才能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企业中,走出学校能适应社会,且能达到制冷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才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意义。
五、加强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对于制冷与空调专业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针,教育理念也与中职教育专业建设相符。产业与教育相互促进的方式,是从事工作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期间,对于有些知识难以理解,而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中间有部分空白面需要进行参考实物进行学习。实操教室器材设备有限,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制冷设备时间过于短暂,无法彻底参透。又因制冷专业涉及范围广泛,对于实操技能要求较高,更应加强产教融合进行教导。产业是理论面临的第二对象,中职学校在每学期最少进行一次工厂参考与学习,联系空调相关企业,在车间进行学习,看工作人员如何操作,并且将一系列程序与教材上的进行对比,教师在车间参考技能,与教学不符的现象在资源整合下进行适当的改正。通过产教融合的路子,为企业提供符合现代化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实践教学方面的效率,在中职学校之中,打出该专业的知名度。产教融合是在新时代下教育部门与各大院校合力研发出来的新项目,为确保每一位中职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不被社会淘汰而创设,理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概论化,没有高校那么深入,就是考虑到中职生接受知识面有限,在专业设定上,都是已就业为准的创设。例如蓝翔技校,说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挖掘机,其余的数控、电子、制冷专业并没有挖掘机那么高的知名度,由此可见在院校提出一项专业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院校本身的知名度。中职教育在制冷与空调上,可以适当借鉴成功案例,除了产教融合以外,研究出符合该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学方针,多方位的培养高技能专业性制冷人才。除此之外,也可将目光面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更多专业,给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就业平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在专业设定和建设上,一定要符合就业的标准,提供给学生更广的选择。制冷与空调专业在当下社会是比较被需要的,时代进步越来越快,现在农村的冷库、空调等制冷系统已经很常见,放眼城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空调,中职院校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顺应社会才能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制冷与空调专业是时下的刚需,在培养人才手段成熟之后,可以面向更广泛的专业建设,加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中职学校制冷专业改革[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
[2]黄植凡. "空调维修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14):214-215.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