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和中小学面临的共同难题,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能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合力,促进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建设,本文通过案例对学生党建带团建开展社会服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可行性分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2013年3月至今,该校中文系学生党支部在党总支的指导下,与十堰市留守儿童最多的重庆路小学结成帮扶合作关系,由学生党支部和各班团支部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案例简介
1、活动情况
湖北省十堰市重庆路小学为城区留守儿童最多的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是社会及学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使中文系学生党员、团员更了解、服务社会,中文系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在党总支的指导下与重庆路小学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2、活动形式
以学生党员、志愿者为活动主体,定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十”的小组形式。另外,每个学生党员指导一个团支部开展活动,采取“党建带团建”的传承模式。
3、活动内容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结合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帮扶内容主要为学业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制定学习计划,参照小学课程进行学业辅导,结合专业优势强化写作指导和作业辅导。二是特色辅导,如毛笔、铅笔书法辅导,诗词诵读,体育活动,棋类游戏等。三是心理辅导、爱心传递及游览景点等。
4、活动效果
被帮扶的留守儿童感到了来自大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对党员和团员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情感的依恋。重庆路小学也明显感到留守儿童的进步和变化,对活动十分肯定和支持。学生党员和团员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为学生们渴望学习的理想所感动,也从留守儿童认真学习的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受益匪浅,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得到加强,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
1、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
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受益。2013年3月,湖北省教育厅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留守儿童对口帮扶活动,来到“三万”活动驻点镇孝昌县王店镇,开展对口帮扶留守学生活动。为此,中文系党总支对十堰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做了统计,发现重庆路小学留守儿童数量最多,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党总支指导两个学生党支部将重庆路小学留守儿童帮扶作为学生党建品牌活动进行创建。
2、党建带团建的促进
开展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将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及团员的发展与考察与社会弱势群体帮扶结合起来,创新了学生党支部发展新型模式,为学生党员及干部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学校,从理论走向实践,不仅有助于提供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党员的思想模范带头作用。另外,活动没有局限在学生党支部,而是通过党员带动团支部,即便于活动的长效开展,又能从活动中发现、培养一批优秀学生。
3、指导教师的引导
在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及辅导员老师发挥了指导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活动设计、策划,环节审核、学校联系、人员选择、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了细心的指导,科学的分工,合理的规划,使活动目标、执行情况、预期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4、学生干部的锻炼
在留守儿童帮扶过程中,学生干部通过近距离接触远离父母关爱,内心孤单的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爱心共鸣,激发了其社会责任感,看到留守儿童的进步、幸福,他们获得了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和内心体验,社会认知及自我定位更加清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更具体、强烈。同时,这也是学生内在品德外化的体现过程,这种过程在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的集体教育形式下开展,能对学生个人思想及综合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三、案例启示
1、探索党建带团建模式
利用党建带团建模式,扩大学生骨干参与范围,可尝试按照跨年级、同专业、长期性和搭配性的原则选拔理论修养好、思想政治素质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派驻到低年级的学生班级,宣传学生党支部的帮扶活动,高年级学生党员同所驻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谈话、侧面了解、委派工作等形式指导各班团支部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另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团交流会,营造推进党团联动的良好氛围。为增加广大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在系总支的指导下,分层次地开展党团交流会。主要做法是组织班级团员和驻班党员间的党团交流会、系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会,研讨留守儿童帮扶活动长效机制,总结活动流程及模块,活动成效显著的个人可以通过团支部推荐到学生党支部。
2、探索留守儿童长效帮扶制度
(1)确立学习帮助制度
学生党员及团员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对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厌学、辍学情绪的留守儿童实行定点定人帮助,落实扶助措施。同时,定期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其父母,使外出务工的家长能安心工作,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改进留守儿童辍学、旷课的情况。
(2)建立生活关心制度
做好帮扶留守儿童档案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护,照顾和关爱。
(3)建立身心关爱制度
针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留守儿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缺少父母呵护和教育的现状,可以制定留守儿童身心关爱制度,要求学生党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定期谈心、走访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情况,知其所思,体会其感受,做好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第二监护人”。
(4)建立兴趣培养制度
针对假期间留守儿童没有老师约束,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游戏厅、网吧等情况,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预计开设第二活动课堂,安排速算、写作、绘画、音乐、体育等课程,由学生党员或团干授课,丰富留守儿童周末生活,多方面协调和培养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纪旭,杨志华. 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1:19-21+40.
[2]袁云岗,王妍. 高校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07:350-351.
[3]荣雪松,万涌波,伍祥青. 构建留守儿童帮扶机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8-11+15.
