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今何在?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太白用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感叹汪伦的轻风高谊,唐寅说桃花坞中桃花仙人种的桃花可以当酒钱,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更是黄药师
  这般高人都愿意度日的好地方。桃花潭,桃花坞,桃花岛……
  世间所有美好的地方总是以桃花来命名,而陶渊明笔下乌搿B似的隐逸之地更是被称作桃花源。
  在那里没有君王,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更没有欺诈;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往来耕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就是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个与世隔绝、亦真亦幻的净土。五柳先生的短短500余字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测,让所有人心向往之,而千百年来是否真的有人立于船头,想要探其踪迹,在那片山重水复间寻访武陵人偶然闯入的人间仙境呢?如今,关于桃花源的所在地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记载的桃源文化遗迹或印记的旅游资源就有10多处,包括湖南常德,江西庐山,重庆酉阳等,而那个让世人产生无数遐想的“世外桃源”究竟又在何处呢?

武陵人在此发现了“桃花源”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素有“湘西门户,川黔咽喉”之称。何谓武陵,《潘京传》曰:“止戈为武,高平为陵”。陶渊明所说的误入桃花源的主人公便是武陵渔人,因此常德的桃源县最为大家所认同。常德桃花源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到北宋而极盛,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墙,一时香火旺盛。黄闵在所著的《太平御览》中也对武陵有所描述:“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寻水,号桃花源。”
  这里南临滔滔不绝的沅江,北倚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溪水清澈,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而它更以其神秘的色彩、幽静的环境和山川的灵气而蜚声海内外。走过高耸的石牌坊大门,放眼望去,青山脚下、山溪岸边,百树吐红,千树争妍,云蒸霞蔚,奇趣无穷。到处都是盛开的桃花,如织就的云锦一般,令人陶醉,赏花之余,你更可以去寻一寻桃花林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谓是自有一番趣味。

隐于庐山的世外桃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的美不必多言,历代文豪的诗情画意早已让这里名满天下。庐山康王谷长达12公里,向东北延伸到庐山内腹,直至汉阳峰的晒谷石下,而这里也就是“桃花源”的另一处假说之地。
  康王谷,俗称庐山垅,据宋《南康军图记·记游集》記载:秦灭六国后,秦国大将王翦带领兵将追击楚国的康王,也就是楚怀王的儿子熊绎。康王走投无路,只得逃进一条深谷,王翦大军也随即追了进去,恰逢当时雷雨大作,王翦的人马陷在泥泞之中,康王才得以逃脱,从此便隐居于山谷之中,康王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段历史与《桃花源记》中“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颇为吻合,并且这里距离陶渊明故居栗里陶村非常近,也是他去东林寺拜访慧远禅师常常经过的地方,种种记录更是侧面佐证了此处作为桃花源的推测。整个谷中,峰岭对峙,连绵延伸,竹木青秀,花草烂漫,进谷的“葫芦口”极其狭小,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扑面而来,接着便是青山高耸,古木参天,循着曲折蜿蜒小道行二、三里,山势渐缓,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青山合抱、雾绕云遮,田园阡陌、村舍俨然,都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极为相似。

儒生藏书,方得美景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桃花源很美、很神秘,像是传说中的天堂,酉阳人认为大酉洞景况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记录的胜地。清《酉阳州志》称大酉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清《四川通志》也说:“酉阳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所问之津,安知不在于此?惟晋永嘉之后,地没蛮僚;自宋及明,又世为土司地,名儒硕彦,游迹罕至,故文献无征,不能正名为桃源耳。”最能够证明酉阳桃花源正是陶渊明笔下原型的则是清代酉阳知州罗升棓手书的“太古藏书”四个大字。《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有秦人,负书笈,辗转来酉。”据说当年秦始皇下令销毁六国史书和藏于民间的《诗》、《书》,坑杀大量儒生。有一个咸阳的儒生背负诗书,携妻带子逃离咸阳来到酉阳,从此与世隔绝,不通音讯,在此生息繁衍。而陶渊明附于《桃花源记》之后的一首五言诗则写道:“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诗句的描写恰好印证了太古藏书之地的说法,而太古洞也因此被称为桃源的秘径。
  穿过一片小树林,来到巨大的石灰岩溶洞下,便是桃花源的入口,溶洞中叮叮咚咚的水声从一条溪流缓缓淌出,桃花溪水清澈见底,洞中部侧面放着一个香炉,炉上端岩璧上有一尊如佛似观音的乳黄色石钟乳,仿佛镶在岩上的玉石浮雕,而旁边的小钟乳小童如仙女、如罗汉、如观音,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钟乳石佛教壁画。循着流水声慢慢地走出,眼前豁然一亮,竟然有种“一城春风吹渡,桃红柳绿几树”的梦境之感。三面环山,一面临洞,山势直上直下如数道镶玉叠翠的天然屏风,让这里远离尘世,自然、祥和、平静得让人心安静,也让人忘记自己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仿佛早就久居于此,享受着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幻影。
  数树桃花,几峰青山,一湾碧水,斗转星移的岁月,沉淀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期许和向往。简单的几个元素,勾勒出了千百年间人们心中的乌托邦,多少人情不自禁,意欲抛尽世间羁绊,只为一探究竟。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桃花源的真实所在,亦或许那里只是一个美丽的空想,陶渊明先生口中的人间仙境也只不过是他发挥想象力之极致去塑造的世外仙乡、梦中画卷,是他寄托于现实中的一个幻想。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净土,何处没有山水呢?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单位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但是我们在享受信息产业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中国人是一个爱桃的民族,古往今来,人们在桃身上寄予了种种美好想象: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桃枝木用于驱邪求吉;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  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中国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可以说桃文化一直关照着中国人的生命意识。但若让人细细说说桃文化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恐怕不少人会一时哑言了。那么当我们说
期刊
引言课是中学物理的第一课. 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她)们听过别人说过的物理方面的知识. 但此时在想,他(她)就是我们的物理教师,厉害吗? 物理好学吗? 有趣吗?
本班有个小男孩频频对班里的小朋友发起攻击,有一天,他居然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逼得我们只好对他采取暂时的隔离.经了解,我认为造成该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早期的第二语
统计教育创新是统计实践创新的基础,创新统计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是统计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
课堂是解不开的结,学生是猜不完的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情景,而且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在国防建设的事业中是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他是军队的“灵魂”,为军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是现役官兵理解使命并坚决履行自己职责的前提.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军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赏识教育这一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升华为一种理性的教育规律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地接受着、实践着、
一、调整心态面对现实rn当前许多家长对弱智儿童主要采取两种态度:一是视孩子为包袱、累赘,甚至认为家中出了这样的孩子是件耻辱的事,对他们冷眼看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二是