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性灵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管窥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诸子百家各思想流变层出不穷,传统审美追求比比皆是。在这种文化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熏陶下,中国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创作者的思想变化以及人格意味。文章以出世性灵为核心,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和特点,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来展现古人对出世性灵的理解,对大自然的顿悟与热爱。
  关键词:出世;性灵;隐逸;艺术审美
  从诸子百家争辩到康有为时期,从子学到经学,历代哲学思想都或多或少,影响着当时乃至以后一定时期艺术的发展,加之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发展,更为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不竭动力。出世思想在一定时期尤为盛行,这一现象有其内在原因。以出世性灵为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把握出世性灵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
  1出世性灵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1社会环境下形成出世性灵原因。出世性灵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诱因和间接导向两方面。一,为官初期,士大夫当朝从政,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对社会现状加以改变,起码对这些士族来说,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固,也是责任所在。据《庄子.天地》道“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庄子的“厌世”,给予士大夫提供了解决方法。二,诸子百家,思想诸多,各家学说,也相互影响。冯友兰先生说“庄子以为人与物皆应有绝对的自由,故亦以为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凡天下之意见,皆无不对。”如禅宗“三十七品,无所不摄,就是无道道品,亦在其中”《智度论》,及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众多思想,都深切影响着出世性灵。
  1.2道家等思想对出世的影响。出世性灵文化的哲学思想以道和禅为核心。“以审美观照来说,如果观照者不能摆脱实用的功利的考虑,就不能发现审美的自然,就不能从有限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把握宇宙无限的生机,就不能得到审美的愉悦。”道家追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追求着精神上的自由解放,而当时封建政治是最大的压迫。在艺术层面上去寻找更多的艺术追求,来寄托在朝堂之上所没有实现的政治抱负。列夫.托尔斯泰“艺术的任务很大……今日由法庭、警察、慈善事业、劳动监督及其他手段,所看守着人类的和平共同生活,必须由从自发地、愉快地活动所达成。并且艺术必须排除暴力。仅有艺术能达成这个任务。”
  2出世性灵在中国古代审美中的表现
  2.1出世指导的艺术作品。出世性灵的隐士们在思想上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古代大艺术家其作品是直接由其人格而‘流出’的。”
  2.1.1田园诗。在众多出世诗人中,陶渊明、王维和陈抟可谓山水田园诗的主力军。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意投深山自然之间,自给自足,感受山川秀丽,其出世性灵外射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美。其《桃花源记》更是彰显寄身山川河流间,超脱自由。可以说,陶渊明在引领山水田园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与陶渊明相比,陈抟也是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宗白华先生讲“山水是大物,对于我们思想感情的启发式非常广泛而深厚的。”
  2.1.2山水画。纵观历史,山水画产生发展,起主要贡献的画家,如:宗炳、王维、荆浩和倪瓒等。多者为出世之人。“隐士独特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宗炳更有机会获得直接审美经验”。隐士与非隐士一重要区别就在于取之自然,隐士对自然的体会远优于非隐士,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加以艺术创作,使人們充分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宗炳的《画山水序》一文中,山水理论对山水画有着重要作用。王维“诗画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个人情感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张璨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朱良志讲“……心源就是心之源,心为万法之根源……。”
  2.1.3私家园林。园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世性灵也在园林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洪再新在其《中国美术史》中讲到了有关私家园林的感受:“如人园处多先抑后扬,以曲径通幽。穿过花石小院渐入佳境,园内以重重庭院及花石分隔景区,布置以水为主点缀亭台桥榭,创造平淡清新之境。”李泽厚指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中国的私家园林,包括了许许多多来自自然的“人造”自然。“可居可游则是一个融入者,观者之心和山水相妙然契合,自己成丘壑中人,成了在山水中自在游戏的享受者。”
  3出世性灵与中国古代审美追求的影响
  出世后的士大夫们在仕途道路及政界当中基本上无多少作为,也不太可能有所作为,他们基本上处于被同僚排挤和政治边缘化的普通市民,但,也这因为如此,他们这把自己几乎全部精力投放在艺术中,并在中国传统审美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从而使这些出世性灵的士大夫在精神和人生理想方面得以宣扬。因此,出世性灵对中国古代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
  总而言之,士大夫在官场上的失意,出世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追求内心深处的思想场所。游荡在大自然间闲云野鹤般生活的隐士们,在中国传统审美的追求道路上,不断深化精神理想和人格魅力,出世性灵无疑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追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作为教师,唯有用心,才有创造生动、塑造精彩之可能。  1娱乐空间的功能概念  KTV一般包括:大厅、包房、走廊、卫生间、综合操作间、后勤服务区等。量贩KTV通常还有自选超市。  由于KTV的设计装修的一般面积较大,所以说前期对于整
期刊
摘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高校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其素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长远保障。目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推进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宏观上由于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理解不够,艺术教育的各种配套软硬件衔接不够;微观上缺乏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就是从宏观微观出发从认识、配套和课程标准角度进行推进。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思路  1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确的认知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基础;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核心;满足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根本;情感和需要的迁移扩散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形成;机理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优化教育活动,让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亲近感悦纳感,是一种有利
期刊
摘要:我们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扩展、面对着各种升学就业的压力,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这也考验了我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这里不分人群、也不分年龄。任何事情的成因其实都能追溯到内在的心灵源头,所以说心理健康的发展体现的就是你的人格魅力和素质能力的展现。关注心理健康,力做本真自我。  关键词:心灵对话;心理健康;成长  大环境下,我们这些属于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民需求升级的时代到来,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超过了对低成本的要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3月29日,总理在国家质量奖颁奖晚会上再次提到工匠精神。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讲述了8位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工匠精神对2017年发展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弃传统文化之糟粕,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充分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充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树人育人作用,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正确诚信观、金钱观、进取精神、理想信念等,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1中华传
期刊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线条、点画的艺术。而视觉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就是字体设计。而书法艺术在视觉设计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品牌的塑造和视觉设计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书法的文化内涵,思想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创作出具有民族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视觉设计。  关键詞:书法;平面设计;视觉传达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书写不止汉字,还有蒙语维语等民族文字及以汉字
期刊
摘要:新世纪以来文艺消费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辽宁省新世纪大学生文艺消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文艺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文艺消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引导文艺消费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主要针对新世纪背景下大学生文艺消费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世纪;大学生;文艺消费  1净化文艺生态环境与优化大学生文艺消费空间  今天的文艺消费已经成为了资本运作的手段,文艺成为资本运转体系
期刊
摘要:90后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互联网新媒体是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思想状态一个重要的因素,不仅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来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用利用好新媒体才能真正做好当今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媒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急速的变化和发展,逐渐进入一个物质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活力
期刊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论从产生,到一步步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那里,亦是知识论的诞生地。在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中,有所萌芽,而古典时期那里正式产生。本文将着重探讨古典时期自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三位先哲对知识论的产生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知识论;哲学;德性;理念  作为哲学重大范畴的知识论,是以人类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课题。知识论(Epistemology,拉丁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