作者简介:刘韵(1979-),女,党总支副书记,讲师,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明(1983-),男,辅导员,助教,本科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可行性分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2013年3月至今,该校中文系学生党支部在党总支的指导下,与十堰市留守儿童最多的重庆路小学结成帮扶合作关系,由学生党支部和各班团支部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案例简介
1、活动情况
湖北省十堰市重庆路小学为城区留守儿童最多的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教育问题是社会及学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使中文系学生党员、团员更了解、服务社会,中文系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在党总支的指导下与重庆路小学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活动。
2、活动形式
以学生党员、志愿者为活动主体,定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十”的小组形式。另外,每个学生党员指导一个团支部开展活动,采取“党建带团建”的传承模式。
3、活动内容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结合校领导和教师的建议,帮扶内容主要为学业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制定学习计划,参照小学课程进行学业辅导,结合专业优势强化写作指导和作业辅导。二是特色辅导,如毛笔、铅笔书法辅导,诗词诵读,体育活动,棋类游戏等。三是心理辅导、爱心传递及游览景点等。
4、活动效果
被帮扶的留守儿童感到了来自大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对党员和团员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情感的依恋。重庆路小学也明显感到留守儿童的进步和变化,对活动十分肯定和支持。学生党员和团员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为学生们渴望学习的理想所感动,也从留守儿童认真学习的态度,艰苦奋斗的作风受益匪浅,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得到加强,思想水平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
1、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
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受益。2013年3月,湖北省教育厅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留守儿童对口帮扶活动,来到“三万”活动驻点镇孝昌县王店镇,开展对口帮扶留守学生活动。为此,中文系党总支对十堰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做了统计,发现重庆路小学留守儿童数量最多,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党总支指导两个学生党支部将重庆路小学留守儿童帮扶作为学生党建品牌活动进行创建。
2、党建带团建的促进
开展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将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及团员的发展与考察与社会弱势群体帮扶结合起来,创新了学生党支部发展新型模式,为学生党员及干部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学校,从理论走向实践,不仅有助于提供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党员的思想模范带头作用。另外,活动没有局限在学生党支部,而是通过党员带动团支部,即便于活动的长效开展,又能从活动中发现、培养一批优秀学生。
3、指导教师的引导
在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中,学生党支部书记及辅导员老师发挥了指导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活动设计、策划,环节审核、学校联系、人员选择、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了细心的指导,科学的分工,合理的规划,使活动目标、执行情况、预期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4、学生干部的锻炼
在留守儿童帮扶过程中,学生干部通过近距离接触远离父母关爱,内心孤单的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爱心共鸣,激发了其社会责任感,看到留守儿童的进步、幸福,他们获得了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和内心体验,社会认知及自我定位更加清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更具体、强烈。同时,这也是学生内在品德外化的体现过程,这种过程在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的集体教育形式下开展,能对学生个人思想及综合素质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三、案例启示
1、探索党建带团建模式
利用党建带团建模式,扩大学生骨干参与范围,可尝试按照跨年级、同专业、长期性和搭配性的原则选拔理论修养好、思想政治素质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派驻到低年级的学生班级,宣传学生党支部的帮扶活动,高年级学生党员同所驻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保持紧密联系,通过谈话、侧面了解、委派工作等形式指导各班团支部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另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团交流会,营造推进党团联动的良好氛围。为增加广大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在系总支的指导下,分层次地开展党团交流会。主要做法是组织班级团员和驻班党员间的党团交流会、系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会,研讨留守儿童帮扶活动长效机制,总结活动流程及模块,活动成效显著的个人可以通过团支部推荐到学生党支部。
2、探索留守儿童长效帮扶制度
(1)确立学习帮助制度
学生党员及团员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对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安心、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厌学、辍学情绪的留守儿童实行定点定人帮助,落实扶助措施。同时,定期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其父母,使外出务工的家长能安心工作,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改进留守儿童辍学、旷课的情况。
(2)建立生活关心制度
做好帮扶留守儿童档案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护,照顾和关爱。
(3)建立身心关爱制度
针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留守儿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缺少父母呵护和教育的现状,可以制定留守儿童身心关爱制度,要求学生党员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定期谈心、走访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情况,知其所思,体会其感受,做好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第二监护人”。
(4)建立兴趣培养制度
针对假期间留守儿童没有老师约束,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游戏厅、网吧等情况,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预计开设第二活动课堂,安排速算、写作、绘画、音乐、体育等课程,由学生党员或团干授课,丰富留守儿童周末生活,多方面协调和培养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纪旭,杨志华. 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1:19-21+40.
[2]袁云岗,王妍. 高校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07:350-351.
[3]荣雪松,万涌波,伍祥青. 构建留守儿童帮扶机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8-11+15.
作者简介:刘韵(1979-),女,党总支副书记,讲师,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明(1983-),男,辅导员,助教,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