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根据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以及生本教育的理念,在器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沙龙式”课堂教学,结合我校葫芦丝学习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从一节生本数学课中得到的启示
曾听过本校邝老师的一节生本数学课,课堂可以简单描绘成这样:学生共分为10个组,每一个组的组员可以以自愿的形式到讲台讲述课前老师布置的新知识小研究的成果,并举出例子进行阐述,而这个时候在听的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如此类推。而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老师就“挺身而出”了。器乐课堂可以采取上述这种形式吗?笔者围绕着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最后把近似于这种形式的器乐课堂称为“沙龙式”。根据资料记载,沙龙是法文Salou的音译,即是“会客室”、“客厅”之意,是指17世纪起,西欧特别是法国上层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会集会。后泛指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的小型聚会活动。这里借沙龙之名,谋主动积极、互相合作、自觉探究、民主平等、自由热烈的学习之实。笔者所指的“沙龙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等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二、“沙龙式”的器乐课堂
1.组织阶段。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教师在班干部的协助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的程度、除了葫芦丝以外的器乐特长、擅长的表演等等,对原来的班级座位作适当的调整,随后将以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老师调整的四至八位同学组成一个沙龙,沙龙名称可由沙龙成员自由命名,并选出每一组的小组长,美其名曰“**沙龙小主人”。他/她的任务是组织自己沙龙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创编将要学习的歌曲的表演形式。当然,必须与成员共同探讨什么形式的表演最适合并最能展示自己沙龙的特色的表演形式。
2. 培训阶段。
(1)小组长培训,也即是每个沙龙小主人的培训。一个有名的沙龙往往会有一位优秀的小主人,而一位优秀的的沙龙小主人会得到很多的锻炼,他们甚至可以主导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所以,沙龙小主人的培训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利用下课的时间或下午托管课的时间集中每一个沙龙的小主人,先对他们进行培训,把将要学习的歌曲和以之相关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先学会,提前布置他们回去练习好,以备在举行沙龙活动即上课的时候能对自己的沙龙组员进行辅导。
(2)小组员培训,也即是全班同学,利用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培训他们在举行沙龙活动中如何提问,如何回答,对其他沙龙成员提出的好建议该怎样表示谢意,对表述得不对的或表演得不到位的沙龙,如何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一学期下来通过怎样的评价方式评出最出色的沙龙等等的常规进行培训。
3. 活动阶段。
(1)沙龙活动。每一位沙龙小主人主持自已沙龙的课前学习和排练情况,同时请其他沙龙的成员提出宝贵的意见;有些沙龙还会利用唱、跳、演等的形式进行表演。对吹奏技能较低的成员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角色,必须保证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表演中。
(2)评价反馈。每个沙龙结束表演后,各沙龙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师总结本次沙龙活动的开展情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沙龙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3)教师指导。对沙龙之间在表演、互评、交流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就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其实,学生提出来的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因为一些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沙龙小主人已经在课前教会了沙龙成员。
《放马山歌》这首歌曲的吹奏教学是笔者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首例:课前利用合唱台把音乐室布置成像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的舞台一样,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沙龙小主人坐在嘉宾席,合唱台是观众席,讲台是舞台,每一个沙龙表演自编节目时,嘉宾对节目形式以及创编意图进行简介,表演完毕后说出优点和建议,而老师也即是主持人可以给予指导,比如有个沙龙小主人提出3. 3 |32 1……中连续的三个“3”运用“打音”这种技巧效果会很好,更能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这时主持人就以此作为契机,用对比的方法,示范吹奏运用“打音”技巧和不运用“打音”技巧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和练习,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坐在嘉宾席的沙龙小主人到观众席进行交流指导。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从一节生本数学课中得到的启示
曾听过本校邝老师的一节生本数学课,课堂可以简单描绘成这样:学生共分为10个组,每一个组的组员可以以自愿的形式到讲台讲述课前老师布置的新知识小研究的成果,并举出例子进行阐述,而这个时候在听的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如此类推。而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老师就“挺身而出”了。器乐课堂可以采取上述这种形式吗?笔者围绕着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最后把近似于这种形式的器乐课堂称为“沙龙式”。根据资料记载,沙龙是法文Salou的音译,即是“会客室”、“客厅”之意,是指17世纪起,西欧特别是法国上层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会集会。后泛指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的小型聚会活动。这里借沙龙之名,谋主动积极、互相合作、自觉探究、民主平等、自由热烈的学习之实。笔者所指的“沙龙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等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二、“沙龙式”的器乐课堂
1.组织阶段。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教师在班干部的协助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的程度、除了葫芦丝以外的器乐特长、擅长的表演等等,对原来的班级座位作适当的调整,随后将以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老师调整的四至八位同学组成一个沙龙,沙龙名称可由沙龙成员自由命名,并选出每一组的小组长,美其名曰“**沙龙小主人”。他/她的任务是组织自己沙龙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和创编将要学习的歌曲的表演形式。当然,必须与成员共同探讨什么形式的表演最适合并最能展示自己沙龙的特色的表演形式。
2. 培训阶段。
(1)小组长培训,也即是每个沙龙小主人的培训。一个有名的沙龙往往会有一位优秀的小主人,而一位优秀的的沙龙小主人会得到很多的锻炼,他们甚至可以主导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所以,沙龙小主人的培训是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的,利用下课的时间或下午托管课的时间集中每一个沙龙的小主人,先对他们进行培训,把将要学习的歌曲和以之相关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先学会,提前布置他们回去练习好,以备在举行沙龙活动即上课的时候能对自己的沙龙组员进行辅导。
(2)小组员培训,也即是全班同学,利用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培训他们在举行沙龙活动中如何提问,如何回答,对其他沙龙成员提出的好建议该怎样表示谢意,对表述得不对的或表演得不到位的沙龙,如何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一学期下来通过怎样的评价方式评出最出色的沙龙等等的常规进行培训。
3. 活动阶段。
(1)沙龙活动。每一位沙龙小主人主持自已沙龙的课前学习和排练情况,同时请其他沙龙的成员提出宝贵的意见;有些沙龙还会利用唱、跳、演等的形式进行表演。对吹奏技能较低的成员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角色,必须保证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表演中。
(2)评价反馈。每个沙龙结束表演后,各沙龙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师总结本次沙龙活动的开展情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沙龙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
(3)教师指导。对沙龙之间在表演、互评、交流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就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其实,学生提出来的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因为一些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沙龙小主人已经在课前教会了沙龙成员。
《放马山歌》这首歌曲的吹奏教学是笔者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首例:课前利用合唱台把音乐室布置成像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的舞台一样,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沙龙小主人坐在嘉宾席,合唱台是观众席,讲台是舞台,每一个沙龙表演自编节目时,嘉宾对节目形式以及创编意图进行简介,表演完毕后说出优点和建议,而老师也即是主持人可以给予指导,比如有个沙龙小主人提出3. 3 |32 1……中连续的三个“3”运用“打音”这种技巧效果会很好,更能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这时主持人就以此作为契机,用对比的方法,示范吹奏运用“打音”技巧和不运用“打音”技巧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和练习,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坐在嘉宾席的沙龙小主人到观众席进行交流指导。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